文:筆生金
公積金是人們找工作時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正常繳納公積金也就意味著能多拿一筆錢,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一般都要面臨買房和租房的選擇,而公積金的存在則為這省下了一大筆錢,對我們買房租房非常重要。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他們要不然就是去大城市打拼,要不就是家鄉發展,而大城市打拼一般都是要租房,而正常繳納公積金,則可以進行公積金提取用來繳納房租,可以說不用再花手裡的資金了。同時,對於貸款買房的人來說,公積金貸款買房的利率要比商業貸款低很多,可以節省下一大筆錢,而且使用公積金貸款時,償還房貸可以直接使用公積金裡的錢,如果裡面的錢足夠的話,那就不用自己再花錢,省錢又方便。
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有3224萬單位和1.49億員工繳納了公積金。人們對於公積金越來越看重,國家也在不斷對公積金政策進行更新調整,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要,發揮公積金的作用。
今年以來,已有60多個城市公布了地方公積金調整政策,其中許多城市提高了2020年地方公積金繳存基數。目前,各城市已基本落實新政策,都在做政策調整。
公積金是法定政策,企業必須為員工繳納公積金,但很多企業為了節省費用支出,選擇不為員工繳納。今年,北京再次強調公司必須為員工繳納公積金,如果不繳納,職工則可以舉報維護自己的權益。
同時,各個地區的公積金繳納基數也做了一定的調整。2020年上海的公積金繳納基數上限調整為28017元,超出前一年4500元。也就是說,對於上海的高薪收入者,如果工資超出28017元,按照個人和單位各付7%來計算,每個月可拿到的公積金是3922元。
在提高「繳存上限」的同時,大多數城市的繳納基數的下限保持不變,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減壓」,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出現,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挑戰,企業經營壓力普遍加大,國家也出臺政策幫助企業減輕負擔。
公積金的調整,關係到我們的個人收入,大家對此都很是重視。今年的公積金繳存基數變化,對我們的領薪有什麼影響?對公積金帳戶的資金有什麼影響?
如果單位是按當地的「繳存基數上限」給我們繳納公積金,所以今年的「繳存基數上限」提高後,我們需要繳納的公積金也會增高,因此,在工資不變的情況下,每個月到手的工資也會有所下降。
例如,你在上海工作,單位給你按「最高繳存基數」來繳納公積金,2019年繳存基數為23496元,2020年為28017元;如果單位和個人各繳納7%,2019年每月的公積金為3289元(單位和個人各繳納1644元),2020年為3922元(單位和個人各繳納1961元)。
對於這一現象,也有很多人在網上抱怨,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更少了,手裡的錢更不夠花了。其實,繳納公積金的基數提高,並不是一件壞事,雖然說拿到手的工資少了,但整體來說,自己更賺了。
這樣的話,你每個月多繳納了317元的公積金,假如工資沒有漲,每月領的工資少了317元。雖然說拿到手的錢變少了,但是你繳納公積金的錢多了634元(單位和個人各繳納交317元),這筆錢繳納到了你的公積金帳戶裡,也就是你自己的錢,取出來也很方便,隨時可以使用。
提高「繳存基數上限」,實際上相當於提高工資,你交到公積金帳戶裡的錢最終都是你自己的。公積金的錢多了,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壓力都會減輕不少。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難以達到公積金的最高繳存基數。一方面,他們的工資收入並沒有那麼高(至少要達到當地平均工資的3倍),另一方面就是即使工資高,但單位也不願意根據「最高繳存基數」來為員工繳納,很多企業就會想方法來降低員工的基本工資,將一些工資發放成獎金、補貼,畢竟對於企業來說,繳納公積金也是一項很大的支出。
不過,對於大多數工作人員來說,繳納公積金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畢竟,按時繳納公積金,也就相當於是每月多拿了工資,多了一筆收入!
你每個月會繳納多少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的調整對於你來說,是否有好處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