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的珊瑚礁與全球金融危機

2021-01-20 和訊網

  [ 這就像是一場積木遊戲,如果只是隨便抽走一根積木,可能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是如果你抽走的是受力的那一根,整個穩健卻脆弱的積木大廈就會轟然倒塌 ]

  漁場和金融的關係

  在20世紀50年代,牙買加的珊瑚礁繁榮茂盛,經常作為加勒比海地區的象徵出現在明信片中。這些礁石是數百種魚類喜愛的棲息地,這些魚被當地漁民捕獲,成為島上居民的穩定食物來源,形成了悠久的歷史。

  20世紀70年代,牙買加人開始使用摩託艇擴大捕魚規模。雖然珊瑚礁看上去仍然健康,但棲息於此的大部分生物都開始瘋狂生長,尤其是以藻類為食的海膽;而且由於與其爭搶食物的魚迅速減少,海膽的數量開始急速增長。

  1983年,牙買加的海域下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一種未知病菌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和致命性消滅了牙買加海域所有的長刺海膽。情況出現後短短幾天內,一個觀察員在報告中稱:「在曾經遍布海膽的礁石中,現在哪怕遊泳一個小時也看不到一隻活的。」截至1984年2月,海膽徹底在其棲息地滅絕了,這是史上記載的最廣泛、最嚴重的一次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事件。

  為了避免這種可怕的災難,人們設計出了一套基於生態系統的漁業管理模型(EBFM),跟最大可持續捕撈數模型相比,這套系統更加著眼於整個生態系統。科學家們意識到,想要對生態系統建模和預計是非常困難的,整個系統的臨界點也是時常變動的。

  生態學家從金融界借鑑了一個關鍵概念:投資組合模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物種就像是相互之間緊密聯繫的一系列金融資產,漁場管理者必須要控制自己漁場中的各種水產品,他們要決定怎樣控制水生資源的風險和回報,這跟基金經理管理投資組合併沒有什麼區別。

  根據投資組合模型原理,某一種水產品應該放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加以評價,看看該物種對於整個生態系統有哪些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而不應該把它拎出來單獨分析。這就像在投資組合中,某一種股票的表現會影響整個分散的投資組合的表現。在這兩個例子裡,單獨一種金融資產和物種的內在價值其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整個大背景。

  不論是金融投資還是漁業管理,這種投資組合的管理模式讓我們能夠從容選擇:如果我們想要某個程度的回報,我們可以設計相應的組合模型,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獲得期待的回報;反過來,如果我們願意接受某種較高的風險,也可以找到對應的組合模型,使我們的回報最大化。

  銀行家也要學習的生態學

  新一代經濟學家和金融家也開始借鑑生態系統中的種種經驗,希望能夠提高全球金融體系的恢復力。這種從其他學科中借鑑的重要認識促進了一種新的研究領域的形成,專家們稱之為生態金融學。

  海膽的大量死亡是珊瑚礁系統崩塌的導火索,在金融系統中也存在類似的危機導火索——雷曼兄弟公司於2008年9月中旬根據《破產法》第十一章申請破產,涉及的金額超過6000億美元。考慮到全球經濟每年涉及70萬億美元,這宗破產案並不能算太大。

  全球金融系統在過去10年裡經歷過大大小小各種波瀾卻巋然不動,不論是網絡泡沫的破裂、石油價格的瘋狂上漲還是中東的歷次戰爭,金融體系都沒有遭到系統性的破壞,這就像是加勒比海的珊瑚礁在艾倫颶風之後仍然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但是美國政府最終決定讓雷曼倒掉,這導致了金融市場恐懼的蔓延,出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整個全球資本市場陷於停滯。

  如果探究金融市場災難性崩潰的原因,我們會看到金融市場裡一些讓人恐懼的結構性改變,這就如同過去幾十年牙買加珊瑚礁上的生物多樣性不斷被侵蝕。不論是人體還是網際網路,一旦脆弱性真正暴露出來,金融市場原來好像具有的優勢一下子被新的挑戰利用,這是所有穩健卻脆弱的系統的共性。這種脆弱性可能來源於系統的結構、系統對於風險管理的具體方式、系統的反饋機制、系統的透明度,或者系統的產品創新。

  金融市場就像是一片密植的林場,人們為了提高系統的效率,往往選擇讓系統變得越來越複雜,同時也增加了系統的脆弱性。用模型評估風險,金融系統看上去要比實際情況安全得多;但是金融體系本質是非線性的,各種問題一旦出現就有可能加倍惡化:就像海洋生態系統一樣,一方面出問題,會極大地惡化其他各個方面的問題,從而陷入一個真正的惡性循環。

  通過類似的框架,人們就可以分析價值是怎樣在金融體系中不斷轉移的。雖然說在生態系統中勾勒食物網是非常常見的做法,但是在大規模金融網絡中描繪類似的價值流動則比較少見了。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在2006年組織了一個專家組,研究在所謂的聯邦儲備電信系統內部的銀行間支付行為的拓撲結構。聯儲電信系統是美國金融體系的支柱,平均每天處理的銀行間支付近50萬筆,日均金額達到2.4萬億美元(而這只是2001年的數據)。這些銀行間的資金流動就相當於金融系統中的能量和養分,它們不停地在各家不同的金融機構之間流動。

  研究所勾勒的圖景驚人:雖然大部分銀行跟外界的聯繫並不緊密,但是某一些中樞卻跟數千家相關金融機構有著密切的聯繫。居於整個金融網絡最核心的是其中66家銀行,它們完成了每天75%的資金流動。更讓人驚嘆的是,拓撲結構顯示,整張網絡中規模最大的25家銀行是完全聯繫起來的。

  這是美國金融行業核心的真實寫照,而國際金融也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有一項研究調查了18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該研究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諸如倫敦、中國香港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的規模擴大了14倍;與此同時,各個金融中心的聯繫也緊密了6倍之多。

  在本次金融危機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金融市場的這種緊密聯繫能夠分散風險,沒有人認為它會集中風險。

  金融危機是如何產生的

  跟網際網路一樣,金融系統中的各個節點是緊密聯繫的。看上去好像全球市場中任何一家銀行的倒閉都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因為從數據上看,整個金融市場的大部分銀行都處於整個金融網絡的末梢,只是跟少數幾個金融中心相連接。

  不過,如果任何一個金融中樞出了問題(這是非常罕見的情況,但是一旦發生問題將非常嚴重和危險),這不僅意味著跟這個金融中樞相連接的數千家銀行也將出現問題,而且其他金融中心也會被拖下水,而跟每一個金融中樞有業務往來的另外幾千家銀行也肯定會受到影響。

  這就像是一場積木遊戲,如果只是隨便抽走一根積木,可能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是如果你抽走的是受力的那一根,整個穩健卻脆弱的積木大廈就會轟然倒塌。

  而真正的金融危機其實就這樣發生了:在過去幾十年裡,整個金融系統成功抵禦了一系列的金融問題,有的問題不太嚴重,有的則是非常嚴重的危機,比如網絡泡沫破裂,以及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在每一次危機面前,金融系統都成功地克服了問題,於是人們都對整個金融系統的信心增加了,認為整個系統具有在將來克服其他問題的能力。

  但是忽然之間,金融系統中某個關鍵環節崩塌了。恐懼在整個金融系統中蔓延,所有正常的運轉突然間停滯。用萊文的話說:「問題的核心不是某些金融機構"大而不倒",而是很多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太過緊密,一個倒掉了,全部都倒掉了。」當危機襲來,根本沒有辦法將最先出現問題的金融機構從系統中隔離出來。

  銀行之間的資金流動以應付日常的生產經營為目的,這是金融系統內部密切聯繫的表現形式之一,但是遠非金融系統的全貌。

  金融系統內部布滿了各種新式的複雜債務和各種保險衍生品:擔保債務憑證(CDO)就是一種新式的證券,銀行可以用它來分割、重裝高風險的美國住宅抵押貸款,再把這種證券出售牟利;信用違約互換(CDS)則是一種保險合約,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一樣將一家家金融機構捆綁起來。

  這兩種新式衍生品就相當於金融界的硝酸甘油——如果小劑量服用,能夠維持你的心跳;如果大量使用,就會「嘣」的一聲爆炸。(摘自《恢復力》第一章,作者:[美] 安德魯·佐利

  安·瑪麗·赫利,中信出版社,內容有刪減,標題為編者加,艾經緯整理)插圖/蘇益

(責任編輯:王旭 )

相關焦點

  • 全球珊瑚礁面臨生存危機:防曬霜是兇手之一
    現在,全球的珊瑚礁正面臨著嚴峻危機
  • 穿越危機:三層面探討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應對
    來源:中國經營報穿越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應對文/張明十二年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政府提供了豐富的教訓與啟示。我們認為,這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政府開始重新構築國際金融戰略,其宗旨是在國際範圍內全面提升人民幣與其他種類貨幣的作用,降低中國、東亞區域與全球範圍內對美元的依賴。本文將從上述三個層面出發,全方位探討中國政府的這一重大舉措。
  • 全球珊瑚礁命懸一線,現在拯救是否為時已晚?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報導,世界珊瑚礁目前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新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110億件寬度大於5cm的塑料廢品被丟棄在亞太海域。這些廢舊塑料嚴重影響到了珊瑚礁生存。研究人員預測,在未來7年中,珊瑚礁附近遭丟棄的塑料數量可能會繼續增加40%。同時,研究人員發現,被廢棄塑料「包圍」的珊瑚發生病變的機率從4%到89%。
  • 美聯儲all in:飲鴆止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
    1、面對疫情大面積擴散和金融市場崩潰,這一次美聯儲再次祭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組合「零利率+QE」,這完全是飲鴆止渴。  全球金融市場雪崩,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長期貨幣超發下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
  • 珊瑚礁面臨危機 或將在2100年消失
    海洋學家將澳大利亞大堡礁濱珊瑚褪色的原因歸結為水溫變暖、海洋酸化和汙染根據一份最新的全球主要氣候模型評估報告,如果二氧化碳繼續以目前這樣的水平排放,那麼珊瑚礁將在2100年前消失該報告建議稱,維持珊瑚礁目前生活的化學環境不變的唯一途徑就是儘可能快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此同時「通過大規模植樹造林或者專門的機器積極消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變得越來越有必要。全球公海珊瑚礁遭受到「酸化暖化海水、漁撈過度和沿海汙染」這三重因素的複合影響。二氧化碳排放已使海水的PH值下降了整整0.1個單位,這就抑制了雙殼類生物的生長,對珊瑚礁造成了損害。
  •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75%的珊瑚礁正遭受威脅
    一份最新的綜合分析報告顯示,目前世界上75%的珊瑚礁正遭受來自全球和區域範圍內的各種威脅。該報告第一次確認了氣候變化對於珊瑚礁的危害,包括海水變暖和持續的海水的酸化。而來自區域的威脅則包括過度捕撈、海岸帶開發和汙染等。這些區域性因素現在對全世界60%的珊瑚礁構成了快速的、直接的威脅。」
  • 牙買加這個國家,會美成怎麼樣?
    也可以劃小艇到尼哥瑞爾的血腥珊瑚礁,在陽光下脫掉外套。來牙買加吧!在舒暢的海水裡洗去心中的壓抑,讓赤裸的肌膚感受陽光的溫暖!在牙買加,一定要體驗格蘭德河峽谷極其豐富的美景和悠久的歷史!牙買加女人並不相信愛情,在她們眼裡,男人基本只是精子捐獻者。牙買加與摩梭族的走婚制度十分類似,家裡的女兒一旦有了身孕,母親就視之為既成事實,只要孩子的父親同意負擔撫養費,就可以住進女方家裡而不需結婚。
  • 朱民:這次疫情衝擊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要嚴重
    原標題:朱民:這次疫情衝擊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要嚴重   12月9日,新浪
  • 德銀:信貸市場崩潰在即 堪比大蕭條和全球金融危機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 當下,不少美股投資者都變得警覺起來,日益關注那些可能成為下一次金融危機催化劑的潛在爆點,比如可能的企業債違約海嘯——FTI的全球企業融資和重組聯席主管泰勒(Carlyn Taylor)就相信,在創紀錄的槓桿水平、不斷提升的利率和經濟的減速等背景下,「企業違約暴增是唯一可能的結果,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 研究發現:全球20%珊瑚礁中的鯊魚已經功能性滅絕
    根據周三發表在 《自然》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目前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珊瑚礁中的鯊魚幾乎滅絕。 全球FinPrint組織的這項研究檢查了58個國家和地區的371個珊瑚礁,發現其中約20%的珊瑚礁中的鯊魚已經「功能性滅絕」。
  • 2008年金融危機的歷史會重演嗎?
    花旗銀行成立於1812年,到2009年已經是197年的老牌公司,它的一生幾乎就是華爾街的一生,不管從哪個意義講,花旗銀行就是華爾街的象徵,也是美國金融實力的象徵。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前,花旗是市值300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的銀行,也是盈利水平全球第一的銀行,一年盈利270多億美元。
  • 如果所有的珊瑚礁都死了,地球還能維持原樣嗎?
    很明顯,珊瑚礁具有重要意義,對維持地球上的幾乎所有生物至關重要。珊瑚礁危機?如今,珊瑚礁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威脅。珊瑚礁的損失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疾病和潮汐波動,潮汐波動會使珊瑚暴露在直射的陽光下。
  • 全球首例 太平洋島國帛琉禁用有害珊瑚礁的防曬霜
    中新網1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當地時間1日起,太平洋島國帛琉實施嚴格新法,禁止使用含對珊瑚礁有害成分的防曬乳液,違者罰1000美元。據悉,帛琉是全球第一個立法禁用部分防曬產品的國家。此外,該國也於同一天成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之一。
  •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你好,金融危機,別來無恙!
    但是也有人說這就是2008全球金融危機2.0披上馬甲來敲門,雖然新冠危機並不是由於金融體系結構引起的,但是其對市場和經濟的衝擊效果高度相似。特別是在澳大利亞,2008年工黨執政期間的陸克文總理(Kevin Rudd)也採取了向特殊民眾發放現金的政策。所以,溫故08全球金融危機也許能為疫情當下的資本市場帶來些許啟示,也為自由落體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在恐慌中找到些許理智。
  • 神秘疾病侵襲 加勒比海珊瑚礁群陷「白化」危機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加勒比海地區中美洲珊瑚礁的紅、黃和紫色珊瑚原本極為美麗,如今卻有一部分變為了病態的白色。目前,研究人員正努力研究,希望了解和對抗殺死當地珊瑚的神秘疾病。專家警告,這種疾病可能造成大部分中美洲珊瑚礁死亡。這處龐大的弧狀珊瑚礁群範圍超過1000公裡,為墨西哥、貝裡斯、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等國家共有。報導稱,SCTLD已使這個地區陷入困境,這種疾病可能摧毀環礁地區民眾賴以為生的觀光產業。中美洲珊瑚礁是僅次於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世界第2大珊瑚礁。科學家說,事實上,旅遊業太發達非常有可能讓問題火上加油。
  • 牙買加 - 牙買加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東隔牙買加海峽與海地相望,北距古巴約145公裡。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7℃。  原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1494年哥倫布來到此地,1509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655年被英國佔領。1866年成為英直轄殖民地。1962年8月6日宣告獨立,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 金融危機中的「蝴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圖源/Pexels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危機首先影響的是美國金融業,根據當時的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08年初,花旗集團市值縮水高達52%,摩根大通的市值則縮水了14%,同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同時美國股市暴跌。
  • 養活四分之一海洋物種,如果所有珊瑚礁都消失,地球會怎樣?
    珊瑚礁如何影響生命  珊瑚礁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們是許多生物的唯一供應者,因其重要的生態功能被稱為「海洋雨林」。  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依賴於珊瑚礁,有些生物需要它們作為食物,而有些生物在它們的石灰質外殼中尋找庇護。請記住,這些珊瑚礁只佔不到海底總面積的1%,小身體承擔著大責任!  全球珊瑚礁分布
  • 直播助力全線進博會,淘寶直播上就可購買牙買加藍山咖啡
    我們經常說危機危機,危險的背後暗藏機遇,而今年的進博會很有可能會因為這樣的機遇一舉成名。隨著技術的發展,網絡生活逐漸成為習慣,直播與短視頻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日常消費渠道,而今年的進博會將線上與線下進行有機結合,線上通過直播的形式直接為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消費者展示進博會商品。同時線下依然開放,讓消費者可以切身感受、體驗進博會商品。
  • 原創丨沒有金融策劃,面對全球的經濟衰退,金融理財師是萬金油嗎
    金融理財=金融策劃?按:本文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作者對金融的思考。它所提倡的4E標準和七項原則,已經為全球的理財行業所普遍推崇。沒有金融策劃,在面對全球的金融危機,在面對全球的經濟衰退,理財師真的是萬金油嗎?對於金融策劃,應該是一門全新、全面的金融學科,包括金融各方面產品的框架設計、標準確定、實踐經驗等方面內容。而目前所謂的金融策劃,僅僅包括了個人理財的某些方面,我覺得遠遠不夠,也不全面,或者,是我們誤解了國際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