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黃金,盛世古董。
琺瑯彩,彩瓷品種之一。
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誌,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清康熙 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盌
2018年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 RMB 193,195,268
琺瑯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專供帝後玩賞的藝術品,宮廷控制極為嚴格。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於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宮廷寫字人題寫詩句、署款。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
清乾隆 御製琺瑯彩虞美人題詩盌
2018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 RMB 147,728,136
琺瑯彩瓷器大器稀少,小件多,絕大多數是盤、碗、 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製作琺瑯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此外,在裝飾工藝上它集彩繪、描金、軋道、凸印、開光等多種工藝於一身,充分反映出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也體現了清代乾隆時期琺瑯彩的收藏價值。
清乾隆 御製琺瑯彩「祥雲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
2010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 RMB 122,796,180
琺瑯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瑯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清乾隆 琺瑯彩人物紋膽瓶
2013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 RMB 108,882,000
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擴大, 乾隆琺瑯彩瓷器上的繪畫風格吸收了西洋油畫的技法,出現了一類臨摹西洋人物和景色的紋飾,其用筆光滑平柔,幾乎看不到筆觸,色彩絢麗豐富,並運用焦點透視方式,使畫面上的人物及背景上的建築物,具有光線明暗的立體效果。這些都是制瓷匠師將西洋畫法摻入琺瑯彩瓷繪技藝中的結果。清代乾隆時期琺瑯彩的收藏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清乾隆 御製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
2005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 RMB 122,408,800
由於琺瑯彩的產生具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琺瑯彩瓷器的工藝有著極高的要求:琺瑯彩的原料及其繪製方法豐富了中國彩瓷藝術的表現形式;琺瑯彩瓷器的形制和紋樣構圖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適應了新的審美需要;琺瑯彩瓷器特殊的生產過程決定了它的存世量較小,市場流通量極低。
清乾隆 琺瑯彩西洋人物紋觀音瓶
2013年秋季拍賣會
RMB 77,124,750
據有關記載,琺瑯彩瓷器當年存放在清宮端凝殿,有400多件,現流傳在市面者大約50件左右。每一件都有出處,都有有序的流傳記錄,都有非貴即富的顯赫身世。
青花琺瑯彩墨彩粉彩纏枝花卉紋梅瓶
2012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 RMB 74,152,000
「萬瓷之王」琺瑯彩瓷,即瓷胎畫琺瑯,在清宮獨領風騷近百年,存世原件都是稀世孤品,深藏於博物館中難見真容,被譽為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身材嬌小的琺瑯彩瓷單件拍賣,價動輒過億,往往超越歷代國寶大器,成為稱霸全球瓷壇的「拍賣之王」。
清康熙 御製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
2013年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 RMB 59,380,080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
唐代:杜甫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