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浴血黑幫》:1920年代世界風雲錄

2021-01-08 澎湃新聞
註:以下內容包含微劇透

《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是BBC在2013年首播的英劇,至2019年9月已播至第五季,每季六集,每集近六十分鐘。首季的故事時間起始於英國伯明罕的1919年,到第五季時故事時間發展至1929年。前一個時間對應的是一戰結束,後一個時間對應的是美國經濟大蕭條,這一個十年的跨度大致上重合於歷史上的1920年代。

《浴血黑幫》第一季至第五季海報

在這一個十年裡,故事的核心組織謝爾比家族組建的「剃刀黨」生意越做越大,從靠在伯明罕收保護費,以及坑蒙拐騙偷,做到壟斷全英國的賭馬比賽;從走私白酒,做到販賣軍火,和參與全球鴉片生意。而核心人物「剃刀黨」的話事人、謝爾比家族三兄弟中的老二、基裡安·墨菲(Cillian Murphy)飾演的託馬斯·謝爾比(Thomas Shelby)也從一個地方性的黑道老大,一路奮鬥到了英國工黨領袖、下議院議員的位子。這是一條血腥無比的奮鬥之路。一路上,「剃刀黨」和其他的黑幫血腥廝殺、逐鹿問鼎,收吉普賽流浪家族、滅伯明罕老大、敗倫敦黑幫、破義大利黑手黨、挑猶太人大佬等等,無一不是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暴力屠戮。除此之外,劇中還有來自各方政治力量的明爭暗鬥,其中既有英國王室、邱吉爾以及愛爾蘭共和軍,又有新興的蘇維埃政權和沙俄流亡貴族,第五季甚至還出現了英國的法西斯政治領袖。可以說,這五季,三十集,近三十個小時的《浴血黑幫》,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的黑幫電影或電視劇的格局。可以說,本劇以其雄渾之劇力,展現的是一部風雲激蕩的1920年代世界格局意義上的長篇史詩。

一、犯罪片—黑幫片—強盜片—梟雄片

Gangster Film是好萊塢最經典的類型電影之一。Gangster可以翻譯成匪徒、歹徒、暴徒等。這原本是很簡單的一個詞,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小小的混亂。在內地出版的電影學教材裡面,Gangster Film這個詞被翻譯成「強盜片」。這個翻譯最初讓我覺得一度有些不適應,因為感覺上好像「強盜」這個詞應該是《水滸傳》裡面那些綠林好漢的別稱,而好萊塢的Gangster Film顯然說的不是古代的強盜。臺灣的電影學教材裡直接把這個詞翻譯成了「警匪片」,這個翻譯又有點太寬泛了。比如成龍主演的《警察故事》是一部警匪片,但顯然不是一部Gangster Film。筆者當年寫關於香港警匪片的碩士論文時,曾經為這個分類的問題一度大腦死機。

就涵蓋範圍大小來說,應該說,警匪片>犯罪片>黑幫片>強盜片。警匪片裡面以「警」為主角的可以稱之為警察片,以「匪」為主角的可以稱之為犯罪片。而犯罪片裡面,像《省港旗兵》這種把悍匪搶劫當成故事主線的悍匪片,或者《監獄風雲》這種監獄題材的監獄片,雖是犯罪片但顯然也不太能算是黑幫片。所以說,警匪片>犯罪片>黑幫片。

在黑幫片裡面,「強盜片」這個詞應該是特指三四十年代好萊塢黃金時代之前的、以罪犯為主角、以犯罪故事為主線的影片。美國電影之父埃德加·鮑特1903年拍攝的《火車大劫案》既是一部西部片,也可以說是一部強盜片。在電影史上,真正使強盜片和犯罪片進入主流電影之列的因素是有聲電影時代的到來。隨著聲音的出現,描寫強盜和犯罪的影片獲得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有聲電影的催生者華納兄弟公司1928年拍攝了第一部有聲強盜片《紐約之光》。在1931年至1932年這兩年間,《小愷撒》(Little Caesar)、《人民公敵》(The Public Enemy,又譯《國家公敵》)和《疤臉大盜》(Scarface,又譯《疤臉人》),這三部強盜片的經典之作接連問世,開啟了強盜電影的一個新時代。這類電影通常都以真實存在的某個大罪犯作為故事原型和故事主角,展現其醉生夢死的犯罪生涯。

誕生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經典強盜片《小愷撒》、《人民公敵》和《疤臉大盜》

在香港電影中,以罪犯為主角的犯罪片,或者以黑社會成員為主角的黑幫片,在數量上要明顯多於以警察為主角的警察片。這裡面最為大家熟悉的當屬吳宇森《英雄本色》、《喋血雙雄》代表的「英雄片」,和在1996年風靡一時的古惑仔電影。實際上,在1991年至1993年這幾年裡,還出現過一批極具風格化的犯罪片或者黑幫片,而且這類影片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梟雄片」。這批電影始於《跛豪》(1991),中間有《雷洛傳》、《四大探長》等,到《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1993)、《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1993)這兩部算是達到巔峰。2017年,王晶曾經憑藉一部《追龍》把早已沉寂多年的梟雄片又重新翻撿出來,並賦予了新的生命力。這類梟雄片跟好萊塢當年的《小愷撒》、《人民公敵》和《疤臉大盜》這類強盜片在氣質上非常神似:有真實人物作原型、講述黑道風雲、風格寫實、史詩格局……這些標籤既可以貼到好萊塢的強盜片身上,也可以貼給香港當年的梟雄片身上。

開創香港「梟雄片」之先河的《跛豪》

之所以繞彎子說這麼多,是因為,不說這些,很難把《浴血黑幫》這部綿長渾厚的英劇說道清楚。

二、黑幫以及影視作品中的黑幫

黑幫的出現,經常和這樣幾個條件有關:其一,政府作為管理者的無能甚至缺席。當一個社會組織缺乏一個良性的管理機構時,黑幫或者黑社會這樣的組織便會滋生出來,成為一個寄生在正常社會軀體上的吸血者。其二,當一個社會出現經濟衰退時,往往會滋生出黑幫或者黑社會。經濟衰退必然伴隨著大量的失業,當人們沒有辦法從財富的增量中去獲取所需時,對財富存量的爭奪,自然會成為某些膽大冒險者的關注點。其三,黑幫的出現還經常跟移民社會有關。在一個由不同移民群體組成的社會中,各個移民群體對於小群體的認同感往往會大於對國家的認同感,這可以說是不同黑幫之間發生衝突的一個文化基因。

拿這三個條件跟出現於1930年代好萊塢的《小愷撒》、《人民公敵》、《疤臉大盜》這類強盜片做比對,情況就清楚多了。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由各個不同移民群體構成的國家,而1930年代初又恰逢兩件悲催的事情同時發生,其一是始於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的經濟大蕭條,其二是政府頒布了禁酒令卻又沒有能力把這一法令執行到底,於是這個時期曾經一度黑幫橫行、強盜並起、梟雄頻出。

禁酒令的歷史,在這部經典的《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又譯《秋日傳奇》)中也有涉及

《浴血黑幫》裡描繪的那個黑幫橫行的世界同樣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對於1920年代的英國來說,一戰的炮火紛飛耗光了政府的全部財力、物力和精力——一直到2015年,沒錯,是2015年,英國政府才正式宣布把一戰的國債徹底還清,總額19億英鎊。而戰爭的殘酷更是改變了一代年輕人的人生命運。大批的年輕人死在了戰場,僥倖從戰場活下來的人全部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戰後的英國政府筋疲力盡,不光是沒有能力組織社會良性運轉,甚至沒有能力維持社會和平安定。於是在劇中,像謝爾比家族的「剃刀黨」這樣的黑幫組織,成為英國第二大工業城市伯明罕的實際統治者,甚至連警察也全部被「剃刀黨」收買。

劇中的「剃刀黨」在英國歷史上真有原型,其成員是一群窮兇極惡之人,招牌武器是把刀片縫在鴨舌帽的帽沿裡,打架時用刀片劃人眼睛(太殘忍了!)。在這樣的人身上找人性,那真是在公雞屁股底下找蛋。劇中這個「剃刀黨」正是用這樣一種血腥殘酷的方式,在自己的老家伯明罕建立了一個高壓統治的邪惡帝國,靠收保護費吸榨周邊居民的血汗錢。好在劇中這位男主角託馬斯·謝爾比胸懷大志不甘平庸,寧願受人之辱,也要把家族生意做大做強,堅持向利潤更加豐厚的賭馬生意進軍。所謂富貴險中求,這位託馬斯·謝爾比在首季裡面甚至還鋌而走險,私藏了一批軍火,惹來政府特派員、愛爾蘭共和軍等各方勢力,當真是在刀口上撈飯吃。

從一戰戰場歸來的謝爾比家族三兄弟,老大阿瑟(右)、老二託馬斯(中)和老三約翰(左)

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剃刀黨」的家族生意越做越大,從收保護費到走私白酒,從經營賭馬到販賣軍火。有了創業資本,託馬斯·謝爾比開始把家族生意一步步洗白。既然已經奮鬥到既有錢又有權高高在上的位置,保護費這種小錢就不用再收了。這個時候的謝爾比家族甚至開始人心向善,做起了慈善事業。然而到第五季,發生了1929年的紐約股市崩盤,損失慘重的謝爾比家族面對時局,「不得不」又重新操持起了利潤更高的鴉片生意。

第五季中,已成為下議院議員的託馬斯·謝爾比

橫向對比一下其他的黑幫片,會發現其中的世界設定和人物變化大同小異。《浴血黑幫》中1920年代的英國、強盜片中1930年代的美國,其實跟《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中的上海灘,《跛豪》、《追龍》中廉政公署成立前的香港及九龍城寨,《不夜城》、《新宿事件》中的日本歌舞伎町,美劇《戰士》中1817年的舊金山等空間形神皆似。從當年的上海灘到九龍城寨,從歌舞伎町到當年的舊金山中國城,無一不是移民社會、政府管理無力、黑社會橫行。可以說,正是當年這些獨特的歷史空間,成全了黑幫片中獨特的電影空間。

以人物而言,《浴血黑幫》中的託馬斯·謝爾比,和兩部《上海皇帝》中的陸雲生(原型杜月笙),《跛豪》中的吳國豪、《追龍》中的伍世豪(原型都是香港毒梟吳錫豪),都是黑幫中的梟雄式人物。這類人物雖然做的是無法無天的黑道生意,但也算是有膽有謀,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情有義,作為一個影視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而言,自有其獨特魅力也不難理解。

《追龍》中甄子丹飾演的伍世豪和劉德華飾演的雷洛,其原型是吳錫豪和呂樂

三、黑幫片的觀影心理和審美特質

因為涉及到犯罪內容,黑幫片的觀看群體自然應該止於成年人。而且,不同的黑幫片對其中人物的道德尺度會有不同的定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對具體某一部黑幫片來說,觀者的接受程度因人而異。比如我個人對那部備受好評的《美國往事》便不大能夠接受,因為這裡面的那些人實在是太壞了。

為了能夠讓影片更大程度地吸引觀眾,很多黑幫片都會採取情感策略,即弱化片中主角犯罪行為的罪惡程度,同時強化主角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的重視,展現這類人物身上忠義、熱血的一面。比如大家看《英雄本色》(1986),關注點自然是周潤髮飾演的小馬哥如何重情重義,而不是他在做販賣偽鈔的犯罪生意。在這方面,西方的黑幫片以《教父》(1972)為肇始,對黑幫家族的家庭親情給予濃墨重彩,開掘黑幫片別具一格的藝術氣質,這樣的創作思路嚴重影響到了香港的《無間道2》(2003),也影響到了《浴血黑幫》這部英劇。倘若抽掉《浴血黑幫》中對謝爾比家族諸位成員間親情關係的細膩描畫,這部劇差不多就降格成了一部暴力血腥的B級片。恐怕很少有人會為了看血腥暴力內容而選擇看一部黑幫片,感情的代入、人性的展現、愛恨糾葛、生離死別,這些情感上的共情體驗,才是黑幫題材電影或電視劇真正的迷人之處。

《教父》海報

反過來說,光講一群人愛來恨去,那也不是什麼黑幫片了。只有一群人殺來殺去,那是B級片;只有一群人愛來恨去,那是文藝片。黑幫片之所以是黑幫片,至少還在於它有以下三點獨特魅力:

其一、黑幫片中有對男性慾望最直接的呈現,能為觀眾提供一種想像性的滿足。

看《浴血黑幫》近三十個小時,印象裡好像從未出現過謝爾比家族吃飯的場景,但凡開個家庭會議,或者哪怕誰隨便開口說個話,劇中人總要一手夾著煙一手端著酒。

煙和酒是黑道家族的標配

至於毒品、性、暴力,這些更是一應俱全。除了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現毒品、性和暴力這些元素以外,導演還別具匠心地設計了很多細節來強化這種很黃很暴力的美學效果。比如在第四季裡面託馬斯在自家後廚殺死混進來的殺手,劇組故意把這個後廚布置得像一個地下屠宰場一樣,充滿血腥和陰森恐怖氛圍。

這個場景的陰森血腥效果,顯然是刻意設計出來的

而在阿瑟殺死混進工廠的兩個殺手的這場戲裡面,因為不像後廚這樣的環境有現成的血漿可以利用,劇組另開腦洞,先安排這樣一場戲,讓罷工工人在工廠裡潑灑血漿一樣顏色和質感的油漆,然後再讓阿瑟和兩個殺手在這種紅色油漆中廝打,從而讓畫面綻放出強烈刺激感。

其二、黑幫片可以讓觀者跟隨片中主角體驗一把僭越社會規範的快感。

所謂的社會規範,不僅包括法律這種最低限度的行為規範,還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意或者無意遵循的,由歷史、社會、文化等力量塑造出來的各種約定俗成、習慣禁忌等,比如髒話粗口,比如打人不打臉。

當年香港拍的古惑仔電影之所以能吸引到那麼多的青少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在於打破禁忌。但必須說,這種充斥著汙言穢語和打架鬥毆的影片,對於青少年觀眾來說是有害的。所以當年的古惑仔電影正傳六部——分別是《古惑仔之人在江湖》(1996)、《古惑仔2之猛龍過江》(1996)、《古惑仔3之隻手遮天》(1996)以及其後的《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1997)、《98古惑仔之龍爭虎鬥》(1998)、《古惑仔之勝者為王》(2000),其中第二部便已被定為三級片,其主要原因既不在色情也不在暴力,而在於它在內容方面打破了一個文明社會所應當遵循的語言習俗和行為規範,由此對青少年觀眾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古惑仔》電影提供給觀眾的,主要是一種打破社會規範的快感

談吐粗鄙、舉止囂張,這些是標準的小流氓水準。真正的高級玩家應該是《浴血黑幫》裡的謝爾比家族這樣的style。這個家族中的男人全部都是衣冠楚楚的紳士範兒,女人全部衣著高檔妝容豔麗,一旦動起手來卻一個比一個陰狠老辣,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這種反差設計進一步強化了本劇獨特的美學追求。

衣冠楚楚的黑道家族,瞧這一家子!

其三、黑幫片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現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關係。

黑幫片中展現的爭鬥較量,其實不光可以看成是黑道人物之間的較量,還可以把它進一步泛化理解成是人和人之間權力關係的較量。能細膩品味到這一層,黑幫片看起來就更有味道了。

生活中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較量,只不過基本上都必須以一種文明的方式來進行。比如中國特有的酒文化,酒場上相互的敬酒勸酒,其本質便是一種人和人之間權力關係的較量,更不用說職場競爭這類例子。黑幫片的獨特魅力,不光是在於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暴力對抗,尤其還在於暴力發生之前,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交談中的各種暗藏殺機。雙方通過語言交流,來達到一方向另一方低頭,從而消除緊張對峙狀態,實現雙方關係新的平衡。倘若沒有品味到這一層的細膩,而只看結尾誰放倒了誰,那很可能到最後會有觀影失望。畢竟,這種影片裡的主角或者反派無論再怎麼有勇有謀,也不可能像滅霸那般能打,更不會變身。

比如這場戲裡面,愛爾蘭共和軍的代表來找託馬斯。來的人先是表明身份,然後詢問自己人之前找託馬斯買軍火後來被槍殺的事情,隻言片語之間,託馬斯的態度從側臉不看人的輕蔑,變成為自己解釋開脫,兩個人之間的權力關係瞬間逆轉。

而接下來訪客說明被殺的人是自己表弟時,兩個人之間的緊張狀態非但沒有因為託馬斯的退讓而緩解,反而繼續升級。這裡視聽語言的運用非常細膩,畫面的構圖細緻入微地展現出託馬斯此時此刻被來訪者脅迫的狀態。

再比如在這一場戲裡面,託馬斯·謝爾比找來幫手對付前來尋仇的義大利黑手黨,結果找來的這位幫手戈爾德先生也不是什麼善茬兒,開口挑釁,說要買下託馬斯的工場,結果被託馬斯幾句話馴服。這場戲裡面兩個人之間雖然只有對話,但是針尖對麥芒充滿火藥味。戈爾德說要買下工場時,把酒灑在託馬斯面前的火爐裡,火苗躥起,這個設計把他本人此時的挑釁意味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來。

託馬斯的應對辦法是以攻代守,把戈爾德的挑釁變成一個賭局。

雙方較量的結果,是戈爾德用威脅的語言作出了退讓,兩個人之間的衝突暫時和解。這些都是劇中的細緻入微之處。

四、黑幫與國家機器

對於1920年代的歐洲社會來說,民眾面對的不僅是戰爭過後的滿目瘡痍,和整個社會在精力財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嚴重透支,與此同時,各種思潮也在這個時候風起雲湧,有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意思。究其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前面說的那兩點,其一是財富的增加出現了問題;其二是財富的公平合理分配出現了問題。於是乎,馬克思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尼採哲學、弗洛伊德學說等思想在歐洲文明中被一一孕育,並且發展演變,到1920年代已經儼然演化出愛爾蘭共和軍、法西斯政黨等各方勢力乃至極端勢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浴血黑幫》,這哪裡還只是一個演繹黑幫之間幫派仇殺的劇,這分明是一部關於1920年代人類世界風雲變幻的長篇史詩才對啊。

第五季裡,議員託馬斯·謝爾比和極右翼政客奧斯瓦爾德·莫斯利的巔峰對決

在《浴血黑幫》中,就英國內部來說,除了「剃刀黨」、義大利黑手黨這種以暴力為手段,以賺錢為目的的普通黑幫以外,還有代表民族主義極端傾向的愛爾蘭共和軍,又有和政府摻雜不清的宗教組織共濟會,甚至還有英國的法西斯主義運動。這多方勢力和英國政府以及黑幫組織之間,形成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與此同時在英國境內,還有代表新興共產主義政權的蘇聯的影響,以及逃亡到英國的沙俄貴族保皇黨等。這裡面甚至採用了金庸先生寫《射鵰英雄傳》的筆法,把虛構人物和真實的歷史人物交織在一起展開敘事。比如第五季中出現的這位英國極右翼政客奧斯瓦爾德·莫斯利,這位反派大BOSS在歷史上真有其人。這個角色的本尊奧斯瓦爾德·莫斯利爵士(Sir Oswald Ernald Mosley, 6th Baronet)是一名英國極右翼政治家,曾組織創立過英國法西斯聯盟,2006年被BBC評為「20世紀最可惡的英國人」。

第五季中的大反派奧斯瓦爾德·莫斯利

縱向上看,《浴血黑幫》講述的是這多方勢力在1920年代的風雲變幻史;而從橫向來看,這多方勢力間的博弈,才是《浴血黑幫》這部劇的最大看點,也是這部劇超越普通黑幫片的關鍵所在。表面上看,這個謝爾比家族組建的「剃刀黨」無法無天,人人畏懼,而且在跟其他黑幫的鬥爭中無往不勝,實際上,這個「剃刀黨」的話事人託馬斯·謝爾比不過是邱吉爾代表的英國政府的一枚棋子,完全受制於人。在第二季裡面,託馬斯替英國政府殺人,換來政府對謝爾比家族走私生意的網開一面。在第三季裡面,整個「剃刀黨」更是成了英國政府跟蘇聯博弈的一個工具。此時的託馬斯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不過是政府暗中放養的一隻惡犬。

從這一點上來說,《浴血黑幫》中的託馬斯酷似《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中的陸雲生。這位梟雄直到最後才感嘆,「那些政治家當我們這些幫會人物是夜壺,用完了就把我們扔床下,嫌我們臭。」

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戰爭之王》(Lord of War,2005)雖不是一部黑幫片,但對這一問題同樣思考頗深。個人販賣軍火,可以由國家機器來對其管控;然而,一個國家機器在販賣軍火,又有誰能管控得了?以人類文明目前的發展程度,尚未出現有高於國家機器的力量來懲惡揚善。

《戰爭之王》片尾有對政府販賣軍火這一問題的拷問

《浴血黑幫》的劇情到第五季,儘管1929年託馬斯·謝爾比已經開始混跡白道,並且做到了工黨領袖和下議院議員,然而,即便他已經成了一個耀眼的政客,黑道出身的他看樣子還是永遠不可能洗白。往下看,各個黑幫依舊會覬覦他的生意、財富和地位,暴力廝殺依舊不可避免;而往上看,英國政府依舊會把他當成是一枚棋子來加以利用。從設定來看,第五季像是第二季的升級版。第二季裡託馬斯·謝爾比靠替英國政府殺人,來換得家族走私生意的暢通無阻;而在第五季裡面,託馬斯·謝爾比靠和英國的法西斯周旋出賣情報,來換得英國政府的軍火訂單。而且,這一季裡的託馬斯·謝爾比玩起了無間道,既臥底了英國的共產組織,又臥底了英國的法西斯組織。另外,在和那個魔鬼般的法西斯政客奧斯瓦爾德·莫斯利的較量中,託馬斯·謝爾比本人有多少是出於替英國政府做事換得生意訂單,又有多少是出於良知未泯想要消滅這個邪惡的魔鬼(或者比自己更邪惡的邪惡),其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不清。總之,整個劇的格局是越做越大,劇情設計虛實結合看點十足。

在《浴血黑幫》第五季裡面還出現了來自(民國時期)中國的大毒梟,和謝爾比家族合作黑道生意,把鴉片從上海運到歐洲和舊金山,這個設定也很有趣。畢竟,不應該只把目光局限在英國本土,美國、蘇聯、中國,都應該加入進來。寫完此文時,《浴血黑幫》第五季第六集尚未播出。第五集裡面,託馬斯·謝爾比想要用正當手段扳倒奧斯瓦爾德·莫斯利,非但未能成功反而牽連無辜,最後決定暗殺這個莫斯利,甚至打算取而代之。本季結局如何尚不得知,但這也不關要緊。照目前的架勢,這個劇絕對可以一直編下去。1929年以後的世界依舊風起雲湧,「剃刀黨」在託馬斯·謝爾比之後還可以有下一代的繼任者,這個黑道家族的故事可以一直編下去,一直到二戰、冷戰……

對於這樣一部製作精良的劇集來說,倘若只觀看劇情如何向前發展,好比洪七公說郭靖的那句話——「牛吃牡丹」。好劇當如好茶好酒,值得靜心細品。

《浴血黑幫》第五季拍攝現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BBC知名英劇改編遊戲《浴血黑幫:傀儡師》正式發售
    2020年8月20日,改編自BBC知名英劇《浴血黑幫》的解謎冒險遊戲《浴血黑幫:傀儡師》,在PS4、Xbox One、Nintendo Switch及PC平臺全面發售。該遊戲由《人類一敗塗地》的發行商Curve Digital負責發行,並由屢獲大獎的獨立遊戲工作室FuturLab進行開發製作。
  • 《浴血黑幫:傀儡師》IGN 6分 遊戲創意實現過程太長
    遊戲名稱:浴血黑幫:傀儡師英文名稱:Peaky Blinders: Mastermind遊戲類型:冒險遊戲遊戲製作:Futurlab遊戲發行:Curve Digital遊戲平臺:PC/PS4/X1/NS上市時間:2020-08-20根據著名英劇《浴血黑幫》改編的冒險解謎遊戲《浴血黑幫:傀儡師》於8月20日發售,遊戲登陸PC/PS4/X1/NS平臺。
  • 最熱的英劇《浴血黑幫》,就是有點費煙,湯米點菸了你不跟上?
    本部影片主要是講述了在一戰之後的英國小鎮伯明罕,出現了一個叫「剃刀黨」Peaky blinders的黑幫組織,組織中有大約10人的主力,其中主角湯米.謝爾比參加過戰爭,戰爭對他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小編給大家強力安利一波《浴血黑幫》這部英劇,不知道在哪裡看的,下方看留言小編回復告訴你!看了就不虧。小編大喊一聲:Peaky blinders牛皮!
  • 「浴血黑幫第一季」20世紀初英國工業城市的眾生百態
    前言:如果光看劇名的話,《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這部英劇看起來很中二,但是它製作精良,英倫風、文藝範十足,整個畫面色調非常有年代感。鏡頭語言有電影質感,每一幀都美如畫。最值得稱讚的是極其有腔調的配樂,使得音樂和畫面相得益彰。
  • 他們是最帥的黑幫 男人看了也直呼太帥了!
    大概是對《浴血黑幫》的最佳註解。被大家吹爆的英劇《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被稱為是「BBC歷史上最經典的黑幫劇作」,講述了戰後伯明罕地區由謝爾比家族領導的傳奇黑幫Peaky Blinders的驚險故事。心狠手辣、冷靜克制、外形英俊,充滿了荷爾蒙氣息的黑幫大佬,穿著西裝,抽著雪茄,喝著威士忌,拿著手槍,和各大幫派斡旋混戰在街頭。別說女人了,男人看了也會直呼太TM帥了!
  • 《倫敦黑幫》:除了炸裂的槍戰與爆破,骨子裡竟有古希臘的悲壯!
    作為英國黑幫影視劇如今的標杆,《浴血黑幫》裡面很多角色都因其張揚的個性收穫了很多觀眾的青睞。《浴血黑幫》裡他這個角色是唯一可以和基利安·墨菲扮演的謝爾比家族最核心成員湯米分庭抗禮的人物!當然,今天的重點不在湯老溼和水準不比他差的基利安·墨菲,而在去年就已經退出《浴血黑幫》的演員,喬·科爾!
  • 英國史上最時尚的黑幫,《浴血黑幫》西裝暴徒教你紳士穿搭
    BBC出品的英劇《浴血黑幫》,相信大佬們對這部片子都不陌生了。被評選為BBC近十年來最好的犯罪劇、五季的豆瓣評分均在8.9以上,片中的「剃刀黨」更是在英國歷史上真實存在。
  • 黑幫大佬好會穿
    在這裡,政治學者帶你解讀世界局勢,剖析政壇動蕩;歷史學家為你講述悠長歷史,回溯往日時光;背包客娓娓道來詩與遠方,帶你領略文化碰撞;電影愛好者向你推薦高分影片,滿足你所需的精神食糧……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觀察世界、奇遇人生。 關注看世界,用思想丈量世界,找回一顆自由而有趣的靈魂。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碼頭。
  • 黑幫大哥都愛戴的軟呢帽,原來最開始是女人戴的
    而在眾多紳士帽裡,有一頂帽子的背景文化比較特殊,因為它是黑幫老大們的最愛,它就是Fedora費多拉帽。在好萊塢電影中常常看到它的身影,無論是歐美老派紳士、報紙記者,還是芝加哥黑幫、私人偵探,都戴著一頂Fedora,是20世紀40年代最流行的男帽。
  • 《浴血黑幫:傀儡師》IGN 6 分:節奏過於慢熱的冒險解謎遊戲
    《浴血黑幫:傀儡師(Peaky Blinders: Mastermind)》已於 8 月 20 日發售,登陸 PC、PS4、Xbox One、Switch 等平臺,支持簡中。作為一款限時解謎遊戲,《浴血黑幫:傀儡師》的遊戲體驗有點像看棒球比賽一樣,必須到爭分奪秒的最後關頭才感覺驚險刺激。遊戲中時不時會加入新的內容和解謎要素,卻沒能將它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 英國史上最時尚的黑幫,混社會也要講究紳士風範
    大概是對《浴血黑幫》的最佳註解。就在這個月,被大家吹爆的英劇《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第五季剛剛完結了。這部稱為是「BBC歷史上最經典的黑幫劇作」,講述了戰後伯明罕地區由謝爾比家族領導的傳奇黑幫Peaky Blinders的驚險故事。心狠手辣、冷靜克制、外形英俊,充滿了荷爾蒙氣息的黑幫大佬,穿著西裝,抽著雪茄,喝著威士忌,拿著手槍,和各大幫派斡旋混戰在街頭。
  • 香港黑幫風雲
    他們以原始「忠義」觀念為精神號召,以粗暴嚴格的武力方式代替法律道德約束,逐漸演變為市井霸權,並且在邊緣世界建立一個自成體系的秩序。1960年代,香港房屋均價10000港元/百平方,幾十萬就可以買下一棟樓。史料顯示,雷洛單在港被凍結的資產在1980年代就已近1億元,包括尖沙咀及半山區8個單位和逾800萬元的現金。20世紀六七十年代,黑就是警,警就是黑,街頭常見警黑為爭奪利益而混戰,社會風氣烏煙瘴氣。
  • 推薦四部好劇假期看,美劇英劇日劇韓劇都有,總有一款適合你
    【英劇】《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一戰後從法國戰場死裡逃生回來、明顯患有戰後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男主角,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罕,由男主家族所組成的「剃刀黨」、愛爾蘭共和軍等組成的黑勢力,邱吉爾政府的控制和滲入……從2013年開播到去年底,《浴血黑幫》已經默默地出了四季,雖然人氣不高,但是每一季都維持了過硬的豆瓣評分。
  • 看各國黑幫大佬如何穿戴
    《浴血黑幫》裡著裝「 英倫」風的黑幫成員黑幫,向來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名詞,讓人畏而遠之。伯明罕上空的霧是剃刀黨吐出的煙在被BBC評選為「十年來最好黑幫劇」的《浴血黑幫》裡,除了教你如何做好一個幫派老大之外,最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才能把紳士裝穿出味道,畢竟他們可是被稱為「英國史上最時尚的黑幫成員」。
  • 秋冬男士穿搭——怎麼才能穿的像浴血黑幫?
    《浴血黑幫》是很多人喜歡看的一部電影印象中的英國男人都是紳士,直到謝爾比家族S氣騰騰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媒體驚呼他們為史上最時尚H幫!其實是否時尚我們放在一遍,但是他們的熒幕形象確實夠獨特。頭戴報童帽,西裝三件套,大衣外面罩,還有皮手套。
  • 世界十大最經典的黑幫電影
    第10名《濠江風雲》,由澳門黑幫大佬尹國駒,綽號「崩牙駒」,出資1700萬拍攝的為自己立傳的電影,的確有洗白之嫌,但任達華演技確實好,把老大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沒想到警方1999年根據此片作為主要證據把大佬尹國駒裁定入獄15年,後經上述減刑至13年10個月,並於2012年12月1日重獲自由。
  • 香港黑幫電影排名,《濠江風雲》排第二,第一是經典!
    黑幫是黑暗的代名詞,黑幫從事各種違法的行為謀取利益,各種打架鬥毆的場面可謂是血腥。但是香港的黑幫電影在上個世紀之時卻拍攝的很是火熱,關於黑幫的電影有很多。關於香港黑幫的電影很多人都看過,其中良莠不齊,有好有壞。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香港黑幫電影排名前三的作品。
  • 70年代混亂的香港:四大黑幫與四大探長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黑幫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十四K」、「和勝和」、「四大」、「潮州幫」。其中「義群」跟「新義安」又稱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叫廣府幫(廣府幫主要指的是珠三角一帶)。
  • 《魔獸世界》懷舊服浴血軟鞋怎麼得 浴血軟鞋獲得方法
    導 讀 相信大家一直在尋找魔獸世界懷舊服的浴血軟鞋在哪掉落,以及浴血軟鞋的屬性和裝等一些內容,在這裡小編為大家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