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檢察一分院和潼南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走進該地產公司施工現場進行回訪。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實習生 吳禮霜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9日10時訊(記者 王瑋 實習生 吳禮霜)一份檢察建議書督促收回巨額土地出讓金的同時,讓困難企業不用面臨倒閉的危機。近日,重慶市檢察一分院和潼南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一同走進位於潼南區的某地產公司,針對其此前拖欠土地出讓金案件進行回訪,並了解企業在如期補繳費用後如今的發展現狀。
去年,潼南區檢察院履行公益訴訟職責過程中,發現潼南區某地產公司拖欠土地出讓金,金額高達1.76億元。「前期他們都是如期交付了土地出讓金,但是近幾年因為公司經營不善導致出現了拖欠情況。」潼南區辦案檢察官伍劍說,因為此案關係到國有土地出讓金和已購房業主的權益,對此案件的處理也時刻影響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在幾經走訪、取證後,潼南區檢察院向潼南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出了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書。
由於考慮到採取訴訟方式催收欠款可能會危及到企業生存,檢察院充分聽取潼南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及企業意見後,最終決定對該案暫緩起訴,繼續加強監督。「在檢察院的指導下,我們與企業達成協議,決定通過監管銷售資金收回土地價款,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讓該企業按照售房款比例支付土地出讓金。」潼南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劉志勇說,該企業積極配合,最終在2020年10月繳清了全部的土地出讓金。
「十分感謝檢察官和行政主管部門的幫助,通過對我們企業銷售資金實行按比例衝抵土地出讓金的方式,不僅保證企業的良性運營,更讓第三方合作單位和業主都得到了圓滿的結果。」該地產公司負責人說。
潼南區檢察院檢察長劉瑜表示,此次公益訴訟案最終保證了國有土地出讓金足額收回、企業發展沒有受到影響、社會穩定沒有留下隱患,真正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這也正是檢察公益訴訟的核心理念。
一份檢察建議督促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回的同時,也有效保護了企業的發展,該地產企業並不是個例。據了解,自公益訴訟工作開展以來,潼南區檢察院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35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20件,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件。通過辦案,督促整改養殖汙染5處,保護耕地50餘畝,督促收回國有土地2宗,挽回國有資產約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