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玉梅院士:一次性醫學口罩用保鮮袋包裹、電熱吹風處理後可再次使用

2020-12-26 環京津網

央廣網上海2月9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宋瓊芳)在聞玉梅院士的建議並關心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聯合公共衛生學院,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科研論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證實: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後可再次使用,不影響其原有的濾過截留效果,並可滅活汙染的病毒。非常時期的這項「非常研究」,源於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的一顆初心。

1月30日,86歲高齡的聞玉梅院士參加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聞發布會時,堅定表示:「大多數的流行病學專家、病毒學專家、臨床學專家都認為疫情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傳染病把某一個國家的人打倒,它總是有一個過程或者有一個恢復期。」

科學家的動人「金句」,溫暖和鼓舞了所有人。在了解到我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現嚴重的醫用口罩緊缺現象,聞玉梅院士立即建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易志剛副研究員與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一起進行「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發布會後第二天,從1月31日開始,團隊通過日以繼夜的努力,僅用7天就完成這項實驗研究。

據了解,研究團隊應用熱處理技術中最普遍應用的恆溫烘箱及電熱吹風對口罩進行處理後,檢測其病毒滅活效果及濾過截留功能,以截留PM 2.5作為檢測處理後的濾過截留指標。在病毒實驗中,他們用活流感病毒模擬冠狀病毒,在安全實驗室內,將細胞培養的病毒定量後滴在口罩上,人工造成汙染。經用烘箱或熱電吹風處理後,再取口罩表面的病毒進行細胞培養,觀察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及定量檢驗病毒核酸。結果顯示,烘箱56℃及熱電吹風30分鐘後,對口罩的濾過截留功能均無顯著影響;經熱吹風30分鐘後,病毒幾乎完全被滅活,與沒有病毒的對照標本相當。而烘箱56℃30分鐘,由於標本外包有錫盒,未能完全滅活病毒。因此,研究證明:一次性醫學口罩使用後,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後可以再生,不影響其原有的功能。此外,研究團隊還測定過電吹風「高檔」,一分半即可達到65℃。

這是有關口罩再生研究中,第一次聯合病毒學與環境衛生學的跨學科實驗研究。「我們希望文章提供的實驗數據,能對解決民用口罩緊缺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聞玉梅院士表示。同時,她特別叮囑:「在非常時期,民間可以採取這一簡便技術,但不適合於其他時期或醫用單位。」

相關焦點

  • 科研論文:用過的一次性醫學口罩電熱吹風吹30分鐘後可再用
    科研論文:使用過的一次性醫學口罩經電熱吹風吹30分鐘後可再次使用中新網上海2月9日電 (記者 陳靜)9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的建議與關心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聯合公共衛生學院,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科研論文
  • 一次性口罩經吹風機處理可再次使用?千萬要注意這幾點!
    日前,多家媒體報導稱:上海研究團隊論文顯示「一次性醫學口罩經特殊處理可再次使用」。處理的方式也簡便,只需要把用過的口罩用家用保鮮袋包裹,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即可再次使用。如果照這個研究結論實施推廣,可大大緩解普通民眾對口罩的嚴峻需求。
  • 院士: 用過的一次性口罩電吹風吹30分鐘可再用
    繼聞玉梅院士等12位院士聯名向市民發出倡議書,向全社會呼籲科學認知新冠肺炎並獲得熱烈反響之後,2月9日,在聞玉梅院士的建議並關心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聯合公共衛生學院,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科研論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證實: 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後可再次使用,不影響其原有的濾過截留效果
  • 電吹風「復活」一次性口罩的教學視頻來了
    2月9日,復旦大學團隊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證實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後可再次使用,不影響其原有的濾過截留效果,並可滅活汙染的病毒。應廣大網友要求,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分子病毒實驗室易志剛副研究員現身說法,手把手教大家「復活」口罩。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 抗擊新冠肺炎,家庭研究解決一次性口罩重用,口罩消毒,自製N95級口罩
    開源就是想法自己製作口罩自己用,節流就是怎麼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口罩。自己製作口罩,宅在家裡?工具、原料、哪裡來?節流,那麼多院士和專家尚沒有好的一次性口罩重用的解決方法。這行嗎? 2月9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的建議與關心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聯合公共衛生學院,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科研論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證實: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後可再次使用,不影響其原有的濾過截留效果,並可滅活汙染的病毒。聞玉梅院士表示。
  • 質量益哥:復工必備,口罩電吹風加熱VS口罩過濾棉墊,哪個方法好?
    目前與病毒有關的防護用品都被瘋抬價位,也有人藉此機會大發國難財,甚至有部分地區哄抬普通口罩的價位到了6元每個,而防護級別高的更是去到30元1個。僅僅是一個醫用口罩就能賣出這種天價?口罩供不應求,即使現在平均一家企業日產量達3萬以上,但是仍然解不了燃眉之急。部分企業復工在即,口罩問題怎麼解決?聽說可以電吹風加熱口罩,或者用口罩過濾棉墊。
  • 呼吸器使用後如何處理?
    Mask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的冠狀病毒感染,他可以通過口鼻分泌物阻止或減少新冠狀病毒的傳播,然而這種新型冠狀病毒防護口罩是一次性的,使用後應如何處理?很多人會選擇直接扔進垃圾桶,也有人會直接焚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治療方法,但是這些治療方法真的正確嗎?
  • 買不到口罩?這樣處理可以重複使用!
    原標題:買不到口罩?這樣處理可以重複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間,口罩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防控利器。面對一「罩」難求的困境,如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每一隻口罩發揮最大效用?
  • 不怕水洗,可反覆使用的口罩來了!
    因此,研究團隊認為,外科口罩能夠減少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中的季節性冠狀病毒,暗示新冠病毒感染者佩戴此類口罩可以幫助減緩病毒傳播。《自然》1日發表德國醫學專家對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研究的初步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患者上呼吸道的複製較為活躍,在患者症狀還較輕的早期,即症狀出現後的第一周內,新冠病毒在上呼吸道的病毒排出能力最強。
  • 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邱少富:參與一線救治的官兵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在火車站等相對密閉的公眾場所站崗執勤的官兵,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外出採購人員、歸隊後隔離人員或者需要與其密切接觸的人員,如給隔離人員送餐、消毒和垃圾清運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建議風險較低的普通官兵選擇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非醫用口罩。
  • 可循環代替一次性,重複使用口罩真的靠譜嗎?
    即使在國內疫情有一定的控制,但還沒有完全消失,保守估計口罩在這一年暫時摘不下來。」由此可見經過這次口罩在全球的廣泛使用,人們會習慣於口罩囤貨,口罩在未來將成為家中常備的生活必需品。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大多數是一次性口罩,家庭庫存告急,另外頻繁使用一次性口罩還會造成大量的廢棄垃圾,於是很多廠家都把目光放在研發可重複使用的口罩上。
  • 趕緊收藏這口罩攻略!買N95口罩,方法其實很簡單
    進入後,找到下方的「口罩攻略」,就能看到各地預約口罩的方法,就是這麼簡單。再來說說,網購口罩。目前,海淘口罩 90% 以上都會被砍單,日本,韓國等地方的口罩都供不應求,大部分都捐贈到武漢。So,海淘目前不怎麼靠譜,除非是人肉代購回來。
  • 買不到口罩?這樣處理可以重複使用!—新聞—科學網
    家用電器給口罩「充電」 日常生活中靜電無處不在,想要在家用條件下就能應急重複使用口罩,研究人員提出了採用可攜式靜電發生器對普通一次性醫用平面無紡布口罩進行二次荷電處理,使其再生靜電效應以達到可重複使用的技術方案。 「通俗來說,吹風機吹頭髮,頭髮會很蓬鬆就是一種靜電現象。
  • 一次性醫用口罩可反覆使用
    發布會上還普及了有關口罩使用的新信息,例如不建議一般民眾使用N95口罩,口罩如無弄髒弄溼,可以反覆使用等。   高小俊介紹說,今天北京市衛健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官方網站,集中發布疫情防控的政策,疫情信息,滿足市民的需求。目前,北京市的醫學專家已經在12345電話另一端值守,市民如果需要了解相關知識,可以撥打電話了解情況。
  • 中山醫院一次性醫用防護鼻罩正式籤約 首批樣品已發貨...
    3天前,中山醫院向全國募集企業迅速轉化投產的、來自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前線的「上海發明」——一次性醫用防護鼻罩已經正式籤訂專利權實施許可合同,上海羅萊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作為第一家響應中山醫院「英雄帖」的企業,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2次打樣,調節產品規格滿足醫護需求,今天(15日)完成籤約後,將立即以10000隻/天的速度量產,為武漢以及全國的白衣衛士在醫療場所提供進餐飲水時的貼心守護。
  • 一次性口罩的正確使用方法,用不對也致病
    隨著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續好轉,在這個過程中,口罩是很重要的防疫物資,好轉後一次性口罩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因為一次口罩成本低,生產工藝相對簡單,佩戴舒適度相對較高,而且防病毒效果足以應付日常所需,由此看來一次性口罩在我們日常防疫中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就這樣一款性價比高的口罩,那麼我們清楚一次性口罩的正確使用方法嗎?
  • 86歲高齡聞玉梅依然爭分奪秒奮戰在科研前沿陣地抗擊新冠病毒
    東安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楓林路校區復星樓四樓,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教授的辦公室,沙發前的茶几上好幾摞書,《流感病毒》《微生物與感染》……上頭靜靜壓著一隻放大鏡。這位86歲的醫學微生物學家,依然奮戰在與病毒作戰的科研前沿陣地:在她的帶領下,幾十年來B肝治療性疫苗研發步步推進;今年年初,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新型冠狀病毒攻關團隊聯合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僅用3天,就從一例病例樣本中成功分離並鑑定出上海首株新型冠狀病毒,為疫苗研發和抗病毒治療提供支撐。最近,她又去楊浦區圖書館做了場科普講座「疫苗接種的意義」。
  • 口罩什麼時候需要更換?一次性口罩使用後怎麼清洗消毒能再使用嗎
    新華社北京2月6日消息,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印發《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和使用技術指引》,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前提下,正確保存、消毒可適當延長口罩使用時間和使用次數。  指引將不同人群對新型冠狀病毒環境汙染的暴露風險劃分為高風險、較高風險、中等風險、較低風險和低風險五個等級。
  • 用過一會兒的口罩,怎麼收納才好? 紙袋收納最好,4-6小時更換
    若是以上這樣處理的,趕緊打住!塞口袋裡不衛生,擱桌上也怕桌子髒或被路人甲的口水花噴到,塞包包內也是徒增凌亂,不小心還造成汙染。那麼,用了一會兒的口罩真的就「無處安放」了?你會發現某寶上口罩收納盒已登上熱搜,點擊搜索框「唰」的一下出來:塑料的、布料的、紙質的、納米銀離子的……應有盡有。用了不久的口罩,怎樣才是正確的收納方式?來聽聽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