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這樣說

2020-12-1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如果我們所有科技期刊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準繩,以學術誠信為本,共同追求高質量發展,湧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全國科技期刊的整體水準也將提升一大步。」在12月17日開幕的2020年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朱邦芬表示。

本次論壇主題為「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認為,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為全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知識支撐,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就是要在新發展格局下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擔當好學術期刊的使命。」他強調。

此外,吳尚之稱,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要以高質量的文章和高質量學術創新成果來衡量,學術期刊要特別關注理論創新、學術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提升服務和引領科技創新能力水平,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也強調,科技期刊要堅定正確的辦刊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堅持「四個面向」,堅守促進學術交流、服務創新發展的根本使命。

面向科技共同體辦刊,依靠科學家辦刊,努力發表和傳播高水平成果。更加密切關注科技前沿和國家需求,支撐原始創新,力爭首發權。」懷進鵬說,要不斷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引領力,要強化與國際科技期刊界出版界的務實合作,增進開放、信任、團結,共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體系,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更好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科學公正的學術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期刊的發展質量。」吳尚之說,完善評價體系注重評價導向,有利於引導學術期刊突出科學精神、學術貢獻和學術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認同該觀點。他表示,目前國內形成了幾大各具特色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著期刊評價導向功能,總體起到推動發展、積極導向的作用,但目前的期刊評價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一些不良傾向和偏差,比如少數期刊片面追求影響因子,甚至出現強制引用、互引同盟等造假行為。

「期刊評價是先行者、裁判員,沒有高質量的期刊評價體系,高質量的期刊建設也無從談起,期刊評價機構要針對當前期刊評價和期刊發展中的問題,不斷優化期刊評價指標體系,改進評價方法,引領學術期刊健康發展。」馬援說,近年來一些期刊評價機構將科研誠信、發表青年學者文章、數位化建設等納入了期刊評價,這也必將對引導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雖然大家現在對學術期刊論文以質量為王存在廣泛的共識。」朱邦芬也說道,但是一提起科技期刊的高質量,許多人心目中還是「以影響因子為王」。

朱邦芬強調,高質量標準不能一刀切,要以科技期刊的類別而定,基礎研究類、應用研究類、科普類、文獻類,不應該是一種標準。基礎研究類期刊要以推動科學研究發展為己任,應用類研究期刊以技術進步為追求,科學普及類期刊以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為目標,而科學技術文獻類期刊則以收集、記錄、歸類、服務等質量來衡量期刊的高低。

「英文科技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主要的功能不同,高質量的標準也相應而異。」朱邦芬說,即使同一類別的期刊,也不能簡單以期刊影響因子排座次,各學科、各學科內部的情況都千差萬別,「每種期刊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有確定的追趕目標,有分階段的目標,走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此外,朱邦芬認為,評價高質量科技期刊應該兼顧數量和質量,將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我很贊成中國科協請各個專門學會組織會員對自己學科領域高質量期刊發表意見,最後將有共識的期刊選入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沒有共識的就暫不入選。」他說。

「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傳媒領域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出版模式、學術傳播業態的深刻變革,既對傳統社科學術期刊生產與傳播方式提出挑戰,也為期刊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馬援還提到,社科學術期刊要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實現辦刊理念、技術手段與運營方式的創新升級。

編輯:宋慈(實習)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種康表示:「JIPB正迅速進入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 專家辦刊 「JIPB的重大改革之一是率先實施專家辦刊,學術把關完全由一線科學家負責。」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JIPB正迅速進入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種康表示。
  • "高質量內容+設計"成就最美期刊
    原標題:「高質量內容+設計」成就最美期刊 由中國期刊協會和中國(武漢)期刊交易博覽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最美期刊」遴選活動剛剛結束,經網絡投票、專家評選、社會公示後,最終確認的100種入選期刊將在2018中國(武漢)期刊交易博覽會期間正式發布並展覽。
  •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入選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中國學術...
    10月15日,中國科協公示第二批臨床醫學領域科技期刊分級目錄,中山一院副院長曾進勝教授擔任主編的《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入選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此次評選經統一部署,遵照同行評議、價值導向、等效應用原則,中華醫學會通過科技工作者推薦、專家評議、結果公示等規定程序。
  • 強化學術期刊編輯的角色擔當
    如何藉助新媒體實現多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傳統媒體亟須破解的難題。為此,學術期刊編輯需要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 作者簡介: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新媒體迅速崛起。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的文獻引文大數據挖掘來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被引證情況,目的是為了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廣東高等教育未來五年如何發展?專家學者這樣說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通訊員 粵高教會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學術研討會現場未來五年廣東高等教育如何發展?12月4日,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學術研討會在廣東東莞市舉行。專家們認為,要充分聚焦高等教育發展方式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著力開展產學研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驗,積極實行學科專業、平臺基地、人才團隊、成果產業化等一體化部署,深入推進產學研結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構建開放型融合創新發展的高等教育共同體,強化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 科學網—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發布
    本報訊(記者李芸)8月29日,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聯合發布了《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
  • 第七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管理工程學報》如何...
    第七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管理工程學報》如何做到?《管理工程學報》編委會由全國管理學界的優秀專家和海外著名學者組成,發表論文涵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製造與運作管理、技術與創新管理、金融工程與會計財務、戰略管理、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決策科學、行為經濟學、營銷管理、項目管理等諸多領域,旨在反映我國管理科學、教育及科研的最新成果,提出重大管理問題,引導我國管理工程的發展。
  • Day13 介紹一本腫瘤學術期刊
    比如,依據 5W1H 原則,說明它是甚麼樣的學術期刊,為甚麼創刊,誰甚麼時候在哪裡如何宣布了雜誌創刊?具體來講:1)何事(What)JNCC 創刊(JNCC 是甚麼);2)何因(Why)為什麼創辦 JNCC;3)何時(When)何時宣布創刊;4)何地(Where)在哪裡宣布創刊;5)何人(Who)誰與之相關;6)何法(How)以什麼樣的形式宣布創刊。
  • 增強「四力」 助推新時代學術期刊轉型
    新時代不僅是融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更是學術信息、學術成果呈井噴式發展的時代。作為傳播學術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主要陣地,學術期刊更要遵循新時代發展規律,探尋轉型發展之路。同時,學術期刊在運行過程中,要始終貫徹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黨刊姓黨、政治家辦刊,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國內外複雜的風險矛盾鬥爭中,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弘揚主旋律、壯大主流輿論、傳播正能量。在「三審三校」中嚴守政治意識,突出政治導向,保證稿件符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出版法律法規,把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奉獻給廣大人民,為構建我國學術體系貢獻力量。
  • 熊思東代表:中文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度亟待提升
    中國教育報北京5月21日訊(記者 柴葳 焦以璇)「提升中文學術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度,不僅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掌握先進科技信息的關鍵舉措,也是打破發達國家科技信息壟斷的重要手段,更有助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國際標準的科技話語體系和評價標準,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發展中的話語權。」
  • 抗擊疫情 學術期刊責無旁貸
    作為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平臺的社科期刊——《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全體同仁,堅定地選擇了站在「抗疫」前沿。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江蘇海洋大學學術期刊社同仁在工作群就商議如何應對疫情,如何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作用,並儘快投入抗疫實踐成為大家的共識。期刊社迅速建立了面向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社科研究群」,通過多種方式發布徵文啟事。
  • 中國科協「新一代數位技術對科技期刊出版業態的影響」學術研討會...
    行業如何通過技術整合實現產業升級,進行了熱烈和充分的討論。  吳一戎院士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學術期刊是學術交流的平臺、發表成果的平臺,希望在新一代數位技術支撐下,改變提升期刊現在的出版形式,支撐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
  • 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來自全國期刊界、理論界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與學術期刊發展碰撞思想、交流真知。我們擷取幾位大咖的致辭講話和主旨報告,以饗讀者。自覺以「兩個大局」、「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參照坐標,聚焦國內外學術研究前沿,推出更多真正有價值、有水準的學術成果,切實發揮社科學術期刊作為理論創新、思想融合、學術交流重要陣地的作用;在跟上時代中服務社會。緊扣時代脈搏、突出問題導向,聚焦江蘇和我國發展面臨的矛盾問題、風險挑戰,加強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關注,引領專家學者把理論研究和現實發展結合起來,以更多解難題、能管用的學術成果回應時代呼聲。
  • 上海再添重量級學術交流平臺 出土文獻領域唯一專業學術期刊創刊
    記者獲悉,上海再添重量級學術交流平臺——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組稿、編審,由上海中西書局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出土文獻》昨天正式創刊亮相。這是我國出土文獻研究領域出版發行的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的專業學術期刊。
  • 疫情時代,期刊業如何升級突圍?
    也有不少期刊充分利用網絡會議平臺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像原來每年可能只能參加幾個學術會議,這2個月的線上學術交流活動就超過了全年的數量。這給未來學術期刊組織開展各類選題、組稿、交流提供了無限形式創新和發展空間;再次學術期刊內容形式和流程的「再造」。
  • 清華-JM頂尖營銷期刊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舉辦
    【MBA中國網訊】導讀2019年4月6日-7日,清華-JM頂尖營銷期刊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辦,會議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營銷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ofMarketing(以下簡稱JM)聯合主辦,《營銷科學學報》、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系、《清華管理評論》共同承辦
  • 學術期刊平臺:助力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守正出新
    、迎接挑戰、探索新的發展對策,這其中國際中文教育學術界理應走在前面,而學術界的相關研究成果需要藉助學術期刊來呈現。限於作者的時間、精力和視野等一系列因素,有些學者並不是非常清楚國際中文教育的新發展動向,又苦於無處得知,例如,學術期刊平臺可以通過「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學術文摘」「學術通訊」的設置,提供新研究趨勢的參考,解決部分學者在研究方向上的困惑。學術期刊平臺建設有助於壯大培養研究隊伍優秀的科研隊伍是國際中文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如何用好國內外人才資源,壯大科研隊伍?
  • 北林大主辦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居中科院JCR一區
    北京林業大學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Forest Ecosystems)在全球農林科學類609種期刊中排名第41位,居農林科學大類一區(41/609),為TOP期刊;在林學類68種期刊中排名第5位,居林學小類一區(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