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聶鵬 見習記者 裴楠 泰安報導
由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一汽奔騰冠名、大眾網·海報新聞主辦、肥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山東華騰一汽奔騰4S店協辦的「泰山尋跡 一汽奔騰泰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探源之旅」活動來到泰安市肥城探尋「桃木雕刻」。
被譽為「中國佛桃之鄉」的肥城,自古以來就有種桃的歷史,其有著世上最大的桃園,距今已有千年的栽培歷史,肥桃歷代是皇室的貢品,而桃木則因質密細膩、木體清香,被大眾視為闢邪鎮災的神物,在民間,肥城桃木成為「降妖木」是有這樣的一則傳說,在肥城以西有一座名為陶(桃)的山,共有72個洞穴,每個洞穴裡都有住著一個邪佞,每當太陽落下時這些邪佞就出來害人。此事傳到東海度朔山,山上的神荼和鬱壘二人聽到後,以桃木做武器,將這些邪佞全部剷除。這便有了肥城的桃木是「降妖木」的說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越來越多的能工巧匠以桃木雕刻出各種圖案,兼桃木有安神闢邪等功效,隨之全國流傳開來,小桃木雕展開了大市場。從此,肥城的桃木巧雕開始蜚聲海內外。
提起桃木雕刻,就不得不說在肥城家喻戶曉的程木匠—程銀貴了,程銀貴年輕時便跟著師傅學做桃木工藝品,他吃苦耐勞,聰明機靈,很快就掌握了桃木工藝品的製作技術,之後,程銀貴開始涉獵桃木工藝品銷售環節,做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由於自己所處的家鄉江蘇,種植桃樹的少,原材料要從山東收購,很難收到好的木料,而一件桃木工藝品的好壞全在木料上。通過考察他發現肥城種植桃樹歷史悠久,肥城的桃木質量優良,並且於泰山腳下,交通便利,未來發展可期,於是他下定決心要來肥城發展。
在程銀貴的心裡認為,一個作品要想做到完美做到自己滿意,是要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去做的,而桃木木質雖然堅硬、適宜雕刻,但其含糖量高,易蟲蛀開裂。多年來,一直未曾解決過此問題,程銀貴就只能一次次的浸泡、蒸煮、烘晾,試驗對比多次,才解決了這些難題。再運用線雕、鏤空等技藝,各式各樣的桃木工藝品這才成型。
對於這門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揚,程銀貴與其他的非遺傳承人有著相似卻又不相同的想法,他經常進出於技術學校,在他看來這門技藝要想傳承下去,需要對外開放,也離不開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所以他一直在不停的尋找。
一門手藝,需要「工匠精神」來傳承,程銀貴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工匠初心,就如為本次活動助力的一汽奔騰一樣,秉守初心的同時勇於探索、懂創新也敢創造,始終在洞察新國民需求的產品,努力成為更懂國人的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