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下半場,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的估值模式如何變遷?

2020-12-23 格隆匯

作者 | 借東風

2016年,中國保險業迎來重要的轉折點。一是銀監會與保監會合併成立銀保監會,二是提出"保險姓保",回歸初心,從產品到銷售環節,保險業全面回歸保障的本源。

近年來,分析與評論界喜歡用"上半場"和"下半場"的視角去審視每個產業。

在我看來,所謂"上半場"云云,往往是一個行業從建立之初,到大量玩家進場,競爭劇烈,導致產能過剩,利潤削弱,達到一個不可持續的頂峰。而"下半場"之為物,則是行業向頭部集中,差異化競爭,揚長避短,最終每家公司形成各自的特色。

更重要的是,科技力量對傳統業務模式與形態的重塑,將會貫穿整個"保險下半場"。

一、壽險改革的自身節奏

中國保險業的上半場,以2015年前後激烈的同質化結束。而下半場,則是以2016年成立銀保監會與提出"保險姓保"作為開始的。

在2016年這一輪保險業的調整中,平安採取了收縮銀保、縮減萬能險、投連險等產品的銷售,增加傳統壽險與傳統健康險的銷售。而這一次調整,成為平安後來一系列改革的序曲。

按照平安自身的節奏,2018年下半年,由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先生親自掛帥,啟動了一場"壽險業務改革"。馬明哲說:"我們並不滿足我們當前取得的進步,面對未來的變革,我們應該走在市場變革的前列。"

壽險改革的目標是使平安"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人壽保險公司,不僅是規模最大,更要成為行業的標杆。"

壽險業務改革從兩個角度去理解,一個是產品,一個是代理人。而產品的改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改革,是從2016年開始的,與中國保險業監管思路調整相伴隨。今天,這個產品層面的狹義的改革的結果,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了。

2012年平安的產品結構中,分紅險和萬能險的保費加在一起佔比超過80%;而到了2019年年底,分紅險與萬能險保費為46%。同時,傳統壽險(長期壽險)、傳統健康險(長期健康險)、以及年金險和意外與短期健康險的佔比都顯著提高。

中國平安壽險與健康險產品結構,2012-2019,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事實上,分紅險與萬用壽險的保費來自既有保單的續期保費,新單已經大幅度減少。

產品結構的優化,帶來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新業務價值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們知道,保險眾多險種中間,長期壽險和長期健康險的新業務價值率最高。既然近年來平安的產品結構中長期壽險和長期健康險在保費中的佔比大幅度提高,那麼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新業務價值率的持續提升。

中國平安壽險與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率,2011-2019,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各類險種中間,期限越長、保障成分越高的險種,對應的新業務價值率越高。根據中國平安2019年報披露,截至2019年底,中國平安代理人業務中的長期保障性產品新業務價值率高達104.9,長期保障儲蓄混合型的新業務價值率為56.2;而短期保障儲蓄混合型、短期險、電商網際網路渠道、以及銀保產品的新業務價值率普遍低於50%,團險的新業務價值率僅為1.3%。

中國平安壽險與健康險各渠道與險種的新業務價值率,數據來源:公司2019年報

基於以上數字可以清晰地看到,基於"保險姓保、回歸保險本質"的產品改革,平安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這些只是狹義的改革,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廣義的改革,是對國內乃至全球保險銷售方式、行業組織形式的反思以及對既有模式的突破和優化。

二、科技與線上化進程加速

保險下半場的進程,在2020年一季度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許多進程被加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力量對先前保險銷售與行業組織模式的重構性賦能(disruptive empowerment)。這種賦能體現在產品、體現在代理員、也體現在對傳統保險銷售展業模式的突破與重構。

科技因素對傳統行業形態的重構,是一個歷史性的進程;而此次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則把這個進程的速度加快了。

平安的科技實力對傳統業務的線上化支持,體現在銷售、代理人、運營、服務以及理賠五大方面。

在銷售上,AI技術全方位應用於壽險代理人的面試、培訓和銷售支持。在疫情期間,平安壽險藉助「金管家」APP、「口袋E」APP等在線平臺,進行在線早會、遠程培訓直播間、代理人專屬的智能助理AskBob等支持代理人保持活躍的營銷活動。自上線以來累計面試720萬人次、減少人工面試時長83萬小時,其中第一季度面試120萬人次,同比增長28%;通過AI技術構建代理人畫像、精準分類、並對代理人進行多維度培養、培訓以及管理。

在代理人方面,平安壽險為助力代理人抗擊疫情,對代理人推出多項隊伍關懷補貼政策,實施更為靈活的考核制度,最小化疫情對代理人的影響。截至2020年3月末,平安壽險個人代理人數量為113.2萬人,較年初下降3.0%。

此外,平安利用科技支持代理人線上培訓,通過「知鳥」APP支持超100萬壽險代理人並發在線直播,日均直播參與人次近300萬。同時平安開展廣泛贈險、海量網際網路內容營銷等活動,多模式獲客、粘客,大力支持代理人展業,為疫情後業務恢復奠定基礎。

在運營上,平安通過科技全面實現對金融業務流程的優化改造,提升效率,優化用戶體驗。平安運用智慧機器人、OCR等技術實現產險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銷售,在全國逐步推廣;產險主要產品線的整體流程在線化率提升至99.3%,無紙化率達99.8%。

在客戶服務上,平安打造的智能語音機器人廣泛應用於銀行、保險等業務領域,第一季度累計服務量超過1.09億次;3月客戶淨推薦率(NPS)較年初上升1.62個百分點。

在理賠上,第一季度,平安壽險完成68萬件賠付,最快賠付耗時僅1分鐘,其中新冠肺炎責任賠付案件187件,最快賠付耗時僅3分鐘。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平安產險聚合線上服務,推出"一鍵理賠"功能,實現客戶隨時隨地全流程"無接觸"辦理賠。截至2020年3月末,"平安好車主"APP註冊用戶數首次突破1億,較年初增長11.6%;3月當月活躍用戶數突破2,500萬。

回顧平安三十年的發展軌跡,從10年保險到10年綜合金融,再到10年科技,然而科技作為平安的秘密武器,一直是被市場理解為加分項;經過了最近幾年不斷有科技公司單獨上市,人們往往把平安科技的發展模式路徑歸結為"內部孵化,單獨上市"這樣。

然而此次疫情的衝擊之下,平安多年以來在科技的積累,卻派上了緊急用場,成了一支重要的力量。一方面,科技因素對傳統業務形成了強大的託底效應,能夠線上化的業務在很短的時間裡逐一線上化,使得疫情衝擊降到了最小;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站在長期的角度來看,科技與傳統業務的關係,在疫情的衝擊之下,面臨重要的反思與重構。未來社會,保險業務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形態呈現?銷售、理賠、服務等一系列環節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這不只關係到如何理解保險市場,更關係到如何看待平安的估值這個資本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三、平安的估值底:內含價值

關於中國平安的估值,曾經有一篇叫做《平安是張高息債券》的文章,將保險業務高度抽象化建模,用高息債券對平安的估值進行擬合。

高息債券的類比在過去也許有一定道理,然而在我看來,經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科技已經成為中國保險業"下半場"轉型邏輯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只關注保險業務或綜合金融業務,而不考慮科技對傳統業務的影響,就無法全面理解平安的投資價值。

事實上,綜合金融業務以及由此推導出的內含價值,是平安估值的底,而不是天花板。這裡請允許我舉兩個股價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2019年1月的大底,當時平安A股跌到53元左右,隨後開啟了一輪上漲,漲到86元,漲幅高達60%。

不久後3月平安2018年度報告中,披露了平安2018年的內含價值約為54元/股。

無獨有偶,在2020年3月全球股市受新冠疫情衝擊帶來劇烈下跌的過程中間,平安低見66元(3月23日)。隨後開始跟隨大盤緩慢反彈。

事實上,這個低位也早有預示。今年2月20日披露的平安2019年度報告中顯示,2019年底平安的內含價值為65元/股。

上面舉的這兩個例子絕非偶然,它們共同說明了,市場對平安的股價已經產生了一種明確的默契,當股價逼近內含價值的點位時,下跌就會止跌,隨後就會反彈。這也證明了我前面說的那句話:綜合金融業務,是平安估值底,不是天花板。

那麼,天花板在哪裡?

四、平安是一張看漲期權

平安估值的天花板,取決於科技與人才的交相輝映。

我認為,應該在前人已有的"高息債券"理論基礎上,要疊加一個看漲期權,才算完整。原因:第一是科技業務本身的高增長性,以及科技業務對傳統業務的反哺與賦能。第二是平安的人才戰略。先說科技

在科技創新作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的作品《必然》中間,他描述了未來人類與AI(科技)將會出現的7種互動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循環模式:

1.AI幹不了我的工作。

2.好吧,AI會許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會。

3.好吧,我做的事情AI都會,但它常常出故障,這時需要我來處理。

4.好吧,AI幹常規工作時從不出錯,但是我需要訓練它學習新任務。

5.好吧,就讓AI做我原來的工作吧,那工作本來就不是人該幹的。

6.哇,AI正在幹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僅好玩多了,工資還高!

7.真高興,AI絕對幹不了我現在做的事情。(回到了1)

這樣的循環,已經對一個又一個傳統人類工作進行著挑戰,比如手工工匠、筆算、聽說讀寫、駕駛、財務統計,等等。未來,這七個步驟的循環,將在金融產品銷售環節中出現,替代掉一部分人類的工作。傳統業務的"線上化",只是這個過程開始的第一步。

將來,一方面是更多的險種銷售環節線上化,另一方面是在科技對保險乃至整個綜合金融業務的賦能,會催生出全新的業態與生態。科技與金融,將不再是孤零零的兩張皮,而是一個互相生長、互相促進的有機體。對於中國金融業而言,這將會是質的飛躍,而平安在科技與金融兩方面的優勢,將使得平安稱為未來變革的引領者。

到那時,平安的增長性不只來源於科技業務本身,也不只來源於傳統金融銷售,而是來源於與科技進行了雜交和重構性賦能之後的金融業務。

再說人才。正如凱文凱利《必然》中提到的"七個步驟",每一次循環的起點都是技術對人類勞動的取代,而每一次的終點都是人類活動在更高的層面上對技術的超越。科技與人的關係的魅力正在於此,技術從未真正取代人類,技術只是為人類服務。

這一點,體現在平安的人才戰略的優勢上。中國平安2019年推出"優才計劃",一改此前眾多保險企業"人海戰術"的打法。從最近幾年的數據來看,平安的代理人增速明顯放緩,甚至輕微下降;事實上,優才戰略的關鍵便是在於扭轉對"量"的執念,而更多注重"質"的培養。

2019年下半年,伴隨著優才計劃的開展與實施,平安的保險的主帥也走馬換將,現任保險業務掌門人陸敏,顯然比他的前任"潮"了許多,視頻、直播這些新事物玩的66。剛剛過去的3月份,線上集體早會、線上創說會,已經辦了好幾場了。

隨著人才戰略的落實與加深,平安會聚集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人士,構成平安新的競爭力核心。

科技與人才這兩大引擎驅動之下,平安的增長將獲得新動能;而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這意味著估值方式的改變。這有點像凱文凱利理論中的"奇點"時刻,即量變積累引發質變的那一瞬間;而今年一季度的新冠疫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把這個奇點降臨的時間縮短了。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2020年這個危機並存的一季度,註定是不尋常的。

相關焦點

  • 機構分析師解答:行業受疫情影響承壓,中國平安(02318.HK/601318.SH...
    在此之前的2月20日,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發布了2019年年報,在過去一年外部環境複雜的背景下,中國平安仍實現了各項核心數據的穩健增長,向市場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角,與會嘉賓也對中國平安的業績進行了細緻的解讀,並從疫情下的宏觀經濟表現、保險行業發展趨勢、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等幾大方面予以深入探討,各嘉賓的主題演講亮點頻頻,乾貨滿滿,問答環節同樣精彩紛呈。
  • 中國平安(02318-HK)(601318-CN)攜手創業慧康將共建大醫療健康新生態
    原標題:中國平安(02318-HK)(601318-CN)攜手創業慧康將共建大醫療健康新生態
  • 平安百億回購玄機:回購價不超過101元 46%的想像空間
    3月13日,中國平安(601318.SH和2318.HK)A股收盤大漲3.31%,公司下午在上海和香港舉行了2018年業績發布會,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高達1074.04億元,同比增長20.6%。千億利潤,兩位數的增長,百億擬回購,中國平安的股價從「調整」瞬間轉向「進攻」,在大盤震蕩時顯得格外奪目。其什麼時候掏出真金白銀買自家股票,要滿足哪些條件才會買?
  • 中國平安榮獲2020年度「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
    香港,上海,2020年12月10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或「集團」,股份代碼:香港聯合交易所2318,上海證券交易所601318)宣布,在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及香港浸會大學公司管治與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評選中,中國平安憑藉過去一年以來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高效表現,在「主板公司-恒生指數成份股公司」類別中,榮獲2020
  • 中國平安核心人員持股計劃完成購股:均價72.79元
    中國平安的核心人員持股計劃再度出手。3月28日晚間,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發布公告稱,該公司2019年度核心人員持股計劃於2019年3月25日至2019年3月27日通過二級市場完成購股,共購得本公司A股股票8078395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044%,成交金額合計約5.88億元(含費用),成交均價約為72.79元/股。
  • 中國平安:數位化迭變
    這是深圳的地標——平安金融中心。   建築界有「建築即媒介」之說,一座城市的地標具有重要的符號意義。深圳曾出現過不同的地標,從電子大廈到平安金融中心,每一發展階段的地標,見證著其崛起的歷程,亦承載著其不同發展時期的焦點。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的總部便位於平安金融中心。
  • 我該不該「割」掉手中的中國平安股票?
    截至4月16日收盤,小星去年9月17日買的中國平安(601318)已經跌了21%。疫情開始以來,五大上市險企股價跌幅明顯。這讓小星有點迷惑,接下來到底該如何操作?忍痛割肉,還是堅定持有?對於小星的疑惑,業內人士提出了觀點,也對近期保險股股價波動做了分析。
  • 中國平安15年間淨利潤增長63倍,未來還有近萬億利潤儲備待...
    直面問題,不逃避,這不僅是中國式抗疫的寶貴經驗,也是企業轉型升級中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  眼下的中國壽險業,也已走到了轉型關口。尤其是中國平安(601318),為打造新型的人壽保險經營模式,提升代理人素質,驅動其產能和收入提升,將代理人渠道改革作為本輪壽險改革重點,並由馬明哲親自掛帥。  「平安為何要進行壽險改革?
  • 首創團體智能核保 平安養老險榮獲「2020保險業線上技術應用案例...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國銀行保險報主辦的「2020中國保險業信息技術年會」在海口隆重舉行,該峰會以「數智引領,重塑生態」為主題,旨在「聚焦數智場景,重塑行業生態」。大會現場公布的「2020保險業信息化優秀案例」評選結果中,平安養老險的「團體保險線上核保模型」以其行業首創的核保技術模式及所獲得的突破性實踐成果,榮獲「2020 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一等獎」。
  • 《無止之境》中國平安成長之路
    吳定富滙豐控股集團主席 杜嘉祺麥肯錫全球總裁 施南德知名經濟學家 胡祖六傾情推薦回顧32年成長之路,平安每十年一次蝶變,源自中國的持續創新,最終可能引領世界:第一個十年,搭建體制機制平臺,探索現代保險道路;第二個十年,專注保險經營發展,探索綜合金融模式;
  • 陸敏首秀平安人壽晨會,壽險如何改革?疫情「危」中有何...
    3月第一周,保險業復工復產進行時。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本周一早上,平安人壽內部召開了一次特別晨會。陸敏在平安工作的22年履歷中,曾先後擔任中國平安(601318)人壽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等職務。可以說,陸敏是一位對保險業務並不陌生的老平安人,在被派去汽車之家後接觸了網際網路。陸敏還有一個職務也頗為引人注意。他曾長期擔任平安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等重要崗位職務。
  • 撬平安大將狙擊螞蟻,騰訊再續三馬故事丨網際網路保險頭號玩家②
    在這背後,從廣義的巨大流量基礎,到遊戲之外的更具有盈利能力的有效流量轉換、存量基礎上如何鞏固護城河,已經成為巨頭騰訊必須考慮的問題。   他對微保更是寄予厚望:「微保是騰訊搭建『網際網路+金融』生態的重要一環,期待它能成為一個保險業緊密合作的平臺。」   隨著傳統保險業大將過檔至騰訊,微保組織架構也不斷調整。   截至目前,周克俊已過檔微保出任總經理兼CEO,管理微保日常的運營工作,並向微保董事長劉家明匯報,而後者將不再兼任公司CEO。
  • 麥可·海瑟:中國保險業5年內成全球第二
    中國面臨結構調整  與歐美經濟的不確定相比,中國經濟正處在艱難的結構性調整過程中。  不過,在麥可·海瑟眼中:「中國經濟並沒有那麼糟糕。當前,中國正面臨一些宏觀經濟失衡,這些失衡主要源自中國之前的增長模式。這些失衡的負面影響可能在轉型期損害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但並不消極。」
  • 中國平安:一「馬」當先, 一路「搶」跑
    從開發投連險、建立員工持股、引入外資股東、引進海外人才、請諮詢公司開「藥方」,再到併購銀行、實踐綜合金融、變身金融科技集團,平安無一不是首吃螃蟹者。探索現代保險道路,構建綜合金融模式,確立「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戰略——平安三個十年的階段性定位,幾乎踩準了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每一個節奏。
  • Fintech長驅向前,平安緣何常立「船頭」?
    他們針對科技與金融之間日益緊密的關係,在探討新業態與新模式所暴露出的問題同時,並嘗試回答了中國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趨勢。01 中國金融科技迎來乘數式增長科技改變金融,這並不算什麼新鮮話題,尤其是在中國。從金融業者到消費者,大概人人都可以給你扒拉出一段科技如何改變銀行的故事。
  • 聽牽頭人中國平安...
    在京滬高鐵股權構成中,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平安資管)為代表的保險資金聯合體佔股13.91%(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為9.98%),共投資160億元,為第二大股東。這是保險機構以股權方式投資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的第一單,是保險機構參與國企混改的第一單,也是保險業首次聯合投資國家級大型基建項目,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 寇業富:2020年中國保險公司盈利能力 平安、中國、泰康排前三
    寇業富演講的題目是「2020年中國保險公司發展評價」,演講中他介紹了2020年中國保險公司競爭力評價研究,2020年中國保險公司價值成長研究,以及2021年中國保險市場發展前景。他指出,在2020年評價中,盈利能力排名前十的保險公司分別是平安、中國、泰康、太平、太保、新華、中郵、華夏、平安、弘康人壽。
  • JPMorgan Chase & Co.增持中國平安股份約1553.52萬股
    原標題:JPMorgan Chase & Co.增持中國平安股份約1553.52萬股   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12月10日,JPMorgan
  • JPMorgan Chase & Co.增持中國平安股份約1941.83萬股
    原標題:JPMorgan Chase & Co.增持中國平安股份約1941.83萬股   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12
  • JPMorgan Chase & Co.減持中國平安股份約6310.70萬股
    每經AI快訊,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11月26日,JPMorgan Chase & Co.減持中國平安(HK 2318,最新價:94.3港元)股份約6310.70萬股,平均價為每股約90.39港元,共計減持約57.0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