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家的奶蓋,我一喝就加了奶蓋粉」
網友為何這麼有底氣?說自己一喝就能喝出哪家奶蓋加了奶蓋粉。
加沒加奶蓋粉,有這麼明顯?
奶蓋粉是什麼味道...
奶蓋粉到底是什麼味道啊!?
究竟能不能嘗出奶茶的奶蓋,有沒有加奶蓋粉呢?
▲普通人一枚
一場暗搓搓的舌頭PK大賽就這樣開始了。
先科普一下奶蓋粉到底是什麼?
翻看奶蓋粉的原料表,主要成分就是植脂末、奶粉、白砂糖、芝士粉、食用鹽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劑。
味道感覺是粉質非常細膩,奶味和甜味兒都有,但比較淡,類似於寡淡的奶糖味道,倒是沒啥怪味。
為什麼很多奶蓋都含有奶蓋粉?
最簡單的一點原因就是降低成本,在商言商,也沒啥可說的。
奶油與牛奶都不是容易保存的食品,而粉類原料方便儲存。
比起奶油原料打發時的辛苦和不易掌握,用奶蓋粉的製作奶蓋,更簡單易掌控。
在後面的文章中大家也會看到,奶蓋粉製作出的奶蓋形態更好更穩定,口感更綿密。僅僅是加了少量奶蓋粉,做出來的奶蓋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回歸主題,普通人到底能不能喝出這些奶蓋粉的味道呢?
能否通過簡單的方法鑑別一杯奶茶有沒有加奶蓋粉呢?
考慮到奶蓋粉用的比例也許會不同,什麼樣的比例才能讓他們喝出不對勁來。
近15位勇士,都自稱「朕是味覺最敏感的」探員參與本次評測。
以0、20%、40%、60%、80%、100%不同比例的奶蓋粉,混合牛奶、奶油,逐步減少奶油在奶蓋中的比例,製作出6杯奶蓋茶。
評測方式:
0與20%兩杯做對比試喝,正確猜出哪杯加了奶蓋粉的探員被淘汰,猜錯的留下,進行下一輪0與40%兩杯的對比。以此類推,直到決出味覺最失靈的探員。
也就是說,每一輪留下來的選手都以為自己是舌頭更靈敏,猜對了的人。那個下午,他們是「洋洋得意」這個詞的代言人。最後知道真相的你們,眼淚掉下來。
在這裡,20、40、60的比例是計算的奶蓋粉與奶油的比例,讓牛奶跟隨奶蓋粉的增多而增多。如果把牛奶量保持固定,只改變奶油和奶蓋粉的比例,做到60%的那杯開始,就會出現如下情況:
▲看到快要砸破茶麵,沉底的奶蓋坨了嗎?
▲見過倒杯不灑的奶蓋茶麼?
減少奶油、增加奶蓋粉的同時,如果不增加牛奶的比例,就會得到密度超大、稠得不行、直接沉底、倒杯不灑的奶蓋……
於是,為了讓每一種奶蓋濃稠度差距縮小,更接近於無添加奶蓋的形態和口味,F探員也失敗了了六七次吧。
前期研發完成,終於要開喝了。在探員們看來,這又是一次普通的測試罷了:兩杯奶蓋茶放在面前,試喝後,問你哪一杯好喝。
測試時,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基本上90%的探員都更喜歡加了奶蓋粉的那一杯,理由無非是「味道好、奶味重、口感好、濃稠綿密……」反正市面上用於形容奶蓋美味的形容詞,他們都用上了。
喜歡沒加奶蓋粉的幾個探員則是覺得,有奶蓋粉的奶蓋有一股「廉價巧克力、人工的味道.「
在分辨哪一杯是加了奶蓋粉的哪一杯是純天然的環節上,答案更有意思,在六輪的試喝比較中,形成了這樣三種人群:
首輪淘汰不屑派
「味道更甜、奶味更濃的肯定就是啊「,因為他們認為,好喝的就是添加了粉的,是調製過的味道,並且這味道更接近外面奶茶店喝到那些奶蓋……(尷尬的笑~)
中途變卦疑惑派
「沒想到這麼難分辨啊,幾種奶蓋除去芝士和鹽的調味不太同,基本的味道好像是差不多的,隨便蒙一個吧……」抱著這種態度,原本「晉級「了的幾位選手在後續幾輪的比拼中,又莫名選擇了另外的答案,」幸運「地淘汰出局。
一錯到底自信派
「真不知道這麼明顯的事情,你考我這麼幾次幹嘛,我光憑肉眼看,就知道是哪一杯啊」
這一派的探員認為,沒加奶蓋粉的那一杯,根本比不上加了粉的那杯來得香濃,還指著正確答案說:「你這杯原料也太次了,而且有那種結起來的塊兒(其實是沒有完全打碎的芝士),一定是奶蓋粉沒化開啊」。
嘿,小瞧了奶蓋粉吧,人家化得可順暢了,難打的永遠是只有奶油和奶蓋的無添加版本……
盼望著,盼望著,最後一輪來了,揭曉的時刻近了,獲得第一屆味覺最失靈大獎的三位選手是——
「怎麼還不給我們發獎?」
「好開心,要得小紅花了。」
「勢在必得,朕的味蕾全局最靈敏。」
恭喜從一開始一直錯到最後的你們。「你們一直認為是加了奶蓋粉的那一杯,從頭到尾都是沒有加粉的那一杯。」
聽到這樣的結論,探員露出了史上最複雜難解的一個表情……
奶蓋加沒加奶蓋粉,嘗是很難嘗出來了,那用看的可以看出區別嗎?
先來帶大家近距離觀察不同比例奶蓋粉的對比圖:
無添加奶蓋與2成奶蓋粉奶蓋的對比 ▼
照片上看區別不甚明顯,不過純牛奶和奶油打發的奶蓋,在澆到茶上的瞬間,會立刻有一層溶解的面,有點像一層薄紗。質感上,天然奶蓋更加彭松豐盈,攪拌起來沒有太大阻力,顏色稍黃一點。
加了奶蓋粉的奶蓋,會有膠狀的質感,比例越多越粘稠,越需要加大量牛奶來稀釋,同時,也越發地容易打發,通常是攪拌幾下就已經要成型了。
無添加奶蓋與4成奶蓋粉奶蓋的對比 ▼
無添加奶蓋與6成奶蓋粉奶蓋的對比 ▼
無添加奶蓋與8成奶蓋粉奶蓋的對比 ▼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加了奶蓋粉的奶蓋,一般會有線狀的沉澱,一絲一絲的,不知道隨著奶蓋粉品牌和工藝的不同,是否還能觀察到這一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純天然奶蓋會逐漸融入茶底,奶蓋和底茶會混合得比較均勻,所以茶的顏色是整體都偏白了一點。
無添加奶蓋與純奶蓋粉奶蓋的對比 ▼
過了大概2分鐘而已,純粉奶蓋已經變成了這樣,非常容易分辨……給大家看一下剛放上去的樣子:
這一杯的奶蓋非常非常明顯,肉眼即可分辨,顏色慘白髮灰,而且表面有非常多明顯的氣孔氣泡。重點是,溶解的速度非常之快,差不多一兩分鐘就狗帶了。
這和我們外面喝到的奶蓋差別極大,所以大概可以判斷,市面上沒有奶茶店是採用這種純奶蓋粉兌水的超黑心比例配方的……
但是,只要把水替換成牛奶,奶蓋粉和牛奶以1:4的比例打發,又可以做出一杯像模像樣的奶蓋了……
信不信由你,但還是要放出本次奶蓋實驗的結論:一杯奶蓋茶到底加沒加奶蓋粉,基本上喝不出來,也看不出來。
不過喝不出來也不必太過擔心,前面也說過,奶蓋粉並不是十惡不赦的毒藥,少量添加確實會讓奶蓋更好喝更穩定,少量飲用也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多大傷害……
——來源:魔都食鑑局
一口軟歐包
一口新派茶
我們一直在尋味的路上奔波
只為尋找生命中最初的感動
填寫創業測試·獲取最新開店資料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