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戴降噪耳機的「降噪耳機」

2020-12-23 雷鋒網

近年來,降噪耳機已經走入了許多人的生活當中;但優化用戶體驗的問題一直都需要新的思考。

具體來說,我們平時所用的降噪耳機按照原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降噪(Passive Noise-Cancelling)耳機,另一種是主動降噪(Active Noise-Cancelling )耳機。

被動降噪耳機,即通過耳機上的隔音材料或者是特殊的結構儘量隔絕噪聲,主要是入耳式耳塞和全罩耳式耳機,長期佩戴的話會使得耳朵脹疼,過大的聲壓甚至還會對聽力造成影響。

主動降噪耳機,即在耳機中設置了專門的降噪電路。一般通過音頻接收器(如微型麥克風)和抗噪聲輸出晶片,通過接收、分析外界噪聲的頻率並產生與其相反的頻率,相互減弱或抵消,從而達到屏蔽噪聲的目的。

但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降噪耳機,用戶的佩戴時間過長都會影響使用體驗,尤其是在需要降噪的環境中睡覺時。

長期以來,雪梨科技大學音頻、聲學和振動中心的研究人員一直都在研究新型虛擬噪聲消除系統,該系統可以將主動降噪的部件從個人音頻設備轉移到椅子的頭枕上。

主動降噪技術的起源可追溯到 20 世紀 30 年代。當時,美國授予了第一項相關的專利,該專利可以通過反轉聲音的極性並播放這些聲音來消除不需要的噪音。1989 年,主動降噪耳機的第一個工作原型由航空工業發布。1991 年,主動降噪技術被用於封閉空間內的噪音控制,被搭載上了日產藍鳥的硬頂車型。

儘管主動降噪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了近一百年的時間積累,但不同於主動降噪耳機,主動降噪頭枕的噪聲消除系統多年來幾乎沒有進展。

參與研究的肖童(音)透露了一些原因。

現有的主動降噪頭枕所使用的麥克風被放置在用戶頭部周圍的位置,以採樣用戶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設備最適合處理高達 1 kHz 的低頻噪聲。然而,耳機的耳罩和隔音材料所帶來的被動降噪效果,可以有效減少高頻噪音,包括4-6 kHz 的人類的聲音。這正是主動降噪頭枕所缺乏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團隊需要搭建一個同時處理高頻噪音和低頻噪音的主動降噪系統。

因此,他們基於雷射都卜勒振動儀(LDV)設計了一個遠程聲學傳感系統,該系統可以測量大範圍內的非接觸式振動。在測試中,他們在耳朵裡放置了一層珠寶大小的反射膜,作為 LDV 的拾音器。

據肖童透露,測試成功了,系統能夠有效消除 6kHz 的噪聲,衰減效果到 10-20 分貝。

研究人員在三種有典型的噪聲環境中測試了這個系統——乘坐飛機時、飛機從頭頂飛過時,人們說話時。肖童表示,他們的系統性能接近一副主動降噪耳機,具有寬頻率響應,但不需要笨重的耳機或其他設備。他說道:

我們稱之為「主動降噪虛擬耳機」。

左:兩個輔助揚聲器放置在頭部和軀幹模擬器(帽子)後面,用於聲音控制。如圖所示,多個主擴音器被任意放置,以模擬來自不同方向的噪音。雷射都卜勒測振儀(LDV)發出的探測雷射束對準耳膜。

右圖:一層反射膜被放置在靠近帽子左合成耳道的耳道處。LDV 可遠程測量膜表面的振動頻率,從而為主動降噪控制器發送信號。

這些「虛擬耳機」一直模擬器設備上演示,以記錄測量結果。不過,目前也已經有人類受試者進行了初步測試。肖童說道:

這樣的配置簡單又有效,目前最大的限制就是成本高昂。因為系統所需的 LDV 是一種精密的科學儀器,價格並不便宜。

當然,該系統還有其他方面有待解決,比如反射膜放置在人耳中哪個位置更合適;更高水平的主動降噪效果如何實現等。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不用戴降噪耳機的「降噪耳機」出現?
    打開APP 不用戴降噪耳機的「降噪耳機」出現? 具體來說,我們平時所用的降噪耳機按照原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降噪(Passive Noise-Cancelling)耳機,另一種是主動降噪(Active Noise-Cancelling )耳機。
  • 降噪藍牙耳機界的「價格屠夫」,這種性價比真的存在?
    FIIL 就是降噪藍牙耳機界的「價格屠夫」,才 ¥399,給你的是:主動降噪、藍牙 5.2 、無線充、mini 充電艙。就主動降噪藍牙耳機而言,小二可以很自信地建議大家,「有錢AirPods Pro,沒錢 FIIL T1 Pro」。
  • 降噪藍牙耳機
    誠邀各位看官欣賞20秒短視頻,順便忽略某位女士的「口吐芬芳」有朋友可能就要問了,你戴著降噪耳機,還能聽見旁邊人說話,這耳機降噪真「辣雞」!
  • 索尼 WF-1000X「降噪豆」評測:第一款能主動降噪的真無線耳機
    WF-1000X 是索尼在 8 月底的德國 IFA 電子展上發布的一款無線耳機,這款產品在發布後,立刻在耳機圈子裡引發了無數的討論,原因是 WF-1000X 是全世界第一款具備主動降噪能力的真無線耳機(也就是左右耳塞之間沒有線纜連接),這也為 WF-1000X 贏得了「降噪豆」這個外號。
  • 小米降噪耳機 | 敗家系列
    「敗家系列」不定期更新,每當發現主筆團隊買了新的電子設備(或其他東西),就會請他們寫幾百字的東西放入「敗家系列」,主要講述購買這個產品前的選擇思路以及短暫幾天的使用感受
  • 索尼 WI-1000X 評測:無線入耳式降噪耳機,第一次不用妥協音質
    在 9 月初的德國 IFA 電子展上,索尼發布了三款 1000X 系列主動降噪耳機,包括上一代 MDR-1000X
  • 汪峰FIIL DIVA耳機評測 千元降噪耳機表現如何?
    事實上,在「塞」進了藍牙模塊和主動降噪功能,並保持了出色續航(官方數據為33小時)的基礎上,把體積控制得和一個普通的壓耳式耳機無異還是很不容易的。相比 FIIL Wireless,DIVA 的體積小了好幾圈。
  • 主動降噪耳機需要多少錢?超平價實用降噪耳機品牌
    專業數碼媒體稱新國貨藍牙耳機Top3品牌Nank南卡的新品Nank南卡A1降噪藍牙耳機可謂全網頂級性價比,吊打目前所有主動降噪藍牙耳機。並且創造了多個同價位第一,比如第一款支持TWS+主從切換並且2隻耳機都是主機的降噪藍牙耳機,第一款為了達到澎湃HiFi音質而採用13mm大尺寸動圈的降噪藍牙耳機,第一款為了通話更清晰,採用雙麥克風增強通話,創新雙麥通話算法的降噪藍牙耳機等。
  • 發燒不煲機,2017年降噪耳機推薦
    而這就是選擇降噪耳機出現的原因了。怎樣挑選降噪耳機呢?很多耳機發燒友曾經這樣寫到,「千元以下聽個響,耳機買完還要煲一下」。這可以看出現在高昂的耳機才可以聽出音質效果,才會懂的。降噪耳機也是一樣的,很多好產品,只因為價格高昂,使得很多發燒友望而卻步。那該如何挑選降噪耳機呢?
  • Bose QC35 評測:一款能夠提升耳朵「幸福感」的耳機
    事實上 ,Bose 此前已經推出過非常成功的藍牙耳機(即 SoundLink 系列),所以很多用戶都希望它能把降噪技術也加入其中。隨著 QC35 的發布,「藍牙降噪耳機」才正式加入了 Bose 的產品清單。「藍牙+降噪」是旅途中最好的搭檔藍牙耳機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線材的束縛,對於降噪耳機常見的旅途使用場景來說會更有價值。
  • QC30 體驗: Bose 迄今為止最特別的一款降噪耳機
    「Control」一詞亮明了 QC30 的身份——這是一款降噪可控的耳機。雖然降噪調節功能並不是一個新鮮的產物,我們之前介紹過的索尼 MDR-1000X、Libratone 入耳降噪耳機等都有所配備,但在 Bose 的產品序列裡,這還是第一次出現。
  • 降噪耳機你喜歡「頭戴式」or 「入耳式」? | 數字尾巴 分享美好...
    PK 尾巴 PK 降噪耳機你喜歡「頭戴式」or 「入耳式」? 尾巴pk 「柔性屏」能給手機行業帶來革命性影響嗎?
  • 開學季,頭戴式降噪藍牙無線耳機如何選?2020四款熱門藍牙耳機
    #十一數碼好物推薦官#本文更新日期:2020.9.27四款主流頭戴式降噪耳機簡評用過降噪耳機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除了有「主動降噪」與「被動降噪」之分,降噪耳機也分「頭戴式」與「入耳式」兩種。新一代加入了降噪調節鍵,方便用戶在「降噪模式 · 高」、「降噪模式 · 低」、「關閉降噪」三個模式下面切換。BoseQC35II換上了更加鬆軟的耳棉,在保持原本隔音效果不變的狀態下,QC35 II 佩戴的壓力也會之前少了,確實還要再舒適一些。
  • 耳機正在成為 Z 世代的「出街新定番」?
    加入主動降噪功能及「環境模式」兩大新功能後,該款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售價亦「創新高」——突破 8,500 港幣大關,與市面上同配置的真無線藍牙耳機相比似乎並無性價比優勢,但這款耳機的賣點就在於經典的 Louis Vuitton 元素與超前科技感的結合、奢華的耳機充電盒設計等。
  • 主動降噪巔峰遇上人工智慧!索尼WH-1000XM4無線降噪耳機首發評測
    除此,配合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你可以個性化選擇環境聲模式與降噪方案,多達20種環境聲級別可以選擇,「風噪降低」模式第一次加入,開啟後在騎車佩戴或是大風天的室外使用WH-1000XM4時再也不會有鬧人的「嗡嗡嗡」風噪了,這些功能的加入是不是更加人性化了?
  • 主動降噪耳機的原理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長時間戴耳機收音很傷耳朵,何況是高音量聲源。  被動式抗噪(降噪)耳機的發明 為了解決噪音問題,抗噪(降噪)耳機在市面上問世了。普通的抗噪耳機,如果有比較好的耳塞和耳墊,也有一定的抗噪功能。被動式抗噪耳機在理想情況下能夠降低15~25分貝,不過卻無法阻擋低頻噪音溜進耳朵裡,無法滿足對聲音較敏感或怕吵的人。 但另一方面,被動式抗噪耳機完全隔絕噪音有可能讓人無法接收重要的訊息,比如廣播或是朋友的叫喚,在某些情況下忽略訊息甚至會害死用戶,比如逐漸接近的汽車引擎聲。
  • 【新品速遞】入耳耳機也能主動降噪:JBL Reflect Aware入耳耳機
    耳罩耳機做主動降噪不稀奇,各耳機大廠都在推陳出新,並強調自家的技術有多好。但入耳耳機還做主動降噪,這就很少了。一般入耳耳機因為本身配戴方式,便已提供了相對其他耳機較好的被動降噪效果,但是總是有吹毛求疵的樂友,當然也就有了吹毛求疵的廠商。JBL推出Reflect Aware耳機,雖是入耳耳機,卻具有主動降噪功能,藉由專屬App,利用裝置的麥克風偵測周遭環境的噪音,給予反向聲波抵銷,這樣,聽音樂就更不受幹擾。
  • 有什麼性價比高的降噪耳機?主動降噪藍牙耳機排行!
    自打智能機時代起,很多智慧型手機並沒有延續之前買手機送耳機的傳統。真無線藍牙耳機可以說開啟了新的時代,再也不用煩惱於耳機線的整理,在運動時也不用擔心耳機突然的掉落,開車,開會,隨時隨地,簡單方便。因此,借著新科技的東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藍牙耳機能帶給我們多少驚喜吧!
  • 蘋果頭盔式耳機將發布:無線降噪、佩戴感應、左右耳識別
    而且這款耳機還可以更換耳墊,耳墊通過磁吸的方式附著在耳機框架上,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個性化耳機。有媒體猜測這一設計可以允許用戶將耳機在「日常模式」與「健身模式」之間來迴轉換,賦予了更多的場景化選擇。無線降噪,佩戴感應,左右耳識別,我慕了!
  • 拆解報告:Sudio Klar頭戴式主動降噪藍牙耳機
    此前我愛音頻網曾經拆解過Sudio Regent 頭戴式藍牙耳機,是一款幾年前的音頻產品,耳機採用貼耳式設計,支持通話降噪,外型設計簡約;左右耳罩可以向內摺疊、縮小體積便於收納,同時耳機的鬆緊通過滑軌結構調節,還支持更換外殼,整體的設計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