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深入分析,不難看出,這些質疑實際是對化妝品行業的質疑,是對榜單生成過程的質疑,也是對榜單發布平臺的質疑。
Part.01 行業亂象多,榜單遭「連坐」
對於消費者來說,化妝品企業、產品與榜單的發布者是「一家人」,對整個化妝品行業的印象,也會連帶過度給化妝品榜單。有消費者用了某品牌的某產品,感覺沒有功效宣稱中的效果,或者皮膚出了問題,若是再在網絡上查到這款產品在某個榜單中,就會自動腦補陰謀論,導致榜單被「連坐」。
化妝品榜單是否真的無辜?
首先,我們不否認化妝品多年以來的發展與成就,同時也必須正視一些切實存在的亂象。化妝品榜單的發布者,務必要嚴把各道關口,決不能放有以下問題的產品進榜單。否則,就是一個產品、一個榜單的問題,壞了化妝品行業的「整鍋粥」。
低性價比產品
一些化妝品品牌商與生產商,為了贏得消費者信任,打開市場,前幾批次產品用料很足。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後,其價格不變,卻用低價低質的原料替換了原來高價高質的原料,導致產品品質越來越差。
違禁添加的產品
以前,很多化妝品都含砷、鎘、鉛、汞等重金屬物質,含量一旦超過國家標準,可能引發頭痛、嘔吐、皮炎、脫髮、荷爾蒙失調、記憶力減退等病症,重則可能會導致癌症。現在,合法合規的化妝品生產企業,都不會違法添加一些激素,或者鉛、砷、汞等重金屬,因為這些是備案和市場抽檢的必檢項目。但要注意一些新近流行起來的違禁成分,比如糖皮質激素。現在藥監局抽檢激素的力度比以前大,不過糖皮質激素很容易合成,改個結構就不容易被檢測出來,已經發展出100多種了,但法定手段無法全部檢查出來。
抗生素問題
抗生素會導致菌群失調,危害沒有糖皮質激素那麼大,主要在祛痘產品裡面多,在化妝品中添加的概率也沒有糖皮質激素高。對於爆痘的人來說,「戰痘」是一個長期過程,所以抗生素問題也不容忽視。
虛假宣傳
很多品牌為了吸引消費者,誇大「獨特礦物活性因子」「植物草本精華」等活性成分的功效,紛紛打出了一些「激進」的宣傳語,如「特效、祛除皺紋、控油、消除皺紋、迅速修復受紫外線傷害、抑制或阻斷黑色素的形成、活化細胞再生功能、除菌、抗衰老、抗皺」等宣傳用語,誤導消費者。價格混亂。最拉低消費者好感與印象的是銷售價格虛高與不同區域銷售價格相差大。有些號稱在某排行榜名列前茅的高端化妝品,其成本僅為幾塊錢或者幾十塊錢,零售價卻為幾百塊錢或者一千多塊錢。至於不同區域銷售價格相差較大的問題,則表現為同一品牌的產品在大型商場與中小型實體店售價,引起優惠或者折扣不同,相差幅度在40%左右。
山寨現象突出
一些不良企業為了謀取利益,藉助知名品牌或商標的市場信譽,製造誤認,混淆消費者視線。其中最常用、消費者最常受騙的手法就是,刻意放大名稱中與知名商標相似或一致的文字或者圖片。這樣的山寨貨在一些小商品批發市場、小日用品店、農村便利店、網點等很有市場,誤導了很多消費者。不良產品上榜、國貨造價、非法添加等做法,或直接或間接拉低了消費者對化妝品行業的印象分與好感度,對於展示這些產品的榜單也是頗有惡感,有些人甚至深惡痛絕。不管是化妝品企業,還是化妝品榜單的發布者,都應該遠離或是曝光這些不良產品、不良商家或者不良現象。
塑造一個好的品牌與口碑需要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毀掉一個好的品牌與口碑,只需要一件小事或者一個小問題。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千裡堤壩,毀於蟻穴」,以及現代人常說的「細節決定成敗」。
榜單的發布者/平臺
不具有權威性與公信力
在網際網路與移動端大行其道的當下,除了在國家機關登記的權威媒體外,很多網站、自媒體、內刊、小電商平臺,甚至企業或線上店鋪都會推出自己的化妝品榜單。
對於這些不具有權威性與公信力的平臺或個人發布的榜單,很多消費者會不斷質疑:這個榜單平臺都沒聽說過,是否有發布榜單的資質;推出榜單前,是否面向全社會、全行業徵集過產品或品牌;是否經過了科學嚴謹的評選流程;評選專家是誰;評選消費者是誰;評選的標準是什麼……這些小平臺發布的良莠不齊的榜單,給消費者留下了隨便哪個平臺都可以推出榜單的印象,拉低了化妝品行業的整體水準。
尤其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這些榜單的存在,會拖民族化妝品產業的後腿,給外國合作夥伴留下中國化妝品行業混亂、無序的印象。
上榜品牌、產品無根無據
在網上隨便輸入「化妝品+榜單」等關鍵字,進入一個榜單,查看產品與品牌的上榜理由,就會發現,很多評選理由或者推薦理由,都是榜單發布平臺的親自測試,或者轉載其他平臺的內容,或者羅列出一堆理論依據,更甚者是品牌或者產品的簡介。沒有權威媒體、權威專家、權威機構的點評、測試,也沒有相關資質證書,完全是「空口說白話」。這樣的入選理由或者推薦理由,怎麼能讓消費者相信?
「灰色內容」過多
所謂的「灰色內容」,是指榜單上的產品或者品牌,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或者沒聽說過,或者是名不副實的產品或者品牌,更甚者是爆出過負面的產品或者品牌。對於這些一眼看上去就是榜單發布平臺夾帶的「私貨」,有消費者表示,「這是在藐視我們的智商,即使想讓我們買東西,想讓我們交智商稅,也走走心,用些我們看不出來的方法吧」。目前,很多小網站、非官網媒體等推出的化妝品榜單,其上榜產品與品牌很多都屬於「灰色內容」。
Part.02 解決方法
中國化妝品排行榜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行業臉面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給「臉面整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完善配套法律法規
建議相關職能部門要從法律規章和技術規範的層面進行全面梳理,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化妝品榜單規範與運行機制,進一步把控相關門檻,完善審批與監督工作。
有關部門加強監管
一方面,在現有的監管體系下,媒體、電商、機構等的主管部門加強對這些小平臺、非法平臺的監管工作;另一方面,權威的、國家級的、有公信力的大眾媒體與行業媒體,推出更具權威性與公信力的榜單,藉助新聞、報刊、網絡、大型宣傳活動等平臺作用,著力宣傳,同時普及化妝品消費知識和辨別技巧,進一步促進化妝品經營者提高依法經營、誠信經營理念,引導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消費者理性、科學消費,不要輕信不良平臺與商家的虛假、誇大宣傳,避免落入促銷營銷陷阱。從正面引導消費者的消費,同時曝光打擊不良平臺發布的不良榜單。雙管齊下,淨化化妝品行業與市場環境。
加強各平臺自律
發布榜單的平臺,以及化妝品企業要加強自律,企業不貪圖小便宜、找小平臺、不上不良榜單。發布榜單的平臺,要建立健全榜單評選機制以及專家評選團隊,為消費者與化妝品行業提供優質榜單,引導消費者正確消費,樹立積極的、正能量的行業榜樣。四是提升消費維權效能。強化工商服務站、12315申訴平臺、「一會三站」、維權志願者、「12315打假維權提示牌」等維權渠道作用,讓廣大消費者積極參與到執法監督中來,積極舉報一些虛假的或者不良的化妝品榜單與發布平臺。
從某一化妝品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或者當期化妝品的流行成分、包裝,以及暢銷品類等信息。從某幾年的化妝品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化妝品的發展趨勢與問題,消費者喜好、消費習慣、消費途徑等的變化。如果能解決現存的化妝品榜單問題,發揮出化妝品榜單的優勢,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化妝品排行榜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可能引領甚至顛覆整個國內化妝品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