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淘金傳奇:金瓜石

2021-01-15 天天讀行記

基隆河河流衝積層中含有沙金,20世紀初,就有不少人來此以淘金為生。如今,臺灣著名的金瓜石金礦區的金產量年年增加,是臺灣省財政的一大收入。金瓜石是如何發現的,臺灣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淘金傳奇——

清朝末年,基隆八堵地方,有對名叫郭大發的夫婦,世代以務農為業,家有幾分坡田,夫婦倆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省吃儉用,生活還過得去。兩老有個獨生子,名叫郭阿財,從小拜師學習製作竹器,學成回家,耕田之餘,便編制一些竹器送到基隆城裡出售,賺些錢貼補家用,不久成了小康之家。兩老抱孫心切,央請媒婆介紹六堵地方李氏女兒仙姑為妻,小兩口婚後互相體貼,仙姑治家有方,對公婆也很孝順,兩老非常高興。

但好景不長。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作戰失利,昏庸的清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日軍在基隆之東的澳底登陸後,遭到臺灣義軍奮勇抵抗。八堵是基隆至臺北的必經要道,首當其衝,受到戰火摧殘,又加上當時瘟疫流行,郭氏老夫婦都先後被傳染,求醫無效,錢也用完,兩位老人相繼去世,給阿財背了一身債。

在日本殖民主義者的高壓統治下,臺灣百姓民不聊生。仙姑和丈夫商議,把田地和房屋全部賣掉,還清債務,小兩口不得不離鄉背井,搬到瑞芳山腳下去住。他們在山地蓋了一間茅草房,空地種上蔬菜,兩人還上山砍竹子,做竹籃、鬥笠、長簸箕、桌椅等竹器,挑到基隆市去賣,換些米油鹽回家,勉強維持一日三餐。

他們住的屋子後面有個山洞,洞裡一片漆黑,也不知有多深,洞口四周長滿雜草,樹邊還有一口小池塘,池水清澈得像鏡子一般,仙姑每天到池塘邊洗衣服。有一天,仙姑到基隆剛把竹器賣完,在菜市場看見賣小鴨的,她想那池塘正好養鴨,何不買幾隻回家養起來,以後吃蛋不用愁。於是,她便向鴨販買了十幾隻小鴨帶回家,放在池塘裡,讓它們遊來遊去任意覓食。草叢裡青蛙很多,不到幾個月,鴨子一隻只都長得又肥又大,生的蛋也比普通的大,每天在草叢裡可撿到十幾個蛋,家裡吃不完,就拿到基隆市去賣。

每天早上,仙姑總是先打掃鴨寮。一天,她發現地上鴨屎中有幾粒黃豆般大小的黃色硬塊,好奇地順手撿了幾塊,用水洗乾淨,黃澄澄的色彩,就像金子一樣。她趕快拿給阿財看,阿財接在手裡仔細琢磨後說:「看起來是像金子,但鴨屎裡哪會有金子呢?難道鴨子會拉金屎?」

仙姑想了個辦法,打算第二天挑竹器去基隆時,順便帶幾塊拿到銀樓鑑定一下。

次日,仙姑起了個早,把竹器挑到基隆市裡,很快便賣完了。她隨即走進一家銀樓,把那黃塊給老闆看,老闆接過看後,就放在秤上稱了一下,問仙姑是否要賣。仙姑喜出望外,很高興地點點頭,老闆給了她十幾塊銀圓。

仙姑拿著銀圓飛快地回家,還沒進門,就大聲喊著:「阿財!阿財!那黃塊確是真金子呀!」阿財從未見到仙姑這麼高興,聽仙姑把賣金子的過程從頭講到尾,茅屋裡笑聲不停,兩人都高興得跳了起來。他們又趕緊到鴨寮內,仙姑專撿黃色硬塊,阿財用水衝洗,一直忙到天黑,裝了一大碗。拿到基隆市銀樓,又賣了幾百塊銀圓。

鴨寮的金子撿完了,阿財左思右想,突然領悟到這些金子說不定是鴨子吃了含有金子的食物排洩出來的,那些鴨子平常都到山洞裡尋覓食物,可能那山洞裡還有金子。於是,他們就到山洞裡挖泥沙,再到池塘淘金子。金子越淘越多,三年中共賣了幾十萬塊銀圓,成了巨富,在基隆市買了一棟漂亮的房子,從此過著舒服的日子。

阿財發現金礦的消息傳開後,很多人帶著工具湧到這座無名山洞來淘金,一時人潮洶湧,許多淘金客也發了不少財。後來大家便稱這座山洞叫金瓜石。日本殖民主義者得知金瓜石出產黃金,便派專家去勘査,確定是含金量極高的金礦山,於是下令禁止臺灣人民前往淘金,還派軍警嚴加看守,由曰本殖民者開釆,所得黃金全部運到日本,直至我國抗戰勝利才停止。

採錄者:石四維

相關焦點

  • 金瓜石親身體驗淘金的樂趣
    金瓜石,很接地氣的一個名字,但確是確確實實有黃金的地方哦,據說現在還有200多公噸的金礦還沒發掘出來,但是為了環境和地質的保護,臺灣政府決定不在開發了,現在就只作旅遊觀光地,給大家介紹採礦的歷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九份這個地方,而金瓜石就離九份不遠,有公車相連,交通很方便,去九份的話可以順便去金瓜石!金瓜石黃金博物館入口,門票NT$80,當地人和學生免費!金瓜石導覽圖!首先去到的是四連棟,是金瓜石保存最完整且良好的日式宿舍,這裡是需要排隊分批進去的,有導遊解說!
  • 臺灣風味聖地,九份金瓜石,淘金小鎮新觀光體驗驚喜不斷!
    導語:九份與金瓜石這兩個地方有十分迷人的山城味道,不僅吸引眾多知名導演來此攀鏡,遠自很多地方的旅遊團也把此地列為心遊行程之一,臺灣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有類似風味的山城。黃金神社 憑弔山神社遺址,黃金神社建於1897年,時值日寇攻陷臺灣,奉祀天照大神,日本駐金瓜石的居民每年均舉辦山神祭典。臺灣光復後,日本人撤退,自然也無人繼續奉祀,神社建築只剩幾根主支柱及地基。從神社遺址往下望,可見金瓜石山城景觀、茶壺山及遠處水滴洞的陰陽海。此外,每年11月底,山區的芒花盛開,非常適合賞芒。
  • 臺灣遺留的淘金遺址,如今成了熱門旅遊地,且為網紅礦工便當而來
    金瓜石,因為大小金瓜的山型貌似南瓜而得名,但這裡也是當年淘金最火熱的地方。因淘金留下來的每一樣建築和設施,都在訴說著當年發生在這裡的故事當年半山腰的鐵道還遺留著的火車軌道雖然現在沒有礦洞可以看當天如何淘金,但是博物館的還原,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淘金的熱潮景區不大,卻裝點的非常文藝
  • 組圖:龍應臺走訪金瓜石戰俘營遺址 深刻討論歷史
    組圖:龍應臺走訪金瓜石戰俘營遺址 深刻討論歷史 2013年04月10日 09:51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瑞芳車站是為九份、金瓜石、平溪、深澳等地樞紐,附近觀光景點!
    瑞芳車站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線、深澳線的鐵路車站,過去曾有客運列車行駛,現已停用。瑞芳站附近觀光景色眾多,此站亦為九份、金瓜石、平溪、深澳等地樞紐,本站是臺灣極少數站內有日文標識的臺鐵車站,可在此購買平溪小火車的一日線的套票。瑞芳車站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線、深澳線的鐵路車站,過去曾有客運列車行駛,現已停用。
  • 臺灣風情:九份,帶你去享受越夜越美麗
    19世紀末,離九份咫尺之遙的金瓜石發現金脈,頓時很多人湧來淘金。目據時代,日本人在金瓜石設立企業開採金礦,大量黃金被輸往日本,九份產金量達到顛峰。但在臺灣光復之後,金礦逐漸開採殆盡,產量大幅下滑,採金業迅速沒落。九份逐漸走向了下坡路。九份的重生源於電影。1986年,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由九份獲得創作靈感,其電影《天空之城》上演後,九份開始引起關注。
  • 臺北~瑞芳~金瓜石~九份
    今天的路線計劃是桃園~臺北~瑞芳(寄存行李)~金瓜石~九份~利未莊園(入住)。從臺北車站坐台鐵到瑞芳站下,將行李寄存,然後坐公交車到今天旅行的第一站:金瓜石。這是日據時期的金礦廠,保留了當時的礦道供遊客體驗當時礦工的工作辛苦,也保留了日式房租宿舍體驗當時工作人員的生活。
  • 【秋季限定】臺灣東北角私密景點大公開,白芒花+上私藏景點,給你不一樣的秋天
    每年的11-12月間是芒花盛開的季節,而臺灣北部的東北角山城有著堪稱是全臺灣最美麗的芒花景觀。
  • 臺灣九分,帶你走進《千與千尋》的世界
    九份的由來 九份,為什麼是這樣一個名字? 九份因臺灣電影《悲情城市》而名聲大振,老街依舊保留著日治時期的舊式房屋,好多茶樓裡仍然沿用著一百多年前的八仙桌凳。小上海茶樓,聽說也是《悲情城市》外景之一。
  • 賈薇短篇:淘金人
    祝天凱和祝偉是父子倆,他們都曾是金沙江上的淘金人。20多年前,從四川屏山縣到宜賓,不到一百公裡的水路,淘沙人有好幾百,每一個金沙江灘邊都有淘金人的身影。20年對光陰來說短短一瞬,但對人來說,許多事情都在這20年中被改變。
  • 吃貨眼裡的臺灣 臺北一日遊攻略
    臺灣人的熱情在貓空得到真切體會,這時打動我的不僅僅是茶香,更濃重的是這裡的人情味。深坑離纜車站並不遠,這個臺北縣最小的鄉是那300米長最有名氣的老街和各種豆腐都吸引我。老街的入口處粗壯的大榕樹宛如深坑地標,不巧的是老街正在整修,老街兩側的廟宇、水井、騎樓等都在修建,失去了些許古老的味道。
  • 金瓜石黃金博物館的四連棟生活美學體驗坊,生活美學的生動體現
    甫一踏入金瓜石黃金博物館-四連棟(生活美學體驗坊)的大門,一個特別的防空洞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原來在高架木板下方有個可躲藏的防空洞,看樣子頗有地道的感覺,據說是在修建過程中,在中間兩戶相鄰接處發現的,防空洞一般是因應戰爭空襲所興建,這個防空洞是否為了四戶居民所設置,目前仍是個大問號。
  • 臺灣九份山城走出來的美食—芋圓
    在臺灣新北市瑞芳區有一個地方叫「九份」,九份與金瓜石一樣,是一個背山面海的山城聚落。根據《臺北縣誌》的記載,由於在清朝初期的時候,這地方的村落住了9戶人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都是每樣要「九份」,到了後來九份就成了這村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 翁家明變金瓜石導遊自曝兒時愛玩水常挨揍
    翁家明在民視多情城市中演出邱醫師受歡迎,近期他久未現身,原來他跑去金瓜石當導遊,經常帶臺北友人及藝文界重要人士導覽當地,身負導遊重任,親自引領大家體驗家鄉之美。戲裡,翁家明是在九份行醫的邱醫師,但他其實是在金瓜石礦工醫院出生的在地人,從小在山林澗谷中成長,直到小學二年級,全家才搬到臺北,老家、老友至今仍在金瓜石,只要回到當地,就能勾起兒時點點滴滴回憶。多情城市在九份、金瓜石一帶取景,戲裡年輕人騎腳踏車穿梭山路,他說:小時候的金瓜石根本沒有路,全部是階梯,我們都是用走的。
  • 帶你走進臺灣山城老街的九份值得一去不容錯過
    1990年後,因電影《悲情城市》在九份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地以及風情,透過此片而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小鎮重新帶來生機,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觀光景點。後來2001年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神隱少女(即千與千尋)中的街道,靈感也是取自於九份老街,吸引了大批日本遊客。陳綺貞《九份的咖啡店》這首歌更是讓很多人慕名前來。
  • 這本千年古書的內容預言到2031年,雖是禁書,民間仍流傳多種版本
    中國作為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大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明和豐富的文化資源。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頭腦裡面的東西記得在清楚也會有一天湮滅在歷史中。但是,如果用筆墨將其記敘下來,就會成為一本具有價值的書籍。中國誕生了數不盡的人才,同時他們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 看了民間流傳的說法你就明白了
    出生在這樣功勳世家的福康安,自是多了一些優越感。可即使身為皇親國戚,福康安也絕非只是一個依靠祖輩庇蔭的紈絝子弟。他自幼熟讀兵書,尤為擅長弓馬,向來以知兵著稱於世。其不僅是乾隆朝著名的將領,更是安定天下的大將軍。福康安鎮壓過臺灣起義、金川起義、苗族起義等等,可謂是屢戰屢勝。
  • 這些臺灣的民間傳說,你一定沒聽過!
    請扶乩(ji),是臺灣民間信仰的一種佔卜方法,到了現代更多的是一種請扶乩上身的筆仙和碟仙遊戲。在請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這種人被為乩身(讀音同「雞身」)。非神、非鬼,是臺灣民間信仰中出沒於荒野、山林的妖精或妖怪。閩南語叫魔神仔,在深山或是接近都市的丘陵都會出現,個子很小,常在山區小路向老人和小孩招手,如果應聲,就會被拐走,陪魔神玩幾天才放人,在這段期間,會捉弄人吃下泥土、動物排洩物或是昆蟲之類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