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幸福與鋼捲尺_2》推薦了軍綠色,然後吧……
基於多年對各種綠色的熱愛,基於最近哈爾濱的溫度真是冷到神清氣爽,基於前一段在工作室幹活給羽絨服弄上了洗不掉的膠,基於穿了很多天從老媽那過繼來的貂兒、深深鄙視自己對不住那刻意營造了很多年的格調。
於是,我買了一件軍大衣,消費人民幣168大洋。
驕傲它是打武漢發來的、三天到貨。
今天一穿、賊拉暖和、嘎嘎地沉。
「1901年,從放牧人服裝中找到靈感的英國人博柏利,在考慮英國天氣後發明了名為華達呢的面料,製成世界上第一件軍大衣,為了幫助在冬季作戰的部隊順利行動,軍大衣便在軍中普及起來。」
也是那一年,博柏利苦心經營了多年的品牌終於C位上線、風靡歐洲,它讓一種制服精神成功的衍生成時尚符號,那個騎著馬、舉著盾牌、旗子上寫著Prorsum(前進)的小勇士商標也被設計出來。
後來,我們叫它巴寶莉.
嚴正聲明,這一期不是為了賣大衣、或者代購巴寶莉。
……因為戰爭侵害、工業薄弱,軍大衣經歷了半個世紀才真正傳入我國,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為全體官兵配發的冬裝叫50式,然後就是55式、65式……直到2007年我國軍裝的大規模更換,深綠色軍大衣因其輕便性、靈活性、隱蔽性等方面的不足被淘汰。
於是,當年物以稀為貴的軍綠大衣,不再似曾經那樣英姿颯爽、趾高氣揚,卻因為價格憨厚走上了勞動人民堅實的肩膀。
今天,我跟保安叔叔、民工哥哥一樣時尚。
其實這時尚並不偶然,軍大衣也算是「橫店爆款」、秒殺冬季的許多片場,極限挑戰裡有一期還曾經全員著裝,更不用說華仔還穿它走過紅毯……
背著小紅包、裹著綠大衣在宜家門口兜了一圈兒,給我拍照的理工直男吵吵著手快凍僵了。但是偷偷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回頭率,打心眼兒裡深深腳著,我跟一線女星,只差一隻愛馬仕的距離。
別說愛馬仕,巴寶莉我現在也買不起,但是有了穿軍大衣的勇氣,就沒啥事兒過不去。(ps.圖片來源黎貝卡的異想世界)
「軍綠色來於軍裝的顏色,對軍綠色的喜好源於人們對軍旅文化和軍人氣質的熱愛,這種色彩裡帶有和平、硬朗、踏實的隱藏信息,逐漸形成了一種時尚。」上期推送裡我這麼說。
今天我說,穿起我心愛的軍大衣,感到的是真真切切地包裹和紮實,還沾點勞動人民的自豪感。
坐下來擺拍的瞬間,儼然覺得自己在插著袖管兒、蹭著大鼻涕等那開往春天的綠皮火車,所以,來了靈感、有了後面的地鐵站取景,被綠門帘襯得一臉貴氣,有沒有?
一件下鄉青年同款的棉服讓我穿得如此沉醉,導致旁邊的女兒非得入鏡做個對景,修圖時發現,她的羽絨服剛好是跟軍綠賊搭調的水粉,在瑞典家居正門的那兩張,證明我倆確實有點膨脹……
>>>>>>>>>>>>>>>>>>>>>>>>>>>>>>>>>>>>>>
說回正事兒:
很多著調的家居/裝修/設計書都會告訴你,舒服的室內用色儘量選擇黑、白、米、灰、原木色……個性比較鮮明的顏色儘量用在軟裝上,這樣可以避免審美疲勞,日後也方便轉變格調。
然而,舒服,不代表幸福。
幸福是:
黑色+古銅=深邃。
白色+海藍=清澈。
米色+赭紅=雍容。
灰色+暗粉=靜雅。
原木色+湖水綠=呼吸感。
軍綠色+。。。。。。
隨便翻翻手機相冊,就組合出了辣麼多滴可能:
下面系工作室的小角落,足以見得我對「被綠」的執念,回想起來之前做的好幾個方案,連客戶都在我的誘導下「被綠」了幾次。
哦對了,這大衣還有配套款「綠帽子」,猶豫了半天還是沒敢下單,希望以後能有勇氣綠得徹底……
多年深愛的綠色,不光有著隨和的性格,也藏著深沉的故事,一個老兵的崢嶸、一個知青的往昔、又或者是一個民工的漂泊……
剛剛過去的那年,我們都著實不易,一個做設計的民工,祝大家這一年都綠水青山、春意盎然。
ps. 做設計的民工真的不賣軍大衣
以上。
晚安。
<<<<<<<<<<<<<<<<<<<<<<<<<<<<<<<<<<<<<<
文案:Cheng/格雅工作室·窩家研究所/主理設計師
世界那麼大,不及一個家。
格雅,生活美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