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心梗,大家都知道胸前區疼痛、大汗淋漓是典型症狀。但有些情況並不起眼,卻可能是心梗。人到中年,一定要了解好這些信號,以防萬一!
趙本山的一位愛徒、曾在《鄉村愛情》中出演 技術員一角的演員劉宇 突發心梗,於5月27日上午在其瀋陽家中去世,年僅38歲。
說到心梗,大家都知道胸前區疼痛、大汗淋漓是典型症狀。 但有些情況並不起眼,卻可能是心梗。 人到中年,一定要了解好這些信號,以防萬一! 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在臨床工作20多年,做過8000多例心梗手術,他總結出了12個心梗容易被忽視的徵兆 。
心梗預兆一:胸口被膠帶纏繞 胸口感覺被膠帶纏繞,或有一種被束縛感,要當心是心梗的預兆。 心梗預兆二:雙耳突聾 雙耳突聾跟心血管堵塞有直接的關係。在張健醫生接觸的心絞痛患者中,有很多都會出現聽力下降,有的雙耳嗡嗡響,術後馬上症狀消失。所以,聽力突然下降,是心絞痛的一個早期症狀。 心梗預兆三:牙痛 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確實存在牙病,特別容易誤診漏診。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問題。 心梗預兆四:頭暈 高危人群經常頭暈,或長期頭暈,要小心是心梗的徵兆。 心梗預兆五:腳底疼痛 腳底針刺一樣的疼痛,也是心絞痛的一個表現。這種症狀雖然不多見,但是千人千面,心臟報警的途徑也是千變萬化。 心梗預兆六:肩胛骨疼 有的時候感覺,肩胛骨好像漏風一樣,絲絲地疼痛。 高危人群伴有肩胛骨疼痛的要注意,這可能是心梗的徵兆。
心梗預兆七:左上肢無力 左上肢無力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患者表現就是左側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難受,酸脹,有的使不上力氣,檢查發現是心肌缺血。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改善之後,症狀很快消失。 心梗預兆八:左腿酸麻脹疼 張健醫生曾遇到一個女性患者,術前幾個月左腿一直酸麻脹疼,針灸拔罐都沒什麼用,結果手術改善心血管問題後,腿不疼了。 所以左腿酸脹這個症狀,可能也是心梗預兆。所以左腿的酸麻脹痛,對於高危人群,要高度懷疑心血管問題。 心梗預兆九:頭疼 一位老年女性,活動走路就會頭疼,後腦勺疼。直到發現右冠出現嚴重狹窄而且鈣化,處理後頭痛就消失。可見,高危人群伴有頭疼的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心梗的徵兆。 心梗預兆十:突然變懶、乏力 這個症狀在高齡老人當中比較常見。沒有其它不適,唯一的感覺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動,犯懶,這時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問題。 心梗預兆十一:臍周疼痛 曾有一個50歲左右的患者,早晨遛彎回來後肚臍周疼,以為是鬧肚子,但疼的卻越來越強烈。到醫院後,醫生結合天氣寒冷、體溫不高、年齡和症狀,查心電圖發現心梗。 血栓抽吸手術後,臍周疼痛就消失了。所以臍周疼痛,對於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懷疑心梗前兆。 心梗預兆十二:睜不開眼睛 醫生曾遇到一個中年男性,8年睜不開眼睛。結果檢查心臟後發現心衰,前降支堵了99%。馬上手術通開血管後,眼睛能睜開了。 雖然無法考證心臟缺血和眼睛之間的關係,但是大家要留意下,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睜不開了,也要關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臟。
急救專家發現:10個最易發生心梗的危險時刻!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急救醫學中心主任王立祥2018年3月30日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根據大量臨床案例發現,急性心梗有10個「危險時刻」: 1. 如廁時刻 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增大,血壓迅速上升,甚至可較平時翻一番,這都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廁時切忌用力過猛,大便不順暢時,可通過藥物等方式輔助排便。 2.洗澡時刻 洗澡時全身血管擴張,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長時間待在密閉缺氧的環境裡,很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血。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洗澡水溫應與體溫相當,時間不宜過長。 3. 酒席時刻 酒精會引起大腦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並可誘發心律失常。對於心腦血管疾病者則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或急性心梗。 4. 打牌時刻 打牌、下棋時久坐不動,情緒突然激動時,血壓會一路飆升,心率增快,容易誘發心肌缺血。有冠心病疾患及中老年人在進行打牌、下棋等娛樂時,適當起身活動,利於血液循環。 5. 看電視時刻 長時間看電視會使情緒激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致使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建議睡前看電視別超過半小時,不看內容過於刺激的節目。 6. 遊泳時刻 遊泳時受到涼水的刺激,也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出現冠狀動脈缺血而誘發心肌梗死。建議身體健康的中老年人進行遊泳鍛鍊前做好熱身,完全活動開身體,同時要選擇水溫適宜的地域,避免低水溫的刺激;冠心病患者最好別遊泳。 7. 吸菸時刻 吸菸會促使動脈硬化,也會增大心梗的危險。另外,吸菸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導致血管閉塞,發生心梗。建議所有人都能認識到「吸菸有害健康」,吸菸者儘早戒菸。 8. 晨起時刻 早晨起床,人從「半休眠」狀態甦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腦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這就是專家廣泛認同的「魔鬼時刻」。所以,晨起最好在床上活動四肢後再緩慢坐起。 9. 鼾睡時刻 睡覺時「打呼嚕」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的高發性疾病,睡眠過程中反覆出現呼吸暫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況下,可導致夜間急性心肌缺血,嚴重還會誘發急性心梗。建議睡覺打呼嚕的人儘早治療,排除風險。 10. 悲傷時刻 悲傷情緒無法排解時,交感神經系統會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動脈收縮,降低心臟泵血功能,進而引起如心痛、氣短和休克等症狀。建議保持心態平衡,切忌過喜過悲。 夏季當心!心梗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應該注意 夏季是心梗多發的季節,這是因為夏天天氣炎熱,體能消耗較大,身體就會大量出汗,而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就會導致身體缺水,讓血液變得比較濃稠,對於一些冠心病患者來說,就會導致冠狀動脈供血量不足而出現心絞痛,心絞痛在發 生的時候如果嚴重就會導致急性心梗的出現。 另外天氣悶熱,休息不好,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也是導致心肌缺血加重的原因。 此外,高溫下吃冷飲或冰冷食物,血管受冷突然收縮,也容易誘發心梗。 還有很多人認為心梗是老年人的專利,這種認識極其錯誤。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持續增高,年輕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年輕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面對突發心梗,急救措施可參考
1.撥打120:
儘快與醫院、急救中心聯繫,請醫生速來搶救或送醫院救治。
2.就地平臥: 立即讓患者就地平臥,雙腳稍微抬高,嚴禁搬動,因為任何搬動都會增加心臟負擔,危及患者生命 3.鎮靜: 如有家用常備藥箱,立即讓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同時口服1-2片安定片,幫助患者鎮靜。 另外還要重點提醒的是,在使用硝酸甘油前,給患者測個血壓。 服藥之前,患者血壓若已經低於90/60mmHg,或者雖然比這個值高,但明顯比平時的血壓低,這時就不要用硝酸甘油。 4.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如患者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立即進行胸外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直至醫生到來。
來源: 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版《心梗高發的十大至暗時刻》,澎湃新聞,中華網新聞頻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