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醫療、教育組團式幫扶,助山裡百姓「看好病」、孩子「走出去」

2021-01-21 瀟湘晨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南宣) 「感謝來自廣州的醫生,讓我在家門口就能手術,縮短了手術時間,現在腿不麻了、有力氣了,不用擔心癱瘓了。」11月13日,在貴州市黔南州貴定縣人民醫院,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馮康正在逐步恢復中。來自廣州市南沙區的骨科專家何軼健率領當地醫療團隊在7天前為馮康做了手術,並在當地首次實現了同類手術「零輸血」,手術時間比之前縮短一半。廣州醫生「走進大山」,為當地鍛造帶不走的醫療隊,讓病患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同一天,黔南州惠水中學八年八班的楊本佳正在為心中夢想努力:「我要考到廣州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來自廣州的支教老師為孩子種下理想和信念的種子,讓他們將目光從大山深處轉向更廣闊的天地,助推孩子走出大山。

隨著東西部幫扶工作不斷地深入,廣州市南沙區選派優秀醫療骨幹、教育骨幹,到貴州省黔南州開展「組團式」幫扶。數字顯示,過去三年,南沙區教育和醫療方面通過「一對一」結對和「一對多」服務的方式,與黔南州三縣71家醫院、237所學校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助力當地百姓「看好病」、「讀好書」。

大病不出縣 ,「廣州專家坐診,我們放心!」

基本醫療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崇山峻岭包圍中的貴州省黔南州,解決看病難曾是這裡老百姓的共同期盼。

醫院大廳門庭若市,專家窗口絡繹不絕……這是貴州省黔南州龍裡縣婦幼保健院的日常。這一切都得益於廣州市南沙區的幫扶成果。

「廣州專家坐診,我們放心!」一名準爸爸說,妻子剛懷孕,一開始打算去貴陽進行產檢,但周圍的朋友都說龍裡婦保院有廣州的專家在院內坐診,就第一時間趕來詢問具體事項。

廣州市南沙區第一人民醫院創建辦主任李梅2019年7月3日來到龍裡縣婦幼保健院,掛職副院長。她認為,醫療幫扶要完成「從輸血式」的幫扶向「造血式」幫扶的徹底轉變,要實現「扶智、扶志、扶技」。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李梅協助龍裡婦幼保健院新增設臨床醫技科室8個,該院輸血科、愛滋病初篩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已通過驗收,2020年5月份取得產前篩查資質,成為龍裡縣唯一一家擁有產篩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展新技術項目20餘項,其中4項技術填補當地空白。為了協助龍裡婦幼保健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李梅今年7月主動請纓提出延續幫扶,從一年延至一年半,「只有協助醫院成功通過評級,我才能安心的返回廣州。」

「過去三年,在南沙區幫扶下,我們醫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龍裡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石秀麗見證了這座醫院在南沙區幫扶下一點一滴的蛻變。2017年11月1日,該院整體搬遷,從破舊不堪的樓房搬遷至擁有電梯配置的高樓;從只有單一的兒科擴展為婦女保健部、兒童保健部、孕產保健部、計劃生育服務部……

煥然一新的不僅是辦公環境,還有醫務人員。通過幫帶傳,龍裡縣婦幼保健院有了自己的「專家」,「專家」有了自己「粉絲」。 傳幫帶留下了帶不走的醫療隊。

「最初,兒科只有我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就診者寥寥無幾。如今在南沙區幫助下,新生兒科開展起來了,醫師隊伍擴大到20多人,老百姓慢慢習慣了就近就診,『大病不出縣』。」龍裡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夏雲說,通過在廣州進修學習,將頂尖的技術、高科技理念、完善的機制、優秀的管理模式帶回科室,提高了診療水平,吸引了當地病患前來就醫。

幫扶以來,成效便顯現:2018年,該院門診人次、出院人次和總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51.21%、2991.67%和175.61%,2019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8.06%、126.95%和62.67%。

「小病不出村」, 村衛生室建在家門口

11月11日,在貴州黔南州龍裡縣灣灘河鎮擺省村衛生室裡,王阿婆正帶著外孫來看感冒,「到這裡來很方便,我們以前看病去舊的衛生院要走好久。」醫生柏濤永給小朋友進行了檢查,並開了藥,「藥費通過新農合報銷後只有幾塊錢。」擺省村的新衛生室一個月前剛啟用,由南沙區提供55萬元資金幫扶建設。「衛生室提供全科醫療服務,一般常見的感冒發燒、常見多發病還有清創手術等可以治療。」柏濤永醫生說。

由南沙區對口幫扶建設的龍裡縣擺省村衛生室實現了「小病不出村」。通訊員 謝子亮 攝 助力實現「小病不出村」,精準幫扶覆蓋到了鄉村,村衛生室建到了家門口。自2018年以來,廣州市南沙區共投入1600多萬元,在龍裡鎮建設了30多個村級衛生室,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看病難、看病遠難題,預防了「因病返貧」問題。

廣州南沙醫生團隊還定期赴對口幫扶各鄉鎮衛生院開展「醫療精準扶貧」下鄉送醫送溫暖義診等活動。以南沙區對口幫扶梅州市平遠縣、蕉嶺縣為例,2020年8月至9月,南沙區衛生健康局組織區屬醫院內科、急診、外科、婦產、兒科等專家分批赴當地鄉鎮開展醫療衛生支援工作,為群眾送上最珍貴的健康扶貧福音。

自2016年12月以來,南沙區與黔南州3縣共計71家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籤訂對口幫扶協議。南沙區通過在當地建設農村衛生室,解決村民就近就醫難題;通過引進新技術、培養人才等保障醫療條件持續性發展,真正做到「人走了,技術要留下」的諾言,實現「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縣」,不僅幫助解決看病難、看病遠難題,還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我要考到廣州去」 ,教育幫扶讓更多山裡孩子「走出去」

「扶貧先扶智」。過去三年,南沙區開展一對一組團式教育幫扶,與黔南州三縣237所學校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南沙的優秀教師們通過向對口幫扶地區輸送南沙先進教育理念、培訓農村中青年教師、推廣教改等組團式教育幫扶等方式推進教育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用智慧參與惠水的教育,用真心興旺惠水的教育」,這是南沙赴惠水開展牽手組團式教育幫扶「惠興團隊」的真實寫照。

來自南沙區的老師在惠水縣四中支教。通訊員 劉偉 攝 2019年1月,來自南沙區橫瀝中學的鄒文化等三位老師來到惠水縣四中支教,在今年1月幫扶周期結束時,鄒文化選擇繼續留下來:「因為我想看到來自廣州的教育理念在這裡開花結果,想看到大山孩子的改變。」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有很多地方跟廣州的孩子不一樣:「留守兒童、隔代教育是最大問題,不少孩子沒有學習目標、沒有夢想,甚至不想讀書,想像父母一樣早點畢業好出去打工,陷入惡性循環。」鄒文化說。

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理想和信念缺失的問題,他專門為學生上了一堂題為《現實與理想》的道德講堂課,又利用周末時間自掏腰包帶著文具到學生家中走訪,讓家長和學生明白知識改變命運,幫助有輟學傾向的孩子重回學堂。「讓家長、孩子們明確,未來不止打工種田,還有詩與遠方。」「越是大山裡的孩子,越需要教育,他們更需要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來自南沙區大崗中學的劉世烽掛職惠水縣教育局副局長。據介紹,通過深入調研,惠興團隊先後組織開展了兩次覆蓋所有鄉鎮中學的全年級的「同課異構」教研交流活動;開展以惠水四中,二中和縣直為核心的初級中學的連片教研活動,以縣內較好的學校帶動較弱學校協同發展。

他認為,要想實現廣州教育理念在惠水落地,要從教師團隊入手。2020年10月在惠水舉辦了第一屆「班主任技能大賽」,用廣州地區先進的辦學經驗,結合當地現狀「對症下藥」,充分發揮「組團式」幫扶引領輻射作用。惠興團隊計劃趁熱打鐵,籌備兩個「班主任工作室」,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優秀班主任隊伍。

潤物細無聲,惠興團隊支教老師為孩子打開了夢想大門。惠水四中八年八班的楊本佳本來沒有目標沒有動力,如今想考上暨南大學,到廣州走一走看一看:「很嚮往廣州的學習、生活。」九年八班的學生劉永超本來成績平平,現在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惠興團隊的老師們帶來不一樣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學生們很喜歡上他們的課。而且幫助我們很多老師開闊了視野和更新了教學理念。」惠水四中校長梁澤樺說。

如今,南沙區通過「派出去」「引進來」搭建起了教育幫扶長效機制。2018年至2020年,南沙區通過「一對多」方式率先落實全區57所學校、幼兒園與黔南州三縣237所學校、幼兒園、教學點的結對幫扶,實現對三縣教育幫扶100%全覆蓋。

在「派出去」的同時,南沙接收了黔南州三縣選派的65名各級各類人員來南沙跟崗學習,他們在回當地後繼續做好「二次」延伸培訓,實現「培訓一個,成長一個,帶動一片」。南沙還組織部分優秀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到廣州市開展研學活動。

數字顯示,2018至2020年,南沙對黔南州三縣共提供教育款物支援超2806.65萬元,用於幫助提升三縣的「軟硬」實力。其中,南沙和惠水兩地通過黨政聯席會議議定幫扶資金260萬元,將惠水縣8個鎮辦13所閒置小學進行改造成鄉村幼兒園,推動惠水縣鄉村公辦幼兒園實現全覆蓋,鄉村兒童告別散養歷史,實現就近入園。

【來源:信息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天津「組團式」醫療幫扶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成效顯著:對口幫扶顯...
    在這裡,來自天津的醫務人員正用辛勤汗水、滿腔熱忱,描繪著一幅幅醫療助力的感人畫卷。他們以「規劃、管理、技術、人才」為核心系統推進「組團式」幫扶,以「院包科」「導師制」「師帶徒」模式打造醫療高地,努力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天津北方網訊:重慶市萬州區,位居長江上遊,地處三峽庫區腹地。
  • 曲鳳宏:凝心聚力 發揮優長 精準幫扶助脫貧
    先後實施和引進幫扶項目292個、投入和引進資金70多億元;幫助大方縣完成34個鄉鎮204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協調立項建設了大方火電廠、大方岔河水庫,協調「成貴」高鐵大方高鐵站落地,在大方縣經濟社會發展中貢獻了我們的智慧和汗水。 就農工黨定點幫扶貴州大方縣工作,曲鳳宏做了三大方面介紹: 一、醫療幫扶,多管齊下,築起因病致貧返貧防護網。
  • 廣東省人民醫院「組團式」幫扶陸河縣人民...
    2018年11月26日,在廣東省衛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廣東省人民醫院第一批「組團式」幫扶工作隊進駐陸河縣人民醫院,正式開啟為期三年的「組團式」幫扶工作。同時開展各項醫療活動及健康扶貧工作,有效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切實讓老百姓體會到對口幫扶、共享醫療資源的好處,同時也為陸河縣脫貧摘帽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 廣州南沙對口幫扶平遠蕉嶺產業發展 35個貧困村實際脫貧率退出率...
    在南沙對口幫扶的平遠縣三達村,11戶貧困戶自願籌集3萬九千元的資金,帶著他們的信任交給駐村第一書記楊晴,通過種植無農藥純天然的林下靈芝成功脫貧;而在不遠處的社南村,菸葉和水稻輪作的模式,帶動當地貧困戶積極勞動,走出了自己的脫貧路;蕉嶺縣鶴湖村的辣椒近日也進入收穫期,在村內的辣椒種植基地,每天都有一百多個菜農忙著採摘辣椒,在小辣椒的帶動下,去年該村60戶貧困戶121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
  • 虎門與鎮雄結對幫扶:發揮社會力量 落實「六助」幫扶
    近日,虎門前往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提出要從資金幫助、勞務互助、產業協助、消費扶助、特困救助、人才援助六個自選動作方面下功夫,發揮社區及虎門商會等社會力量的幫扶作用,開展多方位幫扶,助力兩村脫貧攻堅工作。其中,虎門商會計劃再增撥10萬元用於結對幫扶村的扶貧協作。
  • 跨越山海情相連 傾力幫扶心相印——東西部協作助桐梓教育發展行穩...
    這個小學的改變只是普陀區對桐梓縣教育項目資金幫扶的一個縮影。  近五年來,上海普陀區共援助桐梓教育實施項目7個,投入資金1085.4萬元,幫助桐梓升級完善教學條件。教育發展人才是關鍵。桐梓縣依託東西部協作資源,加強支部建設,通過「組團式」培訓,增強教師隊伍素質,使教學質量實現快速提升。「通過組織學生和教師到普陀區去學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助推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桐梓縣思源實驗學校校長婁成林感觸頗深。2017年以來,該校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逐步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水平大提升。
  • 專業幫扶強了產業興了傳承-中國教育新聞網
    自2012年派出第一批骨幹教師開展貧困地區對口幫扶工作,8年來,浙江紡織服裝職院的專業幫扶從新疆、青海拓展到貴州。系統謀劃、整合資源、組團援助、精準幫扶,學校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技術及資源方面的優勢,因地施策,助力脫貧攻堅,不斷拓寬當地百姓增收渠道。
  • 醫療援藏展現「廣東樣本」,17歲藏族少年眼睛亮起來了
    「組團式」醫療援藏隊守護健康這場愛心接力,還要從8年前說起。朗加的母親白宗告訴記者,當時,9歲的朗加因多尿、多飲到當地醫院求治,被確診為「I型糖尿病」。此後,他便長年在林芝市人民醫院就診。不過,由於當地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朗加的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常常上幾天學就要請假住院,也無法從事體力活動,母親白宗需長期陪護在他身邊。
  • 從海的那邊到山的這邊 || 義龍新區東西部教育對口幫扶協作的寧波...
    2019年3月,該區教育局與寧波市海曙區教育局籤訂了《寧波市海曙區教育局 義龍新區教育局對口協作框架協議書》,義龍新區教育局制定了《2019年東西部扶貧協作教育專班工作實施方案》和《義龍新區教育組團式幫扶工作實施方案》,不斷強化措施,凝聚合力,最大限度地保障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有序推進。
  • 「歪臉女孩」手術成功說要回山裡當老師:讓更多孩子走出去
    「孩子有夢想、有困難,我們就要伸把手。」在郭明義的聯絡下,瀋陽杏林整形外科醫院決定免費為小秋進行頜面畸形矯正手術。小秋接受了矯正手術,獲得「重生」。她婉拒大城市的招聘信息,「我要回山裡當教師,讓更多孩子走出去!」據悉。郭明義愛心團隊將聘請小秋擔任50名西藏貧困兒童的課外輔導員。
  • 周末去哪玩,帶上家人出發,去南沙休閒購物遊!
    周末可以考慮去南沙享受一日遊,小編親身走進南沙自貿試驗區,先後去了南沙遊艇會看「美人魚」,萬達IMAX影院看電影,參觀明珠灣展示館、南沙區中心醫院、英東中學和風信子跨境電商,還在南沙品嘗地道農家菜……如今南沙已成廣州人周末遊的好去處,南沙十九湧的河鮮出名
  • 「團爸團媽計劃」:讓困境兒童獲得持續性的幫扶
    與傳統的純粹扶貧和單純助學項目不同,「團爸團媽計劃」的模式是多對一,也就是由數個善行團成員和社會愛心人士「組團式」地對一個孩子進行資助,即有幾百人對一個孩子進行資助,我們稱之為「團爸團媽」。因此,這些受資助的孩子感受到的是最廣泛的社會大愛,他們長大成人後,感恩的就不是一個人或一個機構,而是這個社會,是無數他們不認識的人。
  • 廣州南沙時代天逸詳情,價格,開盤了嗎
    南沙慶盛直達香港西九龍GO!    從廣州搭地鐵去深圳,安排上了!灣區這條「地鐵」串聯穗佛莞,3段城軌接駁廣州地鐵    3. 80萬㎡繁華商圈,國際級醫療教育配套      5分鐘可達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分院)    15分鐘抵達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分院)
  • 廣東省人民醫院疝病中心英德分中心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焦瑩 通訊員/雷玉秀 朱榮敏)12月5日,第26次「善醫行,疝醫行」活動走進英德在市人民醫院舉行,廣東省人民醫院疝病中心英德分中心同時揭牌成立。該中心掛牌後,將依託省人醫雄厚的專家技術平臺,進一步提升英德地區疝病診療水平,造福一方百姓。
  • 貴州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 傾情幫扶結碩果
    威寧縣委宣傳部供圖扶貧先扶志,除了經濟上的幫扶,各民主黨派瞄準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短板,提升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聚力教育扶貧拔窮根,在畢節市赫章縣結構鄉,歷經三年建設,在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的推動下,在民建貴州省委的指導下,民建會員企業中天金融集團捐資1億元建設的小學、幼兒園、衛生院綜合體項目正式投入使用,教學設施齊全的校園,成了娃娃們的樂園。「以前在家裡就怕颳風下雨,現在再大的風雨也不怕。」
  • 他讓山裡的孩子 也敢開口說英語
    原標題:他讓山裡的孩子 也敢開口說英語   江津區月沱場大埡村的大山裡,學生們朗讀英語的聲音,每天迴蕩在大埡村小校園裡。
  • 教育幫扶「南山模式」碩果纍纍 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總結大會在廣西...
    朱應學表示,自2016年9月,南山和田陽結對子,締結幫扶協作關係,兩地在教育、醫療、教育等各方面緊密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總結和回顧三年來的工作成效,不只是為了表達我們對南山親人的真誠付出心存感激、懷有感恩,更想藉此機會表達我們的期待,繼續構建兩地教育共同體,結對幫扶永結不斷,交流合作深入開展。」教育精準扶貧三年行動收官,持續深化三大教育幫扶行動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 廣州南沙時代天逸樓盤價格,開盤了嗎?業主群,在哪裡
    科技創新產業基地,依託慶盛高鐵樞紐,同時承擔國際教育和醫療合作試驗區。南61路:保利城總站-黃山魯西門總站,通達黃山魯森林公園南56路:高鐵慶盛站-萬頃沙公交站,通達蕉門【醫療設施【全優教育】精心規劃打造多景觀模塊,主入口軸線——禮賓體驗,疏林草坪——空間體驗,兒童模塊——全年齡兒童遊樂關懷,社區泳池成人健身及運動模塊——滿足戶外活動需求有泳池,設置在樂海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