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破舊的棚戶區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圖為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記者 鄭帥 攝
福州日報記者 顏瀾萍 通訊員 林言枝
破舊的棚戶區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一座座生機勃勃的公園……近年來,福州城區連片舊屋區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多個項目齊頭並進,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擴展,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逐漸成為現實。
故事回顧
「有一次,他對我們說:『你們知道福州人最怕的是什麼嗎?』我們說了很多東西,有說這個的,有說那個的。他說:『我在福州下面轉的時候聽到,福州人最怕的就是水火無情。為什麼?福州這個地方很多都是木板房,火一燒就是一大片。閩江一發大水,水就會倒灌進來,百姓就遭殃了。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進行棚戶區改造,修建閩江防洪堤。』由此,福州市積極開展棚戶區改造,同時又提高了防洪抗災的能力。」
——摘自《習近平在福州》採訪實錄
現場點擊
房屋綠樹掩映,道路乾淨整潔,休閒設備一應俱全,不時還有陣陣歡聲笑語傳出。家住蒼霞新城、年過七旬的唐慶旺感慨道:「20多年前,我們哪能想像可以從破舊的棚戶區搬出來,住上寬敞的樓房!」
唐慶旺介紹,他的爺爺是疍民,在船上待了一輩子,他的父親一輩子租住在木板房裡,而他直到31歲結婚時,才擁有自己的家。在那之前,他們一家人擠在狹窄的棚屋區裡。「房子冬冷夏熱,四面透風的牆還是用報紙糊的,就怕哪天誰家發生火災,燒得左鄰右舍片瓦不留。」說起過去的生活,唐慶旺仍印象深刻。
時鐘撥回到2000年7月,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在接近40攝氏度高溫的正午,走進擁擠悶熱的福州蒼霞社區棚屋區,與各級幹部一起親身體驗群眾疾苦。習近平同志調研後第八天,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正式拉開帷幕。當年春節,唐慶旺一家就搬進了60平方米的新居。次年5月1日,涉及蒼霞社區3441戶、近萬人的回遷安置房全部竣工,居民們的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有多艱苦,現在就有多滿足。」唐慶旺說,蒼霞片區越變越美麗,他的兒子搬進了更大、更新的高層住宅小區,居住條件一代比一代好。
和唐慶旺一樣,我市還有許多群眾通過舊改,改善了住房條件,實現了安居夢。舊屋區改造,提升的是城市品質,贏得的是民心。這些年來,全市上下沿著習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一任接著一任幹,不斷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眼下,同暉及周邊地塊房屋徵收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家住臺江區安慶2弄的林依姆告訴記者,她家原來的房子為磚木混合結構,不僅環境衛生不好,而且存在安全隱患。「盼望了這麼久,終於要從老房子搬進高樓了,這是我們全家夢寐以求的事!」說起未來的新家,林依姆充滿了期待。
接續奮鬥
「我們要認真學習習總書記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深入開展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工作,建設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進一步加快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滿足人民群眾對改善住房條件的美好願望,我市全面實施2018~2020三年舊改行動,計劃改造106個連片舊屋區項目。目前,各級各部門正全力以赴,確保三年舊改計劃如期完成。
此外,我市還將舊改與水系綜合治理、古厝保護修復、市政道路建設以及教育、養老、醫療衛生等民生補短板項目緊密結合,統籌兼顧、系統集成、全面推進。比如,臺江以紅星排尾及周邊地塊改造為契機,打通了晉安河直排閩江通道,提升了防洪排澇能力。
魅力提升永遠在路上,幸福之城建設無止境。該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將加快城區更新改造步伐,在全力推進連片舊屋區改造和零星地塊精準舊改工作的同時,高標準實施夜景燈光提升項目,豐富閩江北岸夜景燈光層次,力爭建成開放濱江市民廣場及商務區休閒景觀平臺,打造高品質、高顏值的生態『城市客廳』。」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