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的組成中有一類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就是鏡片。經過發展演變,鏡片變得耐磨抗刮,如今的鏡片材質多為藍寶石。在腕錶界一直稱鏡片為藍寶石水晶玻璃鏡片,萬表世界總編劉興力老師指出這個概念是不合理的,因為藍寶石、水晶、玻璃本來就是三種不同材質,嚴格意義上來說,將腕錶鏡片叫做藍寶石鏡片才是合理的。
最開始,為了保護懷表的錶盤和機芯,水晶被安裝上去,起到防水防塵防震的作用。藍寶石鏡片的主要成分是去除了氧化鐵和氧化鈦等雜質的三氧化二鋁,從化學上說,合成藍寶石和天然水晶沒有區別。和有機玻璃、礦物玻璃鏡片相比,藍寶石鏡片硬度可達莫氏9級,並且不易反光和刮花。
合成藍寶石的技術是在19世紀發明的,1960年代就已經開始在手錶上使用。三氧化二鋁由純氧化鋁在高溫下製成原始的合成藍寶石,然後被鑽石工具切成圓片,然後再打磨成鏡片。但是藍寶石鏡片加工成本較高,頂級手錶品牌一般採用藍寶石鏡片。中檔腕錶品牌則用玻璃(或常常叫做礦物玻璃),雖然易刮花和反光,但刮花的地方可做拋光處理。
高難度的製作過程
得到原始合成的藍寶石後,經過粗略切片後還需要經過打磨才能變得透明,打磨在一個大型的銑床內進行,直到厚度達標為止。所有的操作:切割,打磨,切斜面,拋光都需要用到帶鑽工具或者金剛石研磨膏,在這些過程中充滿了挑戰,最常見的就是打磨過程中出現氣泡、線條等瑕疵,而這些只有在鏡片被完全磨光後才能發現。有些藍寶石鏡片的生產費用高達15,000美元,且要花上幾百個小時來製作,這也是藍寶石鏡片腕錶比其他腕錶貴的最關鍵原因。
防反光膜的添加
藍寶石鏡片表面會塗上一層防反光膜,可以用來減少反光並達到增強錶盤視覺效果的作用,這項技術由烏克蘭物理學家Alexander Smakula在1935年為德國卡爾蔡司光學公司工作時所開發,在二戰時曾經時德國軍隊的秘密。真空條件下,將一種三氧化二鋁(Al2O3)、氟化鎂(MgF2)和二氧化鉿(HfO2)的複合混合物,在華氏1800度下加熱。混合物熔化變為蒸汽,並在室內擴散開。當氣體與水晶接觸時,凝結在其表面,防反光膜就是這樣被塗到鏡片上的。塗防刮膜原理一樣。
由於帶藍寶石鏡片的腕錶價格不菲,對於它的真假鑑定也是很多人關係的。教大家幾個非常常見的方法:在鏡片上呵一口氣,霧氣快速散開的為藍寶石鏡片;用指甲輕輕地敲擊表面,聲音沉悶則為藍寶石鏡片;將水滴在表面上,然後將表面豎起來,水滴不會散開,且緩緩滑落,就是藍寶石鏡片。通過手錶標識則是判斷鏡片的最佳方法,正規品牌手錶如果是藍寶石鏡片會在手錶後蓋上標註SAPPHIRE或Sapphire Crystal。
雖然藍寶石鏡片抗刮,但是也屬於易碎品,如果被打碎,產生的維修費用也是比較高的。加上藍寶石鏡片是一個強大的指紋收集器,所以要經常擦拭才能保證鏡片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