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舉行的任天堂《超級馬力歐》35周年直面會中,任天堂正式公布了2020年遊戲陣容,包括《超級馬力奧3D:全明星》、《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超級馬力奧3D世界 + 酷霸王之怒》、《超級馬力奧兄弟35》。其中《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是任天堂繼《Pokémon Go》之後的第二款AR遊戲,也是任天堂首款附帶AR外設的AR遊戲。
任天堂1983年推出了第一代家用遊戲機FC,1995發布Virtual Boy遊戲主機,2019年推出Switch VR外設Labo VR Kit,而如今,任天堂公布了基於AR技術的《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任天堂在XR這條道路上已經探索了很遠。然而Virtual Boy被譽為「史上最失敗任天堂產品」,Labo VR Kit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任天堂的新AR卡丁車會成為下一個Labo VR Kit嗎?
夭折的Virtual Boy
任天堂的慘痛傷疤
提起「任天堂+VR這個話題,用戶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
P君相信,大多數玩家的答案恐怕都會是號稱「史上最失敗任天堂主機」的Virtual Boy,而各路科技遊戲媒體也經常把Virtual Boy當做「VR沒有前途」的證據。見多識廣的玩家,想必對Virtual Boy還留有印象。
2017年,任天堂北美總裁Reggie Fils-Aime參加Variety娛樂與科技峰會時提出:「我們已經關注VR技術十餘年之久,但VR的問題就在於,其實並沒有多少內容是真正好玩的。」此言一出,不看好VR的玩家立刻煽風點火:「經驗老道的老牌廠商任天堂都知道吸取教訓不碰VR,這個行業有沒有前途可想而知。」
那麼Virtual Boy為什麼會失敗呢?
在上世紀90年代初,Virtual Boy正式立項的時候,負責產品研發的是任天堂的工程師——橫井軍平。對沒錯,就是研發了GAMEBOY的那位傳奇工程師。
最開始,Virtual Boy的設計方案確實和我們如今的VR頭顯非常相似,如兩者使用的都是固定在用戶頭部的頭部顯示器,並配置手持控制器。
但隨著設計方案的進一步迭代,頭戴形態最終卻被腳架支撐模式取而代之。彼時正好是世嘉、索尼、任天堂競爭32位次世代遊戲主機市場的1994年,由於距離任天堂自家的下一代主力平臺N64的發售依舊是遙遙無期,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就必須有一款產品填補遊戲主機市場的空缺。
作為當時開發度最高的硬體,Virtual Boy在未完成的情況下便被匆匆推向了市場,也正因如此,Virtual Boy背負了不少罵名,橫井軍平更是遺憾負罪退職。
倘若給予橫井軍平足夠的時間去研發Virtual Boy,出現在用戶面前的最終版Virtual Boy或許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Labo VR Kit
玩家並不買單的VR玩法
在經歷了Virtual Boy的慘痛教訓後,任天堂雖然表示對VR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在行動上卻遲遲沒有進展。時間推進到了2016年,那是VR行業爆發的「VR元年」,任天堂不但沒有任何動作,任天堂的高層甚至數次在各種場合發表對於VR的擔憂。
任天堂總裁君島達己在採訪中談及對VR遊戲的態度時曾表示:「當我們能夠找到讓人長時間玩VR遊戲都不會累的辦法時,我們就會開始以某種形式進軍VR市場。」顯然,Virtual Boy的失敗,讓任天堂不敢再魯莽出手了。
2017年年初,任天堂的一項VR頭顯專利暴露了任天堂對於VR行業的切入點。從當年對於VR產品的認知度來看,似乎是搭配Switch使用的VR手機盒子。而現在回過頭來看,這項專利就是任天堂Labo VR Kit的技術支持。
2019年3月,任天堂正式發布Labo VR Kit——基於Switch的DIY周邊配件,此次發布的Labo VR Kit算起來是時隔24年任天堂再次正式推出的VR產品。通過VR Kit,玩家可以用Switch體驗輕度的VR遊戲,這款設備的特點是非「頭戴設備」而是「手持設備」,玩家可以隨時取下。
Labo VR Kit填補了任天堂在VR領域的空白,但把Labo VR Kit作為一款「VR硬體」來看,不論是解析度還是舒適性,都並不令人滿意。
Switch掌機模式下的屏幕解析度為720P,電視輸出時可達1080P。而目前市場上主流的VR硬體產品解析度已經從2K逐漸過渡到了4K,720P解析度在透鏡放大下顆粒感十足,已經很難滿足用戶需求。
而就舒適性而言,Labo VR Kit的特點是非「頭戴設備」而是「手持設備」,玩家可以隨時取下。隨玩隨停的便利性也導致了玩家不但要手持沉重的Switch設備,還要加上Labo VR Kit的重量。更況且Labo VR Kit的紙盒材質,在手感方面很難與其他廠商的VR設備競爭。
以上多種因素最終導致Labo VR Kit的銷量,遠不如其他廠商同期銷售的VR產品。
任天堂首款Switch AR遊戲
《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
時間定格在近日剛剛舉行的任天堂《超級馬力歐》35周年直面會,任天堂公布了馬裡奧遊戲陣容,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款Switch AR遊戲——《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作為繼Labo VR Kit之後的第二款XR產品,《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特點是基於Switch以及帶有攝像頭的玩具卡丁車,以實現AR交互的玩法。據悉,《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共有Mario和Luigi兩種車輛選擇。依託於卡丁車本身,攝像頭位於卡丁車前方,實時連接到玩家的Siwtch,這樣玩家不僅能使用AR透視功能,還能直接以第一視角查看賽況。該作將於10月16日上市,遊戲本體免費,賽車售價99.99美元,是目前最貴的Switch配件。
《馬裡奧卡丁車》可是任天堂最經典的IP之一,Switch上也有《馬裡奧卡丁車8:豪華版》,但要想讓玩家買單,就必須做出有新意的產品來。與之前的Labo VR Kit一樣,《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也是典型的創造性思維的產品,不得不佩服任天堂的創意。
玩法方面,為了做到更真實,當玩家的玩具車撞到現實中的物體時,遊戲內同樣會停止,並且重新加速恢復。同時,玩家還可以設置各種虛擬賽道,創建各種自定義的玩法。
任天堂一直想做XR方面的產品,但由於有太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任天堂吸取了Virtual Boy的經驗之後一直在小心翼翼的做開發,結合AR這條可行的路線,於是任天堂在《馬裡奧卡丁車》這個成熟的IP上引入了AR技術,讓用戶第一次知道AR不一定只能運用在AR眼鏡或者行動裝置中,還能運用在家用玩具卡丁車上。
也許《馬裡奧卡丁車:家庭巡迴賽》上線後的銷量及知名度達不到預期效果,但AR卡丁車開創了XR領域硬體交互的新道路,或許不久之後,XR硬體領域就會出現更多源源不斷的新思路、新創意呢?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