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原諒我把這本書寫得如此之厚,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和能力,把它寫得更薄。
——一位作家
哈嘍,大家好,又到了每周一的認知時間啦,這是與你共成長的第37篇思維模型,叫做「費曼學習法」。
大二的時候,不知道什麼狗屎運。
突然就和朋友決定了寫作。
我當時還不知道,它將給兩年後的我帶去多大的成長。
那時就是單純的想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多加上個人IP的傳播。現在看來,IP是由時間、運氣和能力決定的,但是成長才是最大的意外之喜。
後來接觸的東西多了之後,我才明白這叫輸入輸出,輸入幫助輸出,輸出倒逼輸入。
再後來,我聽吳伯凡認知方法論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它的背後其實就是費曼學習法。
從此,我就在心裡做了個決定,我要寫一輩子。
經常會有讀者來詢問我的五維學習法,其中一維就是這個費曼學習法。
這個東西,校園君曾在很久很久以前寫過。
那個時候還沒有思維模型專欄,寫的也比較淺,當然,那時對費曼學習法的認知也比較淺。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這個藍色字體查看。
今天校園君重寫這個模型,希望能給你更多思考。
首先,提到費曼,就不得不提一提創造這個方法的人——理察•費曼,這個大名鼎鼎的人,在我輸入輸出這兩年裡,不斷的闖入我的世界裡。
似乎牛逼的人,都接觸過他的思想,並獲得過啟迪。
他到底有多牛?
據傳13歲就學完微積分;高中畢業之後進入麻省理工;24歲就和愛因斯坦一起加入馬哈頓計劃天才小組,一起研發原子彈,想想人家那時也就比校園君大一歲;33歲在加州理工學院期間,費曼因其幽默生動、不拘一格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歡迎;47歲獲得諾貝爾獎。
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極力推崇他。
但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幽默風趣,重要的是,他在教育上面給我們的啟迪。
那重點來了,那個啟迪是什麼呢?
就是費曼學習法。
什麼是費曼學習法?
有個故事不知道你聽過沒有。
在一列開往北京方向的火車上,有一位農民父親,他的女兒三年前上考上了清華,兒子也在今年上了北大。
有人就好奇的問他:「你把兩個孩子都拉扯進了象牙塔,是不是有什麼絕招啊,說出來我們聽聽唄。」
農民父親撓撓頭,憨厚的說:「我這人沒什麼文化,也不懂什麼絕招。只是覺得孩子上學花了那麼多錢,不能白花了,就讓孩子每天放學回家,把老師在學校講的內容跟自己講一遍,如果有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問老師。這樣一來,花一份的錢,教了兩個人。」
「奇怪的是,孩子學習的勁頭特別強,哪怕是別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熱火朝天,他也不為所動,就這樣學習成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清華北大……」
其實這位父親所用的,就是費曼學習法,只是他沒意識到而已。
而方法、規律這些東西確實很神奇,有時候你可以不自信,甚至不知道,但只要踏踏實實去做,該你收穫的時候,一分也不會少給你。
我們大部分人的學習,通常都是處於無意識的狀態。
覺得自己總是在不停地看新東西,但是實際上都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不會使用,甚至記不住概念。
而費曼學習法,就是以教的方式,逼迫你自覺,甚至是開心的完成有意識的主動學習。
它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自從校園君知道了費曼學習法之後,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不就是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而已嘛,怎麼就有這麼大的能量?
有個解釋是學習吸收金字塔理論,這個理論不知道怎麼調查,得出了一個結果。
我們的學習分為兩類: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
被動學習包括:聽、看、聽+看(圖像)、示範,吸收效率依次為5%、10%、20%、30%。
主動學習包括:小組討論、做中學(實操)、教給別人或馬上運用,吸收效率分別為50%、70%、90%。
提示一下,做中學也極其牛逼,二者可以同時使用不矛盾,以後有空再分享。
可是為什麼教這個步驟如此有魔力呢?
這就沒人告訴我們了。
後來校園君在寫了100多篇乾貨之後,慢慢感悟到這個教的意義,這個意義後來校園君也聽吳伯凡提到過同樣的理論。
這個意義其實一說你就懂,就是表面上看,你是在教別人,其實你是在以教的方式「逼」自己查漏補缺。
校園君有兩個特別要好的哥們,每次只要我有什麼大的感悟,就會把他們拉出來,跟他們分享。
可是這個分享的過程,其實特別尷尬。
因為每次我明明有很強的表達欲,明明感悟非常深刻,可是每次要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卻總是結結巴巴,表意不清楚。
還好朋友心有靈犀,每次稍微點一下就能立馬get到我想說什麼。
可是痛苦的是,我其實還有超級多的東西無法表達出來,朋友只能get到我說出來的東西,卻無法猜測我更多沒說出來的東西。
出現這樣的結果後,有兩種解決辦法。
一種是我當時重新梳理邏輯,重新思考那件事背後的原理,或者朋友提出問題幫我反思;另一種是,我回去之後重新整理,重新用思維導圖梳理一遍思緒,今後去搜集完善。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做查漏補缺。
但是吳伯凡講得比我深刻很多,他說當我們學完一個東西之後我們以為我們懂,其實我們只是摸到了皮面,皮面之下還有大量的東西我們不知道。
這些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叫做「盲維」。
這些盲維很大程度上,如果沒有契機,沒有你的主動,是永遠不會被你所知道的,只有在你運用她去做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東西怎麼不對?
這時你才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
吳伯凡說,大多數時候,我們學東西就像講PPT。
PPT上只有隻言片語,如果我們講的時候發現自己不會說,就會直接跳過去,而觀眾也不會知道。
這種遇到盲維就直接跳過,直接忽略過去的做法,可不就是我們平時學習的狀態嗎?
但是當我們在教別人的時候,就會從PPT模式切換到文字寫作模式。
就像校園君此刻,我需要對我寫下的每個字自圓其說,如果邏輯上說不過去,知識上存在漏洞,你們讀到了一定會提出質疑,甚至直接否定,這都寫的什麼狗屎。
這種壓力,會把我直接押到刑場上,讓我直接面對我的漏洞、盲維。
就像前面關於費曼、關於學習金塔理論,其實我是存在盲維的,所以我不得不去查大量的知識點,然後才能繼續寫作。
這就是費曼學習法以教促學的底層原理,當你要把一個知識教給別人的時候,會打開一系列開關。
1、首先,你會打開一個保護開關。
你需要保護自己所教授的知識是正確的,或者必須要能夠自圓其說,在你的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時候,你就會調動自己全部的知識庫。
2、 然後,會打開你觸類旁通,或者說融會貫通的開關。
之前有小夥伴問我,感覺你知識量好大,一篇文章裡面往往貫通了大量的知識。
其實這都是被逼出來的好嗎?
因為,知識點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互相關聯的,如果我只給你拎出來一個單一的知識點,很多時候,讀者是很困惑的,邏輯上也說不通。
如果我必須把一個東西講到小白都能懂得地步,就必須逼迫我去思考怎麼才能把這個知識點講得geng 清楚。
這個時候,就必須觸類旁通,用知識來解釋知識了。
3、接著,會打開你主動學習的開關。
剛我們提到了教屬於主動學習,為什麼呢?
因為你一直在思考,怎麼才能把對方講懂;如果要把對方講懂,我得讓他明白最重要的點的是什麼;這個點好像我也有點沒懂,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這種自我拷問,甚至會去查大量的資料,惡補,這就是在做主動學習。
4、最後,打開你的重要性開關。
當你在跟別人講完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哪些東西其實不重要,哪些東西才是重要的。
比如,你看對方完全沒興趣聽你講,你就會做調整,知識就是這樣被檢驗出來的,最後留下來的,就是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
上次我和朋友聊到那個外並的時候,就是那樣,聊之前我有很多想法,聊完就知道有的東西其實不重要,有的東西應該被鄭重撿起。
以上,就是費曼學習法為什麼厲害的真正原因所在。
它以教促學,幫助你拷問自己,查漏補缺。
關於怎麼做,我看網絡上有很多文章,都寫了四個步驟,我以前寫的也是四個步驟。
但是實踐這麼久,我發現,其實有的步驟根本就是廢話,佔你大腦的內存。
所有的過程,校園君把它抽象為兩步:一、輸出;二、簡化。
什麼叫輸出?
校園君說我有五個維度的學習,以前我是把輸入輸出跟費曼學習法分開的。
因為我感覺輸入輸出操作性更強一些,但是這種把它們分開的做法其實是種冗餘,輸入輸出其實就是費曼學習法——以輸出督促自己學習,查漏補缺。
所以,沒意外的話,我會不再寫輸入輸出了。
回到主題,輸出其實就是在把一個東西教給別人。
在我大二的時候,在得到聽過一門《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的課程。(得到的老師據說標準是必須是行業的標杆)
作者講到他多牛多牛,學了什麼什麼東西,他的終極秘密就是——學完一個東西,把它製作成課程,放到網上賣錢。
這個東西校園君印象超級深刻,因為寫作就是這樣一個課程,輸入完就立馬輸出,後來我才知道這叫費曼學習法。
對大多數人來說,學完一個東西把它做成視頻課程,這個成本有點高,可能大部分人做不到。
那麼其實你可以用校園君的方法:每次有大的感悟就跟朋友分享;把它們寫成文章。
前者適合學一些感悟上的東西,比如校園君有一個情場老手的朋友,後來我學一個與愛情有關的課程時,就跟他交流。
當然分享最多的還是微笑和Benny,但凡有大的感悟,必跟他們分享,這個過程我收穫不少。
最感謝的還是寫作啦,這個東西不像跟朋友分享,你幾乎可以用它來學任何東西。
Spenser在《寫作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投資》裡有個觀點我是極為贊同的。
他說,他通過寫作從金融菜鳥搖身一變成了這方面的專家,而且獲得了自己的IP,實現了財務自由。
婉宸之前跟我說,她打算開個公眾號寫經濟學方面的東西,我是極為支持的,因為這背後的費曼學習法,會讓她很快成為專家,遠遠的走在同學的前面。
不論你是做銷售的、HR的、科研的、管理的……你都以通過寫作來快速高質量的精進。
而且說不定,還能打造你的個人IP哦。
二、簡化。
什麼是簡化?
費曼說「我要是不能把一個科學概念講得讓一個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我自己對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許多人會傾向於使用複雜的詞彙和行話來掩蓋他們不明白的東西。問題是我們只在糊弄自己,因為我們不知道也不明白。
當你自始至終都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簡單的語言,那麼你便迫使自己在更深層次上理解了該概念,並簡化了觀點之間的關係和聯繫。如果你努力,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裡還有不明白的地方。」
這其實很難做到。
因為,要把一個東西從複雜回歸簡單,並不是在降級,而是在升維。
想起一個作家說的話:「請原諒我把這本書寫得如此之厚,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和能力,把它寫得更薄。」
他不是在裝逼,要把一個東西簡化,他的認知必須提升一個維度。
首先他必須完全明白這裡面所有的概念,其次還要能抓住那個核心。
這其實就是思維模型,是第一性原理思維。
這點,校園乾貨日記的小夥伴,應該比其他人更深有感觸,因為我們每周一都在做這樣的事。
所以這第二個步驟,就是要求你不斷用簡潔的語言去解釋一個東西。
也就是用思維模型,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維,去抓住一個東西本質,然後用最接地氣的語言,像跟朋友聊天一樣,兩三句話就道出一個事物的本質。
結合起來,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維模型)去教人東西,去寫作,去錄成課程。
但是語言,也要接地氣哦,記得,要講到一個小學生都能懂才算是真正的費曼學習法。
作者介紹
蘭陵王
一枚瘋狂的熱愛生活的文青氓
作為大學生
你唯一的任務就是野蠻生長
而有的人已經明白了這一點
他們選擇了「校園乾貨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