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客戶端四川頻道】;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關係依法治國的走向、深度和持久性,如何讓法治種子在校園開花結果,成為成都市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成都市司法局在普法宣傳教育中突出「未來希望」,深入推進青少年憲法教育工作、開展涉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常態化開展未成年人憲法教育
每年「憲法宣傳周」期間,全市各中小學教室裡都會響起郎朗讀法聲……這是成都市開展中小學生憲法晨讀活動的一個縮影。
成都市2018年「12·4」國家憲法日活動現場,小學生朗讀憲法。
為培樹未成年人的憲法理念和法治精神,成都市把憲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推進《成都市「法律進學校」測評體系》和《中小學依法治校評價指標體系》,全面落實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大綱,將憲法內容全面注入到未成年人日常教育課時中,推進未成年人憲法教育工作制度化。
此外,通過多種渠道傳播憲法知識。建強隊伍,在全市1000餘所中小學建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基層普法組織,全力確保法治教育主課堂、課外活動、法治副校長(輔導員)、法律顧問、普法陣地「五落實」;創新方法,在各中小學中廣泛開展憲法主題徵文活動、演講活動、文藝演出、主題班會等活動,引導廣大未成年人主動學習憲法,自覺貫徹憲法;擴展陣地,打造「1+1」工程(大型法治文化基礎設施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國色天香法治文化主題樂園、「星期八小鎮」法治體驗館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100餘個。
深入推進「憲法法律進校園」
「這種形式實在是太新穎了、活動太好玩兒了!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這麼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又能學習法律知識,又能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溫江區光華實驗中學的吳同學興高採烈地揚了揚手裡的法治大禮包說:「還可以贏獎品!」——這是12月3日下午,成都市2020年「憲法宣傳周」系列活動溫江區「民法典進校園」啟動儀式的現場。此次活動以法治大本營嘉年華形式開展,接下來成都市將在轄區中小學廣泛開展「憲法進校園」系列活動和「民法典進校園」主題活動,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班會、社團活動、拓展訓練等形式,深入開展憲法和民法典學習宣傳,引導青少年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素養,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憲法意識、國家意識、規則意識,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
2020年12月3日,成都市溫江區開展「民法典進校園」活動。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落實高校的憲法教育至關重要。2019年4月,成都市司法局聯合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57所在蓉高校及107個校區,成立了「高校法治聲音聯盟」。自聯盟成立以來,利用在蓉各高校既有的校園廣播站,每周向各大高校定期輸出兩期高品質普法節目,涉及話題包括校園創業、實習就業等與高校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推動「法治訓練營」進高校,依託高校資源鼓勵高校學生參與普法活動,製作普法歌曲、微電影、情景劇、舞臺劇等,開展普法宣傳工作。
龍泉驛區組織成都航空職業學院600餘名學生進行憲法宣誓;錦江區走進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憲法誦讀活動;高新區走進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舉行「法潤高新·共治共享」法治文化節……2019年,「12·4」國家憲法日「憲法駐我心」主題活動啟動後,「憲法法律進高校」系列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法潤高校」專場活動被評為全省「憲法法律進高校」活動「十大典型案例」,5所高校被評為「十大典範高校」。
2019年4月25日,成都市「高校法治聲音聯盟」正式成立。
大力排查化解涉校矛盾糾紛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為防止校園矛盾激化,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成都市司法局緊扣當前校園矛盾糾紛發展變化,把校園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納入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統籌規劃安排。
一方面積極推進校園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建設,重點對校園治安環境、安全隱患、管理秩序等薄弱環節方面進行排查,保證調解員能夠第一時間到糾紛現場進行面對面調解,防止矛盾激化升級。同時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司法行政部門和教育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機制,強化信息交流互通,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區校園糾紛特點規律和存在的困難問題。按照《四川省人民調解規範化建設辦法》規定,擬定校園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管理機制與工作流程。
另一方面依託共青團,建立兒童維權法律援助工作站,「12348」法律服務熱線全天時響應,針對隱私性和敏感性較強的家庭暴力、兒童撫養等問題,安排專業律師在下午5點至晚上12點值守。同時組織開展「學法立行 健康成長」等法律援助惠民行活動,以維護留守、殘疾兒童及貧困家庭兒童權益為重點,現場解答法律諮詢,通過有針對性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