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輾轉於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從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家到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早已成為華夏兒女文化基因的一種具象表現,並深深浸潤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裡。
同為珠寶,中國風珠寶卻有著與西方珠寶截然不同的美,這種美是雲染煙霞的朦朧意境,令人聯想到澹澹輕煙,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這種美是寫在宣紙上的詩,色彩是韻律,廓形唱絕句;這種美在形,也在色,有骨,也有韻,只寥寥數筆,便能道出無數風情。
中國風珠寶曆經過輝煌,在幾百年前的清朝時代,中國風就被遠在歐洲的梵克雅寶、卡地亞等頂級珠寶品牌廣泛應用於珠寶設計中:
「卡地亞雙龍胸針」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龍」貫穿著中國文明發展的各個階段,從神聖的祥瑞之物到皇權至高無上的標誌,龍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意象,更是西方人眼中認識中國文化的第一意象元素。
「Chanel COROMANDEL高級珠寶系列」
「真是太美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的物品」,Chanel第一次見到中國的烏木漆面屏風,便對獨特的東方之美一見鍾情,而烏木漆面屏風上栩栩如生的動植物和風景,成為了香奈兒全新臻品珠寶系列的靈感之源。
歷經輝煌的中國風珠寶也曾在時代的浪潮中衰弱,而在近些年,它得到了中國年輕一代的青睞,並逐步在國際市場中開疆拓土,越來越多的珠寶人正在通過珠寶展現「中國氣韻」,講好中國故事。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博物館也在利用自身的文化優勢,基於自己獨特的文化以及藏品,推出了一系列款式精美的中國風珠寶首飾:
「中國國家博物館長樂未央紅手繩」
中國國家博物館就以漢代「長樂未央」瓦當為靈感,將中國傳統漢字元素與現代銀飾工藝相結合,集時尚與吉群寓意為一身,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東方美學品位。
「敦煌研究院九層樓純銀項鍊」
敦煌研究院則將位於莫高窟之上的標誌性建築九層塔化作了小小的銀質項鍊,底託以絲綢輕盈的抽象造型指引著絲路商人來到敦煌,傳達出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意義。
「蘇州博物館平分秋月珍珠耳環
蘇州博物館以館內蘊含「平分秋月,卻共清香」詩意情懷的海棠形花窗為靈感,將園林點睛之作的蘇式花窗中的精緻典雅賦予小小的珍珠耳環之中。
將這些中國風珠寶戴在身上,不減古典之美,更添現代之風,可謂是一筆點睛。
聲明:本平臺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網絡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