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鞠峰】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多次對非洲「示好」,做出歸還文物、減債等承諾,並積極尋求重塑法在非洲的影響力。然而近期,法國發生一系列宗教相關的極端暴力事件,他的強硬言論,激化了法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矛盾;非洲、尤其是北非的反法情緒也日益高漲。
11月20日,法國雜誌《非洲報告》(Africa Report)發布與馬克龍的專訪,他就這些熱點議題做出回應。
馬克龍單方面指控「俄羅斯和土耳其在非洲鼓吹反法情緒」,並稱「法國和非洲之間,一定是一場愛情故事」。
採訪截圖
《非洲報告》記者問馬克龍,最近法語國家的反法情緒高漲,你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馬克龍表示,近幾十年,法國與非洲的政府、企業間一直保持緊密的制度關係,仇恨也隨之產生。然而,已經有措施致力於化解仇恨,其中某些是非洲國家領導人主導的。
馬克龍宣稱,主要是一些境外勢力在操弄後殖民時代的仇恨情緒,例如俄羅斯和土耳其。
他呼籲,人們在這項議題上不要「天真」,指控「許多在這個問題上發聲、製作視頻的人,都是由俄羅斯或土耳其資助的。」
「我認為,法國和非洲之間一定是一場愛情故事。」馬克龍承認,法國在三角貿易、19世紀初期的衝突以及後來的殖民戰爭期間,一直存在於非洲大陸。他說「這段歷史一直在那裡,我們是歷史的繼承人,這段歷史也被承認、研究」,但是「我們不能做歷史的囚犯,這很可怕。」
經過漫長艱苦的民族解放戰爭,阿爾及利亞人民歡慶民族獨立 (資料圖)
馬克龍稱,「法國與非洲命運相連。」
同時,馬克龍表示不會與非洲薩赫勒地區的「聖戰」組織進行協商溝通。「我們不和恐怖主義分子對話,我們戰鬥,」馬克龍說。在該地區,法國部署了數千兵力。
近期,法國發生了系列與宗教相關的恐怖襲擊。馬克龍宣稱要捍衛「言論自由」,對「宗教極端分子」態度強硬,引發了國內外穆斯林的不滿。北非地區穆斯林的反法情緒逐漸高漲。
記者問,「你對自己的言論感到後悔嗎?」
馬克龍宣稱,「我對自己的言論被誤解感到後悔。」他表示自己尊重每個宗教,自己不是要打擊伊斯蘭世界,而是「伊斯蘭恐怖主義」。
他又重複自己10月底接受半島電視臺採訪時的言論稱,伊斯蘭恐怖襲擊的受害者中,80%都是穆斯林。
10月中旬,法國一中學歷史教室授課時,對學生展示爭議性諷刺雜誌《查理周刊》創作的「先知」穆罕默德漫畫,後被當街「斬首」。馬克龍對於「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言論,讓他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眾矢之的。
當月,他接受半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他「必須讓事態降溫」,但「仍然會永遠捍衛法國公民言論、寫作、思考、繪畫的自由。」
然而本月,馬克龍所在的議會多數黨,正在推進一項新的安保法案,若通過,將對「惡意散播影響執勤警察身心健康的照片」的行為處拘役與罰金。法案遭到大量法國民眾、記者團體的強烈反對。大量反對者認為,該法案會侵害信息及媒體自由。上周,法國多座城市內數千人上街示威。
視頻截圖
1830年,法國侵略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並對阿進行了100多年的殖民統治,直到20世紀中期,阿人民取得漫長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1881年,法軍攻佔突尼西亞,強迫突成為其保護國。非洲的摩洛哥、貝寧、馬裡、塞內加爾、查德、剛果共和國等國,及亞、美洲眾多國家、地區都曾遭受法國殖民。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