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婺源12月9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呂富來 黃連盛)「過去沒有停車位,我們只能『見縫插針』,車輛亂停亂放多了,一堵就是一兩個小時,好心情全被破壞了。」日前,談起到婺源賞楓勝地大鄣山鄉石城景區遊玩,江蘇遊客張俊感觸頗深,「景區環境設施改善後,我們心情愉快了,這裡『楓景』也更好看了」。而帶來這一變化的,是大鄣山鄉「黨建+好商量」工作的紮實推進。
今年以來,大鄣山鄉深入開展「黨建+好商量」工作,讓基層協商民主助力高質量發展。該鄉石城景區所在的程村、戴村雖是「彈丸之地」,但有500多戶人家,每年賞楓旺季「人滿為患」。「人多地少,哪有什麼地方修建停車場?為了種菜施肥,村民們早就在村口修建了大大小小80多個旱廁,影響景區品味與形象。」當地村幹部道出的實情,正是「黨建+好商量」需要破解的難題。
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大鄣山鄉發揮「黨建+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作用,開展了一場以「拆除旱廁,建設停車場」為主題的「好商量」協商議事會。通過前期調研論證,該鄉戴村「黨建+好商量」協商議事第一次會議在群眾的期待中順利召開。縣政協委員、村「兩委」代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2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楓景」品位提升主題,展開了一場深入廣泛的協商討論。
「我認為村口旱廁嚴重影響景區環境,必須得拆除,而且那80多個旱廁拆除之後,空出來的2000多平方米地面,正好可以修建停車場。」「那塊地上還可以建一個旅遊衛生公廁,不僅為旅遊景區添置配套基礎設施,也解決了我們自己日常上廁所的問題。」「我是黨員我帶頭,開完會我就去把自己家的旱廁拆了!」……協商議事會上,大家熱情高漲,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建言獻策,這讓不少原本固執的村民從旱廁「不願拆」轉變到了「帶頭拆」,讓困擾景區發展多年的頑疾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會後,戴村抓緊落實會議成果,按照「黨員幹部帶頭先拆,村民群眾逐戶後拆」的辦法,組織專人對村口的旱廁進行統一拆除,並對建築廢料及時清理,確保村道暢通。
「短短兩個月,80多個旱廁全部拆除到位,停車場和旅遊衛生公廁也迅速完工,在最佳賞楓期到來之前投入使用……」談起開展「黨建+好商量」工作,當地幹部群眾和賞楓遊客無不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