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2年的互助!拉貝後代求助,中國藥企火線支援

2020-12-21 北京日報客戶端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在全球疫情蔓延之際,中德友人之間,一段時隔82年的情誼再次「相逢」。

目前,德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超6萬,防疫形勢嚴峻。中國在德各類求學人員超4.5萬人,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日前在線與留學生交流。

吳懇向留學生講述了一個故事。

1937年底至1938年初,南京大屠殺時,德國人約翰·拉貝(John H. D. Rabe)在當地建安全區,挽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

時隔82年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

日前,拉貝的孫子,作為海德堡大學醫院的大夫,最近來信求援說,需要中國生產的一組藥品。除了救他自己和家人,也想救他的患者。

工信部得知後,很快找到浙江一家醫藥企業。這家藥企決定免費贈藥,目前已經通過國際航班,順利交到拉貝後代的手上。

視頻截圖

這則「知恩圖報」的故事,讓很多人動容。有網友表示:「你只要幫過我,中國就不會忘!

約翰·拉貝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是一百多年中德關係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南京大屠殺時期,他不僅挽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他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時所作的記錄——《拉貝日記》,被公認為是近年來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

《拉貝日記》讓那段殘酷的歷史永遠不被忘記。它是對侵華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的血淚控訴,是對日本帝國主義所犯罪行的有力證詞。

拉貝生前曾說,「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都在這個國家(中國)愉快度過,我的兒孫都出生在這裡,我的事業在這裡獲得了成功,我始終得到了中國人的厚待。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如今,中國人也不曾忘回報他的那份「厚待」。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網友評論等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監製:陳巖

編輯:張小英、士心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在戰爭中曾庇護20多萬同胞,如今拉貝後代求助,中國藥企火線支援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近日,隨著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蔓延,拉貝後代託馬斯拉貝日前向中國駐德國領事館求助,稱目前他急需一種藥品,除了可以救自己和家人外,還想救他的患者,而這種藥品中國就有生產。中國藥企火線支援拉貝後代、免費贈藥引發眾多網友關注,一瞬間,人們都在好奇拉貝是誰?他的孫子又是誰,為什麼向中國求援?拉貝,原名約翰拉貝,生於1882年11月23日,是德國漢堡人,父親是一位船長,因為在1896年,父親不幸病逝,拉貝不得不輟學,以打工來維持生計。1908年,熱愛中國文化的拉貝和未婚妻來到了中國。
  • 拉貝先生的後代安全健康,被他救過的幾十萬中國人的子孫放心了
    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  各界人士得知後竭盡全力支援中新社發 德國海德堡市 供圖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在全球疫情形勢加劇之際  中德這段相隔了83年的情誼  再次「相遇」,令人動容  跨越83年的守望相助,拉貝後代向中國求援  約翰·拉貝的孫子託馬斯·拉貝  目前是德國海德堡醫院的醫生  3月底,他向中國來信求援說
  • 放心了,「中國的辛德勒」拉貝先生的後代安全健康
    理髮店等各類商鋪重新營業「中國的辛德勒」拉貝先生的孫子託馬斯·拉貝此前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各界人士得知後竭盡全力支援圖為約翰·拉貝之孫託馬斯·拉貝。中新社發 德國海德堡市 供圖「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全球疫情形勢加劇之際中德這段相隔了83年的情誼再次「相遇」,令人動容跨越83年的守望相助,拉貝後代向中國求援
  • 拉貝曾救助25萬中國人,如今後人向中國求藥,中國藥企:免費捐贈
    而除了幫助這些對我國表示出善意的國家外,對於國際友人的後代,我國民間企業也進行了人道主義援助。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前夕,拉貝從北戴河趕回了南京,被一些外國人推舉為南京安全區的主席。人民畫報社在專題文章《約翰·拉貝:「東方的辛德勒」》中評價他為:「南京大屠殺中的洋菩薩」,而且文章中指出,根據2009年中國網友票選的「十大國際友人」中,拉貝位居第二,僅次於白求恩。在1997年,約翰·拉貝的墓碑也由柏林移到了南京。
  • 拉貝後人緊急求助,這個忙中國必須幫
    跨越80多年的「守望相助」目前,全球疫情形勢嚴峻。中德雙方在疫情防控、醫療、疫苗研發等方面一直積極開展合作。節目中,吳懇提到一個細節,讓很多網友十分感動。1937年,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德國人約翰·拉貝召集了幾位正直的國際人士,在南京建立了安全區,拯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不僅如此,他寫下的《拉貝日記》被公認為近年來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史料。
  • 一位德國教授感染新冠,向中國求助,牽出一段綿延83年的報恩
    情急之下,他選擇了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求助。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格外重視,隨即與工信部聯繫,很快找到了一家醫藥企業。 當時那位德國教授求助的是10盒藥物,但當這家醫藥企業得知情況後,直接捐贈了40盒,還在藥品的包裝盒裡增加了英文說明書和中國的臨床數據。
  • 反映拉貝家族與中國友誼的展覽在南京開幕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13日,《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主題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拉開帷幕。展覽以「命運與共」為主題,展現了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與中國難民共命運的感人事跡,以及拉貝家族與中國延續至今的友誼。
  • 火線支援!各省醫療隊出徵海外!「中國溫度」溫暖世界
    中國的上半場,世界的下半場。近日,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北京時間12日17時,中國以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已達到117個。其中、伊朗、義大利等疫情嚴峻的國家紛紛向國際社會發出求助。面對這些國家的求助,中國各省市專家團隊、中國政府機構、民間組織和個人,紛紛火線支援,用「中國溫度」溫暖世界!
  • 是誰的後人,一個求援信息讓中國各方面緊急動員起來
    「拉貝先生為保護南京平民百姓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值得被尊敬、被感激、被永遠緬懷……」約翰·拉貝1882年出生於德國漢堡。1908年,26歲的約翰·拉貝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之後受聘為德國西門子公司僱員,曾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多地工作生活。拉貝和他的家人在中國生活了將近30年,子女和外孫女都出生在這裡。
  • 一個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德國「納粹」,如今他的孫子向中國求助
    2020年,歐洲新冠疫情失控。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求援信。信上說他是一名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的大夫,需要一種中國生產的藥品來救家人和患者。署名是託馬斯·拉貝。中國大使立馬跟國內相關部門溝通,把藥無條件地送到拉貝手上。
  • 1937-2020,從「堅守」危城到「逆行」抗疫,一場跨越83年的人道主義...
    在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交匯點記者選取了鼓樓醫院這個特殊的交匯點,採訪昔日「堅守者」的後人、最美抗疫「逆行者」,記載這段跨越了83個春秋的人道主義精神傳承,也聽日本友人講述疫情期間中日友好互助的故事,謹以此向所有攜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人們致敬。
  •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傳承守望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前夕,包括約翰·拉貝在內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商議並組成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設置了25個難民收容所,在此後南京的至暗時刻救助了25萬多名中國難民。
  • 天使宣誓,天津支援恩施醫療隊12名隊員「火線」入黨
    3月19日,12名天津支援恩施醫療隊隊員「火線」入黨。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天津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天津市對口支援湖北恩施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小寧,天津市對口支援恩施前方指揮部臨時黨總支書記許穎悟、副書記雷平赴巴東縣參加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
  • 救下25萬中國人被稱為南京好人,如今孫子求助,中國無條件幫助
    《拉貝日記》的著名作者約翰·拉貝被中國人民親切稱為「南京好人」、「中國的辛德勒」。向中國大使尋求幫助的德國醫生則是約翰·拉貝的孫子。拉貝和中國有著怎樣的緣分?為什麼說他救了20多萬中國人?為了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從80多年前的南京大屠殺說起。拉貝生於1882年,父親早逝後就輟學了謀生。
  • 約翰·拉貝的後人:中國人民從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
    託馬斯·拉貝是海德堡大學醫學院教授,是中國人民熟知的《拉貝日記》作者約翰·拉貝的長孫。約翰·拉貝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曾與其他國際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國際安全區,最多時保護著25萬中國難民。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國暴發後,託馬斯·拉貝曾因當地藥品和防護物資短缺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求助。
  • 紀念拉貝|拯救南京25萬中國難民的「南京好人」,值得我們銘記!
    www.5201000.com約翰拉貝(John Rabe,1882-1950)於1882年出生於德國漢堡。他於1908年來到中國,並於1931年至1938年在南京擔任西門子有限公司代表。出於高尚的人類正義感和同情心,拉貝先生與在中國工作的十多名外國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當選為委員會主席。他挽救了20多萬中國難民的生命,被譽為「南京的辛德勒」。1月5日,是拉貝逝世69周年。銘記不為悲愴,紀念只為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