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已經過了24小時,仍舊沒法在今年奧斯卡帶來的震驚中緩過神來。
把最佳影片頒給《寄生蟲》,那絕對是無數影迷的情理之中,奧斯卡的意料之外。在此之前又有誰能夠想到,奧斯卡會把最重要的獎項頒給一部外國電影呢?!
作為全球頂級的電影獎項之一,奧斯卡不僅是上一年度電影的成績單,更是下一年電影的風向標。那麼,今年奧斯卡會對2020年的全球電影帶來什麼影響呢?
1. 老馬丁10提0中,網飛電影真的無緣學院派獎?
奉俊昊的《寄生蟲》是成為了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可老馬丁的《愛爾蘭人》卻10提0中,全場陪跑。如此巨大的差異,以至於老馬丁一張傷心的照片瘋傳遍了朋友圈。
很多影迷紛紛替老馬丁鳴不平:一個老牌的好萊塢巨匠在職業晚年顆粒無收,這是在對老藝術家的侮辱嗎?
但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別忘了:《愛爾蘭人》是流媒體巨頭網飛(Netflix)出品的電影。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傳統電影模式與流媒體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愛爾蘭人》這樣一部老派的美國史詩電影卻選擇在線上流媒體播放,成為了兩者之間矛盾的爆發點。
根據此前網飛公布的數據,《愛爾蘭人》在網飛上映的首周就有26,404,081個帳戶觀看了本片。如果此片在傳統院線上映,以美國電影票均價8.93美元計算,《愛爾蘭人》的首周票房將高達2.35億美元,這成績足以打敗迪士尼2017年的《美女與野獸》(首周2.29億)。
作為全世界最成熟的電影消費市場,北美地區雖然已經連續五年年度總票房超過110億美元,但是2019年的114.5億美元比2018年的118.8億美元卻下降了3.6%。再往前看,2017年的111億美元又比2016年的114億美元降低了2%,可以說看似平穩、實則毫無進步。
另一邊的流媒體巨頭網飛(Netflix)在近些年則展露出強勁的勢頭。到2019年第三季度,網飛在全球擁有約1.58億付費用戶,美國和加拿大的用戶數量為6710萬,增長率為6.5%。根據美銀預測,如果網飛年用戶增幅保持在8%的水平,到2030會達到3.6億人。
《愛爾蘭人》在本屆奧斯卡上顆粒無收其實並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就是奧斯卡的學院派們不願承認流媒體的「江湖地位」,趁著頒獎在氣勢上打壓一番罷了。如果奧斯卡的學院派們還一直如此固執下去,網飛是否會考慮聯合Disney+、Apple TV+、HBO Max等流媒體巨頭組個獎來玩玩呢?
2. 《小丑》斬獲2獎,漫威十年布局一無所獲
以十一項提名領跑的《小丑》最終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配樂兩項大獎,同時「小丑」也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個同時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蝙蝠俠:黑暗騎士》希斯·萊傑)的角色。
DC這一邊收穫尚可,可老對手漫威則可以用「十年布局,一無所獲」來形容。
作為漫威第一階段的收官大作,《復聯4》的成績和口碑自然有目共睹,更是打敗了霸榜十年的《阿凡達》成為新的全球票冠。而在《黑豹》獲得三項奧斯卡獎項之後,能否讓漫改電影「登堂入室」,在《復聯4》身上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此前迪士尼曾公布了《復仇者聯盟4》的衝奧計劃,共參與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在內的12個獎項。可最後提名的不僅只有最佳視覺效果一項,更是連獲獎都沒有。難道老馬丁批評漫威電影是「主題公園」,是真的贏得了奧斯卡評委們的認同嗎?
漫改電影在同一屆奧斯卡遭遇了冰火兩重天,可以說場面相當尷尬。對於DC和漫威這對幾十年的對手來說更是火藥味十足,也影響了兩者接下來的道路。
獨立於現有故事宇宙的《小丑》讓DC明白,電影宇宙組不起來沒關係,獨立電影一樣充滿魅力。《黑豹》和《復聯4》則讓漫威明白,大製作贏不來獎項,就靠政治正確來贏得評委的青睞,好比如側重女性主角。
3. 大批進口電影上線某網?靠頒獎季贏票房還有效嗎?
受到國內疫情的影響,原定於2月上映的頒獎季電影如《小婦人》、《婚姻故事》、《喬喬的異想世界》已選擇了集體撤檔,就連《1917》這樣的大熱門也暫時選擇閉口不言。
而今天奧斯卡頒獎進行時,某藝放出大量獲獎影片「即將上線」的預告海報,著實掀起了不少期待已久的影迷一陣疑惑和震驚。線下電影轉為線上播放,在如今的內地市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畢竟前有《囧媽》、後有《肥龍過江》,已經讓關在家中已久的觀眾和影迷習以為常了。
不過這些電影很快就站出來闢謠,宣稱仍舊按照計劃在影院上映。可問題是,內地影院復工遙遙無期,如果一兩個月後再上映,失去頒獎季的熱度加持後,票房還能有幾成加成呢?
可別以為奧斯卡是美國的電影獎就對內地影市的影響力有限,作為一個公知力巨大的電影獎項,在給電影「鍍金」之後帶來的票房影響絕對不是一星半點的。2017年的《水形物語》拿下最佳影片後,內地票房最終破億。2018年的《綠皮書》同樣斬獲最佳影片後,內地票房最終累計4.78億,距離5億僅一步之遙。
以今年進入內地市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的質量來看,如果按正常情況下上映,那麼單片成績絕對不差。尤其是「寡姐」斯嘉麗·詹森和「老司機」 亞當·德賴弗聯合主演的《婚姻故事》,斬獲幾個億的票房也並非不是不可能。
如果線下院線近期復工無望,那麼這些電影依舊堅持線下放映,那麼失去了頒獎季的加持,票房想要翻紅恐怕無望了。而另一個更可怕的事實是,非同步的進口電影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口碑,而是網絡上放出的高清資源。
4. 韓國電影問鼎奧斯卡,中國電影入選還遠嗎?
奉俊昊的《寄生蟲》以四項大獎問鼎今年的奧斯卡,成為首部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亞洲電影。
當韓國舉國狂歡的時候,國內則褒貶不一,有些人給《寄生蟲》點讚,有些人則滿嘴的檸檬精氣息。其實這樣的檸檬、這樣的不甘並不道理,畢竟今年在東方群體中呼聲頗高的《別告訴她》就連提名都沒有。
不少影迷會疑惑,同樣是東亞國家,難道中國電影就不如韓國電影嗎?為什麼韓國電影能夠入選奧斯卡,中國電影就沒有可能?
其實大可不必有這樣的疑惑,中國電影也並不差。別忘了,遠至兩岸三地聯合拍攝的《臥虎藏龍》獲得過奧斯卡的最佳影片,近有《白日焰火》、《地久天長》在柏林金熊獎上拿過獎。
奉俊昊的《寄生蟲》獲獎其實釋放出兩個信號:影片的國際化和奧斯卡的國際化。
奉俊昊曾在採訪中表示:《寄生蟲》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不僅是因為電影講述了有關窮人富人及資本主義這樣的普世話題,更因為開頭兩個年輕人舉著手機到處找wifi。
另一方面今年的奧斯卡把「最佳外語片」改為「最佳國際影片」,就說明哪怕影響力巨大的奧斯卡也已經不願甘做一個國家的電影獎項,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接納更多的國際影片。
由此可見,中國電影未來想要入選奧斯卡並非天方夜譚。想要在大洋彼岸斬獲一座小金人,更廣闊的視野、更國際化的故事才是接下來該走的道路。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銳影Vanguard特約作者 | 冷子墨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