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服是明顯的外在標誌,在道門中有重要意義,當代道士服飾有八種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我國道士服飾講究特殊的色彩。法服是道士與俗有別的最明顯的外在標誌,在道門中有重要的意義。《傳授經戒儀注訣·衣服法第九》說:「衣者,身著章也,道俗不可混雜。」《道士援神契》說:「老子徒之服,不與俗移。」所以,道士不能穿世俗時新式樣的衣服,應保持古制。其實道士服飾古無定製,自南北朝劉宋陸修靜立道服之號後,道士服飾始有儀法。《陸先生道門科略》質稱:「道家法服,尤世朝服,公侯士庶,各有品秩,五等之制,以別貴賤……巾褐及帔,出自上道。禮拜著褐,誦經著帔。夫巾褐裙帔,製作長短,條縫多少,各有準式,故謂之法服,皆有威神待衛。」
道士們宣傳,道服是太上老君的法服。唐張萬福《三洞法服科戒文》說太上老君授張道陵道法後,命雲宮玉女,捧出九光寶耀冠、五色丹羅錦帔、雲谷文褐、翔鳳飛錦羽裙、七色寶雲錦襁、瑤華蕊珠文履、碧瑤之笏、七寶之、流精華、佩琅英、繡璫龍、錦座褥、瓊鳳香爐、交龍幾、蔗麟翠拂、明光如意共十五種,賜天師張道陵。這當然是道教仙話。道士尚藍,故其服飾中藍色佔很大比重。唐代道經《銅玄靈寶三洞泰道科戲營始》卷五有《法服圖儀》一節,列舉的道士法服圖儀計十一種:
(1)凡常道士:法服平冠,上下黃裙帔二十四條。(2)凡常女冠:法服玄冠,上下黃裙帔十八條。(3)上清大洞女冠:冠飛雲風氣之冠。女冠法服衣褐,並同道士,唯冠異制。(4)山居法師:法服二儀冠,上下黃裙帔三十六條。(5)正一法師:玄冠,黃裙絳褐,絳帔二十四條。(6)高玄法師:玄冠,黃裙黃褐,黃帔二十八條(7)洞神法師:玄冠,黃裙青褐,黃帔三十二條。(8)洞玄法師:芙蓉冠,黃褐黃裙,紫帔三十二條。(9)洞真法師:元始冠,黃裙紫褐,紫帔青裡,表二十四條,裡十五條。(10)大洞法師:元始冠,黃裙紫褐,如上清法,五色雲霞帔。(11)三洞講法師:元始冠,黃褐絳裙,九色離羅帔。
當代道士服飾計有八種:褂:分大褂、中褂、小褂,大褂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右腋有兩飄帶,寓飄飄欲仙之意。道袍:又稱「得羅」(「得」讀作「朵」音),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現在大褂、道袍一般多用藍色,以象天色與東方生氣。戒衣:黃色,袖寬二尺四寸,受戒時戒子須身穿黃色戒衣。法衣:舉行宗教大典時方丈、高功、經師穿的法服。上繡各種圖案,以顯示不同的職司。方丈的法衣多為紫色,因唐宋以來皇帝多向著名道士賜紫,以示優寵,故紫色法服是法衣最高品位。花衣:又稱班衣。表樸不繡花,經師做一般功課時穿用。冠:有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受戒道士戴五嶽冠,高功戴蓮花冠或五老冠,拜北鬥時戴星冠,一般道士戴黃冠。巾:道士須冠中,中有九種,俗稱「道有九巾,僧有八帽」。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全真道士有九種巾。清末流行至今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三教巾、一字巾、大陽巾、逍遙巾。鞋襪:道士系高筒白布襪,青布圓口鞋,亦穿雙臉鞋或十方鞋;山居多穿耳麻鞋,褲管須裝入襪筒之內,以示整潔精神。
道土之鞋稱「雲履」。過去,一般道眾只穿青布雙臉鞋、青緞雲頭壽字暗紋的「雲履」,有爵位的高道才能穿紅色、菊紅色,鑲大黑雲頭粉底厚幫的「雲履」。此多為在上殿臨壇作法時與法服配套穿著,平時穿「福字履」。
道士尚藍,各類道服主色調為藍。經師在重大節日、盛大齋儀或外出應酬齋主家的法事時,披花衣,每堂六對一件。底子為雜色,如大紅、橙黃、正藍、豆青、純白、純青,上繡八仙法物、青雲白鶴等。只有在經壇上主法的「高功」單用一色,以紫色底子繡八卦、太極圖者為多。
道教因地域和派別而稍有差異,但道服穿著必須嚴整、清潔,卻是地不分南北、人無論古今一以貫之。道服忌雜色。《雲笈七籤》卷四十「靈寶戒」規定:「玄功之人,常布衣草履,不得榮華之服。」《上清大洞戒》稱:「若衣服,勿雜色,藍布衣服可以終日詠誦洞章,奚求不得乘雲駕龍,逍遙太極。」故身為道士,法服不得用五彩作,法服不得以非義物作;法服不得用錦繡綺作。「不得衣五色衣裳,敷華好服。」道士忌衣飾華美,與俗無別。
據《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身為道士,「通服中華長裙大袖,與俗有別。不得衣白衣參服、袍裘皮靴。角柄食器,皆須漆素而已,不系金銀銅器。若朝修行事,禮謁眾聖,皆威儀法服,隨法位次」。道教舊制,在舉行道教活動時,若上清道士,衣紫色法衣;靈寶道士,衣黃色法服;三五功曹士,衣深紅色法服「非行事時,荊黃壤色而已,不得紋綾羅錦,炫惑時俗。女官又不得金玉釵花,花斐粉飾總之,要體現《道德經》「見素抱樸」和「處其實,不居其華」的道教原旨。衣飾華美,與俗無別,「一則人道通惡,二則非為敬心」,不可不禁。臺灣道士由於派系的區別,有「烏頭法師」和「紅頭法師」之分。「烏頭」、「紅頭」的稱呼來源於其道服冠巾的顏色。「烏頭」包括茅山派、清微派、武當派等正統正一派系,繼承傳統祭煉法訣,其經典收入《道藏》。「紅頭」包括宋以後漸入雜流的神霄、廬山、三奶諸派,沒有規定的正宗儀式,經典多未收入《道藏》,故被「烏頭」視為非正統的道士。以往「烏頭」因掌握「黃籙」,有經辦喪葬的資格,「紅頭」則無。現在,二者的作法對象和範圍已有混淆現象。
道士在受戒以前,所穿大褂等均應為黃色,不得用藍。在道門中穿不穿法服,什麼時候穿,穿何種法服,都有其特定的宗教內涵和象徵意義,絕不可隨心所欲。當穿而不穿,當不穿而妄穿,都是對道的極大不敬。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歡迎大家訂閱我們,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