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島為何如此治癒

2021-02-26 indienova

YouTube 動森歌單之下,有人評論:

動森音樂,免費;心理治療,昂貴。有了動森,還要什麼心理治療?

嘛,聽起來很有道理是怎麼回事?

早在動森發售之前,我就立了一個要寫它的 flag,雖然新作令人意外地「火出了圈」,各路媒體已經頗為聒噪、令人乏味地從各種角度追足了熱點,我自己也已寫過一篇體驗。

不過,果然想說的話還有很多呀。

特別是動森之於每個人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打算開為它開個系列。

打破次元壁的新鮮方式

一切還都要從那似有似無的現實感說起。

我最想要舉的是 K.K. 的例子:他是動森中名噪一時的音樂家,你不僅常常聽到這個名字被人提及、談論,而且總能在每日更新的網絡購物清單之中買到他的新的唱片;他出現在你最初搬上無人島的夢中,告訴你「最開心的果然還是大家一起」,而你在無人島上所做的一切努力,從某個角度來說都是為了最後邀請他上島來開的那場音樂會。

換句話說,K.K. 是動物之森成功塑造的一個虛擬偶像,在你真正認識他之前,他就已經進入到了你的世界,甚至成為了這個世界的重要部分。誰說任天堂不懂營銷來著?

但還不只如此。

我們現在都知道,K.K. 還是動物之森系列音樂總監戶高一生,他在遊戲中化身為一個背著吉他的白色小狗,眉毛粗黑,臉頰狹長,天然帶著一絲文藝氣息。

那些甚至已經勾起了你對無人島的鄉愁的音樂,大多出自他的創作,那些令你熟悉,但卻從未感到厭煩的音樂,經過時間、天氣、事件的種種變化,都是以 K.K. 為代表的 Nitendo Sound Team 為你獻上的真實的音樂盛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些 K.K. 唱片真的是 K.K. 唱片。

對我來說,這個例子很好說明了這款遊戲最為核心的一個設計,而這也是我們能夠將它體驗成為是治癒的一個基礎:

動物之森是虛擬的,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真實。

從真實時間開始,動物之森就已經發明了一種打破次元壁的新鮮方式。

K.K. 是虛擬的, 但 K.K. 唱片是真實的;小動物們是虛擬的,但與它們的互動是真實的;你的人偶是虛擬的,但它所代表的關於自己的感受是真實的;櫻花是虛擬的,但能夠看到櫻花的季節是真實的;島嶼是虛擬的,但在島上渡過的時光是真實的;釣魚,捉蟲,建造島嶼,一切動詞都是虛擬的,得到的治癒卻是真實的。

我們以後還會討論動物之森如何代表了真正的玩耍,怎樣充當了一個過渡客體,以及構建起了一種身份認同……

不過這種若隱若現的真實是這一切的基礎。

一場真正的「玩耍」

在英文之中,play v.s. game 含義完全不同,如果我們把二者都譯作遊戲,實在模糊了它們的區別。

溫尼科特使用的是 play,在這個系列之中,我們將之譯作「玩耍」。與之相對,game 則沿襲傳統譯作「遊戲」。

我們都知道,溫尼科特向來非常強調玩耍,他甚至認為,病人在進入治療之前,首先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是學會玩耍。

遊戲通常具有非常明確的規則、目標,由此更加強調競爭、勝負;與之相比,玩耍更加側重以創造的形式象徵化地進行內在表達。比如,使用樂高玩具拼出想像之中的世界。

而在這個層面上,繪畫,寫作,其實都是一種玩耍。督導討論之中,我們也常被要求 play with the words and the idea。

當然,隨著現代遊戲的發展,我們也看到許多更加偏向「玩耍」而非「遊戲」的嘗試。

一個容易想像的類型就是以 Minecraft 為代表的沙盒遊戲,但其實也有諸如 Mountain 之類的藝術表達。

我還記得一次 Game Jam 之中,有開發者做了這樣一個嘗試,玩家可以通過敲擊鍵盤的不同強度與頻率創造出來不同的音畫效果。

乍看起來,動物之森其實是介於二者之間。

它有規則,但是,由於沒有事實上的輸贏,從體驗上來說,我們常會感到規則更像是背景一般的存在。

我們當然記得要去還清貸款,但實際上,動森中的規則大大小小不計其數,僅舉宏觀:

裡數與鈴幣兩套貨幣系統,

貸款與評價兩套升級體系,

友好度,

隨機掉落的收集系統,

以及部分以這種隨機掉落為基礎的異步社交體系。

隨機是相當值得注意的,因為隨機可能會崩掉整個系統,但動森的選擇是,我就讓它崩掉了。

這也引出它有關創造的那個部分,但是,它的創造並非基於規則,而且其實有著許多限制,除了耐住性子等待掉落,或者與朋友進行交換之外,幾乎沒有更好的辦法,而這正是遊戲想要讓你做的。

這套規則塑造了你一點點投入到真正想要的生活的過程,而隨機的部分又使得它並不完全是由你決定的,由此帶來了探索與驚喜。

是的,我並不認為動物之森是什麼沙盒啦,不過我依然會把它看作是一種真正的玩耍,而不只是介於二者之間的怪異設計。

——因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動森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過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種生活比島嶼設計更加明確地反應了一個人的內在,而這才是真正的創造:

動森的玩家類型譜系出奇的廣,各種各樣的玩家都有:有隨便玩玩不負責任的,有專心致志填滿生物圖鑑的,有沉浸 cosplay 擺家具玩過家家的,有到處拜訪別人家留言社交的,有玩數學建模搞最優化果園產出和大頭菜投資的,有收獵珍稀道具找其他人倒買倒賣的,有搞改存檔和作弊 mod 收集非法道具在某寶賣錢的、有仿著 Minecraft 或馬造的玩法把自己的島改造成平臺遊戲關卡的…… via indienova 方程

假設我們與小朋友在治療室中玩動森,我會注意他的造型,擺放,但我也同樣會注意他的島上生活:他會花很多時間與小動物們聊天嗎?他會強迫性地完成任務清單嗎?

那麼為什麼我們有能力把一款治癒遊戲玩到那麼「肝」,玩到開淘寶店,玩到下架,以及虐待動物種種,其實也很好理解了吧。

至於以上種種是不是說明它並不治癒,我們後面再聊。

好的感覺並不複雜

雖然主角光環向來在遊戲中無所不在,動森之中的光環還是不那麼一樣。

你當然是最重要的,你被推舉為島民代表,你為每一個人選取帳篷所在地,你起的島名所有人都鼓掌叫好,你帶領大家建起了博物館、商店、裁縫鋪,只有你才能決定島嶼建設,如果刪除了你的數據,這一個無人島就不復存在。

但更值得被強調的還是,這是一座屬於你的島,你做了什麼是被看到的。

「昨天你在島上忙活了一整天,真是幹勁十足呢。」

「你被黃蜂蟄了兩次的事情,已經在島上傳開了。」

如果幾個人一起上島,你還會聽到小動物們談起同伴的八卦:

「某某把他自己稱作是半吊子的享受者,這樣一來不就能夠吸引全島的目光了嗎?」

你送給小動物們的禮物,會被他們擺在家裡裝飾起來,送給他們的衣服,他們也會穿給你看。

聽說你開始幫忙島嶼建設,他們更會送上自己的禮物,表示支持。(雖然我要用鐵礦石負重訓練,但是我更願意把它捐贈出來。)

即使是換了一件衣服這樣的小事也會被注意到;也會面對認真地詢問:你喜歡什麼樣子的電影?

雖然不過程序設定的簡單互動,但也傳遞出來一種蕩漾開來的溫存。

比起情節複雜,人設多汁的遊戲來說,動森真的仿佛沒有做什麼,即使幾百隻各不相同的小動物,每個角色的基礎設定也只要一張卡片。可是那些細密心情,卻也用了那麼巨大的文本量才能裝下。任天堂實際是在用一種近乎堆砌的方式在做一件原理簡單的事。

我時常好奇,為什麼這樣一件幼稚、笨拙的設計翻出如此羈絆的情感體驗。與之相比,《最後的守護者》等卻要十年磨一劍,使用精細複雜的 AI,而我們都知道,不讓玩家將人物體驗成一個程序是非常困難的事。

答案或許是,這並不是它的真正目標:即使知道那些「看見」不過程序生成,它們聽來依然暖心。

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的那一點點關於自己和他人的好的感覺,可能真的本來就不複雜。又或者,只有不複雜的,才是單純、美好。

培養一個新的習慣

起初大概由於某些動物長相怪異,一些玩家開始嘗試起戲弄他們就會導致離島的傳言。而在網絡將動物們徹底劃分為三六九等後,某寶已經展開形形色色的人口販賣活動了。

沒錯,這件事情已經真實發生,而且,就像有人指出的那樣,任天堂並沒有做什麼設計來限制它的發生;不過拋開現實利潤不提,僅就一個普通玩家的體驗而言:在無人島上,作惡並不有趣,友善則要好玩得多。

與使用捕蟲網敲打小動物的頭相比,交換禮物、閒談八卦,顯然要更加有意思。

就像我們都知道的,如果一個人被捉弄了,但卻並不生氣,這該多麼無趣啊。

——而在一款任天堂的遊戲之中,無聊已經是最大的懲罰了。

是的,我想動森系列就是用這樣的遊戲設定,教會了我們無人島上的交往規則。

而在開發者訪談中,系列製作人江口勝也曾經說過,他希望玩家能夠將遊戲裡與動物鄰居的交往當作「練習」和「示範」,抱著「如果這樣有趣的交流在遊戲裡和遊戲外都能發生就好了」的心態,與身邊或是網絡中的親人與夥伴產生交流的契機。

無論這種示範是不是體現在了遊戲之外,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地喜歡上了無人島上醜醜的小動物們。

池騁(觸樂)這樣描述她想要驅趕一隻小鳥的過程:

我想來想去,寄了一個糞化石。寄出的時候我還是感到了一絲內疚,人家做錯了什麼了?什麼也沒有,只不過跟我女兒的關係好了一點。然而,寄出去以後小鳥還是沒有任何表示。過了幾天去看,你猜怎麼著,他的桌面上赫然供著一塊完整的糞!

那結果不出意外地當然是「我在這種近乎天真的白痴和任天堂寫的倒黴程序面前低下了頭」。

話說回來,我們在無人島上培養起來的習慣又何止友善相交呢?每個玩家的興趣顯然都不一樣,不過,就在網絡流行定義這款遊戲為肝的時候,我們實際上還學會了以下這些:

如是等等。

至於時間設定的意義:一款買斷遊戲並不存在每日留存,它真正想要教會我們的是,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遊戲世界的身份認同

當關於自己的感覺建立起來,並且以行動加以定義之後,這就成了一種新的身份認同。

於是,在不斷鏡映,友愛互助的底色之上,你還可以選擇塗抹自己的五顏六色。

有人願意在島嶼上再次構建自己的生活,比如音樂人狂熱地收集吉他,或者女性玩家把它完成換裝遊戲;有人更加願意體驗完全不同的生活,或者表達現實之中無法實現的願望,就像打工一族在遊戲之中實現自己未竟的中產之夢。

動物之森實質上是一款過家家遊戲,那些只能裝飾,無法實用的道具註定不過提供想像,但是,那些關於「我是誰」的答案也就在想像之中被雕刻了出來。

我每天購買一張唱片,在日程表中標上每個周六晚上是 K.K. 的演唱會,所以我熱愛 K.K. 的音樂。我每天都會和小羊妹妹搭話,送她禮物,並且把她的海報掛在房間裡,所以我是一個好夥伴。我在房間之中擺滿唱片,以及各種樂器,所以我是一個音樂發燒友。我會獨自一個人去逛博物館,非常仔細地去看每一件展品,所以我是一個博物愛好者。

這也是為什麼穿搭在遊戲之中有著如此之重的比例——它本來就是塑造自我認同的重要手段。稱號系統也是一樣。雖然只是簡單的排列組合,也足夠玩出花兒來。

這一切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也是展現給他人的社交身份。

房屋設計本來已經是一種身份象徵,遊戲最初就是以建造房屋互相展示作為主要玩法,至於後期開放的「島嶼創作家」,更像是把整個島嶼變成了玩家身份的衍生產物。

許多遊戲都有自定製的功能,但是動物之森把它做到了極致。從一開始的地圖隨機,到南北半球選擇,幫助小動物們選擇帳篷搭建地,每一棵植物都可以移栽,每一個建築都可以調配,小動物們可以改變穿搭、口頭禪,你送去的衣物也會堆滿他們的家,他們會給你起特別的暱稱……時光荏苒,歲月流逝,點滴改變匯聚成河,這是一座徹徹底底屬於你自己的島。

它並不僅僅是玩家口中戲謔的模擬城市,而更代表一種屬於你的嚮往的生活。架一座橋,可以切實提高出行效率,住在某一隻小動物旁邊,也意味著交往頻次的增高。

你在過的生活本身,才是最高級別的身份認同吧。

從敘事角度談談過渡客體

我們知道,過渡客體是溫尼科特提出來的一個概念,用以指代「嬰兒由主觀世界到客觀世界的旅程」,最早出現在孩童的玩耍中,也是藝術經驗的前導指標。

關於數字遊戲與過渡客體的討論已經有過一些,它們可能圍繞不同主題展開,比如化身角色與遊戲操作帶來的現實與虛擬空間的連接,或者玩家通過一定形式的幻想彌補虛擬世界的可獲得性等。

動物之森具有數字遊戲的一切特徵,並且通過種種設計強化了作為過渡客體的一面。比如為人津津樂道的現實時間與社交互動增強了虛擬世界的真實感。

在這個系列文章之中,我們雖然並沒有非常詳細地討論過渡客體,但是,我希望之前的討論也已能夠一定程度地解釋了這個概念。舉例來說,玩家能夠一定程度地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想像、創作,並且能夠用這種想像去填充虛擬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上篇文章之中也有提到,那些並不具有實用功能的道具提供的就是一個想像的舞臺。這種想像可能非常真實,並不僅僅包括玩家在其中構建出來的身份認同,形成的行為習慣,甚至當玩家們湊在一起談論島上生活,在沒有接觸過這款遊戲的人聽來,他們好像說的是現實中的天氣、房貸、朋友、家居。

今天想要從另外一個角度討論一下玩家想像為遊戲敘事賦予的意義。

動物之森的樂趣之一是與小動物們之間的結交。固然由於腳本雖然簡潔,但卻能夠把每個動物刻畫栩栩如生,另一個方面,也是因為,那些迷你情境的微妙演出,隨機出現的意外事件總能帶來許多遐想空間。

遊戲並不存在一個所謂的主線劇情,玩家能夠遭遇什麼樣的友誼,也是全靠緣分。可是,如果投入進去,玩家卻一定能夠發現其中的「故事」。

無論是他們偏愛哪個動物,又如何被他們的特殊關照打動,或者不同動物之間的交往。雖然明明不過是程序隨機的無序安排,當它們被玩家講述出來的時候,已經被賦予了一層特殊的含義。

僅以動物表達離島願望為例:如果是你私心喜愛的動物,一個自然反應也是反省最近是否冷落對方。實際上,粗暴對待一個動物,就會引發對方離島,這一流言的基礎也是認為動物是會有它的感受的。

我們不止一次地聽過玩家講述他們與小動物之間的故事:一個夜晚,玩家跑到小馬家裡做客,躺在了小馬的床上,於是,小馬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拿起書讀了起來。

這個片段之中的每一事件都是隨機的,可說毫無真實可言,但是,燈光搖曳,那個夜晚忽然明亮且溫暖,玩家似乎讀到了小馬理解她的孤單,願意忍受她的任性,並且給予陪伴。

這其實也是一種過渡客體的體現,如果我們想到溫尼科特對於過渡客體的一些描述:

嬰兒設想自己可以控制客體,……除非被嬰兒改變,否則它絕不可以改變。……它必須使嬰兒感到溫暖、可移動或有質感,或讓嬰兒感到這些物品是有生命的,是現實的。它不來自於我們的視角,也不完全來自於嬰兒的視角。它不來自於內部,它也不是幻覺。

到了這時,我們再回想起任天堂寫的「倒黴程序」,忽然感到是一種智慧和溫柔的體現。

差點就成了存在主義

講真,動森在坊間傳說之中還是非常存在主義的。無論是根本不需理會房貸的說法,還是隨心所欲地生活這樣的入坑噱頭。

——不過,一旦進入遊戲超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有些事情不那麼對勁。

於是,許多社論控訴這不過是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縮影,或者根本是消費主義陷阱。當你越來越理解狸克為何榮登反派殿堂時,你或許也會對這種控訴深表贊同。

當真如此?

如果我們真的要去對於島上消費進行反思,就會發現,真正重要的東西花錢也買不來,甚至你能夠花出去的錢也非常有限。

——若非如此,淘寶賣家想必也不會那麼瘋狂吧。

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花錢買不來的,投入的時間與情感或許更加重要。

絢爛多彩的花朵需要精心澆灌才能長成;只有用心與小動物們交往,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建立情誼;太多建築與事件都需要等待,甚至只是毫無定數地等待隨機降臨;即使是花費許多時間精心雕琢島嶼的「高級」玩家,也有可能從第一天登島的玩家那裡獲得令人驚喜的禮物。

說實在的,這不就是動森系列的精髓嗎?如果花錢有用的話,還要社交做什麼呢?更不用說,它本身就有兩套貨幣體系。

與此相對,你能夠花出去的錢實際非常有限。

不錯,房貸是一大筆錢,修葺島嶼也需要不斷花費,遊戲裡更是不斷推出高級物品避免通貨膨脹的問題。但是,思考一下吧,如果你真的實現了財富自由,你又能在這個小島上買些什麼呢?商店與裁縫鋪每天只會更新為數有限的商品和衣物,其他買賣交易必須等待商人們上島才能進行,即使如此,最後還是回到了有限隨機的問題。至於那些大規模的建設,它們都要花費時間的,不是嗎?

的確,動森並不是一個存在主義遊戲,但它也未見得那麼與萬惡的消費主義掛鈎。之所以被這樣批評,大概只是我們太想要一個烏託邦。

登島之後,K.K. 告訴我們,以後就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終,我們卻發現自己淪入了和現實之中一樣的攀比,這豈不是非常令人失望的事情。

但這裡有個問題,也就是社交網絡的敘事與真實敘事之間的差別。換句話說,那個消費主義的故事更多地出現在社交網絡之中,而與每一個體的真實生活無關。

這實際上是我們現在經常遇到的現象。

社交網絡敘事大多模糊焦點,抓住共性,以及相應的情緒,並且大肆渲染。我們當然不排除有人真的這樣去玩動森,如果只是強調它們,就忽略了有人在窮困潦島怡然自樂的事實。

到了最後,我們不免又要問,這是機制,還是人性的無聊問題。我想它是符合人性的機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說,它差點就成了存在主義。

如果是徹底的存在主義,那麼,這套機制就通通不見。我們也不是沒有更高自由度的遊戲,但對於像動森這樣廣泛的玩家群體來說,自由或許意味著迷失。真正的存在主義遊戲,或許意味著存在主義危機。

不過,就算只是差點成為存在主義,我們也已經有了一些令人快樂的選擇了,不是嗎?

相關焦點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無人島怎麼刷錢 無人島刷錢技巧一覽
    玩法技巧 | 新手指南 動物森友會無人島怎麼刷錢?遊戲內存在著很多的無人島,島上往往存在著多種生物,下面帶來動物森友會無人島刷錢技巧一覽,讓玩家在無人島上也能安心刷錢。
  • 非常值得推薦的一部電視劇《治癒者》,你看過嗎?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男女主的感情線啦,那種互相扶持互相解救的感覺真的很治癒很浪漫。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這部劇的打光一級棒,顯得所有演員都皮膚好好,畫面看起來很舒服,我覺得這個很重要,要不然確實會影響觀劇感受。總之這一部是我看過為數不多的韓劇裡最喜歡的一個了,沒事就喜歡翻出來看看。
  • 《公主連結》無人島活動怎麼玩 無人島生活活動玩法大全
    導 讀 公主連結夏日無人島活動攻略-PCR無人島生活新手攻略大全。
  • 動物之森怎麼開發無人島 動物之森無人島開拓步驟技巧
    動物之森怎麼開發無人島?動物之森是一個非常休閒的沙盒遊戲,我們在遊戲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建設無人島,那麼這個島嶼要怎麼開發才能盡善盡美呢?下面就是動森無人島開拓步驟詳解了,不知道怎麼建設家園的玩家們一起來看看吧!  動物之森怎麼開發無人島  首先決定外觀、生日,然後決定南北半球跟島嶼形狀。
  • 「原神」蒙德無人島攻略
    文丨風撫槐@bigfun社區在蒙德的出生點反方向一隻走能在路上看到兩個小島,一個是藏有寶箱的小島,另一個就是這篇攻略的主題,無人島的隱藏任務。無人島其實天晴時在岸邊往圖裡右邊標記的方向去看可以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所以是不難找的。
  • 原神無人島的秘密狂風之核在哪 無人島的秘密狂風之核位置介紹
    在原神中無人島的秘密有後續時與風隱藏任務,這個任務要在蒙德右上角無人的小島,那麼無人島的秘密狂風之核在哪,看無人島的秘密後續任務狂風之核位置介紹吧。
  • 《金秘書為何那樣》說好是部「治癒劇」,我卻看到濃濃的金錢味
    二刷《金秘書為何那樣》發現開篇到結尾一直在強調:保護與被保護,治癒與被治癒。這部劇從開頭就一直甜到結尾,中間雖然有點小虐但是可以接受的範圍。樸敘俊所飾演的李英俊副會長雖然極度自戀但一直在保護家人和女主從小到大如此,但他也不會表達出來,才會造成種種誤會,下面我們也來看看這部超十萬人評論收穫8.0高分的《金秘書為什麼那樣》為何能有如此高的一個成績。
  • 臺防務部門:澎湖無人島水雷為二戰遺留,將擇期銷毀
    據臺媒報導,臺防務部門於今日(21日)表示,之前在澎湖無人島鋤頭嶼發現的疑似水雷爆炸物,經澎湖排爆小組登島確認不屬於臺軍制式水雷,由於球體外表嚴重鏽蝕,初步判斷為二戰遺留彈體(國籍不明),目前無安全顧慮。
  • 一周新遊推薦:《無人島日記(Island Diary)》
  • 每日遊戲推薦《黏土無人島》
    遊戲講述不幸遭遇海難的你,清醒時已來到了一個無人島。雖然身上的東西都沒有了,但是小島資源豐富。你可以藉助小島上的掉落物,包括樹枝木頭,瓜果貝殼,野菜蘑菇等度日。你需要注意飽腹度,每天出門探險,撿取小島上的資源,製造料理以及其他工具。
  • 《原神》無人島(時與風)隱藏任務全流程攻略!萌新入門教學系列
    在我們原神中,有很多隱藏的彩蛋,寶箱,很多都是具有高隱藏和高難度,需要玩家一步一步探索和挖掘,本期柒柒就給大家帶來在我們無人島(時與風)隱藏任務全流程攻略詳情。重點:建議20級之后角色全部升到40,帶好足夠的藥!必帶一個冰一個風屬性角色!一、進入無人島無人島怎麼進入?
  • 中國無人島出售看上去很美
    在2003年,中國無人島的市場化出讓已經起步。 2002年,中國實施海洋開發戰略。2003年,《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規定》實施,首次提出允許個人或機構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租用期最長為50年,掀起了中國國內無居民島開發熱潮,大量資金湧向沿海各省份的無居民海島。
  • 《龍貓》: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為何能被稱為治癒人心的佳作?
    宮崎駿的作品《龍貓》正是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這部在1988年上映的影片,時隔30年後終於首次登上中國的影院,但是即便如此,它依舊能取得票房亞軍,實力證明了它是不朽的。《龍貓》所講述的故事如此簡單,但卻被人們稱之為治癒人心的佳作。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小孩子面對未知的新鮮事物總是好奇的,《龍貓》正是抓住這一點,通過小孩子的視角探索未知,發現生活中的小驚喜。
  • 【荒島求生】2天1夜無人島探險-海洋生存法則
    對於很多人來說 這個無人島風景未知 地理未知 一切未知為確保證能夠得到最好的體驗效果,上無人島後食物和飲用水需上繳由教官統一保管。▲我們即將登陸的無人島實拍海島生存基本內容五件最重要的事情:水、火、食物、庇護所、救援信號
  • 《小森生活》預約突破200萬 類「動森」系遊戲颳起治癒旋風
    動物森友會》的熱賣,全球掀起了一股體驗無人島快樂田園生活的熱潮。在朋友圈被各大島民刷屏的同時,另一款類「動森」系遊戲也在微博上火了起來。這款遊戲就是由上海睿邏網絡開發、盛趣遊戲發行的治癒休閒模擬養成遊戲《小森生活》。該作於3月25日開啟國服測試,截至目前為止,《小森生活》國服的全渠道預約量已經突破200萬。為何這款產品能在「當紅炸子雞」的動森面前依舊能夠吸引眾多玩家的目光?它的優勢又是什麼?
  • 射箭如此紳士又性感,還有治癒的功效
    射箭如此紳士又性感,還有治癒的功效「朋友都說我和《飢餓遊戲》裡的Katniss長得很像。但其實我和Katniss最大的共同點,是射箭同樣救了我的命!」射箭如此紳士又性感,還有治癒的功效當緹根詹森(Teagan Johnson)遭受腦部創傷,她的生活軌跡被不可逆轉地改變了。
  • 動物之森的背包可以擴展,還可以去無人島?你需要這些操作
    那麼如何去無人島呢?還是這個atm機,最上面有個裡程旅行券,需要2000裡程兌換,有了這個兌換券我們就可以稍微做一下準備,去機場就可以了。去之前的準備工作,去一趟2000裡程,我們需要帶上鐵鍁,魚竿,蟲網,是最基本的,再就是可以帶上梯子和跳杆,就可以去了。
  • 澎湖無人島出現疑似水雷,可能是二戰時期遺留的彈體
    【環球時報記者 程東】就在解放軍軍機持續繞飛臺灣島之際,澎湖無人島鋤頭嶼北面海岸出現疑似水雷爆炸物,引發諸多猜測。澎湖無人島這顆水雷,因為是在敏感時刻發現的,不免讓澎湖民眾虛驚一場。無獨有偶。20日下午,臺東市豐裡橋、東海國中附近均能聽見明顯的防空警報聲響,時間持續約十幾秒。臺媒稱,由於正值解放軍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防空警報讓島內許多人嚇了一大跳,有人甚至懷疑「共軍來襲」。親綠的自由電子報和三立新聞網的報導標題中也都出現了「共軍來襲?測試?」等字眼。
  • 【途牛&浦發七夕包島】馬爾地夫浪漫無人島婚禮,這會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吧!
    大約到下午三點新娘們都妝扮地美美的,新郎們也英姿煥發,新郎挽著新娘去碼頭集合前往無人島進行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下午四點左右,新人們在JA瑪娜法魯旁的無人島上正式開始莊嚴隆重的婚禮儀式  這次集體婚禮在我們的精心策劃下,最終是非常成功且有其獨特的亮點的,跟著牛牛一起來看看吧~這是馬代首次在無人島舉辦集體婚禮
  • 動物森友會》這麼「肝」,卻又如此治癒?
    動物森友會》也頗有這種設計美學,慢節奏的無人島生活成了不少人排解現實壓力的避風港,但具體還有哪些技巧讓這段旅程如此治癒?本文作者從遊戲設計的角度為我們解析了部分原因。人們往往會埋怨遊戲太「肝」 …… 直到他們發現自己居然愛上了這個過程。或者說,某些特定的遊戲才會出現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