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網 訊 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網課成為改革創新的重要契機。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依託樂學平臺和微信群,在全年級開展優秀小論文和PPT大賽。近日,馬院評選揭曉,產生特等獎3組、一等獎7組、二等獎12組、三等獎14組。此次活動歷時一個月,師生互動頻率大幅上升,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本次獲獎作品是北理工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建設項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問題式教學與微課教學探索」和第十一批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重點項目「基於手機APP的微課開發與混合式教學研究——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中心」的成果表現形式之一,是繼2018、2019年兩屆微課大賽之後的第三次展示。由於今年突發疫情,之前微課模式無法複製,如何利用網絡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為教學重要目標。教研室多次召開線上會議,反覆討論學生作品展示方案,最終確定為小論文和配音PPT大賽的形式。教研室楊才林主任精心編寫了與教學目標配套的「2020年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小論文研究的問題」清單,要求寫作小論文2000字左右。在此基礎上,製作5分鐘時長的PPT。教研室全體教師和助教全力投入,通過微信、樂學、郵件等方式,解答疑惑、給予指導,同學們按時高效地完成比賽作品。為集中評閱,教研室還建立 「2020春綱要教研室助教群」,合力解決作品的上傳、下載、評閱、統計等難題。
同學們在樂學平臺下載觀看優秀作品,紛紛留言回帖。大多數同學認為,優秀論文的選題較好,儘管切入點較小,但是能夠反映出重大歷史事件或者宏大的歷史背景。這種以小見大的選題方式符合學習者思維,讓歷史學習更生動、更有趣。
「微課不微」,藉助微課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提升研究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製作能力、合作能力。優秀的微課作品還能成為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起到朋輩教育的示範作用。
附一:獲獎感言
1.特等獎李澤禕小組,指導老師郭麗萍:
《團結就是力量的來龍去脈》,當時我們一眼就看中了這個選題。本以為耳熟能詳的歌曲背後會有很多資料可供參考,其實不然。製作中我們遇到不少資料、技術等方面的困難。氣餒的時候,耳旁總會響起「團結就是力量」歌聲,大家分工協作、共同討論、相互鼓勵、聯手克難,我們的作品誕生了。感謝這次活動,能夠讓我們回溯歷史,有機會探索紅色歌曲背後的感人革命故事。
2.特等獎劉津彤小組,指導老師趙紫玉:
這次PPT的配音製作離不開我們組每個人的努力:周毅豪提出寫小劇本的想法,趙子瑜完成劇本,胡亦楠找到合適的背景樂,我製作PPT。之後,我們開著會議實時語音進行PPT錄製,一遍遍調整語速、控制時間,一遍遍模擬那個時代不同身份的人的神態,每個人都努力做到最好。最後,剪輯視頻、完成作業,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3.特等獎楊夢石小組,指導教師趙紫玉:
初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桌球外交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我們決定加深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理解。首先結合平日課程體驗,對課程視頻進行了觀看研究,分析觀點和資料。經過老師的指導和調整,稿件定型。隨後我們把稿件劃分幾個模塊,逐個摘出關鍵詞,加入一些創意活潑元素,使對歷史問題的講解不枯燥、更有趣。
4.一等獎蔣明非小組,指導老師楊才林:
從最基礎的歷史知識,到我們最不可忽視的歷史精神,讓我們小組成員都重新認識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嚴重危害性。我們由衷地希望當代大學生可以充滿正能量,不被網絡不良風氣帶偏。
5.一等獎李祺小組,指導老師王娟:
在比賽開始時,我們把收集資料、研讀論文當成了一種學習的過程,認真思考各方言論,觀看了許多符合史實的視頻。在這次比賽中,我們學習到很多知識,並且對我國歷史上土地制度的變革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
6.一等獎張至鑫小組,指導老師張爾葭:
藉助這個課題,我們一起討論、各抒己見、理清脈絡。我們無法忘記一個個翻找論文,查閱檔案的夜晚,我們也無法忘記,錄屏音質全損時的焦急。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穫了研究歷史、看待歷史的態度——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視角多樣、系統研究。我們不會就此停下腳步,我們會帶著習得的態度,繼續用雙眼審視歷史。
7.一等獎馬翔宇小組,指導老師張虹:
在幾周的時間裡,我們分工協作,廣泛查閱資料,諮詢老師。為讓PPT的呈現更加美觀、簡練、有吸引力,我們幾度修改,多次刪減文字稿。製作PPT的過程培養了我們閱讀文獻的好習慣,鍛鍊了我們小組合作、修改文章、製作PPT的能力,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對歷史的興趣。
附二:同學們的觀後感
韓悅淇:他們的PPT製作精良、內容詳實,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挖掘闡釋自己獨立的觀點,不僅學習到如何做出優秀的PPT,更被豐富的內容所吸引。
王熙棟:獲獎作品,無論內容還是製作都很用心,一方面感受到製作同學對人文知識的熱愛,另一方面也學習到大家端正、嚴謹、認真的製作態度。具體來說,以「桌球外交」為主題的小組令我印象深刻,他們從小處入手、做足細節,為讀者呈現了近乎完整的事件過程。
操天藝:從這些作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兩個字:用心。首先,選材與史實的選擇搭配很用心;其次,對於歷史觀念的闡述既到位又獨闢蹊徑;最後,呈現的PPT及配音與內容主旨相得益彰。我從中學習到很多,今後也要將這種方法運用於歷史學習中。
陳瑜:通過這些優秀作品,我發現以視頻加配音的講解方式去學習歷史,是一件新奇又有樂趣的事。告別書本冗長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有意思的圖文和幽默的講述,瞬間能讓人提起興趣,再也不會看到歷史就犯困了。希望以後多多採用這樣的學習模式。
白宇晨:我對《中華民族概念的生發》印象最深。該組成員介紹了中華民族概念的源流、產生、發展與普及,全方位講述了該概念的發展歷程。看完該組的PPT,我腦海再次浮現出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供稿單位: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供稿人:張虹、張爾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