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呼嘯山莊》中,究竟是誰殺死了凱薩琳

2021-01-14 丁丁的慢時光

《呼嘯山莊》中,凱薩琳病危,臨終前她向希斯克利夫坦誠,自己想回到過去,回到和他在呼嘯山莊的那些日子。

但是作為林頓夫人,她再也回不去了。

凱薩琳最終死在了她最心愛的人——希斯克利夫的懷裡。

讀高中的時候看小說《呼嘯山莊》這一段,很不理解,明明深深相愛的兩個人,為什麼不相親相愛,非要互相折磨,最終凱薩琳還因此以死來逃避所有的一切。

如今再看這部由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傳奇之作改編的電影《呼嘯山莊》,我似乎慢慢理解了凱薩琳。

生活在19世紀初的英格蘭北部,面對心愛的人因為受辱和戀愛不遂,衣錦還鄉之後的復仇,她的糾結,她的後悔,她面對自己的丈夫和初戀情人時的矛盾,她無法追隨自己內心時的痛苦,深深地打動了我。

凱薩琳原本是一個活潑任性、充滿活力、對生活和未來滿懷渴望的女孩,最終為什麼會主動放棄自己的生命,究竟是誰殺死了她?

01、 林頓

說林頓殺死了凱薩琳,可能很多讀者不會同意,畢竟,作為凱薩琳的丈夫,他如此愛她。

林頓是畫眉田莊的少爺,年輕、英俊、富有、有教養,以現在的話說,妥妥的高富帥一枚,任何女人都會喜歡。

他被凱薩琳深深吸引,主動追求凱薩琳,哪怕他明知道希斯克利夫的存在。

最終,凱薩琳也被他身上那種紳士的風度,堅定溫和的性格,尤其是那種高貴、優雅、體面的貴族生活深深吸引,答應嫁給林頓。

婚後他很寵愛自己的妻子,面對凱薩琳的任性和喜怒無常,他也是一味的遷就。

所以說林頓是兇手,實在有點牽強。

但凱薩琳的死,他又確實脫不了干係,至少要負一定的責任。

林頓娶了凱薩琳的第三年,遠走他鄉的希斯克利夫帶著一顆復仇之心衣錦還鄉。

林頓的缺點在於他過於柔弱。

當他目睹凱薩琳見到希斯克利夫時的激動,當他聽到凱薩琳對於希斯克利夫的讚美後,他很生氣且非常嫉妒,但他的紳士風度使他選擇了沉默。

沉默解決不了問題。

當凱薩琳和希斯克利夫惺惺相惜的時候,他的自尊受到了嚴重傷害,他變得極為敏感和痛苦,他完全不能融入凱薩琳的世界,他無法原諒她,開始以極度的冷漠來對待她。

林頓並不了解凱薩琳的煩惱,因為他並不了解凱薩琳和希斯克利夫的過去,凱薩琳雖然一如既往地愛著希斯克利夫,但作為林頓太太,她並不想離開自己的丈夫。

凱薩琳的內心糾結且痛苦。

但作為丈夫,在妻子苦惱最需要關懷和幫助的時候,他卻給予了她冷漠,把她推向了絕望的邊緣。

其實,面對妻子精神上的背叛,不管是19世紀初的英國,還是現代的社會,換了任何一個男人,都難以忍受,但林頓只採取了被動消極的態度:他沒有為這場畸形的三角關係做一個了斷。

對凱薩琳,他採用了冷暴力的處理方式,這和他之前對凱薩琳的寵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他的冷漠,無疑在凱薩琳兩難糾結的內心,如同插上了一把尖刀。

所以,不得不說,林頓對於凱薩琳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02、希斯克利夫

如果說希斯克裡夫斯是導致凱薩琳死亡的兇手,相信沒有人會反駁。

作為一名吉普賽人的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凱薩琳的父親撿回家,成為了呼嘯山莊的一員,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在這裡,他和凱薩琳一起騎馬在荒原上奔跑,一起在呼嘯山莊中長大,一起反抗著哥哥辛德雷的迫害,長大之後,兩人深深相愛,抱團取暖。

但兩人身份地位相差懸殊。

一個是吉普賽人的棄兒,一個是莊園主的女兒,在19世紀初的英國,嚴酷的父權制度下,這樣的戀情毫無希望。

想要和凱薩琳長久的在一起,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斯克利夫做出改變,改變作為一個僕人窮困潦倒的生活局面。

但希斯克裡夫從來沒有想過去改變,因為他深入骨髓的愛著凱薩琳,他捨不得離開她,為此他寧願忍受著屈辱的生活。

在希斯克利夫的世界裡,只要凱薩琳能夠陪伴在他身邊,就足夠了,至於將來怎樣,他從來沒有去思考過。

這是悲劇的第一步。

直到有一天他們的二人世界裡闖進來一個第三者——高富帥林頓,這種平衡被打破了,而且當凱薩琳的感情天平逐漸傾向於林頓的時候,他覺得他的世界崩塌了。

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他離開了呼嘯山莊,遠走他鄉,留下了悲痛欲絕、後悔不已的凱薩琳。

這是悲劇的第二步。

三年之後,希斯克利夫衣錦還鄉,凱薩琳已成為了林頓太太,他的內心藏著復仇之火。

他憑著自己的能力收購了辛德雷的呼嘯山莊。

他利用林頓妹妹對自己的仰慕娶了她,而後將她關在呼嘯山莊折磨她,以此來報復林頓和凱薩琳,讓凱薩琳的內心受到極大的煎熬。

這是悲劇的第三步。

他頻繁出入林頓的畫眉田莊,毫不掩飾對凱薩琳深深的愛戀,也毫不顧忌林頓的感受。

他用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打擾著凱薩琳,讓她不斷的回憶起他們兩人當初在呼嘯山莊的快樂日子。

他不斷地讓凱薩琳去發現、去面對自己的內心,不斷的讓她對當初的輕率、虛榮、無知感到痛苦,從而後悔。

同時,他又不斷責備凱薩琳,認為她因為世俗而違背了自己的內心。

「你為什麼要違背自己的內心?你愛的明明是我。」

他最終讓凱薩琳明白,她心心念念放不下的,依然是希斯克利夫,她依然懷念和他一起在荒原上策馬奔跑的日子,那種原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是凱薩琳無力改變這一切,作為林頓太太,當她覺醒內心感受的時候,也就是她放棄生命的時候。

希斯克利夫深深地愛著凱薩琳,卻不願意原諒她,他由最初的愛,轉變成了最終的恨。

他的恨,直接害死了凱薩琳。

而且這種恨,在凱薩琳死後,演變成了復仇的火焰,瘋狂燃燒到身邊所有的人。

我能理解希斯克利夫的心情,但我不太理解他的做法。

愛一個人,不是就是希望她能幸福嗎?即使自己沒有得到,為什麼不放過她,讓她快樂呢?

其實有時候放過別人,也就是放過自己,你才能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才能與世界和平相處。

顯然,希斯克利夫沒有這樣的覺悟,從小到大的缺愛,使得他的心裡,種下的是恨,愛,消失了。

03、凱薩琳

不管是林頓,還是希斯克利夫,對於凱薩琳的死,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對於凱薩琳本人,我覺得責任更大。

凱薩琳和希斯克利夫從小一起長大,兩人深愛彼此,也最懂得彼此。

但是作為生活在兩個不同階層的人,在19世紀初的英國,殘酷的階級等級、冷酷無情的父權制社會,兩人相愛的壓力可想而知。

而真正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環境,來自於社會階層,還來自於凱薩琳本人。

一方面,她渴望遵從自己的內心和天性,和自己最愛的人,在荒原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凱薩琳深深地愛著希斯克利夫,就如同深愛另一個自己,「我這麼愛他,並不是因為他長得英俊,而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們的靈魂是什麼做的,他和我的是完全一樣的。」

而另一方面,她又嚮往著貴族的那種高貴、優雅、體面的生活。所以當林頓出現,她被他身上那層她嚮往的光環所吸引。

她在和管家談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說,她一想到自己要嫁給一個僕人,過著邋遢的生活,就覺得辱沒了自己的身份。

這句話恰好被希斯克利夫偷聽到了,風雨交加的夜晚,他毅然決然離開了凱薩琳,踏上了遠去外鄉的路途。

緊接著凱薩琳說自己內心愛的依然是希斯克利夫這句話時,他卻沒有聽到,他已經離開了。

不管凱薩琳有多麼後悔說了那些話,但她最終屈從了世俗,違背了自己的天性,背叛了自己的情感,嫁給了林頓,過上了自己嚮往的生活,優雅的、華麗的、高貴的生活。

但是,當希斯克利夫衣錦還鄉,林頓的妹妹愛上了他,希斯克利夫為了復仇,娶了林頓的妹妹時,凱薩琳發現,自己愛的依然是希斯克利夫,心裡放不下的,依然是和希斯克利夫一起,在荒原上騎馬奔跑的日子。

這一切都晚了,理想和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在19世紀初的英格蘭,作為林頓夫人的凱薩琳,即便內心深愛希斯克利夫,她也不可能離開自己的丈夫;

作為丈夫的林頓,在妻子兩難的境地,除了冷漠,沒有給與她心靈的幫助;

作為復仇者希斯克利夫,他讓凱薩琳重新面對內心的呼喚,後悔當初的選擇,卻無力改變現狀。

最終,凱薩琳的精神崩潰了,她選擇了以死來逃避,她面對悲痛欲絕、希望她重新強壯起來的希斯克利夫說:「我想死」。

凱薩琳為她的當初的愚蠢和虛榮付出了代價。

是啊,凱薩琳最大的錯誤是違背了自己的內心,雖然在19世紀初的英國,在父權制度的社會裡,凱薩琳根本沒有辦法遵從自己的內心來選擇愛情。

但她終究是主動違背自己的內心,放棄了愛情,她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希斯克裡夫就是自己的生命。

當她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其實等於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她自己並沒有察覺,當她覺醒的時候,也就是她生命終結的時候。

正如希斯克利夫說的:「正是她自己殺死了自己......」

不僅僅是凱薩琳,包括我們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常常以為自己嚮往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得到了自己嚮往的,才發現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那是因為你沒有遵從自己的內心。

其實有時候,內心想要的就在自己的身邊,只是我們輕易讓它失去了,當發現失去了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04、

面對丈夫的冷漠、希斯克利夫的深愛卻不肯原諒、坦誠自己的內心卻不能去追尋,凱薩琳最終走向了死亡。

其實造成凱薩琳之死,除了情感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

19世紀初的英國,是一個嚴酷的父權制度統治之下的社會,女人的地位是卑賤的,哪怕貴為莊園主的女兒,凱薩琳一樣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和愛情。

父親在世,一切由父親做主;父親去世,兒子繼承並主宰一切。

成為呼嘯山莊主人的辛德雷不僅讓希斯克利夫受盡屈辱,同時百般阻撓妹妹和希斯克利夫的愛情。

這是導致希斯克利夫內心的仇恨愈演愈烈,逐漸淹沒了善良,而凱薩琳的背叛則給了他致命的一擊,他離家遠走,暴富後回鄉瘋狂復仇的原因之一。

也可以說,辛德雷的作惡,間接導致了凱薩琳之死。

———— END ————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丁丁,普通女子一枚。喜歡旅遊,喜歡親手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溫暖的文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書寫自己的慢時光。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轉發、關注@丁丁的慢時光

相關焦點

  • 《呼嘯山莊》:人的「自己」與生活的真相
    凱薩琳進入畫眉山莊是因為被狗咬傷,不得不在畫眉山莊休養。在畫眉山莊休養期間,也是凱薩琳開始意識到「我」與文明社會衝突的階段。與呼嘯山莊的自然不同,畫眉山莊是充滿了規矩的。在這樣的規矩中,希斯克利夫被關到了閣樓,也象徵了凱薩琳的「自我」被壓抑、放逐。
  • 《呼嘯山莊》講述了什麼故事?給了人們什麼啟示?
    一、《呼嘯山莊》故事梗概英格蘭北部,有一座幾乎與世隔絕的「呼嘯山莊」。主人恩肖收養了一個棄兒.取名希斯克利夫.讓他與自己的兒女辛德雷和凱薩琳一起生活。希斯克利夫與凱薩琳朝夕相處並萌發了愛情,但辛德雷十分憎惡他。
  • 艾米莉·勃朗特長篇小說《呼嘯山莊》品讀
    《呼嘯山莊》希斯克利夫從小被母親遺棄,「呼嘯山莊」的主人歐肖將他收養,並且從小和自己的一雙兒女辛德雷和凱薩琳生活在一起。時間慢慢到了他們將要成年的時候,希斯克利夫與凱薩琳日久生情,辛德雷卻對這個外來的人抱有敵意。在歐肖死後,辛德雷不僅破壞希斯克利夫與凱特琳的愛情,還經常以主人的身份對希斯克利夫動輒打罵,侮辱他。雖然有著男主人的反對,可是希斯克利夫對凱薩琳的愛卻更加熾熱了。
  •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主題都是愛情。《簡.愛》裡寫了簡.愛和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情。喜怒無常但率真、善良的羅切斯特先生和平凡、倔強、自卑但卻高傲的簡.愛相遇了,兩人身份地位懸殊,可是愛情卻在衝突中產生了,曾經受生活重創的兩個人終於找到了理解自己的「另一半」(參考西方神話和聖經)。簡.愛在小說裡面講的那段經典名言:「你以為我窮,低微,不漂亮,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
  • 愛情應有的模樣《呼嘯山莊》,流傳兩百年的虐戀之愛不簡單
    文/蘭友一、《呼嘯山莊》的寫作背景《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艾米麗·勃朗特所著的浪漫主義小說,這本外國文學講述了女主人公凱薩琳和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兩小無猜捨生忘死的戀情二、《呼嘯山莊》的故事書裡的凱薩琳獨立、豁達、純真、熱情、剛毅,充滿著力量,她的性格奠定了整部《呼嘯山莊》的格調。
  • 南北朝之 呼嘯山莊 金色筆記
    《呼嘯山莊》則是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像看恐怖片,一邊嚇壞了一邊囫圇吞棗地往下看,一目十行:老天,居然還有這麼可怕的戀情。希斯克利夫,究竟是人是鬼啊?!不過《簡愛》的愛情故事如今忘得差不多了,能記得的就只有羅切斯特的瘋妻縱火燒毀了莊園。《呼嘯山莊》倒還能記得個大概。偏僻的城堡,陰毒的手段,濃烈的愛,醜惡的人性。 太極端了,想忘掉都不太可能吧?最近在複習南北朝人物。
  • 創作了《呼嘯山莊》的艾米莉是孤獨症患者嗎?
    荒蕪的原野上承載著熱烈、瘋狂、濃厚的情感,這不是與陰沉、蕭瑟、詭異的小說氛圍裡充滿了凱薩琳的狂野、任性、自由以及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意,無比的相似、契合嗎?艾米莉是僅靠天馬行空的想像創作出《呼嘯山莊》的嗎?不是的。固然《呼嘯山莊》這個故事是虛構的,是幻想出來的,但故事中很多內容與現實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的。
  • 《呼嘯山莊》:人與命運抗爭,「永恆」何以存在?雅俗共賞的著作
    《呼嘯山莊》:人與命運抗爭,「永恆」何以存在?雅俗共賞的著作!當大家讀到這次我推薦的這本書的時候,可能不明白我為什麼要用雅俗共賞這個詞來形容《呼嘯山莊》,我想應該有不少人看過這本著作,應該也有不少人在看這本著作的時候,完全讀不下去,作為一部西方的經典書籍,我想有很多的人讀完第一遍之後,不知道在講什麼,有一種很難描述的感覺在心中。
  • 《呼嘯山莊》:愛情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西方有種有趣的說法,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喜歡《簡·愛》的人,一種是喜歡《傲慢與偏見》的人,另一種是喜歡《呼嘯山莊》的人。喜歡《簡·愛》的人,清醒理智而獨立,在他們心目中,自我成長比愛情重要得多;喜歡《傲慢與偏見》的人,更帶有俗世的煙火氣,在婚姻面前,他們會合理考慮收入、地位、外貌等外在條件;而喜歡《呼嘯山莊》的人,信奉真愛至上,即便品嘗著具有摧枯拉朽般力量的愛恨情仇,也是心甘情願。在《呼嘯山莊》裡,愛情有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呢?
  • 《呼嘯山莊》裡愛情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在《呼嘯山莊》裡,愛情有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呢?在英格蘭北部,有一座幾乎與世隔絕的「呼嘯山莊」。希斯克利夫殘忍地把伊莎貝拉囚禁在呼嘯山莊中,發狠地折磨她。在那裡,她還常常忍飢挨餓。不理智的婚姻,使得她墜入了地獄。
  • 原中的愛與恨——《呼嘯山莊》的內涵及啟迪作用
    原中的愛與恨——《呼嘯山莊》的內涵及啟迪作用(1)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都具備永恆的藝術魅力,《呼嘯山莊》中對人物的出生與成長環境有深入的描述,無論是身為棄兒的希思克利夫,還是身為莊園小姐的凱薩琳,或者是畫眉山莊主人埃德加·林登,以及他們的子女,在人生的重大選擇中,都以自身所處的環境為標準,因此,停留在身份的世界裡去選擇,而選擇一旦錯誤,則悔恨終生。
  • 《呼嘯山莊》第一部小說,演繹成一部成功的音樂劇
    《呼嘯山莊》第一部小說,演繹成的一部成功的音樂劇嘯山莊儘管《呼嘯山莊》是艾米莉·勃朗特1847年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說,但它一直被認為是經典,並被納入許多文學經典。在故事中,凱薩琳和希斯克利夫是朋友,他們也一直處於性受挫的狀態。他們不斷地希望彼此在一起,即使他們和別人有關係。
  • 曾經充滿惡評、不被理解的經典文學——《呼嘯山莊》
    19世紀的英國作家艾蜜莉·布朗忒(Emily Bront,1818–1848)唯一一部小說《Wuthering Heights》(1847,國內一般翻譯為《呼嘯山莊》)。這部小說多次改編成電影,又有各種改寫本,聽過的人應該比看過小說的多。
  • 好讀 | 呼嘯山莊:青春時代的告別
    二十多歲的時候,我又重新讀了一遍這本承載著兩代人愛恨情仇的《呼嘯山莊》。八年過去了,書還是那本同樣的書,只不過看書的人有了不一樣的心態與心情。十幾歲的時候,我很天真,以為這世界上除了好人就是壞人,而且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得出的好人和壞人。在我當時的世界觀中,好人一定要有好報,最後會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壞人則必須接受命運的懲罰。
  • 如何擁有圓滿的愛情與婚姻,她早在《呼嘯山莊》裡寫的一清二楚
    文|書心一片《呼嘯山莊》是英國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唯一的一部文學小說,被稱為「人間最宏偉的愛情史詩」。作品通過30多年的時間跨度,敘述了恩肖和林敦兩大家族兩代人的感情糾葛,故事情節驚心動魄,錯綜複雜。《呼嘯山莊》出版於1847年,雖然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但作者暗含於作品中的婚戀觀並不過時,在21世紀的今天,仍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鑑。
  • 《呼嘯山莊》經典語錄,說透愛情和人生
    《呼嘯山莊》經典語錄,說透愛情和人生《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麗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十九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描寫希斯克利夫被山莊主人收養後,因為受到羞辱和愛情不順,離家出走,最後衣錦還鄉對與其女友凱薩琳結婚的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整個故事充滿了鬥爭和反抗精神,也將人性表現地淋漓盡致。書中有許多名言也十分經典,句句說透愛情和人生。
  • 讀艾米粒勃朗特的《呼嘯山莊》有感!
    艾米莉生長在一個離群索居的牧師家庭中。她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妹妹。1820年全家搬到英國北部豪渥斯地區,這個地區是工業區,但她們住在城鎮西邊曠野地帶的一所房子裡。1827年她們的母親逝世,三年後四姊妹進了寄宿學校,由於生活條件太差,大姐、二姐相繼因患肺結核而過早地天折。
  • 艾米麗:為何從未戀愛過的她,卻能寫出傳世之作《呼嘯山莊》?
    這是《呼嘯山莊》中的希刺克厲夫經歷過悲歡離合,重新回到呼嘯山莊的那片荒原時,張嘴說出的第一句不朽的名言,同時,將兩個家族的人也拖入了暗無天日的仇恨中去。初看這句話時,難免讓人不寒而慄,而這一句話也奠定了整部《呼嘯山莊》的感情基調:蒼茫、冷酷。
  • 國慶節第一天,帶你一起領略《呼嘯山莊》裡極致的愛恨情仇
    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中對女性獨立性格的敘述被後來的人津津樂道,很多人羨慕簡愛裡純粹的愛情,理智而清醒。安妮·勃朗特在《艾格尼絲·格雷》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緒。而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嘯山莊》中對極端愛情和人格進行了大量的描寫,在現代社會更具有作為案例剖析的價值。
  • 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嘯山莊》
    但是最難讀懂的就是一本叫《呼嘯山莊》的書。雖然是硬著頭皮讀完,讀了後卻不知所然,無法理解書中所蘊含著人性的叛逆和一些糾結的情愛。讀《呼嘯山莊》,會讓人有種壓抑的感覺,心情會變得陰沉,那文字充訴著荒冷,孤寂,煎熬等等,前幾年又去看了湯姆···哈迪主演的電影《呼嘯山莊》,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描述和鋪張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