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青春的朋友,由於學業、事業等等各種壓力,導致他們受到痘痘君的偏愛。痘痘長在臉上不可怕,可怕的是長在危險三角區而你卻不知道。
浙江寧海19歲女孩小楊誰能想到,因為擠了顆痘痘,住進了醫院,還差點出現生命危險。
前些日子,小楊發現鼻梁上長了一顆痘痘,紅紅的,看起來挺礙眼。於是她順手就給擠掉了。
痘痘擠掉後,小楊的右眼周圍皮膚開始紅腫疼痛。過了幾天,體溫一下子飆升到39.7℃,右眼也出現了腫脹,睜眼困難經過。經過神經內科診斷,小楊患上了「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這是一種嚴重的顱內感染,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導致死亡。
醫生發現女孩的右眼外凸,眼球已經固定無法轉動,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多組顱神經受累,這都是海綿竇嚴重感染的徵象,腦膜刺激徵陽性,海綿竇的炎症已經擴散,出現了腦膜炎,繼續進展隨時有生命危險。
一、「危險三角區」為什麼危險
面部「危險三角區」,指的是鼻根和兩側口角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
「危險三角區」之所以危險,是因為這個區域的血液供應特別豐富。關鍵的一點,就是面部「危險三角區」內的靜脈血管中缺少防止血液回流的「閥門」——瓣膜。
靜脈瓣膜是我們人體靜脈血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非常的薄、軟,而且非常透明。靜脈瓣膜的唯一功能就是起著單向「閥門」的作用,保證血液在靜脈血管裡朝向心臟的方向流動。如果沒有靜脈瓣膜或其失去作用,則血液就會倒流而導致倒流性疾病。這也是下肢靜脈曲張常見的發病原因。
面部的靜脈與顱內的靜脈相聯繫,正常的情況下面部的靜脈血是向下回流進入心臟,但由於沒有靜脈瓣的,當向下回流的血管不通暢或局部受到擠壓時,血液可以向上逆流進入顱內。
當面部發生炎症,尤其炎症在這三角區域內時,就可能將面部炎症傳播到顱內,產生顱內感染。感染進一步發展的話,還容易引起血栓,進而增加中風和死亡的可能。
除了擠痘痘外,諸如摳疤、拔鼻毛的操作,都可能會破壞皮膚並導致感染,引發毛囊炎、癤腫甚至蜂窩織炎,增加顱內感染的風險。
所以,在「危險三角區」擠痘,可以說是在拿生命冒險。
二、痤瘡俗稱青春痘,在臨床上分為幾個皮疹形態。
在其形成初期的微粉刺形態如果處理不當,皮疹沒有緩解,會逐漸發展成為閉口粉刺(白頭粉刺)或開口粉刺(黑頭粉刺)。閉口粉刺由於有角質覆蓋,皮脂沒有氧化,就呈現白色;
通常所見的「黑頭」則是由於皮脂氧化呈現黑色,並不是有髒東西。如果這兩種粉刺沒有處理好,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在臨床上形成炎症性的丘疹,呈現為發紅的小疙瘩。
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形成結節、囊腫,這種形態的痤瘡預後會留有疤痕。
三、對於不同階段不同形態的痤瘡怎樣處理?
微粉刺的處理:作為粉刺的形成初始階段,可以使用祛痘化妝品,如含有果酸的化妝品,促進角質的剝脫,從而緩解微粉刺。
開口、閉口粉刺的處理:可以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外擦類藥物,如異維A酸類藥物。
炎症性丘疹:外擦抗生素類藥物加異維A酸類藥物,症狀特別嚴重的,加口服藥物來控制炎症反應。
結節囊腫:臨床上出現明顯結節囊腫的,在上述處理的基礎上,還可加口服異維A酸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