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風格派」運動

2021-02-18 設計斯坦

 荷蘭的「風格派運動」成立於1917年,是活躍於1917年到1928年年間以荷蘭為中心的一場國際藝術運動。風格派藝術從立體主義走向了完全抽象,它對於20世紀的代老術、建築學和設計產生了持久的影響。維繫這個集體的中心為《風格》的雜誌,主要的促進者、組織者是杜斯柏格,其核心人物是蒙德裡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畫家列克(Bartvan der Leck)、胡札(Vilmos Huszar)、雕塑家萬東格洛(Ceorges Vantongerllo)、建築師歐德(J.J.P.Oud)、裡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等人。它的成員之一西奧.凡.杜斯伯格本人曾到包浩斯教學,從而把這個荷蘭的試驗成果,帶到德國的現代主義中心,與俄國構成主義、德國現代主義結合,與俄國構成主義運動並駕齊驅成為現代主義的重要組成因素。                                 

 風格派從一開始就追求藝術的「抽象和簡化」。它反對個性,排除一切表現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種人類共通的純精神性表達,即純粹抽象,強調抽象的、儘量簡潔的美學觀念主張以幾何形狀、原色等最基本的視覺元素為中心,創造出一種適合在現代社會廣泛應用的視覺語言。                         

《風格》雜誌應當是「風格派」運動的核心內容之一,這場運動與這份1917年創辦的刊物密切相關。當時為了宣揚「風格派」的觀念,想建立起一座可以把藝術與建築、設計聯繫起來的橋梁。在那個時期,人的思想如此落後,無論在荷蘭還是歐洲其他地方都很少有人去了解它,發行的數量就少之又少,這一切都看起來不可能。但是,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風格派」在設計上的現代主義運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風格》雜誌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傳達了這批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作品的形式特徵,也為這些人提供了一個論壇。《風格》雜誌的設計集中體現了荷蘭"風格派」的平面設計特點,因而也成為這個運動思想、立場、藝術和設計探索的理論陣地。             

杜伯斯特在《風格》雜誌中設計的廣告頁面 1912年

杜斯堡希望抽象藝術家不僅僅是畫畫,而是與實用的藝術設計相融合,形成整個風格統一的生活環境,暗示了他希望通過改變人的環境來顯露宇宙的和諧,並體現在純粹的藝術造型作品中,以此影響大眾,人們的意識也會因此而改變,最終實現"風格派"莊重的、精神化的古典風格應該帶來的簡樸與諒解的太平盛世",結束"舊的個人主義世界",開創"新的宇宙世界"。他堅持將"風格派"的原則進 一步推廣到藝術設計運動中,使它成為一種大風格。他的社會工程傾向推動抽象藝術真正與科學的結合,這種融合很好地適應了時代機械美學的潮流,因而影響了20世紀社會大眾的審美觀念與衣食住行。                                                                                              

《玩牌者》作於1917年,來源於塞尚的同名作品。杜斯堡用幾何構成的處理方式,進一步引向抽象成為無法辨認的直線和矩形。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個 疏密聚散、變化有致的網絡結構,形成了某種節奏和韻律。                                      

  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荷蘭風格派創始人。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                  
荷蘭風格派的特點之一就是,非常特別地反覆應用橫縱幾何結構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蒙德裡安是荷蘭風格派裡最徹底的一個。如果把風格派眾人放在一個兩軸坐標系裡,對直線的信仰程度是縱軸,理念付諸生活的程度是橫軸,那麼蒙德裡安是x、y值都最高的一位。              

              

這幅《紅、白、藍的菱形畫》是一幅最能代表蒙德裡安藝術思想的作品。畫面把一個正方形按菱形的樣式放置,通過長短不同的水平線和豎直線把畫面分割成了諸多的三角形、正方和長方形以及各種不規則圖形。這時,當我們仔細分析時就會感覺到這其中富於變化,包羅萬象的藝術特色,就如同我國傳統文化中道教精美絕倫的「八卦圖」一樣,暗含玄機。畫家進一步在這眾多的圖形中,填充了單純的紅、黃、藍等原色。使畫面在造型之外又增添了變化的因素。從而,蒙德裡安把以前看來極為複雜的繪畫語言,簡單為純粹的構圖和單純的色彩,然而整個畫面看上去均衡而和諧,並且包含變化的活力和無限的延伸性和彈性。                                                                                       

   這幅作於1930年的(紅、黃、藍的構成)是蒙德裡安幾何抽象風格的代表作之一。粗重的黑色線條控制著七個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簡潔的結構。畫面主導是右上方那塊鮮亮的紅色,不僅面積巨大,且色度極為飽和。左下方的一小塊藍色、右下方的一點點黃色與四塊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紅色正方形在畫面上的平衡。在這裡,除了三原色之外,再無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線和水平線之外,再無其他線條;除了直角與方塊,再無其他形狀。巧妙的分割與組合,使平面抽象成為一個有節奏、有動感的畫面,從而實現了他的幾何抽象原則。

荷蘭風格派運動對現代繪畫風格的影響是巨大的,對現代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是無法估量的。杜斯堡曾對風格派一詞的由來這樣解釋,「風格是出自我在1912年的闡述:剝去本質的外形,那麼你就能得到風格。」

總而言之,荷蘭風格派美學思想滲入各國的繪畫、雕塑、建築、工藝、設計等諸多領域,尤其對現代建築和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文案 &  譚淑枚 餘果 徐嘉禕      

圖片 &  徐嘉禕 餘果      

排版 &  譚淑枚 餘果 徐嘉禕      

審編 &  李雨若 徐嘉禕 餘果 譚淑枚 

參考文獻  &  《世界平面設計史》王受之

相關焦點

  • 【乾貨】荷蘭風格派運動知識點歸納
    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主張純抽象和純樸,外形上縮減到幾何形狀,而且顏色只使用黑與白的原色。
  • 荷蘭風格派
    活躍於1917—1931年間以荷蘭為中心的一場國際藝術運動。
  • 荷蘭風格派的風格在哪裡?
    進入荷蘭境內已經是凌晨,一車人正在睡眠中載沉載浮。我醒來時,路邊的公寓樓透出大片燈光。我驚訝於窗戶之大之無遮無攔,以及一眼見底的生活。這是刻在我記憶硬碟裡的荷蘭印象,遠甚於後來看到的鬱金香、風車、乳牛和滿眼大胸脯的村姑,也甚於梵谷、紅燈區和大麻咖啡館。凌厲的直線是用來分界的。後來了解到荷蘭風格派,我後知後覺地領會到,這些直線決絕地劃出的是現代性。
  • 荷蘭風格派-新造型主義
    1917年在荷蘭出現的幾何抽象主義畫派-風格派(De Stijl), 也稱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為荷蘭風格派運動中最有名的設計師之一。他最有名的家具設計作品是紅藍椅;他所設計的個人住宅裡特費爾德的施洛德住宅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藝術界的偏執狂:荷蘭風格派
    20世紀20年代前後,一批思想開明的歐洲藝術家共同發起了所謂的新建築運動,這場運動希望藝術家們在精神上、思想上得到進步,勇敢嘗試新技術、新材料的在設計中的運用,試圖終止設計為權貴服務的立場和原則,突破了建築完全依附於傳統材料如木材、石料、磚瓦的局限。
  • 實驗藝術·常識 荷蘭風格派(De Stijl)
    、超現實主義運動,風格派運動並沒有完整的結構和宣言,參加這場運動的不少人都互相不認識,且參加的人從沒同時展覽作他們的作品。這個風格派得名是從風格雜誌而來的,這個雜誌的主編是杜斯伯格,他是一個理論家,當然他也做設計,可以說是荷蘭風格派的一個靈魂人物,也是這個運動積極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是他發起而且領導的這樣一個設計的集體,這個集體比較鬆散,成員在當時都是具有前衛思想意識的一些藝術家和一些設計師,並不是純粹的一色的設計師,這裡面有藝術家。
  • 荷蘭風格派運動,這個玩轉紅黃藍的男人,我不允許你還不知道!
    荷蘭風格派相對於其他現代主義畫派來說是相對鬆散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參與荷蘭風格派運動中的大部分人是互相不認識的,他們甚至沒有完整的組織,也沒有宣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在20世紀20年代,藝術家創造了非具象幾何作品的水平和垂直黑色線之上的白色,與選擇區域之間的線條畫上顏色。
  • 荷蘭風格派藝術家——杜斯伯格(Doesburg)藝術作品
    藝術家特奧·凡·杜斯伯格 (荷蘭語:Theo van Doesburg 荷蘭語讀音:『te vɑn dusbrx』)(1883年8月30日 - 1931年3月7日)荷蘭藝術家,擅長繪畫、寫作、詩歌以及建築。以建立和領導荷蘭風格派藝術聞名於世。
  • 風格派是什麼?
    在中立國荷蘭,風格派(De Stijl)在追求宇宙均衡和諧、回歸秩序和生活的宣言中高調亮相。在構建國際性語言的烏託邦理想引領下,這一流派堅信藝術可以改造社會和全人類,對現代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歐德(Jacobus Oud)等人一同創辦了雜誌《風格》(De Stijl),轟轟烈烈的風格派運動就此展開。
  • 風格派代表人物及代表產品.
    ,以一種實用的方式體現了風格派的藝術原則。1911年他單獨開設了一間家具店,1918年加入風格派。他一生設計了大量家具,其中紅藍椅無疑是20世紀藝術史中最富創造性和最重要的作品。2 "風格派"產品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人物是家具建築設計師裡特維特(Gerrit Rietveld,1888-1964)。他在父親的店裡當學徒,同時學習建築。他一直與現代主義運動沒有任何關係,直到1916年凡·霍(Robert van t'Hoff)請他設計家具。
  • 風格派迴響:蒙德裡安再現海牙
    在荷蘭,也有一批藝術家回應了時代的巨變,他們創建的風格派逐漸以幾何抽象藝術的形式徵服世界。荷蘭風格派誕生於1917年,核心成員為蒙德裡安、杜斯堡和裡特維爾德。2017年為風格派運動百周年紀念日,為了緬懷風格派往日的斑駁歲月,海牙市政府不僅把市政廳改造成了蒙德裡安式的格子畫,海牙美術館還上演了一場「發現蒙德裡安」的藝術展。
  • 荷蘭風格派,玩轉色彩,大膽撞色會是你的菜嗎?
    起始於20世紀初的荷蘭風格派以簡單的元素、理性的設計、強烈的色彩所構建而成,在室內家裝的實際應用中拋棄傳統的靜態視覺,利用色彩對塊體的空間結構產生動態的立體感。本次小編帶你領略大膽撞色的荷蘭風格派裝修風格案例。
  • 施洛德住宅(烏特勒支),荷蘭的一處世界遺產
    以下是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建築的評價:1924年,丈夫去世的施洛德夫人(時年35歲),委託當時著名的「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建築師裡特費爾德為她和三個孩子設計了這座住宅,要求是實用至上,生活起居方便,設計師採用了顛覆性的設計,儘量少的牆壁以及大量的玻璃,內部更是有諸多的推拉移動組合設計。
  • 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荷蘭畫家,蒙德裡安油畫作品欣賞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英文: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
  • 靜物畫:荷蘭畫家蒙德裡安-靜物美術作品欣賞
    A.D 19-20世紀荷蘭畫家_彼埃·蒙德裡安 (生於1872年3月7日至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杜斯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
  • 低地國裡的當代藝術:10件必須要知道的荷蘭藝術人事物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敢於用藝術建構未來生活的人,他是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幾何圖形為其繪畫的基本元素,崇拜直線美,主張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赫裡特·託馬斯·裡德費爾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 (1888 - 1964)荷蘭風格派的建築先鋒赫裡特接受正規教育只到11歲,
  • 荷蘭設計的後起之秀Droog
    荷蘭近代設計影響最大的風格莫過於風格派,風格派源自荷蘭影響了整個世界,它的耀眼光芒使得後期的荷蘭設計大多無法擺脫其影響,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Droog這個設計團體,Droog讓國際影響力日漸衰弱的荷蘭設計重新刷了一波存在感。
  • 新造型主義:荷蘭畫家-彼埃·蒙德裡安(三原色、直線構成)
    A.D 19-20世紀荷蘭畫家_彼埃·蒙德裡安 (生於1872年3月7日至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杜斯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
  • 風格運動百年,用三百多件畫作「發現蒙德裡安」
    而在荷蘭,風格派(De Stijl)也於當年正式成立,以蒙德裡安(Piet Mondrian,1872-1944)、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和裡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為核心,嘗試用純粹幾何造型與原色來改變世界。
  • 荷蘭現代主義畫家|Piet Mondrian抽象派最核心的藝術家
    皮埃·蒙德裡安(Piet Mondrian,1872-1944)皮埃·蒙德裡安,1872年生於荷蘭。1911年,蒙特裡安離開荷蘭來到巴黎,受立體派影響,畫面中的物象逐漸抽象、簡化。1912年,深受畢卡索及布拉克的分析立體派影響,拋棄複雜枝節,回歸原始的色彩與線條。1917年,蒙特裡安與杜斯堡等人成立「風格派」藝術團體,個人風格逐漸形成。二戰期間,其畫面失去了快樂的色彩節奏,由黑色線條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