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用卡在國內的普及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接受這種超前消費行為,甚至刷卡消費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主要消費形式。因此,很多人都會出現信用卡額度不夠用的情況,於是開始了漫長的養卡之路,通過各種方法來提升信用卡額度。
也有很多持卡人發現,每個人在辦理信用卡的時候,銀行給每個人的首次審批額度都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有高有低,甚至有些差距還很大。很多人對此單純地認為,這是由於個人收入的高低來決定的,收入越高自然獲得的額度也就越高,相反則信用卡額度較低。
確實,收入較高的人群,其消費水平也就相應的更高,並且擁有穩定的還款能力,這種客戶不僅有很大可能為銀行創收,並且對銀行來說財產風險較低,無疑是非常優質的一類客戶,銀行非常樂意為高收入客戶放卡,並且給予較高的額度。
而對於收入較低的群體來說,銀行發放信用卡額度時,首先要承擔一定程度的資金風險,並且這一類客戶在日常刷卡時,很可能中規中矩,很難給銀行帶來收益,所以銀行自然不會給予太高的額度;甚至如果該客戶的年收入不超過三萬元,申請信用卡時銀行一般都不會審批通過。
所以,個人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響信用卡初始額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也並不是收入越高,銀行發放的額度就一定高,銀行還是會根據用戶申請信用卡時,填寫的個人信息進行綜合評定,最終確定個人的信用卡額度,而不是單純的以收入水平來定義。
在申請銀行卡是,申請人還需要向銀行提供個人徵信報告,資產證明,負債情況等等資料,這些資料都會影響到信用卡的初始額度。首先來說一說個人徵信報告,可以充分體現一個人的徵信情況,此前的貸款記錄是否良好,是否存在逾期等情況,如果一個人的收入很高,但是個人信用很差,銀行甚至也不會發放信用卡或者給予的額度很低,原因就是風險很高。
除此之外,資產證明和負債情況等資料,則能夠體現個人的財務狀況,如果用戶沒房沒車,沒有有價值的資產,或者身負巨額債務等等情況,即使收入較高,對銀行來說也是毫無意義。所以,除了個人收入情況之外,其他的個人信息對信用卡初始額度同樣有很大影響。
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在收到信用卡申請時,銀行會根據申請人的資料進行綜合考量,並且給出評分,每個人信用卡額度實際上就是根據這一評分來分配的,評分越高,額度就越高,相反則額度越低。所以,銀行分配信用卡額度的標準,還是相對科學合理的。
說到底,銀行發放信用卡是為了獲得收益,但是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保證資金安全,如果認為高收入就能夠獲得高額度,那麼你的理解就太片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