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淡水珍珠養殖的國家和淡水珍珠生產出口大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淡水珍珠養殖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淡水珍珠產量連續35年位居世界第一,佔世界珍珠總產量的95%。淡水珍珠養殖產業效益排在淡水養殖品種前列,且一、二、三產業融合度高。因為珍珠蚌的濾食習性,珍珠養殖對水體也有一定淨化作用。下面對淡水珍珠蚌養殖技術進行介紹,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借鑑。
一、蚌苗繁育
1親蚌選擇
優先選擇已經審定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如康樂蚌、三角帆蚌「申紫1號」、褶紋冠蚌、池蝶蚌等,並且要求親蚌3齡以上,體質健康,噴水有力,也可根據蚌的外觀挑選,大蚌產大珠,胖蚌產胖珠,彩蚌產彩珠,有條件的還可以選用優秀的自培品系。
2優質苗種培育
2.1親蚌培育
培育方法有池塘直接培育和溫室大棚培育兩種,其中溫室大棚適合早繁苗種,必須在上年度11月前建成。親蚌選擇3齡以上,體重250-500克,體長12-18釐米,體質健壯,完整無傷,殼色發亮,珍珠層美麗,生長線稀疏,閉殼敏捷,噴水有力。親蚌的雌雄鑑別方法:(1)看性腺部位:採用注射器,吸取性腺部位,組織液帶有黃色顆粒為雌蚌,呈白色粘液為雄蚌;(2)看鰓:雌雄蚌鰓瓣上的鰓絲排列密度、溝紋、顏色、透明程度等都差異明顯,通常雌蚌鰓絲密度是雄蚌鰓絲密度的2-3倍,雄蚌鰓瓣溝紋明顯、淡黃色、透明狀,雌蚌鰓瓣溝紋不明顯、淡褐色、不透明。繁育階段可適當提高雌雄蚌比例至4: 1,之後採用親本吊養的方式提高受精率。吊養時應注意,在流水環境下雄性親蚌宜養殖在雌蚌的上流方位,而在靜水中培育親蚌時,要集中養殖在同一水位深度。
2.2育苗準備工作
首先要進行黃顙魚的暫養和強化培育工作,因為黃顙魚是鉤介幼蟲的優良寄主,鉤介蟲變態為仔蚌後再脫離寄主魚,黃顙魚的質量關係到養殖的成敗,因此採苗魚要選擇魚體健壯,性情溫和,鰭條完整,鰭、鰓寬大的,之後準備好育苗設施,提前搭建各種生產車間,做好清洗消毒工作,進行預運轉。
2.3寄苗和採苗
(1)親蚌檢查與分級養殖
在採苗期前,對全部受孕雌蚌進行孕熟程度檢測,並按孕熟程度開展分養工作。此操作不僅能對不同孕熟程度雌蚌的採苗期進行精準預報,還能避免頻繁開蚌檢查造成的「人工」早產現象。
(2)檢查鉤介幼蟲成熟度
一看外觀:成熟的外鰓瓣飽滿,鰓絲粗壯,呈現橙黃色或暗紅色,不成熟則呈現粉色或乳白色;二看足絲:用解剖針點刺鰓瓣,若能挑起粘連不斷的細絲,則表明鉤介幼蟲已成熟。三查動:挑出少許鉤介幼蟲放在玻板上,兩瓣開啟、微動則表示成熟。
(3)排放鉤介幼蟲
成熟的雌蚌洗乾淨,在陰涼處露空半小時後,加清水至剛好浸沒雌蚌,待雌蚌排出成團狀絮狀物約30分鐘後(此時鉤介幼蟲達到適宜密度),再將雌蚌轉入另一大盆繼續產苗。
(4)寄苗
首先,攪動水體使鉤介幼蟲絮狀物散開,再將作為寄主的黃顙魚輕放至產苗盆內。比例在每隻雌蚌投放寄主魚0.5~1公斤為宜。採苗工作在10~20分鐘內完成,使每尾寄主魚寄生1000隻左右鉤介幼蟲。通常寄苗魚直接放養育苗池,每平米1~1.5公斤,即每平米達到2~3萬蚌苗量為宜。
(5)脫苗管理
採苗時間長短與溫度密切相關,鉤介幼蟲溫度高時活力強,此時縮短採苗時間;溫度低則可以適當延長採苗時間。每日測定水溫,預測脫苗時間。按以下公式計算:脫苗天數=165/(日平均水溫-8.4)。寄主魚上的鉤介幼蟲全部變態成仔蚌脫落後,要注意及時將寄主魚撈出,避免其吃仔蚌。
2.4稚蚌管理
早期慢後期快,控制流水速度,以營造溶氧充足的養殖水環境;加泥以不超過蚌體直立高度為宜;操池以沉底積汙泛起水流以使蚌苗均勻分布;降溫要注意保溫,高溫要適當透氣以適時調節溫度。
培育池要避免陽光直射:強烈的陽光會滋生青苔,青苔纏繞仔蚌影響其生長;而且大量的青苔會破壞蚌仔發育所需生態環境。進水口裝上過濾篩布,過濾大型浮遊動物和其它物質,如搖蚊幼蟲危害比較大,應注意清除。
2.5優質苗種鑑別和採購
(1)鑑別
一看親本,親本好、苗種優;二看蚌苗整齊度,越整齊育苗管理越好,苗種越健康;三看生長線,生長線均勻,說明小蚌發育好,不均勻說明生產管理過程中出現過較大問題,或者是已經挑選後的二手蚌;四看腸中有食物,說明攝食旺盛,但早晨有排空現象,因此,看苗時間上午10點以後比較好。
(2)蚌苗採購與運輸
出池規格要求殼長0.8~1釐米,採苗要進行數量規劃,根據成蚌養殖規模採購,無核珍珠小片蚌和育珠蚌的比例為1 : 1~1.5,有核珍珠比例1:10。然後進行池塘準備,每平米吊1個網箱(40cm×40cm×11cm),每個網箱60~80隻蚌苗,蚌苗放養1周內加好塘泥(不宜過早,防止滋生青苔)。蚌苗夜間出池,凌晨放苗。
二、淡水珍珠養殖
1蚌苗培育
1.1水質條件
1.2養殖管理要點
養殖水層:最佳育珠水層(cm)=透明度×0.8;
添加底泥:棲息環境、微量元素、維持菌相平衡;
定期潑酒生石灰:每月1次,生長旺季增加1次,用量10~15kg/畝,化水後全池均勻潑灑,可以維持pH弱鹼性,同時補鈣和消毒防病;
餌料豐度調節:適時適量施肥,少量多次,加大在淨水漁業中的應用;
日常管理:檢查、巡塘,及時跟蹤幼蚌生長狀況。
2插核技術
無核珍珠技術成熟,產量高;有核珍珠則分為腹足珠和外套膜珠,技術發展迅速,規格大、圓度好和養殖周期短。插核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插核季節選擇早春晚秋,水溫適宜的天氣,高溫天氣要縮短蚌露空時間,加快技術流程效率。
(2)組織優秀插核工人,早安排早預約,構建較大的養殖規模,如果是小農戶則要聯合進行插核操作。
(3)準備手術蚌,有核珍珠小片蚌採用1齡蚌,育珠蚌採用2齡蚌。
(4)採用近後端外套膜厚的部分製片,細胞小片質量好。
3育蚌珠養殖
3.1養殖方式
3.1.1蚌魚混養
珍珠蚌魚混養,採取投餌養魚,以魚帶蚌,以蚌淨水,實現了營養物質循環利用,充分發揮池塘的生產潛力,達到魚珠雙豐收,已得到養殖戶廣泛接受。
(1)蚌放養密度:1齡珍珠蚌宜1200~1500隻/畝,2齡珍珠蚌宜800~1000隻/畝,3齡及以上珍珠蚌600隻/畝為宜。
(2)混養魚類和密度:混養魚類以草魚、魴、鯉、鯽等雜食性魚類和鰱、鱅等濾食性魚類為宜,鰱、鱅放養量不宜過大。根據放養種類,合理搭配比例、規格、數量,魚年產量宜控制在500kg~750kg/畝。
(3)收穫時間:無核珍珠養殖周期宜為3~5年,有核珍珠養殖周期宜為2~3年。混養魚類可實時收穫,採取不破壞養殖設置的定置張網等方式捕撈;收穫後,及時補充魚類苗種,保持魚蚌混養比例平衡。
3.1.2發揮淨水作用套養珍珠蚌
(1)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套養:草魚、大口黑鱸等品種已有成功實踐,逐步實現養殖方式的轉型升級。
(2)淨水漁業中應用:傳統天然大水面珍珠養殖已基本退出,但珍珠蚌在淨水漁業中的作用仍很重要。
3.2養殖管理
(1)水質要求:同幼蚌養殖。
(2)日常管理:同幼蚌養殖,根據珍珠蚌不同生長階段、個體差異情況及時分籠分級,適當降低飼養密度。
(3)養殖尾水達標排放:配備尾水處理設施、種養結合循環利用。
3.3病害防治
淡水珍珠蚌常見魚病的判別和防治建議參看如下表1,病害防治注意事項如下:
(1)每7d~10d檢查一次蚌的生長情況和健康狀況;
(2)避免鰟鮍、甲殼類等敵害生物入池;
(3)養殖7年及以上的水域,宜進行輪作,停養珍珠蚌1年~2年;
(4)發現病蚌時應及時將病蚌移出養殖水域,並對病蚌及時診斷,對症治療;
(5)混養魚類病害防治,參照相應魚類的養殖技術規範,但要注意珍珠蚌藥敏情況。
表1 淡水珍珠蚌常見魚病的判別和防治建議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