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碩博國內讀,14年教授成院士,北大副校長的她氣質典雅年齡成迷

2021-01-10 當代師說

她是科學家,是納米微電子器件領域權威科學家,至今已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50篇,出版專著四本,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阿里巴巴達摩院學術諮詢成員。最牛的,她還是中科院院士。

她是名人,在微電子器件領域聞名世界,應邀在各種國際會議大會上作報告40多次,擔任國際會議大人主席至少5次。

她是領導,2014年開始,就擔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近日,北大人事消息顯示,她現在已經是北大副校長。

從她的這些經歷、地位、成就和影響力來看,這是一位絕對的大牛,但是,她卻如靜水深流,人淡如菊,是那麼的低調。像她這樣的大牛,網上一搜,應該是新聞無數照片滿屏,可是,筆者動用多種搜索工具,才好不容易找到她的幾張照片,這令我十分驚訝。

所以,我們這篇文章配圖不足,請朋友們原諒,因為我們這位美女院士美女副校長太低調。不過,照片其實不用多,就這幾張照片,也同樣彰顯出她的優雅氣質,說真的,我們不看簡歷,只看照片,根本看不出她的年齡,可以說是年齡成迷。如此高顏值美女,你都無法跟那麼長的簡歷聯繫起來。

她是誰呢?就是新任北京大學副校長黃如。這名字,都散發出淡淡清香。我特別驚異於她的簡歷,她竟然是如假包換的本土培養的科學家。

她是福建泉州人,出生於江蘇南京,她的高中是在南京市中華中學度過的,而小學和初中,卻是在江蘇無錫就讀的,到高中時代,隨父母到了南京。高中畢業後,她連高考都沒參加,被保送到東南大學(當時叫南京工學院),在這所大學,她拿下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碩士畢業後,她轉投北京大學微電子領域領軍人物王陽元教授門下,攻讀博士學位。從此,她就在北大紮下了根,再也沒走出北大。1997年,她獲得北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當時出國機會就擺在她面前,但是她選擇留校,在北大當起了老師。

1999年,她成為北大副教授,30歲不到,成為頂尖大學副教授,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兩年後,因為她教學和科研成果顯著,破格成為當時北大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進入北大讀博到留校任教,她在北大這塊學術園地裡深耕不輟,砥礪前行。北大的同事北大的學生怎麼評價她呢?就是那種平時看著不顯山不露水,平平淡淡低調如靜水深流。可是,當統計科研成果時,才驀然發現,呀,黃教授好牛,令人吃驚非小,年年歲歲,都是如此。

在黃如破格晉升教授14年後的2015年,她還是那樣不顯山不露水地成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她的履歷幾乎沒有起伏,就這樣平平靜靜地走過來,從未有過張揚,讓人覺得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而然。

作為科學家如此,她走的仕途也是如此,2014年,她就執掌了北大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到今年,升為北大副校長,還是那樣的平平淡淡,在同事眼裡,她還是一位教師,在學生眼裡,她還是導師,可是她確實又是院長校長。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的人生不需要一點點的張揚,同樣光彩照人,黃如就是這樣的人。她從讀書開始,就沒有離開過校園,一路走來,從未成為網紅,而以她的地位和影響力,一定是學術界的網紅,可是,令人奇怪的,她不是。

她不斷獲得成功,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但從來沒有鼓譟,自然也就不會遭來嫉妒恨。這是什麼力量使她能做到如此呢?其實,這是情商的力量。黃如的智商當然很高,但是她的情商比智商更高。

而情商,才是決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社會上,有不少人智商很高,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可是,後來因為過於張揚而走向失敗,還有的為名所累,終於止步於所取得的成就而不前,最後泯為眾人。

我們往往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其實就是情商不高導致的走不遠。只有高情商,才會讓人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黃如就是這樣的典型。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情商不高,比如不會說話,不敢說話,因之而不會交際不敢交際時,切莫等閒視之,一定要加以重視,因為,這可能毀掉前程。

當發現有這樣的問題時,應該重視起來,抓緊時間提高情商。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對照書本進行訓練,沒有不能提高的情商,只要你想,就能提高。這裡筆者為需要的朋友推薦一套提高情商的書,如果情商不高,買一套,照著訓練就可以了。

情商高,你就能像黃如這樣,在不動聲色中一步步走向成功。最後,我們向黃如院士表示祝賀,祝願她在新的崗位上,繼續不顯山露水取得更輝煌的成就。不知道朋友們對黃如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交大「美女教授」作曲,北大「院士校長」填詞,南北醫學家隔空獻唱...
    兩位來自醫學界的科學家曾凡一教授和詹啟敏院士隔空創作抗「疫」讚歌《醫魂閃光》,用自己的方式傳遞中國逆行者的民族精神,給予愛的力量和勇氣。一拍即合,實現30年的心願這首歌的詞作者和演唱者詹啟敏院士(筆名瀟敏),是我國著名腫瘤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
  • 北大最「牛」專業,9年畢業6人,數十位教授圍著轉,逃課從不存在
    那麼估計有人要問,既然殯葬學都有關注度了,怎麼在北大還是冷門專業呢?正是因為這是北大。 北大的分數線大家應該都懂,國內最高的那一批,因此能夠考上北大的基本都是學霸中的學霸,而且北大出去的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都不用愁工資的問題,因此能夠考上北大的基本上都會選擇更適合的別的專業,殯葬學自然就無人問津了。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顏寧,是中國科學界一個比較傳奇的存在。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有80後211大學副校長,有90後...
    2篇Nature、1篇CELL、1篇PNAS 任職情況: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榮譽/稱號: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Nature十位中國科學之星,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 "聞聲識人"川大女老師 煉成"讀心術"之前本碩博都是皮革專業
    「聞聲識人」 川大女老師煉成「讀心術」之前,本碩博都是皮革專業他表示,自己選的都是20到30歲,年齡和體型都差不多,因為年齡大的和年齡小的人聲音都會不同,體型胖瘦對聲音也會有影響。然後,十位志願者中的三位女孩被抽中測試,每個人要求回答三個問題。而後,王英梅根據這十人的照片辨認她們究竟是誰,結果全中,由此驚呆董卿、王力宏和李昌鈺三位評委和所有觀眾。
  • 北大副校長20年間25篇論文涉嫌造假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
  • 讀經典 戰「疫」情——北大馬院本碩博學生線上讀書活動紀實
    為緩解大家對於疫情的壓力及豐富漫長寒假的生活、保證學生學業不因此停滯,北大馬院讀書會的同學們自發行動起來,利用網絡媒介,積極組織網上讀書活動。讀書活動以現有的10個「經典精讀」讀書小組、16個「本碩博協同攻關課題」小組為戰鬥堡壘,在學院老師的支持和指導下,正在有序開展線上讀書交流活動,有力地營造著一股求實奮進、亂中取靜的學術氛圍。
  • 浙江又有兩位教授當選院士
    昨天,中國工程院公布了新當選的67名院士名單。其中,浙江有2位高校教授在名單之中。他們是浙江大學朱利中教授和浙江工業大學鄭裕國教授。巧合的是,兩人從本科開始到工作一直在母校。朱利中教授是環境科學專家,長期從事汙染物多介質界面行為與調控技術研究,在土壤與水汙染防治領域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
  • 13歲上北大,27歲成博士,她為愛改國籍,嫁大自己24歲外國教授
    田曉菲1971年出生,從小就是個神童,她2歲讀書,5歲寫作,7歲立志要考北大,13歲上北大,27歲成博士,在學習的時候遇見了自己的愛情,她為愛改國籍,嫁給了大自己24歲的外國教授歐文。神童一詞對于田曉菲來說,並不陌生,她從小被叫到大,已經習慣了,也承認這個稱呼,畢竟很少有孩子能夠在13歲的時候被北京大學錄取,13歲就能夠就讀大學的孩子,稱得上是神童。
  • 清華副校長將擔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獲100萬美金獎金|...
    本文轉載自:科研大匠11月19日,據澎湃新聞記者從數個獨立信源處確認,現年57歲的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以下簡稱「南科大」)。南科大官網顯示,現任校長為64歲的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陳十一。
  • 當時不願讀北大的孩子,今天活成了這樣
    聽說這個男孩五個半個月早產,母親生下他一個月就走了(這個女人水性楊花,男的沒錢養她,帶著女兒又找了一家)父親花了畢生的積蓄一定要保全他的命,畢竟老來得子,孩子是他一輩子的希望!由於孩子體質多病,父親希望他平平安安,走路小心翼翼,故給他取名叫做「小心」。
  • 她是研究抑鬱症世界級專家,北大女神,棄美回國遺憾落選院士
    從這兩所大學走出的才子佳人數不勝數,諸如因為今年因為疫情被廣大網友所熟知的施一公的學生顏寧就是畢業於清華,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北大女神胡海嵐。胡海嵐教授現就職於浙江大學,是高等研究院/醫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執行主任。
  • 饒毅:《致MIT校長副校長的信:抬起頭顱 直起脊梁》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56歲的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據美國司法部網站披露的信息,美國對電匯欺詐的指控,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3年的監督釋放,以及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
  • 北大海歸教授史蛟,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任教:遠飛的鳥終會回巢
    》節目中,表示自己心裡的「不平衡」,他對於從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等國內一流大學畢業出來的不少學子,最終流失到國外表示遺憾。而除了優秀的學子流失外,不少的優質師資也流失了,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顏寧教授已經接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擔任終身講席教授一職,人才的跨國流動雖然屬於正常的現象,但是對於國內拔尖人才的不斷流失,也是令人感到無奈。
  • 被全國女性辱罵3年的北大教授,就因發明了一個漢字,這是什麼字
    曾經有一位十分著名的北大教授,他雖然沒有老子的成就高,知名度廣,但是在當年卻成了全國女性的公敵,女性凡是說到他,一半人辱罵,另一半人表示不理解。他到底因為什麼事情被辱罵呢?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他發明了一個漢字,這到底是什麼字,竟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呢?
  • 拖著長辮子的北大教授:辜鴻銘
    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今日分享《大先生也挺逗》,一起了解這位拖著長辮子的北大教授,曠世怪傑辜鴻銘先生二三事。
  • 俞敏洪:初中高中畢業留學挺不錯,北大教授:留學黃金時代結束了
    2020年3月25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有許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2020年4月19日,俞敏洪又在直播中說:「在孩子初中或者高中畢業以後,送孩子出去讀高中或者讀大學,我覺得是一個挺不錯的選擇,由於現在面向世界的融合在加快,學生真的從身心上能跟世界融合,這件事情變得更加重要。所以,我覺得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初中畢業去讀高中或讀大學,高中畢業去讀大學或者研究生,這件事情其實非常好。
  • 那個驕傲的北大才女,嫁給老外這些年經歷了什麼
    那個驕傲的北大才女,嫁給老外這些年經歷了什麼北大一直不缺才女,但像田曉菲這樣,13歲從中學直升北大的,還真只有她一個。田曉菲是「70後」,1971年10月出生於哈爾濱,在天津長大,雖然是地道的北方人,但不管外貌還是才情,田曉菲都更像溫婉多情的南方人。
  • 2021年國際工程技術協會(IETI)會士名單公布!
    06 Robert Faff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商學院教授、SSCI頂刊主編、主持14個澳大利亞國家基金、H-index>57。 本科: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碩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