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7月19日電 7月18日白天起,武漢上空就烏雲低垂,隱隱透著風雨欲來的氣息。當晚,武漢迎來本輪降水最強時段,暴雨再度在這座城市「大展拳腳」且伴有雷電大風「助威」,當日18時19分起,武漢市氣象臺接連發布3條暴雨黃色預警,18日晚到19日,大雨傾盆,環繞城郊的府澴河連連告急。
7月17日8時,武漢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發布洪水紅色預警,預計府澴河童家湖站於17日20時左右達到保證水位。當日中午12時起,武漢市江岸、黃陂、東西湖三個城區先後將防汛應急響應等級由Ⅱ級提升至Ⅰ級。
當日,今年長江第2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7月17日14時,已經提升至Ⅰ級防汛應急響應的武漢東西湖區防汛指揮部發出通知,長江2號洪峰將於當日20時左右抵達武漢!
府澴河再度告急!
17日15時,一百餘名搶險隊員,30餘臺套挖掘機及運輸車輛就集結在了武漢市東西湖區府澴河大堤東風垸北湖閘口徹夜待命!他們是來自中建三局一公司的防汛突擊隊,隊長何雷軍和陳彬、趙博磊等三人曾參與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和維保工作。面對汛情,三人在大堤上再度點燃「火雷激情」。
人、車剛到大堤,不待車停穩,何雷軍挽起褲腿就跳下車,迅速呼喚著隊員們:「快快快!先裝沙袋!」突擊隊員拎著鐵鍬趕到堤內,顧不上吃飯和休息,配合當地民兵組織,四個小時填裝防汛用沙袋2000餘個。
17日20時,府澴河水位開始明顯上漲,北湖閘口附近大堤有多處堤內土坡出現滲水。若是水位繼續上漲,滲水範圍可能在堤內擴大,導致出現內脫坡險情。仔細勘察後,何雷軍帶領突擊隊員,在防汛指揮部指揮下著手處理險情:在堤內各處散浸點浸潤線以下,挖出一條條導滲溝,在溝內填入粗砂、礫石,排除滲水。在兩處滲水較重的散截止7月18日凌晨2時,所有散浸點險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浸點,用沙袋壘起透水壓投臺,穩定堤身。何雷軍衝在最前,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濘的現場,來回搬運著幾十斤重的沙袋。靴套裡灌滿泥水,累得已經直不起腰來,何雷軍和隊員們咬牙堅持著,與大堤不斷湧出的滲水賽跑。
7月18日,武漢迎來本輪降雨最強時段,雨衣下,搶險隊員們在大堤上一字排開,手持竹竿,靠著手持照明工具甚至是手機的電筒,在這樣的燈光照耀下,在大雨中一步一步摸索著巡查著大堤。面對嚴峻的殉情,無論雨有多急,風有多大,他們還要確保巡堤不間斷,不留真空地帶,誓保大堤萬無一失。不止是他們,整個府澴河大堤上,每5米就有一人蹲守,力保大堤安全。
2020年,暴雨一輪接一輪向武漢發起「猛攻」,出梅日期依然不十分明朗。截至7月19日,武漢已入梅42天,追平了1998年的梅雨天數。全市800多公裡三級以上堤防,依舊在嚴防死守中,等待著防汛勝利那一天。(工人日報記者 張翀 通訊員 周俊 劉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