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

2020-12-15 日慕鄉關

日慕鄉關一直認為張黎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才是中國大陸電視劇的神作,當然,《大明王朝1566》也是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

中國歷史中「明史」是一段特殊的存在,不僅僅因為它距離現代社會比較近,還因為他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中原文化為核心的社會制度集大成的一朝,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和研究價值。

電視劇從雪中開始,漫天飛舞的大雪營造出天地蕭殺萬物入冬的不祥之兆,而此時的深宮之中,以嚴嵩嚴世藩為首的腐敗分子和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代表的改革派正鬥得不亦樂乎。

而醉心修道的嘉靖皇帝端坐一方,坐看群臣內鬥。

如果不知道電視劇名字中有嘉靖與海瑞(電視劇原名叫做《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你會以為這只是一部反映宮廷權力鬥爭的正劇,按照歷史記載,徐階等人最終鬥倒了嚴嵩,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後續的隆慶改革奠定基礎。

如果電視劇這麼拍就很普通了,張黎的野心不止於此。

江南織造案看似是嚴嵩與徐階兩派的矛盾焦點,實則是引出一起爭議:大臣或者是國家,究竟應該維護百姓的利益還是皇帝的利益!

嘉靖皇帝是個聰明人,甚至有可能是明朝僅次於太祖成祖最聰明的皇帝,正因為他聰明,所以他更自私。引用著名學者錢理群的說法,他就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他的計劃裡,個人長生是放在第一位的,為此他可以堂而皇之的犧牲百姓的利益,不上朝,不見兒子,不辨忠奸,大興土木。那些束縛皇帝的成法,譬如祖宗的江山社稷,子嗣的萬年延長,他毫不在乎。

嘉靖當然不是昏君,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十分精巧的控制住自私的程度,既滿足了個人私慾,又能有效的把控局勢。電視劇中說他是明朝最大的會計,十分精確。

嘉靖最為精準地展現了封建社會君王的普遍心態,也是其中最為出色的利己主義者,而明朝的黨爭更有代表性,嚴嵩和徐階,不能簡單地用忠奸來區別,嚴嵩父子時時事事把皇帝放在第一位,通過揣摩聖意無條件滿足嘉靖需求來達成自己的政治野心;徐階等人則以讀書人自居,堅信百姓利益為重,在皇帝與百姓利益衝突的時候主張百姓為先。

雙方的分歧在於皇帝百姓利益的優先級。

就在此時,海瑞出場了!

海瑞的意義無疑被電視劇大大拔高了,張黎一改其書呆子的刻板形象,把他變作一個做事認真、謀略出眾卻意志堅定、品質高潔的好官員。

他的使命只有一個:為天下蒼生謀福利。

海瑞的出現真正確立電視劇的平衡,一頭是以個人利益為重的皇帝,一頭是以天下百姓為先的海瑞,如果把政治看作是一個蹺蹺板,海瑞和嘉靖分居兩頭,群臣、太監、商人等在中間不停的流轉。

以海瑞的身份地位,他與嘉靖的博弈不對等,也絕無勝算,所以電視劇巧妙地把這一系列矛盾隱藏在「江南製造案」中,通過這個案子的進展不斷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

打垮海瑞很容易,但海瑞垮了,江南的案子就永遠無法解決;江南的案子解決不了,胡宗憲就沒有軍餉;胡宗憲沒有軍餉就無法打贏倭寇;無法打贏倭寇就無法出口蠶絲;而無法出口蠶絲,嘉靖就沒有錢繼續修仙問道。

一連串的因果關係給了海瑞與皇帝博弈的空間,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製造新問題,最終把矛盾聚焦到皇帝與百姓的利益對立上來。

而皇帝利益與百姓利益的對立是王朝更替的根源所在。

電視劇到這裡,早已超越了大明朝的界限,所展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再是一時一事,而是千百年來王朝興衰的周期律。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也只有海瑞,把這句話當成真的。因為只有他,把做官看成是為百姓謀福利,實實在在的踐行聖人之言。

他最大的特點不是剛直,嚴苛,而是真實。而夾在那個年代中的各色人物,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忘記了讀書的初心,比如說一心報國卻陷入師徒恩義的胡宗憲,篤信理學卻又沉迷權術的趙貞吉,進退兩難的太監呂方,老謀深算的嚴嵩,霸道無腦的嚴世藩,綿裡藏針的徐階,一驚一乍的高拱,儒雅睿智的張居正……

他們用獨特的個性演繹了兩千年封建社會百官群臣的眾生相,共同構成了這幕大劇。

不能不說,張黎和編劇劉和平的野心太大,他們想創造的不是一部年代劇,而是一首貫穿整個民族歷史的史詩。

而演員精確的表演也為電視劇加分不少,陳寶國依舊用他熟悉的傲慢來掩飾嘉靖的精明,倪大紅遲緩的動作下隱藏著一顆悸動的心,黃志忠亢奮的語調把海瑞的為民請命刻畫的入木三分。最為出彩的是小閣老高育良書記,把一個霸道又魯莽的嚴世藩塑造得十分精彩。

但我個人依舊認為這部電視劇不完美,她最大的優點恰恰是最大的缺點所在,那就是用代理人的方式來展現社會分裂,猶如衝關打怪的遊戲一般,通過前期無數的鋪墊,最終「王見王」,而嘉靖也在海瑞的感召下反思自己,最終通過對兒子的期許來實現救贖。

這種升華對於傳播正能量是很有必要的,卻陷入了一種佛教式的頓悟禪機,把人性的複雜一股腦忽略了,仿佛幾十集的情節安排,無數的人頭落地就是為了喚醒一個癮君子,並最終賦予他拯救地球的宏大使命。

比起《走向共和》中大談制度革命,這種押寶式的救贖太不真實。

當然,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從來都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聖主身上,習慣了!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關,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大明王朝1566》本來是為中央電視臺量身打造的電視劇,不過被當時眼光頗為「毒辣」的湖南衛視獨家買斷5年的國內版權,成為該臺2007年開年大戲。而這部電視劇,也成為以泡沫劇而出名的湖南衛視中為數不多的閃光點。
  • 《大明王朝1566》: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這才叫神劇
    中國的政治文明迄今為止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記載了,而大明王朝,就剛剛好的抓住了中國政治文明的根本脈絡。我曾經在《大明王朝》的評論區看到過一個高贊評論是這樣說的:大明王朝1566是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毫無疑問,這是很多專業的歷史學術著作都不能夠做到的。也是因為這一高度評價,我抱著嫉妒好奇的態度去看了大明王朝。
  • 大明王朝1566:兩副眼鏡隱藏的歷史真相
    《大明王朝1566》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歷史觀,並運用了當代藝術審美手段,對歷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動的解讀。大明王朝1566裡面戴眼鏡出鏡的角色少之又少在大明王朝155第12集裡面,「眼鏡」出現了一次。徐階這幅眼鏡似乎太現代從眼鏡的歷史來看,中國最古老的眼鏡是水品或透明礦物質製作的圓形單片鏡(即現在的放大鏡),在宋代時就有人用水晶鏡掩目來提高視力了。明代開始到現在一直稱為「眼鏡」。十三世紀元代,我國已能利用水晶的折射率做成眼鏡,幫助解決視力不足的困難,但當時戴眼鏡的人並不多。
  • 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
  • 胡宗憲的死局 | 《大明王朝1566》人物評傳
    這是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一段對話,嘉靖和呂芳提及的胡宗憲是劇中流光溢彩的一個人物。和正史不同,《大明王朝1566》裡的胡宗憲是一個高度理想化的臣子形象,他在劇中被下屬稱作「胡部堂」,這位「胡部堂」東奔西走,為國為民,他不只是一員武將,也不只是嚴黨的一員,在劉和平的筆下,胡宗憲煜煜生輝,是全劇最讓人心疼的士大夫楷模。
  • 《大明王朝1566》第七集影評——美女愛英雄,英雄需事業
    作者:大隱者原創文章,轉載需聲明今天為大家解讀大明王朝第七集,主要是和朋友們探討:古代王朝裡面,結黨的必然性和先進性,以及對初入職場的一些啟示;為什麼是高規格?表面上是朝廷派來的官,實際上是因為大家都是「嚴黨」。但凡是一個集團企業,就沒有不結黨的,這是為什麼呢?從積極的意義上來說,在古代,解決了上下級信息不對稱的難題。
  • 中國最好的電視劇-虎嗅網
    打開豆瓣,電視劇搜索,選擇中國大陸,按照評分排序,排在最前面的兩部9.7分的作品,是《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這就是我眼裡「中國最好的電視劇」。一《大明王朝1566》,講述的是嘉靖皇帝在位的最後六年,嘉靖三十九年到四十五年間的故事。
  • 中國大陸精品電視劇排行榜(2000年之後)之年代篇
    中國大陸電視劇與英美電視劇和港臺電視劇相比有明顯差異,雖然絕大部分電視劇粗製濫造但也有極少量的精品。這些精品或厚重,或構思精巧。前者只能在大陸的文化環境中產生,如《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和《生死線》;後者則是向美劇學習的良品,如《黎明之前》。
  • 《大明王朝1566》讀書筆記-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變
    《大明王朝1566》是部神劇,無論電視劇還小說,評價都相當高,這麼經典的小說不讀一讀著實可惜。故事開始於嘉靖39年農曆臘月二十九,整個冬天都沒有下雪,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民間傳言是天譴,連嘉靖帝都不得不下罪己詔: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 細數那些經典的國產歷史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口碑最好
    近幾年打著「尊重史實,傳播歷史文化」口號的歷史題材電視劇迭出不窮,卻難有經典作品。大多數作品架空、戲說甚至胡編亂造,不過國產歷史題材電視劇中還是有一些非常不錯的,今日我們就來回顧下。  二、《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1566》可以說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歷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聯袂主演。劇情以嘉靖皇帝和清官典範海瑞的「相親相愛」為主線展開,以明嘉靖45年間為歷史背景,向觀眾展示了一個處於權力頂端、至陰至柔、善於制衡朝臣的嘉靖皇帝。
  • 《大明王朝1566》裡,該如何看待和光同塵的鄭泌昌?
    在《大明王朝1566》裡,鄭泌昌與何茂才兩個人的命運感與震撼力居然也僅次於嘉靖海瑞的衝突和楊金水的佯瘋與發洩。兩位演員的出場天然帶了些喜劇色彩,誇張的肢體語言,一胖一瘦,一文一武,一個輕言細語,一個咆哮叫嚷,私下彼此也只一口一個老鄭、老何叫著,要是把那官服換成長衫,倒活脫脫是說相聲的。
  • 大明王朝:殺人誅心,六心居改名六必居的背後,嘉靖帝盡顯帝王術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8篇文章)嚴黨倒臺,徐階奉命到嚴嵩府上傳達嘉靖帝的旨意,嚴嵩卻執意要帶一罈子六心居醬菜進獻皇上。,甚至還蓋上了大印,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8期:大明王朝:嘉靖帝的硬威懾,他為什麼讓嚴嵩把六心居改成六必居?一、在北京六必居博物館裡,記載著六必居的牌匾是嚴嵩所題,但是並沒有蓋嘉靖帝的大印。
  • 四部精品歷史電視劇:《雍正王朝》無緣前三,第一毫無爭議
    四部精品歷史電視劇:《雍正王朝》無緣前三,第一毫無爭議1、《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由張黎執導,陳寶國 / 黃志忠 / 倪大紅主演的一部劇情 / 歷史類型的電影,劇中內憂外患的嘉靖王朝,黎民百姓的疾苦,宮廷權力鬥爭的兇險都赤裸裸地展現在眼前。
  • 《大明王朝1566》中的沈一石: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在《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是浙江的首富,替宮裡的織造局幹活。
  • 國產劇豆瓣排行榜2019,顏值高又好看的電視劇2019
    在現在這個發達的時代,很多美日韓等各種各樣好看的電視劇紛紛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中。但其實我們國產也有很多值得去觀看的難以逾越的經典之作,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多得都讓人數不過來。不過大多數都是看完就忘記了,只有一些評分很高的電視劇才會留在觀眾的心裡。
  • 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加拿大漢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撰寫的《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就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切入,解析東亞大陸蒙古帝國的分支大元,以及由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朱姓王朝兩個朝代的國運和政策,是如何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 最經典的五部國產歷史正劇,這才是國產電視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片中很多情節都是真實的歷史再現,而且演員的相貌也與歷史人物驚人相似,可以說是精品中的最精品。02 大明王朝1566導演:張黎編劇:劉和平主演: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王勁松,鄭玉,趙立新,郭廣平,閆妮,徐光明,張志堅,肖竹,徐敏,劉立偉,晉松,甘雨,王戎,祝希娟集數:46集,每集45分鐘首播時間:2007年1月8日《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9.5,國產劇中排第二。
  • 為什麼明朝的戲那麼少
    276年的大明,自元末朱元璋起兵,直至崇禎煤山自縊,其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恢宏氣勢是清朝所無法比擬的。對明朝研究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如果能夠拍出電視劇,一定是精品。事實上,曾經有一部《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7分。玩豆瓣的,都知道這個分數意味著什麼。
  • 大明王朝:新安江決堤,那群被迫跳河自殺的士兵,究竟為誰而死?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4期——人物篇第7期:上一期我們同時談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淳安知縣常伯熙,另一個則是建德知縣張知良。他們在劇中稱得上是小人物,沒有露過幾次面,臺詞也沒幾句,他們只不過是按照上級指令辦事的小嘍嘍。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東南死局
    劇照-胡宗憲大明王朝第三集中改稻為桑在浙江受阻後,胡宗憲上疏浙江遇到的問題,嘉靖帝連看都不看,面對朝廷的議論譚倫急衝衝來找胡宗憲對話譚:你是說,我還沒有學到為官三思?」胡:真想不到裕王為何如此器重你「我胡宗憲沒有退路,你譚倫來與不來也沒有什麼可變!」譚:那我這次本不該來!」胡:你是不該來,「朝野都知道,我是嚴閣老提攜的人……我胡某在大事上從來是上不誤國,下不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