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2021-02-14 HoneyJane一起讀好書

作者:龍應臺

本書是作者「人生三書」的其中一本,另外包括《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本書收錄了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對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

一、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曾幾何時,我們還是依賴父母的孩子,處處被關照、保護,慢慢地我們長大了,過馬路時會鬆開父母自然的牽手, 雨天會不顧他們的提醒任由雨水打溼頭髮與衣服,開始慢慢的變得沒有耐心去聽他們的嘮叨。漸漸地,他們變老了,甚至開始忘記我們是誰,我們變成了他們的依靠,從小鄉村隨我們來到大城市,常常交錯在時光的記憶之中。

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發現時光似乎開了一個大玩笑,我們變成了曾經的「父母」,重複的做著他們曾經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而孩子變成了當初的自己,漸漸地從依賴變地獨立。才漸漸恍惚時光的飛逝。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始。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失去摯愛的悲痛、年老體弱的無能為力、內心的孤獨,很多時候,很多路,我們只能自己走,自己扛。

二、從十二歲到五十歲會發生什麼?

如果五十六歲時去參加小學同學會,看看十二歲的玩伴今天變成成什麼樣了。我們的眼睛了,頭髮白了,密密的皺紋自額頭拉到嘴角,從十二歲到五十六歲,中間發生了什麼?

「孩子們,今天十二歲的你們,在四十年之後,如果再度相聚,你們會發現,在你們五十個人之中,會有兩個人患重度憂鬱症,兩個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個人還在為每天的溫飽困難掙扎,三分之一的人覺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滿,一個人會因而而自殺,兩個人患了癌症。」

你們之中,今天最聰明、最優秀的四個孩子,兩個人會成為醫生或工程師或商人,另外兩個人會終其一生落魄而艱辛。所有其他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時間能改變很多,今年30歲了,回首過去的點點滴滴以及同學們的現狀,發現很多細小的選擇都決定了我們現在所處了狀態,早早退學的人,很早開始工作,現在孩子都上學了,自己也在掙扎中;而選擇努力讀書的同學,則過著另一種生活,畢業、找工作、在大城市掙扎。每個人對生活有自己的理解,無所謂對與錯,重要的是當下自己的感受,是否無悔當初的選擇、是否滿意目前的狀態、是否感到幸福滿足。

三、什麼——那些伴隨一生的愚鈍

我有一種鄉下人特有的愚鈍。成長在鄉村海畔,不曾識都會繁華,十八歲才第一次看見同齡女生用瓶瓶罐罐的化妝品,才發現並非所有的女生都和我一樣,早上起來只知道清水素顏。在臺南的鳳凰樹下閒散讀書,亦不知何謂競爭和進取;畢業後到臺北,大吃一驚,原來臺北人人都在考,申請留學。

這種愚鈍,會跟著你一生一世。在人生的某些方面,你永遠是那最後「知道」的人。譬如,年過五十,忽然驚覺,怎麼這麼多朋友在讀佛經?他們在找什麼我不知道的東西?

五十年代,彼得·席格把《聖經·傳道書》裡的詩譜成了曲: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放手有時,保持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難的是,你如何辨識尋找和放手的時刻,你如何懂得,什麼是什麼呢?

四、跌倒——誰能教我們面對挫折與失敗?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誰,教過我們怎麼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它不在我們的家庭教育裡,它不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教科書或課程裡,它更不在我們的大眾傳播裡。家庭、學校和社會只教我們如何去追求卓越,即便談到失敗,也是雞湯文告訴你如何絕地反擊。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怎麼治療內心的創傷,如何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

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為什麼往往是人生的修行?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是的,我們沒有學過。很多痛苦我們都是自己承擔,慢慢地修行,去跑步、去讀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漸漸學會面對自己的孤單也痛苦。

一步、兩步、三四步、每一步都算數。

相關焦點

  • 夜讀|《目送》: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
    這時她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龍應臺說,有了對生死的經歷之後,開始覺得大部分社會議題其實都只是枝微末節。不過,她說「評論與文學,兩者都是我」,而無論筆下書寫的是什麼,都總有一個核心,那便是對人最深的關切。「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一切都必須是自我承擔和接受。
  • 四十不惑,我看懂了「目送」
    忽然,一次偶然的相遇,我瞥見一本上屆孩子留下來的龍應臺散文集《目送》。「整本書,也就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萬萬沒想到,這本書第一篇文章《目送》就觸動人心,直指心靈。我怎麼也想不明白,一個已滿四十的中年男子,讀罷過後眼角竟然有些溼潤。是我年老色衰,還是我感性傷感,亦或還有別的什麼原因。散文有時真需要有一些閱歷的人才能讀懂。
  • 有些人,註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都知道:人走茶涼;可孤城草深,眸中的一點星火,足以抵擋一切!都知道,對方不過是過客,遲早要離開,可還是單憑著一份熱愛,想要敵過歲月蹉跎,相信只要堅持,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只是午夜夢回,才深知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始終都有那麼一個人,是你最渴望見到的,可是這時候的你深知,那份最深的思念,藏於你心,無人知曉,你也明白,有些萍水相逢都是過客而已,那些過客,註定只能陪你山水走一段路程而已。
  • 龍應臺《目送》經典句段
    《目送》經典句段:1、九十三歲的眼睛和四歲,竟是同一雙眼睛?靈魂裡,還是那看《史記》的孩子,深情而憂鬱的青年?2、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3、在暫時裡,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4、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 賞讀| 有些路,註定一個人走
    可是,成長中,我們哪個人不是要學會獨自一個人去面對一切該面對的問題呢?春有春的溫柔,夏有夏的熱烈,可是,當我們需要歷練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捨棄春夏的舒適,而選擇秋的蕭瑟,冬的凜冽。 也許,當我們選擇的時候,就註定了我們會擁抱孤獨,但是,我們依然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因為更多時候,靜靜的一個人時,我們才可以聽見自己的心意,堅守住內心的方向。
  • 晴空物語【另一個目送】
    望向馬路對面的目光,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的。他倆不知在聊著什麼,邊聊邊正眼或斜眼瞟著馬路對面我這邊的女孩。好像在商量過後,他倆走到旁邊100米的地方,距離女孩又遠了一些,可目光卻沒有停止追隨。婦女有時會拉起那個男人的手,自然而隨意。不浪漫,也不扎眼。男人顯然很累了,再一次蹲下。人群中,他們比任何人都普通。       我要坐的3路和809,已經過去好幾趟了。看起來,女孩要坐的不是這兩路。
  • 有些孤獨,只能一個人熬
    夜晚的初冬有些微涼,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急切回家人腳步匆匆,我淹沒在擁擠的人群裡,並沒有融入這人間煙火,初冬的寒意讓此時的我倍感孤獨,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感覺,仿佛這座與我生活了許久的城市,突然間變得有些陌生。
  • 收藏|適合一個人獨處時發朋友圈的文案
    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 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到自己的身影。 ——史鐵生 3. 希望一個人打傘的日子裡都能夠順順利利。 9. 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 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 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 11月底,有些路,註定一個人走,反反覆覆,愛情得不到成全的星座
    愛情若是離開,那麼肯定會有些人來替代,就好像一種心有靈犀一樣,來來去去,穿流不息。分手後,也就多了一個喜愛的機遇。可總有些喪失,即使用勁趕緊,來到最終也會喪失。愛情裡的跌跌撞撞,來到最後並不是可以攜手並肩。在愛情的路面上,一些婚緣是終究的,如同一些路,終究是要一個人來走。11月底,反反覆覆,深陷到愛情的迷失中,自始至終無法得到愛情的滿足。
  • 有的路,必須一個人走,這不是孤獨,而是選擇
    我尋山尋水 都是為了你我一個人走為的就是尋找 早以荒涼的愛情蹋著滿世界的落葉 孤獨的一個人走永遠也忘不了你 絕決的背影永遠也忘不了 你濃我濃的那些愛戀我一個人走去了那麼多的地方 就是為了尋到你
  • 在路上:即使成功的路千萬條,你還是只能走專屬你的路
    沒有人教他怎麼去愛一個人,怎麼組建一個家庭,怎麼對一個人好。他隨波逐流般長大了,所以在後面對待這些女孩子時,他也只能用自己最原始的欲望去表達感情。其實,他也是想要一個家的,想要一個溫暖的家。終其一生,人都是在家庭環境影響下的產物。
  • 劉春纓|目送
    離開的前一晚,她說:「你走了,家裡就空了。我和你爸一天天吃飽了,沒事幹。他還經常出去轉轉,我就坐在沙發上等天黑。一天太長了,感覺日子過得很慢很慢······」聽著聽著,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我們的離開,讓父母成了空巢老人。忙忙碌碌的兒女,誰又能真正理解他們的孤獨?正月初七,我們在老家的院子裡聚會。老公的朋友、弟弟的朋友以及他們的家眷來了將近30多人。
  • 有些路,你不走,你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5、人生苦短,有些路,你不走,你就不知道它有多美。沒有走過的,永遠是路;走過的,才叫人生。6、動心的時候萬物復甦,什麼都奔向歡喜;傷心的時候銷聲匿跡,什麼都歸於嘆息。7、如果你獨處時感到寂寞,這說明你沒有和你自己成為好朋友。別總說來日方長,這世上揮手之間的都是人走茶涼。
  • 薩克斯《Morning》,走自己的路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有些人,似荷,只能遠觀;有些人,如茶,可以細品;有些人,像風,不必在意;有些人,是樹,安心依靠。有些人相互讀了一輩子也沒有讀懂,有些人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偶遇,卻篤定了一生。了解一個人就像買書,我們往往只注意華麗的封面,總是忽略了書的內容,只注重名人名言,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想讀懂他人,要先讀懂自己。
  • 長長的路,慢慢地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無論是陽關大道,還是羊腸小道;無論是春花爛漫的日子,還是冬雪紛飛的季節;我們都要一路心存美好和希望,不卑不亢,不急不躁,長長的路,慢慢地走。
  • 目送造句和解釋_目送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巴金《寒夜》:「他目送著他們,他用羨慕的眼光看他們。」] 目送在教材中的例句: 1、或者輕悠悠地飄過大海,飛越山巔,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個熟睡中的嬰兒的頭髮上……目送著她們,我心裡充滿了快樂、驕傲與希望。
  • 一個人走,一個人睡,一個人喝酒,一個人沉醉!
    不要總是估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在我們初落凡塵時,手中緊握的就只是一張單程票,始終只能向前,沒法改悔。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
  •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紀子連忙回答,心裡突然厭煩起來,原本打算安安靜靜的享受一個人的旅程呢,這下可好,要陪這孤獨的老婦人聊天了。加奈子卻沒再講話,安靜吃完便當,去洗漱完畢,又變成了巋然不動的佛像。只是時不時的摸摸右手的戒指,那是一枚有年頭的金戒指,沒有浮誇的圖案,呈現出略微黯淡的光澤。紀子猜想,或許加奈子的丈夫走了,這時節回去祭拜的吧。死亡這種東西,真是可怕。
  • 小米CC9 Pro:「要走的路,是一個人的朝聖」
    然而人類不是獨居動物,生活在這個社會,一個人總會顯得格格不入,但有時候又不願刻意去迎合他人,感覺委屈了自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