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右上方藍字「星標」晏凌羊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全文約需10分鐘
文/晏凌羊
每次閨蜜來我家玩,都會給我帶來幾個真實故事。
這次故事的主角,是跟她有業務往來的供貨商老闆。
那個供應商老闆,今年大概五十幾六十歲了。九十年代就跑來廣東創業,從做服裝批發起家,後來自己開廠,事業越做越大。
接下來,俗套的故事發生了:老闆和老婆離婚了,起因是老闆出軌。
老闆出軌的對象,就是閨蜜現在天天與之打交道的、跟我們同齡的老闆娘。
老闆給原配妻子分了一半財產,原配妻子就帶著財產移民紐西蘭,跟女兒生活在一起了(女兒之前在澳洲留學,後來去了紐西蘭工作、定居)。
新上位的老闆娘,文化程度不高,初中畢業就從老家出來打工,19歲就跟同一個服裝廠的小夥子結婚生子了。結婚後,小夥子賭博、家暴,她不堪折磨,離了婚,換了廠子。
就這樣,她在新廠子裡認識了比他大二十幾歲的老闆。她做事比較勤快,很快就在一眾女工中脫穎而出,當上了女工組長,之後又進入到了管理崗位,時不時就跟著老闆出差。
兩人出差的機會多了,就對上眼了。老闆喝醉了,需要醒酒,她主動「送貨上門」,跟老闆滾了床單,還懷了孩子,一查還是個兒子。
老闆之前在那段婚姻裡生的是女兒,他一直想要個兒子,就給足補償給原配妻子離了婚,娶了她。
之後,她的故事就一直在生意圈裡傳播,人們說起她這段經歷,只感慨她「豁得出去」。她自己也曾在應酬場合不小心說漏嘴:「我這輩子都不相信男人,我只信錢。」
兩人結婚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有十來年。老闆年輕時候太過拼搏,到老了身體上的毛病全來了,他身體越來越差,體力、精力都已不濟,可手頭的事業又不能交給女兒(女兒向著媽,而且不願意回國發展),也不能交給繼子(畢竟是別人的兒子)、親兒子(親兒子還小),就交給了老闆娘。
老闆娘就把整個廠子、倉庫、生產線、銷售線全部接了過來,家庭生意一直是她在打理,只是她對客戶一直比較傲慢,甚至脾氣也很暴躁。
閨蜜找她拿貨,經常被她那種帶刺的口吻氣得要死。
這兩年打貿易戰,工廠效益不是特別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的生意還在運轉,一年賺個兩百萬沒問題(以前效益好的時候,一年五百多萬甚至千萬都有)。
閨蜜說,這女的,真的是靠婚姻改變了命運。如果以後老公死了,她是最大的得利者。
我說,什麼強男弱女?強勢弱勢從來不是按性別來分的,很多時候是按照資源主導權來分的,有時候是按年齡來分的。老的,永遠幹不過年輕的。甘蔗葉年輕時被割,老了以後割別人,公平的。
閨蜜說,她們過著這樣的日子,幸福嗎?
我沉默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但我相信一點,一個幸福的、內心富足的女人,一定是溫柔的、平和的,跟人說話時帶刺、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可能性小。
閨蜜講的另外一個故事的主角,是個「撈女」。
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她也只是個有點虛榮心的普通女孩,還沒有成為撈女。
她爸媽都是公務員,她是獨生女,家庭條件尚可。
由於她媽媽從小是在孤兒院長大,沒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因此,對她總有過度補償心理。
從小到大,她都是在媽媽的寵愛下長大的。都長到十二三歲了,都沒有自己洗過頭、洗過內褲和襪子。跟父母住一起的那些年,每天早上她一起來,她媽都會給她擠好牙膏。
家人過度嬌慣她,使得她從小沒吃過什麼苦頭,學習成績也是一塌糊塗。上初中以後,她就各種跟男生搞曖昧。仗著自己有幾分姿色,把追求者使得團團轉。今天她讓A男給買雪糕,明天讓B男送自己蝴蝶發卡,後天再讓C男幫自己抄寫作業、代自己打掃教室衛生。
她後來也沒有考上大學,只是進了一所中專。在中專讀書期間,她開始談戀愛,中間也有對一個紈絝子弟動情過,但後來被人家傷得很深。
也就是這一次戀愛過後吧,她就徹底從「虛榮心強的女生」變成了「撈女」。
誰能給她好處,她就跟誰「玩玩」。
愛情,性,就是她用來「撈利益」的籌碼。
畢業後,她進入一家小公司做行政工作,但她心思完全沒有放在業務上,而是盯上了已婚老闆。在她的撩撥下,老闆淪陷了,睡了她,也給了她不少錢。
之後,她就威脅老闆,要求老闆給她介紹一份更有「錢途」的工作,否則,她就把她和老闆之間的破事兒說給老闆娘聽。老闆一聽,慌了,只好照辦。
在老闆的牽線搭橋下,她跳槽去了一家大公司。大公司裡想找大老闆可不容易,周邊的男同事又都是她眼裡的窮屌絲,她壓根兒看不上。在大公司幹了兩年,她覺得沒意思,剛好有一個做微商的朋友邀請她加入,她就辭職了。
當時是2015年前後,是微商行業爆發期。她第一年剛進入那個行業,就賺到了一百萬。爆發期過後,就進入行業衰退期,她的收入每年遞減,到幾年大概年收入只有三十來萬。但那幾年賺到的錢,也足夠她買一套廣州的房子了。
工作清閒下來以後,她開始找男朋友,條件只有一個:年輕,有錢。
中間跟一個花心得不得了的富二代男生糾纏了兩三年,她一直希望那個男的能娶她回家當少奶奶,可那個男的就只想跟她玩玩,後來乾脆出國去了,兩人也就斷了。
為了消化之前囤積下來的庫存,她開始找網紅做推廣,但做推廣得花錢啊,她又不想花自己的積蓄,就跟各式有自己有業務往來的男人搭上了。
基本套路就是這樣:
先找機會見面吃飯,吃飯過程中嘴甜、星星眼,表達對男人的崇拜,把男人誇到天上去,讓他們得意忘形。
接著,開始撩撥,表達好感,不介意男人有家室,傳遞給對方「自己很懂事」的信息。
再接下來,假裝自己不拘一格,從不避嫌,像是跟男人同喝一杯咖啡啊、邀請男人去自己家裡坐坐啊、讓他在自家沙發上將就睡一晚啊這種事情,反正是沒少做。
上床之後,就到關鍵的一步了:借錢,並且信誓旦旦承諾自己會於幾月幾日之前還。
果真有人願意借她錢,一借就借二三十萬不等。
閨蜜問她:那錢您打算怎麼還給人家啊?
她回答:還什麼還?不用還。
這一席話,嚇得閨蜜再不敢跟她有業務往來,擔心自己被坑。
閨蜜給我看了看她的照片,的確長得很有姿色,身材好、會打扮,桃花眼很迷人。
我閨蜜的氣質,則完全與之相反。閨蜜是那種長得很端莊,看起來也比較高冷的姑娘。跟男人出去相親,她從來不選消費貴的地方。若是沒看上人家,她還會主動提出來AA。可是,閨蜜今年都已經三十好幾了,依然是處女一枚。
對比下她們倆,我腦子裡只迴旋著一句話:好姑娘下地獄,壞女孩吃四方。
說到撈女,就不得不提鄧文迪。
她只用了短短二十年多年的時間就跨越國界、跨越好幾個階層,最終躋身世界金字塔頂端。
19歲初到美國,借住美國一對老夫妻家裡,後來55歲的男主人出軌22歲的鄧文迪。拿到美國綠卡後,她就甩了老頭。
大學畢業後,用盡全部身家買了美國飛往香港的頭等艙,遇到了衛星電視公司董事Bruce Churchill。等到下飛機,她已經為自己謀求到該公司總部的實習機會。
兩年後,她成為該公司總裁默多克的隨行議員。
不久,又成為默多克的妻子。
這時的鄧文迪不過31歲,而默多克68歲。
之後,她跟默多克離婚,找上了頂級小鮮肉……
鄧文迪離婚的時候,很多人說:看吧,靠不擇手段上位最後都不得好下場吧?現在,很多人又把鄧文迪當成人生楷模了。
我們整個社會就是「笑貧不笑娼」的:你成功了,你之前做的錯事也值得模仿。你失敗了,那你之前做的對事也該被唾棄。
太多人毫無原則,只願意尊重「成功」本身,而且,整個社會對成功的評判標準單一到令人無語,那就是:變有錢。
不過,說實話,我覺得鄧文迪和前面兩個「撈女」還真不大一樣。她是有點真本事的,而且一直只把男人當墊腳石,她真正想發展的是自己。即使不靠男人,她或許也能小富小貴。
而普通撈女,要麼只能等著運氣降臨「母憑子貴」,要麼等著男人給自己放點權、放點資源,要麼只能從男人那裡摳到個包包、要到一點錢。
看起來,這些撈女們都過得還不錯,畢竟,行行出狀元嘛。
但是,她們的故事之所以能被傳播,是因為她們看起來「撈得」比較成功,還有很多人,啥也沒撈到,但代價慘重。
比如,有人因為對男人不忠、不還男人的血汗錢,被毀容、被殺害。能上撈女的床的男人,有幾個是心地純良的?
又比如,有人因為散盡錢財扮演「白富美」,結果只勾引到了一個「撈男」。
還比如,有人確實嫁做貴人婦,但最終卻被淨身出戶。
你看,人生拼到最後,還是得拼智商、拼勤奮、拼格局、拼運氣。
做撈女這條路,也不輕鬆。我們看到的,只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還有更多想走這條路的人,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即使像亦舒筆下的姜喜寶一樣,得到了很多很多的錢,但最後卻失去了愛別人的能力,可能臨終也要感慨一句:原來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啊。
我總覺得,撈女是對男人、對情感絕望的一群人,因此,她們眼裡只有欲望、只有利益,並覺得追逐這些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
我不評判她們的選擇,只是覺得:做這一行,風險太高。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撈女。撈女是獵手,男人是他們的獵物,但說實話,階層高點的男人反撈意識也非常高。一般人怎麼鬥得過老狐狸,從他們手裡搶到肉吃。
就算你吃到了一口,也不過就是他們吃膩了、吃剩了的。等你年老色衰,他們再換一個女的嘗嘗鮮。這種時候,你錢也沒得到,青春也沒了,機會成本也花出去了,名聲也臭了,再想「回到從前」是永遠也不可能了。
鄧文迪以及我前面故事中講的兩個撈女,只是個別現象。我說的這個,才是大多數撈女的結局。再者,即使你成了鄧文迪又怎樣?在普通人面前,也許你光芒萬丈;可站到了董明珠面前,或許就暗淡無光了。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進入秋天后,我怎麼感覺家裡倆貓一直在發情?
布偶貓發情發得文靜一點,每天就輕輕嗚咽兩聲,好像在說:「寶寶不開心,寶寶沒有男朋友,嗚嗚。」
橘貓發情,那叫一個驚天動地,它上躥下跳、坐臥不安,每天扯著個嗓子叫:「快給我一個男朋友啊!快啊!我忍受不了啊!」
ps:解釋一下,沒去做絕育,是體重不夠,醫生不給做。
謝謝你的時間,我們相約明天見。
關注「晏凌羊」
在後臺回復關鍵字「8」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點擊標題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