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如果你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過這項運動,也可能已經在抖音上刷到過:一撥人在親水平臺練「蛤蟆功」,這套「功夫」四肢著地、扭腰擺胯,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這裡頭,到底有有什麼名堂呢?
5000萬人觀看「蛤蟆功」 走紅的同時評論兩極分化
「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為健康而爬,大家多和我互動,不要『潛水』哦。」
1月6日,寒潮來臨的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桐廬縣早晨最低溫零下6°C,陳向軍照常起了個大早,6點20分準時打開軟體,出了門一邊走一邊直播。
網絡主播的身份,他顯然已經很適應了——言語流暢地介紹自己的直播間,向各位網友打招呼,講解一會就要進行的爬行運動,號召大家留言互動。
在陳向軍的「桐爬館」抖音號裡,滿屏都是他們夫妻倆以及爬友們伏地爬行鍛鍊的視頻,無論畫面還是背景音樂都極為「草根」。帳號已有粉絲63.7萬,最火的一條視頻播放量近5000萬,點讚115萬,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本地「網紅」。
這天氣溫降得厲害,濱江路濱江生態公園親水平臺上,來爬行鍛鍊的人已有十多個,年紀都在三十到五十歲左右,有住在附近小區的,也有從其他鄉鎮騎40分鐘車來鍛鍊,再去上班的年輕姑娘。
大家像老朋友一樣熱情打過招呼,伸伸腰、踢踢腿,準備進行爬行鍛鍊。陳向軍利索地將手機支架立好,準備開始今天的「大場面」。這套粗看像是移動中伏地挺身的爬行運動,給陳向軍帶來了不錯的效果:腰肌勞損有所好轉,腰椎間盤突出慢慢緩解,妻子3個月減了20斤。
隨著視頻的走紅,下面的評論開始兩極分化,有很多質疑。
「爬友」越來越多
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量力而行」
陳向軍是桐廬縣城一家手機店的老闆,年輕時擺過地攤賣過磁帶,後來又開店賣隨身聽、手機,做數碼產品生意27年了。今年49歲的他曾患有多年的腰椎間盤突出,夜裡腰部酸脹睡不好,平時站在店裡都得兩手支撐住櫃檯。
陳向軍並非爬行第一人。兩年前,陳向軍在濱江生態公園鍛鍊時,看到有人在親水平臺練這套「蛤蟆功」。他沒怎麼在意,也不好意思看。
平時路過次數多了,互相打打招呼,陳向軍慢慢也收到爬友發來的邀請,「來爬呀,你腰不好,慢慢會變好的。」
後來陳向軍被說得心動了,也加入了隊伍。「和他熟悉了我才知道,他是我們這兒一家醫院的院長。」這讓陳向軍慢慢相信這項爬行運動。2019年春節後,他幾乎每天到場,爬上癮了。
也是因為爬行這項運動足夠有槽點,陳向軍20多年做數碼產品生意的靈性一下被激發出來,同年7月,他開始試著拍抖音。他記錄下了爬友們各種爬行動作:貓爬、鱷魚爬、虎爬、飛爬,這些是觀察動物得來的靈感,難度各異;嬰兒爬、扭腰爬、甩頭爬、遊泳爬、隨意爬,這些則是大家在鍛鍊中實際摸索出來的套路。「大家不要爭強好勝上難度哦,不然容易拉傷的。」陳向軍像位老師傅一樣在勸爬友量力而爬。
現在陳向軍的爬友們不僅有醫生、公務員、生意人,還有當地體育局的領導。有個小夥子說,「現在都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了,早上特地要過來爬爬才舒服。」
繞平臺爬一圈下來其實並不輕鬆,中間休息一下就壓壓腿,說說話,拍拍別的爬友的爬行視頻。一個小時就像一節體育課一樣,很快就過去,大家便各回各家,各上各班。
女白領小何稍稍出過一陣汗,穿戴整齊準備去上班,她開玩笑說,「如果社區健身圈也有鄙視鏈,我們爬行應該是最底端那層吧!哈哈,以前我也放不下面子,不過人多了,不怕了,主要是為了鍛鍊身體。」
專家解釋
爬行健身到底有沒有好處?
爬行視頻在網絡走紅後,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網友的關注——
「俺腰疼得不敢彎腰咋辦?」「我也腰間盤突出,爬行能緩解病情嗎?」「請問這是在哪裡呢,想學。」
陳向軍的手機裡經常累積起成百上千條私信,他沒時間看。
去年暑假,一對中年夫婦特地從西北坐高鐵趕來,找上門向他取經;一個中年男人從上海來找他,也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要來試試爬行鍛鍊;也有分水鎮、瑤琳鎮的本縣人,騎半個多小時車來學的……陳向軍一度不堪其擾,後來他索性每天開直播,方便大家相互交流更加方便。
陳向軍說,如今全國不少爬友們已經在各地組建起了「爬行館」,至少有二三十家,讓更多的人通過爬行鍛鍊身體。
其實,這種雙手、雙腳配合,四肢交互爬行的爬行運動幾年前杭州就風靡過一陣。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主任童培建曾對此做過解讀:其實這個爬行,就是源於華佗的「五禽戲」,爬行時,頭部仰起,腰是往下掛的,呈現一個放鬆狀態,讓整個脊椎都恢復到了生理狀態。所以,對於那些腰椎間盤突出的病人,這樣的運動對治療有效果,總比站著、坐著好。
童培建表示,爬行運動的好處,的確沒有「白紙黑字」的證據,但是從臨床上來看,對於脊椎,尤其是腰椎不好的人來說,還是有益處的。不過網上曾有爬行運動有益心臟和大腦血液循環的說法,這是誤導,也是對爬行健身的誇大其詞。總之,要包治百病,單純的爬行運動是完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