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取下,百病治足!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這些健康學問當牢記

2021-03-04 國粹交流平臺

每天一期分享,陪伴中醫人成長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這是中醫早就有的說法,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處,但它是人體的根本。一個人的步調如果輕盈這反應這個人精神很好,如果步調沉重,這反應身體疲憊不堪。

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的確可以從足部來調節,經絡系統及足部反射區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理論依據。可將具體毛病和對應位置整理一下,囊括了大家基本的需要:咳嗽、眼乾、降壓、脾胃問題,照著做就行了!

眼乾——揉大腳趾

「肝開竅於目,主藏血,在液為淚」,由此可以看出肝與目(眼睛)的關係非常密切,因而肝的功能正常與否,即從目反映出來。通俗的說就是:如果肝不好,那麼眼睛得不到滋養,所以眼睛有問題,要從肝經治療。


肝經起於大腳趾的大敦穴,具有調肝理氣、清熱利溼、理血調經的作用。所以,如果我們覺得眼睛乾澀,視物不清,就可以刺激大腳趾來啟動肝的疏洩及藏血功能,加強肝經的氣血,濡養眼睛。正所謂「肝受血能視,足受血能行。」長此以往揉足大腳趾,可以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運行,調節全身血量,維持眼睛的血液供應,濡養眼睛,保護眼睛,從根本上緩解眼乾症狀。

咳嗽、咽痛——按腳背


這一招來源於小兒推拿,很多小孩子的普通感冒都能通過專業的推拿來治療,我們也可以借鑑這個手法,對自己的咳嗽做輔助治療。

足背部遠端是下肢經脈「滎穴」分布的位置,如抱著小腳丫給揉揉,尤其是腳背,這對那些風熱咳嗽並伴有扁桃體炎的很有好處。風熱咳嗽伴有扁桃體發炎時,在足背部往往明顯的陽性反應點,一按就會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在自己用手掌按揉足趾、足背同時,反向刺激手太陰肺經之滎穴魚際,具有清肺熱、利咽之功,滋肺陰、涼血止咳之效,為治療咽喉疼痛,咳嗽少痰之要穴。左、右手魚際及腳趾、腳背都要按揉,一隻腳趾按摩5分鐘。特別對喉嚨疼痛不舒效果最好。


老人轉腳腕——幫助降壓

腳踝周圍分布著肝、膽、脾、胃、腎、膀胱經的多個重要穴位,即五輸穴中的輸穴、經穴及原穴,為臟腑經脈之氣血轉輸、運送、匯集壯大的通道。長期血壓高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症狀,轉動踝部,刺激下肢經絡的輸、經、原穴,可以健脾化痰、滋陰降火、舒經活血、調節臟腑功能,調節全身血液循環,控制血壓。


特別是對老人來說,經常轉動腳腕子,能增強體質,抗衰老、降血壓。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做到腳部發熱為佳。

消化不良——扳腳趾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腹瀉、胃痛的患者應該經常扳扳腳趾。因為,足背蹠趾關節附近是下肢經脈「滎穴」分布的位置,「滎穴」能治熱證、火證,具有清熱、瀉火、止血、鎮痛、滋陰、養胃的作用,正所謂「滎主身熱」。因此,依據各經滎穴分別主治本臟腑病變所致熱證,板搖腳趾,剛好能刺激足陰陽六條經的滎穴大都、內庭、行間、俠溪、然骨、通谷。經常順時針板搖腳趾可以達到舒肝理氣、健脾和胃、清熱除溼的目的。


如果你是陰虛有熱、或脾胃虛弱引起上述症狀,也可以治療,但你需逆時針方向板搖腳趾,能溫陽運脾、滋陰養胃。輕輕鬆鬆搞定令人煩惱的症狀,隨時保持口氣清新。

靜脈曲張——踮腳走

踮腳走包括腳尖走和腳跟走,即用腳尖或腳跟走路。有研究顯示:踮腳運動能使小腿前、後側肌群收縮、拉伸,肌肉在收縮、拉伸的過程中產生擠壓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並加強局部肌肉、皮膚的彈性。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及足三陽經氣血,兩者交替刺激可以祛病強身。


每天堅持走2~3次,走40—50步,交換腳尖、腳跟走,每次5~10分鐘;也可以做原地踮腳運動,長期進行這項運動,能夠有效緩解靜脈曲張,特別針對久坐、久站所導致的這種情況很有用。

雖然踮腳運動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它不僅能增加心跳,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次左右,讓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人的心臟、心血管健康,還能鍛鍊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損傷膝蓋,這對膝蓋有問題的老年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鍛鍊方法。但是應注意安全,以免站立不穩而摔倒,發生意外。

睡覺流口水——推揉腳拇趾內側

脾主運化水溼,在液為涎,睡覺流口水、舌邊有齒痕,這是脾虛的症狀,就是常說的水溼重。如何處理呢?


我們應該從脾經入手。足拇趾前內側是脾經經脈原氣所出的根本,流注壯大的通道。推揉腳拇趾內側具有健脾益氣、和胃化痰、寧心安神作用,促進脾的運化功能。長時間反覆的推揉,健旺脾的運化水液功能,防止、消除水液在體內發生不正常停滯。另外,脾經的功能強大了,增強升清的控制能力,就能使涎液上行於口,但不溢出口外,達到保護口腔黏膜,潤澤口腔的作用。

抗衰老——常抬雙腳

都說老年人不能躺,一躺下這人氣就沒了。確實是這樣,腿部肌肉如果能夠得到鍛鍊,能夠加速血液回流,促進心、肺、大腦的功能。


雖然動作簡單,但是長期堅持的確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已經近百歲,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精氣神十足,據她本人透露:堅持每天脫掉鞋子,把雙腳高高舉起幾分鐘是她每天都要做的。

腎氣不足——揉腳心

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這些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後的常見情況,這既是大腦衰老的一種表現,也是腎氣衰微所導致的。搓擦足心就能很好的補腎氣,祖國醫學認為腎之精氣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


腳底心是腎經經脈原氣所出的根本。搓揉腳底心能滋陰益腎、平肝熄風、開竅醒神。經過反覆搓揉,提起腎中精氣,以滋養、濡潤人體臟腑組織,溫煦、推動臟腑功能,上述的這些毛病自然解決。下午五點左右腎經氣最旺,這會搓揉腳心會事半功倍。

總之,寒從腳下起,病從腳底除!腳底的反射區映射全身!每天抽出10分鐘,根據您的需要按摩、運動腳部,相當於分別給全身各臟腑吃補藥!堅持一個月,會覺得神清氣爽!正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功補。」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2021新春佳節,目前許多中醫同行也放假了。為了滿足各位學子在放假期間的學習需求,我們特此推出了原價38000,現價365的中醫學霸VIP學習包。

中醫學霸VIP包內含課程

6門中醫基礎課

7門中醫實用技術課

共計237節,14200分鐘

一次購買,全年享用,課程全年持續上線更新

詳情點擊掃碼查看:

相關焦點

  •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一病一方法
    人體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區。在反射區出現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的陽性反應物,就是治癒疾病的特效治療點,也叫作足底的生命密碼。1一病一絕招,太難得了!,激活人體自愈力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處,但它是人體的根本。
  • 寒從足下生 百病涼上起!刺激腳底穴位可治這麼多的常見病!
    中醫講「寒從足下生,百病涼上起!」,因此,腳部保健是治病、防病關鍵!
  • 腳被稱作是人的「第二心臟」,中醫稱: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承載著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臟」。中醫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說,即全身許多疾病可以從足而治癒。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有高血壓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症狀,轉動踝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 腳部穴位全(反射)圖
    足部養生五字口訣、人體腳部穴位全息醫學認為,人的雙足恰似整體的縮影,人體內臟的生理機能正常與否,都會在腳部各自的「反射區」反映出來。按——按摩病灶區,祛病又健體,在觸摸到有結節、硬塊且有疼痛的部位上,採用各種手法適時的進行按摩刺激,使其結節逐步消失、痛感逐步減輕或消除,經絡就會逐步的暢通,積病隱患也就會自然消除。中醫認為「不通則痛」。
  • 為什麼說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
    心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的意義大家都清楚:心臟一旦停止跳動,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為什麼說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呢?這是因為腳跟心臟一樣,對人體的血液循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雙腳離心臟最遠,加上重力的作用,血液從心臟流向雙腳很容易,但是從雙腳流回心臟卻不那麼容易了,因為腳部血液回到心臟不僅過程長,還必須要有足夠的壓力,否則就很難順暢地流回心臟。若是血液循環到了足部,無力回流到心臟,那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 高清腳部穴位圖大全(附足療口訣)
    足背中央是乳腺,乳腺增生有痛點。腳後跟是生殖腺,既能美容又安眠。前列腺若肥大,每天按摩內踝下。點按頸項和胸腺,調整血壓又安眠。堅持每天做一次,身心健康樂陶然。--摘自《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張悟本/著(此內容不屬於他在大國醫道裡面的內容。)
  • 把腿和腳照顧好,可給心臟助力
    後悔沒早看到腳是人體「第二大腦」,腳部的穴位很多,還有成千上萬條末梢神經,特定穴位與體內臟器之間都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繫。因此,腳部對身體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那麼,如何通過腳部看健康呢?中醫學認為,正常腳底顏色略紅,也就是說腳部最佳的顏色應該是「紅潤」。
  • 小腿肚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二)
    人體70%的血液靠小腿肚泵回心臟,它是人體的發電機!  1. 小腿肚是維持生命的「無名英雄」  小腿肚,就是小腿後方肉肉軟軟的部分。腓腸肌、比目魚肌、腳趾的肌肉等皆呈倒心型集中於小腿肚。當這些肌肉頻繁收縮時,可將流往下半身的血液持續向上推送,宛如泵的運作,使血液往上回送至心臟。
  • 溫膽湯像神一樣的存在,用它泡腳,就能治好各種亂七八糟的病
    溫膽汽,是中醫的十大經典名方之一,到了現代,這個方子,在一些中醫名家的挖掘下,更得到了發揚光大,為人們的健康立下汗馬功勞,只要用對了,你會感覺溫膽湯就是像神一樣的存在,能治各種亂七八糟的病.如果你是痰溼體質,愛長痘痘,膚色暗黃,溼氣重,渾身乏力,身體肥胖水腫,心煩不眠,多夢,用溫膽湯泡腳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腳是人的第二個心臟,腳部出現這些變化時,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
    俗話說百病始於腳,如果想要養好自己的身體,必須要好好的保養自己的腳,腳步本身就有很多的穴位,是五臟六腑的反射區。我們自己也可以學會從腳底部看出身體的一些問題。首先看腳底的顏色,健康的成年人腳底應該是微紅或者呈現粉紅色,如果患者腳底顏色過紅表示患者體質偏熱,火氣有些重;腳底顏色發青的話說明患者體寒;患者腳底顏色出現異常的黃色說明肝膽出現了問題;腳底發白說明營養不良或者貧血;腳底發黑或者發紫說明血液循環比較差。其次是腳的溫度,如果患者的腳心溫度過低一般都腎陽不足,這類患者適合多吃去溼補腎的食物,如生薑、羊肉等。
  • 愛思康丨百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關於腳部的保暖您一定要知道
    今天我們一起來說說腳部保暖的問題。足踩一雙美麗時尚但不保暖的鞋子。人的正常體溫一般在36.5℃左右,而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因此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的說法。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款愛思康託瑪琳襪,讓您既健康又舒適的度過秋冬!
  • 小腿肚——人體的第二心臟
  • 人體第二個心臟—老化是由腳開始
  • 寒從腳下起,病從腳底除!一個動作8大功效
    小穴位裡裝著大健康,古老的經絡學說就是我們隨身的醫藥箱。穴位密碼,帶您穿越古今,探尋穴位的奧秘!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處,但它是人體的根本。一個人的步調如果輕盈,這反應這個人精神很好,如果步調沉重,這反應身體疲憊不堪。
  • 腳被稱作是「第二心臟」,這些病,通過揉腳就可調理病症
    腳位於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著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而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腳,行氣血,聯臟腑、通內外,不同的部位分別投射著五臟六腑。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臟」。
  • 小腿肚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按摩方法」
    小腿肚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70%的血液靠小腿肚泵回心臟,它是人體的發電機!
  • 人體自有大藥庫,腳底--是人的第二生命力!
    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狀況的陰晴表,能夠很準確地反映人的健康狀況,可以說是人體健康的"第二心臟"。古代醫學中指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雙腳被比做"人體之根",從解剖學觀點看,腿腳是全身的支柱:人體共有206塊骨頭,雙腳就佔了52塊。
  • 從腳部看健康 腳底顏色略紅表示健康
    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反應區,因此腳能反映出人的身體健康情況。老人可以通過仔細觀察腳部變化,防慢性病於未然。  腳浴方法驅除疾病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腳背、腳底、腳趾間匯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學家還認為腳是人體第二心臟,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洗腳時用雙手在溫水中按摩腳心、腳趾間隙,能使大腦感到輕鬆、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