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中的線條之美

2021-02-08 久藏文化SJZ

中國畫技法較工筆與寫意之多,工筆以精美與細膩線條美感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觀感,寫意以大氣和傳神的情趣美感讓人感受的畫面的意態風韻。較之寫意的大境界之感,餘更喜工筆所帶來的「線條感」。

陳明信 迎春大吉圓

工筆畫所帶來的線條感是去其色彩之下,只剩下一幅美麗的線條框架中方能發現工筆畫的線條比之色彩更具魅力。古人講人物的工筆畫是「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傳統中國畫的線條有「十八描」之說,而現在工筆畫的線條上又發展出了更多樣的變化,以「十八描」中的「減筆描、柳葉描、遊絲描」等延伸出了「實入虛出、順鋒切入、收筆回鋒」等,而在這些變化中其更能體現出工筆畫中線條的美感。

工筆畫在線條的「有巧密而精細」中突顯其質感、陰陽、空間、韻律的藝術特性

質感美

應物用線是工筆畫中以表現不同對象所採取的用筆理念和技巧,這在其造型上多為使用。花瓣的輕盈以遊絲描畫,葉子的凝細以鐵線描畫,枝幹的蒼勁以逆鋒澀筆描畫,工筆畫中的十八描能讓線條在質感中更顯精準。目前工筆畫中的「肌理」也是畫家在線條的十八描中經過種種的嘗試所表現出恰當的質感。雖然它不能完全代替筆墨,但卻是對其的一種補充。

陳明信 春日又喜圖

陰陽美

在古今名家的工筆畫作品中,常常發現都有其共同之特點。花葉的根部線條較濃,花瓣的尖部則線條較淡,而在圓柱體的物象中,暗面的線條卻比亮面的線條要粗濃些。趙昌的《寫生蛺蝶圖》中其線條隨物體的陰陽變化而變化,畫中菊花,秋草紅葉在其花葉的葉瓣尖部線條,顏色較深,用筆較實。古人如此,而當今工筆畫大師和家英的人物畫也講究線條的陰陽相對,光明線條以淡細而做,陰暗線條以濃粗而坐,使其顯示了光感和立體感。是以不管是古代的工筆畫還是當代的工筆畫,其在繪製之中都要遵循「陰粗陽細、陰濃陽淡」的基本法則

趙昌的《寫生蛺蝶圖》

空間美

工筆畫再作為一種平面感和裝飾性很強的繪畫作品中其也要表現出很強的空間感。在工筆折枝的花鳥畫中表現出的是一種微觀的空間感,其線條在空間中更具審美意味。空間感在西洋畫中是以焦點透視進行創作,而中國畫的空間感則是以散點透視為主,其講究的是「步隨景移」的主客關係。而從這一方面來講,畫中象距離越近的物象,其線條都比較厚實,色彩也比較深。而遠處的物體則線條與色彩都比較淡。這種工筆畫線條的空間感便是「近濃遠淡、近實遠虛」。

陳忠林 滿庭芳

韻律美

音樂上韻律的美感講究的是節奏,而工筆畫中韻律感是和線條的疏密、粗細、曲直、力度彈性以及虛實變化有關。工筆畫在忽略掉色彩後是一副完整的線條描畫,即白描。白描就是線條的一種筆觸。而在古代以白描創作的人物畫是最好體現工筆畫線條魅力的。像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其線條在飄逸靈動中又顯輕重緩急,猶如一譜古曲在抑揚頓挫,或清亮或沙啞、或高亢或低沉,在出神入化的節奏中表現其韻律。而現代工筆畫中的白描在結合了西洋的素描之後,其在線條的表現力中更加注重排序,讓線條中的韻律感達到頂端。

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

工筆畫在崇尚寫實中力求形似,以工整細筆者為主,多繪於人物畫和花鳥畫。在其千百年的發展中,呈現出諸多名家和傳世之作。但不管工筆畫如何的發展,傳世名作如何的精妙,其都離不開線條的支撐。在當今的諸多以工筆畫著稱的畫家作品中,欣賞其作品無一不感受線條所帶來的美感,何家英的細膩柔美,馮大中的莊嚴肅靜,陳之佛的典雅瑰麗,陳敬友清秀靈韻,其以線條更顯作品的魅力。

相關焦點

  • 修身養性之工筆畫18染
    工筆畫中,線條是骨架,也是靈魂,更是中國畫中筆情墨趣的重要體現。線條的提高几乎沒有什麼捷徑,主要是靠多加練習。對初學工筆畫的人來說,最起碼要能做到:粗細均勻、線條流暢、轉折自如、八方行筆無礙。到了後期,線條還要講究彈性、力度、節奏、空間、虛實、質感等方面的變化,這裡限於篇幅就不再多談了。
  • 工筆畫的傳承
    其畫法先行定位,勾勒輪廓,分別填色,粉黛互用,青綠硃砂等重色,須敷至五六層,始能均勻,而後以汁綠西紅等染出陰陽向背,再鉤出輪廓線條。甚至敷金塗銀,以達成華麗莊嚴之致。君友會王愛君美術文獻記載中國古代工筆山水畫首推唐大小李將軍,而後歷代均有高手,畫風金碧輝映,仍為輪廓填色之法;唯同於人物畫者,為極盡富麗之致。然易流於刻畫耳。
  • 寫意工筆畫,讓人驚豔的中國風!
    中國工筆畫因其工整細膩,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當我們略去色彩,剩下的一幅漂亮的白描時,也許你會發現工筆畫的線條比色彩更具魅力! 古人工筆繪畫中線條的形狀分類甚詳,如「蘭葉描、釘頭鼠尾描、鐵線描、遊絲描」等,從線條的流動跳躍,人們能直觀的感受到獨屬於東方的意境之美。
  • 虛靜之美!何家英工筆畫裡的女性人物
    感性使畫中人物形象回到了真切充實的狀態中,知性又使之通過畫家心靈的過濾進入理想化的境地,兩者的互補最終實現了畫家對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雙重寫照。這個過程是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交替轉化的,它包含了技法和精神兩方面的突破。
  • 工筆畫牡丹圖片賞析及畫法快來看哦!
    牡丹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花卉,以其雍容華貴的姿態傲然屹立於群芳之首。被譽為「花中之王」。我國人民喜愛牡丹,不僅僅因其花朵碩大、豔麗、秀韻多姿,更因其清香宜人端莊絢麗,集天地之靈氣於一身。下面我們來看看工筆畫牡丹圖片賞析及畫法吧。
  • 入門 | 工筆畫:用筆、用線、技法
    本節將介紹工筆畫的用筆技法、用墨技法、裱紙技法以及染色技法,是在上一節對工具充分認識後的運用。工筆畫,如何用具和勾線?握筆技法工筆畫中勾線和染色的用筆方法不相同。工筆畫勾線一般採用中鋒運筆,勾長線、短線和刻畫細節時用筆有所不同。染色時一般同時使用兩支筆,一支染色,一支暈染,繪製前先熟練握筆技法。才能畫出更好的作品。
  • 工筆畫的十八種技法
    工筆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 建立了一套嚴整的技法體系, 從而形成這一畫體的獨特風格面貌, 畫仕女臉頰的紅暈時即是採用此法, 工筆牡丹的繪製中尤其是反瓣根部的著色 也時常會採用此法。
  • 工筆畫教程 花卉的畫法
    常用的混合色國畫中有些顏色經過調和後會呈現鮮亮的效果,而另一些顏色調和後的效果卻很晦暗。工筆畫繪製中也常遇到需要通過將幾種顏色混合來表現畫面效果的問題。下面介紹一些工筆畫中常用混合色的調色方法,初學者在繪製前可以試著在調色盤上將一些常用的顏色兩兩混合,熟悉調色後色彩的變化,再開始作畫。
  • 工筆畫知識:牡丹工筆畫中常用的染色技法講解,簡單易學,快收藏
    牡丹工筆畫中常用的染色技法 用色彩把花瓣和葉子的深淺、明暗、起伏、轉折等層次變化表現出來,這是工筆畫最常用的技法。牡丹工筆畫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分染、平塗、斡染、統染、罩染、提染、醒染、復勒等,本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
  • 工筆畫基礎知識—工筆畫技法以及工筆畫配色表
    一、工筆畫技法之名詞解釋 1、分染:工筆畫繪製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 【工筆畫】興趣教育——工筆畫玫瑰畫法教程
    在生活中,玫瑰一直是備受人們歡迎、經久不衰的以比喻純潔、忠貞、幸福愛情的對象。線描即白描,是一種以單線勾勒獨立存在的繪畫表現形式,也是工筆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線描不是簡單的勾勒物象的輪廓,而是通過線條的長短粗細、乾濕濃淡、焦潤剛柔和用筆的輕重快慢、準確沉穩、均勻力度,精煉概括、嚴謹清晰地表現物象的結構透視 ,以及前後穿插、疏密對比,體現物象的體感、質感、量感和空間感。創作定稿後,第一步即是線描。畫柔潤嬌嫩的花瓣,宜用流暢圓潤的線條:畫渾厚靈動的葉子,宜用剛健勁秀的線條:畫蒼老遒勁的樹幹,宜用乾澀枯焦的線條。
  • 景泰藍畫中找尋工筆畫影子
    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從外行人角度講,工筆畫就是「線條」畫,用一條條的或粗或細的線條,畫出圖案的輪廓,然後或濃或淡地填充、渲染色彩。記得小時候看的「小人書」,只有黑白圖,沒有彩圖,但是配上文字,感覺是那麼傳神入微,直接鑽到心眼裡去了,小人書可算是我的美術啟蒙教育。
  • 工筆畫基礎知識—工筆畫技法以及配色表,受益匪淺!
    一、工筆畫技法之名詞解釋 1、分染:工筆畫繪製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10、水線:工筆畫常用手法之一。工筆設色中遇到物體的邊緣或者線條的時候,經常會採用留一道亮邊的手法來區分局部色彩或用來保留線條或用來體現物體的厚薄程度,這條亮邊就稱之為水線。同時,保留水線也能較好的體現出工筆國畫所獨有的裝飾趣味。11、立粉法:點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
  • 美術研究|線條之美——畫家詹勇的線描藝術
    線條之美,美不勝收!若說中國畫的線條承載了中國文化的精神,似乎有點玄虛。但當你體悟線條產生、延展、變幻的過程之後,便會明了這份承載的意義。那是誕生於一支毛筆之下的線條。筆鋒是柔軟的,初執毛筆的人不知所以、不辨輕重,有如嬰孩執筷勺時不聽使喚的懊惱,然而經過長期的訓練,滴水穿石,守得雲開見日出,那份喜悅是何等的珍貴。詹勇同樣經歷了這一過程。
  • 工筆畫可以自學嗎?工筆配色表,工筆畫技法名詞解釋,工筆畫欣賞
    工筆畫在我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宋代是中國工筆花鳥畫輝煌燦爛的黃金時期。花鳥畫創作題材廣泛,在留存至今的傳世精品中有禽鳥、昆蟲、蔬 果、花卉、水族、走獸,花籃博古,折枝花卉,還有山澗水口以及融入景觀的花鳥畫。在體裁形式上也是多種多樣,有紈扇小品、橫披手卷、大幅巨作等,從中可以了解到中國工筆花鳥畫傳承和發展的軌跡及高超的繪畫技巧與豐富的創作理念。
  • 工筆畫技法 | 工筆畫草蟲之--蜻蜓畫法步驟
    頭部簡潔,尾部變寬,在科學上講不利飛行,可是能發揮勾線線條的筆墨趣味。工筆蜻蜓的畫法及步驟上圖中所繪的是常見的幾種蜻蜓。碧偉蜓、偽蜓屬大型類,黑麗翅蜓、紅蜻蜓屬中型,烏金翅、豆娘屬昆蟲學分類中的「蟲忽」類,豆娘是最小型的蜻蜓。水蠆是生活在水中蜻蜓的幼蟲。
  • 工筆畫大家王道中的牡丹
    從畫法上可以看出王道中先生的紮實功底,線條圓潤有力,設色古樸典雅,用筆一絲不苟,足見其在學習傳統上所下的功夫,其中留有些許于非闇所畫牡丹的影子。他在畫上題字中寫道:「餘自幼愛畫入美院,後親得于非闇、田世光教誨,初獲畫徑,朝夕摹寫,終日不倦。每歲暮春,首都牡丹盛開之際,晨昏學蜂習蝶,迷醉園中,繪其形,領其神,察其姿,寫其色,記其名,求其本,戀依其間,終日不食亦快事也。」
  • 工筆畫需要修多少時間呢?怎麼入手?
    工筆畫有什麼特點?。 工筆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技術體系,從而形成了這種繪畫風格的獨特風格。其特點概括如下:(1)線條。線條造型不僅是中國畫技法的特點,也是工筆畫的基礎和骨幹。在線工筆要求工整、細膩、嚴謹。一般來說,中心使用更多的鋼筆。(2) 顏色。它以純色為基礎,一般設置華麗、沉穩、明快、典雅的色彩,色調統一,富有中國民族色彩的審美情趣。
  • 精美的仕女工筆畫
    「美」的理想來塑造仕女形象,但是,在男性至上的中國古代,理想的仕女更像是一件溫雅不俗的文房清供,與天理人情琴棋書畫相伴,點綴著歷代文人墨客的悠閒生活。在工筆畫中,不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力求於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
  • 工筆畫課堂——工筆花鳥畫學習步驟和細節處理技法
    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在工筆畫中,無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是力求於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中國工筆花鳥畫,如何體現「細節」注重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