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的詩有哪些?陶弘景的詩詞全集7首

2020-12-13 騰訊網

南北朝詩人陶弘景,陶弘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集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等。

答謝中書書 -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 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胡笳曲 - 南北朝·陶弘景

自戾飛天曆, 與奪徒紛紜。 百年三五代, 終是甲辰君。

告遊篇 - 南北朝·陶弘景

性靈昔既肇, 緣業久相因。 即化非冥滅, 在理澹悲欣。 冠劍空衣影, 鑣轡乃仙身。 去此昭軒侶, 結彼瀛臺賓。 儻能踵留轍, 為子道玄津。

題所居壁 - 南北朝·陶弘景

夷甫任散誕, 平叔坐談空。 不言昭陽殿, 化作單于宮。

和約法師臨友人詩 - 南北朝·陶弘景

我有數行淚, 不落十餘年。 今日為君盡, 並灑秋風前。

寒夜怨 - 南北朝·陶弘景

夜雲生。 夜鴻驚。 悽切嘹唳傷夜情。 空山霜滿高煙平。 鉛華沉照帳孤明。 寒月微。 寒風緊。 愁心絕。 愁淚盡。 情人不勝怨。 思來誰能忍。

《陶弘景的詩有哪些?陶弘景的詩詞全集7首》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

相關焦點

  • 溫州老鄉陶弘景是「焰色反應」的最早發現者
    康熙《溫州府志》載:「陶弘景棲茅山,一日夢人告曰,欲求還丹,三永之間。知是永嘉,永寧、永康、遂人摘溪青嶂山修道」。乾隆《溫州府志》、光緒《永嘉縣誌》均有述及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巖,將廣泛搜集到的楊、許三君(楊義、許謐、許*)的遺蹟,並整理,編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經典《真詰》7篇20卷,故大若巖又名真誥巖。陶弘景在《答謝中書(謝徵)書》所描繪的「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 伍瑞隆的詩有哪些?伍瑞隆的詩詞全集7首
    善詩書畫,有《臨雲集》、《闢塵集》、《少城別業近草》、《鳩艾山人賦》等。清康熙《香山縣誌》卷七、清乾隆《香山縣誌》卷六有傳。 壽葉臺山太師二首 其一 賦得龍潭瀑布 - 明代·伍瑞隆 造化開神秀, 七閩領諸秘。
  • 道教詩詞|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賞析: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後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應題目。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出山,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雲。」話雖簡淡,含意卻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鐘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雲。
  • 1400多年以前,陶弘景就發現了「焰色反應」,他可能就是「梅長蘇」!
    康熙《溫州府志》載:「陶弘景棲茅山,一日夢人告曰,欲求還丹,三永之間。知是永嘉,永寧、永康、遂人摘溪青嶂山修道」。乾隆《溫州府志》、光緒《永嘉縣誌》均有述及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巖,將廣泛搜集到的楊、許三君(楊義、許謐、許*)的遺蹟,並整理,編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經典《真詰》7篇20卷,故大若巖又名真誥巖。陶弘景在《答謝中書(謝徵)書》所描繪的「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 範雲的詩有哪些?範雲的詩詞全集8首
    別詩二首·其二 - 南北朝·范雲 孤煙起新豐,候雁出雲中。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別君河初滿,思君月屢空。 折桂衡山北,摘蘭沅水東。 蘭摘心焉寄,桂折意誰通。
  • 王時翔的詩有哪些?王時翔的詩詞全集6首
    有《小山全稿》。喝火令 - 清代·王時翔古陝傳高士,東郊問草堂。紅泉綠樹好襄羊。曾掩松扉雙扇,不肯見君王。暗香 - 清代·王時翔晚窗孤守。正滿城風雨,重陽時候。多謝雙螯八跪,能消客中酒。浣溪沙三十八首 其二十四 - 清代·王時翔鬢髮輕垂壓紫綃。薔薇露浣玉蔥嬌。倦容初起勾魂銷。塞孤 - 清代·王時翔汝南山色好,峨嵋底。矗矗佳城雙峙。聞道二蘇天下士。容不得,人間世。
  • 劉義慶的詩有哪些?劉義慶的詩詞全集7首
    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 南北朝·劉義慶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 孫一元的詩有哪些?孫一元的詩詞全集10首
    善為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偶成二首 其二 - 明代·孫一元 ? 蝓鬥未已, 攻破蚯蚓竅。 傍有食氣翁, 抱膝獨長嘯。
  • 朱慶餘的詩有哪些?朱慶餘的詩詞全集8首
    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為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曹松的詩有哪些?曹松的詩詞全集9首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 唐代·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 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 近來長共血爭流。
  • 高濂的詩有哪些?高濂的詩詞全集8首
    另有《雅尚齋詩》。一籮金 黃菊 - 明代·高濂輕煙細雨當重九。籬伴孤芳,香為金風透。翠葉黃英憐獨秀。弄月欺霜枝影瘦。調笑令 含笑花 - 明代·高濂含笑。含笑。半吐半開芳抱。有意無聲倦容。《高濂的詩有哪些?高濂的詩詞全集8首》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
  • 馬廷鸞的詩有哪些?馬廷鸞的詩詞全集8首
    贈鐵面王說易 - 宋代·馬廷鸞 春風吹袂過溪塘, 有客來稱鐵面郎。 今代貴人甘軟媚, 可能骯髒倚門牆。哀哉四寶並成空, 猶有老崖藤搗玉。 青錢學士將相科, 黑頭刺史朱丹轂。 懷銀早去鎮湖湘, 掞藻端如起巴蜀。 天乎歲晚椓斯文, 往往長吟書短幅。 雲昏雨暗白龍箋, 林密山深紫芝曲。 鳳樓誰助斧斤修, 魚網不禁塵土辱。 我馳家畔楮先生, 越薄吳腴此粗俗。 鏗金戛玉新有聲, 縫霧裁雲豈堪錄。 向來交友文字間, 矢往湍奔如撒菽。 薄材那敢派江西, 一寸詩腸愁萬斛。
  • 論道丨從陶弘景到經典中醫自洽體系
    陶弘景是經方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號華陽隱居(自號華陽隱居)。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
  • 汪廣洋的詩有哪些?汪廣洋的詩詞全集11首
    《明詩綜》收其詩三十一首。 奉旨講賓之初筵 - 明代·汪廣洋 維周臨九有,運祚何其昌。 本支既蕃衍,道化亦流行。 粵若衛武公,展也令譽彰。 耄年儆畏深,罔敢貽怠荒。 反躬益淬礪,託言敷雅章。 朝夕冀相接,寤寐耿弗忘。 爰思庸為詩,燕響禮極明。 苟不究終始,曷能鬯抑揚。 時維肆筵日,冠蓋來煌煌。
  • 王粲的詩有哪些?王粲的詩詞全集10首
    從軍詩五首·其三 - 兩漢·王粲 從軍徵遐路,討彼東南夷。 方舟順廣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 蟋蟀夾岸鳴,孤鳥翩翩飛。 徵夫心多懷,惻愴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寢,此愁當告誰。 身服幹戈事,豈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茲理不可違。
  • 施蟄存的詩有哪些?施蟄存的詩詞全集9首
    施蟄存博學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文學創作、古典文學研究、碑帖研究、外國文學翻譯方面均有成績。有《施蟄存文集》。 浮生雜詠八十首 其二十八 - 近現代·施蟄存 立憲變法庸有濟,桔梗豨苓線為帝。改良文學新青年,五四運動排濁世。
  • 顧貞觀的詩有哪些?顧貞觀的詩詞全集8首
    亂鴉千點,落鴻孤煙,中有漁樵話。登臨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淚盈把。自古有情終不化。青娥冢上,東風野火,燒出鴛鴦瓦。 金縷曲二首 - 清代·顧貞觀 寄吳漢槎寧古塔, 以詞代書, 丙辰冬, 寓京師千佛寺, 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歸來, 平生萬事, 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 母老家貧子幼。
  • 曹家達的詩有哪些?曹家達的詩詞全集10首
    亂中雜感五首 其五 同胞 - 清代·曹家達 同胞視生民, 其言始張載。 非有仁人心, 此理亦殊晦。 原野厭人肉, 本旨究安在。 爭城求不殺, 毋乃類犬吠。 亂中雜感五首 其四 共和 - 清代·曹家達 共和始周召, 禍出厲王手。 子代太子死, 召公意良厚。 王奔十四載, 二公為留守。 豈似貪亂人, 綱常類芻狗。
  • 戴叔倫的詩有哪些?戴叔倫的詩詞全集22首
    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紅芳綠筍是行路, 縱有啼猿聽卻幽。 除夜宿石頭驛 - 唐代·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 喻良能的詩有哪些?喻良能的詩詞全集15首
    有《香山集》、《家帚編》等。 次韻宗郎中師仁見示古風 - 宋代·喻良能 平生癖瘀詩,業債餘清淨。 但已心孔開,敢誇筆鋒勁。 疾書或欹斜,所向必雅正。 顧慚非晉人,出語那韻勝。 亦好三畝園,松竹互掩映。 門闌雖間啟,俗客未省迎。 豈唯愜幽情,頗復動詩興。 朅來古泮宮,未諳麋鹿性。 何處更有詩,抗走足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