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夏,臺北。
17歲的張鈞甯和往常一樣,結束了當天禮儀隊的訓練,飛快地趕在門禁前,回到了臺大公館附近的家中。
以往,母親都會為晚歸的女兒在客廳留燈,唯有那天,她推開家門,屋內漆黑一片。她感到有一股「殺氣」在暗處伺機而動,那幾秒,她頭皮發麻,背脊發涼。
還沒等她搞清狀況,燈突然亮了,張鈞甯看到一向溫和的母親,正黑臉坐在對著大門的太師椅上,沒等女兒開口,先衝她發難:
「你還知道回來?」「你還考不考大學了!我真的無法忍受一個小孩子每天過這樣的生活,起早貪黑,人曬得跟個黑炭似的,成績還那麼爛!」
面對母親的歇斯底裡,張鈞甯滿心委屈:「為什麼我訓練得這麼累,你不支持我就算了,還在這個節骨眼,和我糾結這事值不值?」
這下,早就看她不順眼的母親瞬間就被激怒,只是她怎麼也沒想到,接下去的爭吵中,一向乖巧、順從的女兒,居然祭出了「獨立」的大旗,第一次向她說「不」……
「媽,我問你,這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我會對自己負責的!」
多年後,這幕場景母親依舊記憶如新,當時她內心五味雜陳——慶幸的是,女兒獨立意識在慢慢覺醒;擔憂的是,這是不是只是年輕氣盛,為反抗長輩而逞一時口舌之能。
在進入演藝圈之前,張鈞甯是一個典型應試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她活在父母和師長的期望下,連自己是誰,到底要什麼都不清楚,更遑論「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只是,從那一刻起,「尋找自己人生」的種子已悄然埋下。往後餘生,這顆種子不理狂風暴雨,也不顧酷暑嚴寒,無所顧忌的,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張鈞甯佩戴APM Monaco FLAMENCO系列
| 乖乖女
張鈞甯和姐姐張瀛出生在德國,4歲後和父母回臺灣生活。
母親鄭如晴是一位兒童作家;父親張志銘是臺灣大學教授。
右為張志銘
才子佳人的婚姻大都悲劇收場,張志銘和鄭如晴也不例外。在張鈞甯10歲那年,他們選擇了分開。
張鈞甯和姐姐被母親帶大,姐姐鮮活大方,而她卻循規蹈矩,總是躲在厚重的大眼鏡後面,極度缺乏安全感。
彼時,她常覺得和世界沒有連結,「好像死掉也沒關係……」沒什麼喜好的她,世界裡只有長輩們的諄諄教誨:「要乖、要讀書,要考大學……」
然而出身書香門第的張鈞甯,似乎沒有遺傳到家族「讀書好」的基因,她不喜歡看書,對學習有牴觸,只是為了達到母親心中「好孩子」的標準,才在面對自己不喜歡和不擅長的事時,拼盡全力做到極致。
曾經,數學老師在B4紙上出了一百道題,不少同學直接放棄,只有她一題題寫到半夜兩點——這種只要去做,就全力以赴一絲不苟完成的態度,是她入圈後,遭遇背叛、雪藏,還能殺出重圍的法寶。只是每一行做到拔尖,天賦的權重遠高於努力,學業也如此。
張鈞甯最引以為傲的履歷看似熱鬧:2000年考入臺北大學;2004年考入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法律組碩士班;經過6年的努力,以90.5的高分畢業論文拿到碩士學位。
但是對比她的父親——臺灣大學本科,德國慕尼黑大學博士,她所考取的大學和一流不沾邊。你可以說她用心努力,但真擔不起「學霸」二字。
她就讀的高中景美女中不差,學姐陳綺貞考入政大,高一屆的蔡依林保送輔仁。
蔡依林佩戴APM Monaco Collection of JUNGLE
照理,按她拼命三娘般的努力,即使資質平平,擠進臺灣最著名的5所公立大學不是沒有可能,但她卻意外的把精力花在了校禮儀隊的訓練和比賽上。
真學霸,往往是適應節奏後,訓練學習兩不誤;無法兼顧的孩子,會在權衡利弊後選擇退出。讓母親生氣的是,張鈞甯無法兼顧卻一直堅持的原因,絕非熱愛,只是怕辜負:「我也是被選中的,為什麼要放棄呢……」
任何事努力去做,肯定會有收穫,只是成年人看對錯,永遠只講「性價比」。
張鈞甯的選擇,對於母親而言,簡直不可理喻,即使那時她選擇了尊重和放手,但現在接受採訪,她還是頗有怨氣。
長大,不會總是風調雨順,陣痛和衝突必如影相隨,很快母親和張鈞甯的第二次大戰又開始了。
| 出道
經歷完高考的孩子,好似稚鳥出樊籠,對一切都感到新鮮。
就因在西門町幫一個工讀生填寫了一份化妝品問卷,張鈞甯至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當時的張鈞甯願意填寫問卷,多是出於內心的一份不忍,她知道這份兼職辛苦,如果填寫的內容不實,小哥一分錢也拿不到。
善因種善果。這位小哥,後來成為了經紀公司助理,又逢公司需要發展新人,他想起了有過一面之緣的張鈞甯……
母親剛知道張鈞甯開始涉獵拍廣告的時候,並沒有太在意,她覺得張鈞甯不行,因為她「理性、毫無感情,冷得就像臺冰箱。」
記得一家人看《梁祝》,姐姐和母親哭成淚人,只有張鈞甯一臉嫌棄的看著她們:「有什麼好哭的,她們在演戲呀。」
剛入行的那段時間,張鈞甯的狀態和母親預計的差不多,連續40次試鏡都沒有被選中。只是別人幾次試鏡沒戲,再發通告就不來了,但她卻召之即來,從不問為什麼。第41次試鏡後,她終於拍到了人生第一支廣告,之後才有了在一些劇集和MV裡露臉的機會。
第一部戲是《流星花園2》,她飾演西門的秘書,臺詞一句,出場10秒,她NG了數次才勉強過關,而薪酬也就2000臺幣加一盒快餐,真不比速食店打工賺得多。
換其他人,一看吃力不討好,也就轉向掉頭。但張鈞甯卻還一直堅持,她的理由和不肯退出禮儀隊如出一轍:「我小時候內向,沒個性,表演改變了我很多。在戲裡盡情大哭大笑和角色共鳴,甚至再去感動其他人,這是別的事情沒有辦法帶給我的快樂和成就。」
真的,人一定要來一場自我流放,才能了解自己。
只是在母親眼中,張鈞甯的行徑簡直是離經叛道:作息亂七八糟,還耽誤學業,「難道家裡缺她這點錢嗎?畢業後升學,將來做律師、檢察官不才應該是她的正途嗎?」
這一次,母親不打嘴仗,而是直接堵住家裡的大門。張鈞甯又氣又無奈,只好再次反問母親:「這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
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母親再次作罷,畢竟這是女兒的人生。
張鈞甯與母親
人生有時就是如此荒誕,連演戲都沒開竅的她,在那時卻很受老天眷顧,好戲、好角蜂擁而至。
2004年,張鈞甯大學畢業之際,接到了人生第一部電影《夢遊夏威夷》。
緊接著,2006年和言承旭的《白色巨塔》,讓她嶄露頭角;2008年,鈕承澤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讓她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提名;2009年《痞子英雄》,讓她短暫擁有趙又廷……
然而讀書、演戲和戀愛,都要走心走腎,其實很難有序兼顧。
在拍《詭絲》時,江口洋介看到在片場溫書的張鈞甯,知道她通宵拍完後,就要趕去參加期末考試,大喊「頑張って!」為她打氣。
那幾年,像上面這樣「蠟燭兩頭燒」的情況比比皆是。她的母親不止一次擔憂她身體扛不住。之前她有掙扎休學2年,想等空一點再回學校,但上升期女藝人的工作永沒有盡頭。無奈之下,她在2009年選擇了停工。
| 蟄伏
一年後,張鈞甯頭懸梁錐刺股的拿出了200頁的畢業論文,母親盼的碩士學位,終於如願以償。
她的論文《演藝人員經紀管理之法制問題》,寫的是藝人經紀約中各種不合理的情況。為了讓案例更充實,她不僅亮出了自己的8年合約,還找來明星好友的經紀約拿來解析,一本正經地以法律角度爆料演藝界明星和經紀人之間不可說的故事。
正當所有人以為,畢業後的她,可以全力以赴在演藝圈打拼之時,張鈞甯卻不得不面對無戲可拍的現實。
接連敲定的三部劇,被臨時換角;曾經的經紀人,在合約到期後,調轉槍頭對她痛下黑手,令她錯失與成龍拍片的機會;進軍內地,又敗給了「潛規則」,陪睡大老闆的某女星搶去了屬於她的角色;還有一些因戲結緣的圈內友人,在背後捅刀,說看看張鈞甯身邊的朋友就知道,她其實就是個「綠茶婊」。
畢業後的那5年,張鈞甯進退維谷。
都知人生的關鍵處往往只有一兩步,錯過了就無法挽回。
她讀研的這6年時間,正是臺灣偶像劇「黃金十年」下半場,又是女藝人最佳上升期。而她為了學業,既錯失提升咖位的機會,也沒能提高業務能力。當她重振旗鼓再次殺入之時,風向變了。
她的心情沮喪又焦慮。那段時間,她根本看不得報紙上誰又接了什麼戲之類的新聞,因為看到她就不安。有時她還有點嫉妒好友陳意涵,為什麼她可以接到各種角色,而自己卻兩手空空。
張鈞甯慌了。
| 找自己
人在何時才能發現自己的真愛之物?是在山窮水盡時,依然念著、戀著的那一個。
於是,低谷期的張鈞甯,索性給自己放了長假,徹底放飛自我。
在海拔6000米的西藏轉山,強烈的歸零感讓她想通了很多,「當知道這個世界有你無法掌控的力量時,所有的問題都變得簡單。我問自己,還愛著你的工作嗎?愛就做下去,盡力讓自己問心無愧。」
然而,張鈞甯處女座A型血的特質,很容易陷入「事事在乎別人的看法,做不到做不好就崩潰」的狀態裡,她常把拍戲、通告變成一種變相的自我折磨。
為了克服天性中自帶的焦慮,她去參加了《跟著貝爾去冒險》,成了第一個從十米高空垂直降落,第一個生吞蚯蚓的「女漢子」。她說,「我有自己的安全地帶,但我覺得懼怕的東西越多,限制越多,就越沒辦法成為一個更好的演員,我想試試自己能不能豁出去,把不必要的原則拿掉。」
人生幸事之一,是努力有了回應。
2015年,張鈞甯憑藉《武媚娘傳奇》徐慧一角,又再度回到了公眾的視線,之後戰績漸佳,2017年《軍師聯盟》、2018年《如懿傳》和《溫暖的弦》……36歲的她,再次開始了霸屏之路。
如果寫到這,你覺得我接下去會告訴大家,要像張鈞甯一樣,努力堅持自己,定能得償所願。
錯了。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現實就是,努力也未必有回報。即使是再次翻紅的張鈞甯,她此刻所獲得的,離她實現「在華語圈女藝人中有一個位置」的夢依舊很遠。
但我卻對她心存好感。
無它,就因她好似萬千有夢卻資質平庸的普通人,只是大部分人或恥於平庸而佯裝不在意,或幾次衝頂失敗後就消極厭世;只有她落落大方,不避諱年長平庸,不恥於認真沒有回報,只要她心之所向,必不管不顧,全情投入,讀書、演戲全都如此,在「放不下架子」的現在,這樣的「笨小孩」難能可貴。
而這也和她的「同齡人」APM Monaco首飾有著幾分相似——同樣生於1982年,沐浴著大西洋的海風長大,對於夢想執著向前,對於生活悠然自得,享受其中;不同的是,張鈞甯靠一個個角色,而APM Monaco通過一款款首飾,來傳遞對愛、美、夢想、生活的點滴感悟。
掃小程序碼或點閱讀原文選購
初入行時,不懂打扮的張鈞甯為亟欲擺脫別人口中「學生妹」的氣質而迷失自己。經過失敗的嘗試,她丟掉了高跟鞋、項鍊、帽子等配飾,唯APM Monaco最合她意,「因為乾淨簡單,這才是我自己。」
這也是蔡依林、周迅、倪妮、趙薇、郭採潔等藝人喜歡APM Monaco的原因之一——名利場早已五光十色,而守住那顆簡單的初心最為重要。
它被眾多女星熱衷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彰顯個性表達的同時,從不喧賓奪主,而是相互成就。
看趙麗穎佩戴的APM Monaco MÉTÉORITES系列,靈感來源於月亮和星空,你能感受到她調皮可人的同時,也感受到她內心的寬廣堅韌。
圖片來自Grazia
姚晨佩戴的APM Monaco Collection of ARC-EN-CIEL系列,最動人的是它不拘一格的想像,將生活中的不經意的美好,一一收進,再幻化成風格魔幻、卻不乏童真的潮流款式。
圖片來自Grazia
而她自己參與設計的Yao Chen系列,讓人感嘆:誰說性感御姐,不可以擁有一顆蘿莉心。
也許,APM Monaco能給一直想要衝破束縛,彰顯初心,卻有所顧忌的你,那麼一點信心。就像張鈞甯安慰低谷期的自己,「人生到頭來快不快樂是你自己說了算的,你真的快樂,其他人說什麼都不重要;如果你不快樂,他們都說你好,其實也不重要。」
當然,所有的改變,外界的力量都是其次,一切源於內心的悸動。
願我們能如張鈞甯和APM Monaco一樣,知世故而不世故,歷世事而存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