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上說地址總線指的是計算機的尋址能力,這樣描述會讓新手很難聽懂,實際上地址總線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
內存條
我們先從內存條開始說起吧,學過計算機都知道在CPU和內存之間需要交換資源,那麼CPU和內存之間就需要一個溝通的橋梁,這個橋梁就叫做地址總線。
那為什麼叫地址總線而不叫數據總線?這是因為CPU在讀取內存中的數據時的第一步是先找到數據的地址,有了地址就能把數據的具體位置找到。
我們先談談內存的結構吧。內存中最小的儲存單元是一個字節,可以把這一個個字節看成一個個房間,在這個房間中能儲存數據,這些房子會整整齊齊地排成一排。
這個時候就有問題了,CPU應該怎麼確定數據是儲存在哪個房間呢?這個時候就要靠地址了,可以把這個地址看成房間的號碼,顯而易見的是每一個房間的號碼是必須要是不同的。
在計算機中我們為內存中每一個房間編號的方式是採用二進位,不是十進位。比如:第一個房間編號為00,第二個房間為01,第三個房間為10,第四個房間為11。這樣就為四個房間編好了號碼,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採用兩位的二進位數最多為四個房間編號,我們可以總結到採用n位的二進位數最多為2的n次方個房間編號。
所以如果是8位的地址總線最多為256個字節編號,如果是32位的地址總線最多為4294967296個字節編號,也就是4GB。
多少位的地址總線決定了CPU是多少位,多少位的CPU決定了能裝多少位的作業系統,這也就是為什麼32位的作業系統最大只能裝4GB的內存條,裝多了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