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ART藝術共賞
黃永玉自己寫過一句段子
世界上最噁心的事是明明碰了面很噁心
但礙於種種還不得不見,不得不說
這將是你看到以下大圖後的心情
↓↓↓
黃永玉《一十二景出恭圖》
他曾經很有詩情
比如
↓↓↓
我的感情生活非常糟糕
我最後一次進入一個女人的身體
是參觀自由女神像
全世界的藝術家做糞便你都覺得噁心
黃永玉這一泡
你能原諒嗎
↓↓↓
2012年,香港政府花重金1.8億收藏了瑞士人西格·鳥利一批藝術作品,其中的垃圾觸目驚心:12幅完全性器官祼露的女性臀部的照片、男人手淫的高度寫實雕塑、6幅吃死嬰孩的照片……
Paul McCarthy 充氣糞便
Paul McCarthy 人和豬
2015年香港西九的露天大展上展出了一堆「糞便」的「複雜物堆」(Complex Pile)。相隔不久,美國藝術家麥卡錫Paul McCarthy的充氣作品也同樣鍾情於糞便,十分龐大的充氣塑料製品,幾十米高,幾十米寬。這個充氣的「複雜物堆」原型來自一個人排洩物的放大。
這到底傳遞了什麼樣的「觀念」?什麼樣格調什麼信息?
無人能解讀清楚。
黃永玉《一十二景出恭圖》
英國作家喬恩·麥格雷戈說過一句
「即便身處煉獄,也要想著光!」
遺憾的是
我們看到藝術家的畫,卻看不到他們的心靈
↓↓↓
當代,太多藝術家都變成了:「我就是一條狗,我要咬人。」
黃永玉也畫過一張畫:「你罵我,我也罵人。」
黃永玉,《你她媽又吹》
有人評說,他的《一十二景出恭圖》把中國人的屁股畫得個個朝天。畫面沒有帶來幽默和好笑,也沒有讓人感到諷刺與嘲弄,恰恰什麼都不是。
黃永玉的還有一件雕塑作品放在香港的時代廣場,是一個男人挺起的「大陽具」。這位先生到了晚年,好像要把自己所有的品性都表現出來一般,迫不急待。如此,袒胸露臀,恨不得把每個部位全都亮出了的中外藝術家也越來越多了。
很多人愛黃永玉,因為他這樣充滿人情
黃永玉被很多朋友看作是「純真的人」———在嚴酷的時代保持了純真品格的人。黃永玉自己則說:「我是個受盡斯巴達式精神折磨和鍛鍊的人。並非純真,只是經得起打熬而已。剖開胸膛,創傷無數。」
他的畫和話,也曾能給我們一些感動
↓↓↓
《我認識的少女已經死了》
1979年4月5日
她不是站在小河對岸的
那個少女,
雖然她們都一樣的美麗年輕。
我認識的少女已經死了,
為了悼念一位偉大的死者,
她為悼念而犧牲。
我認識的少女是那麼纖弱,
她曾經怕過老鼠和小蟲,
卻完成了一個壯麗的獻身。
有誰知道她死在何方?
有誰看過那最後的一雙
等待黎明的眼睛?
在小河對岸
站立著一個少女,
但我認識的少女已經死了。
雖然她也曾在河岸上
凝眸黃昏。
為了不讓所有的少女
再有那不幸的未來,
讓我們男人們為戰鬥而死吧!
即使死一萬次也行!
大師「出恭」到底美不美?
誰也別管
只是
審美是一種天性
美會使人保持一種人類的尊嚴並感到幸福(席勒)
↓↓↓
《南方周末》專訪黃永玉節選
「畫畫的人,永遠是個孤獨的行者。他要對付自身、身旁、世界、所有的驚濤駭浪的人情世故,用極大的克制力維持創作環境的寧靜、安詳。」
王朔我也喜歡,我覺得在將來他的文學地位是摧毀不了的。他是一個開拓者。王朔的書我都讀了。我覺得崔健的精神,王朔的精神,是開拓性的。開拓什麼?開拓一種境界,文藝的道路是需要開拓者的。比如說印象派,1875年,像德加、馬奈、莫奈、畢莎羅,像塞尚、梵谷那麼一幫年輕人,一起把太陽抬到繪畫裡面來,這是一個開拓。
一樣的道理,崔健讓中國有了「搖滾音樂」,王朔讓中國有了年輕的舒展。不叫苦,不哼哼,把今天的年輕的社會關係、情感抖摟出來。教一切人,包括老人如何看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底層,為新世界歡欣。開拓所向披靡的幽默強勢,你沒有頭腦和眼睛嗎?怎能叫他「痞子文學」?
真正優秀的藝術不是隨便就可以否掉、貶低的。欣賞藝術的人也要有欣賞的人格,社會對待藝術不能像奴隸主對待奴隸一樣。
芥子園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餘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芥子園畫譜》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薰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中國畫名家。
近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從《芥子園畫譜》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稱《芥子園畫譜》為啟蒙之良師,一點也不過分。
齊白石把《芥子園畫譜》當做自己的啟蒙老師,他的回憶自述說,借來的書,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釘成了十六本。
齊白石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稱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這個問題,由著名藝術家、現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冰先生來回答再恰當不過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園山水卷》的靈感,
就是來自於這本古老的教科書。
徐冰認為,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最代表中國文化和藝術核心,他說:
《芥子園畫譜》就是符號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型範式。人分幾群,獨坐看花式、兩人看雲式、三人對立式、四人坐飲式:一個人是什麼姿勢,兩個人是什麼姿勢,小孩問路是什麼姿勢,都是規定好的。
所以,藝術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樣記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組合描繪世界萬物。
中國畫講究紙抄紙,不講究寫生,過去都是靠臨摹,到清代總結出來,這些拷貝的範本分類、細化,變成一本書。
這就是為什麼《芥子園畫譜》是集中了中國人藝術的核心方法與態度的一本書。 」
在康熙年間,《芥子園畫傳》原版初集就已稀貴如金了,常人難睹其真容。清末時,芥予園舊版已毀廢,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芥子園畫傳》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發現。
山水卷畫論部分《畫學淺說》首頁,
字大行稀,絕對不用擔心看成近視眼。
書中較為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及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繪畫基本技巧介紹科學合理,淺顯明了,使初學者易領會、易臨摹。
畫譜內容豐富,薈萃中國歷代著名畫家模仿作品,為中國畫初學者最寶貴之畫譜寶庫。故此畫譜問世三百多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
對此傳世珍寶,我們竭盡全力,重新編輯出版了這本《芥子園畫譜》線裝彩頁版,希圖將其精髓盡現於您眼前。
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並附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以饗讀者。
《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芥子雖小,可納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力猶如這枚小小的種子,攜帶著能量,飄散在各處,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一座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是一套世間少有珍藏的藝術品;同時也是零基礎學者的入門教科書。不管是拿來欣賞,還是作為繪畫入門的書本,大家都應該看看這套書。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此行文字查看更多圖片細節)
《芥子園畫譜》
手工線裝彩色仿宣套裝全集共4冊無憂購買:
1、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2、7天內無理由包退,15天內包換;
3、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寄件人處理。
購買方式: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