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我們是認真的",由東方衛視播出的《歡樂喜劇人》從一開播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節目中每個團隊只有一個星期的準備時間加背臺詞加排練,而且隨時會面臨淘汰的危險,給喜劇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雖然如此但還是有很多喜劇人都勇敢的前來參加,不畏壓力,畢竟中國的喜劇節目是少之又少,哪怕是一輪遊也打開了一些知名度。
而《歡樂喜劇人》這個節目確實辦的很成功,第一季的冠軍沈騰現如今在娛樂圈可是穩坐喜劇綜藝的一把交椅,不僅如此開心麻花的門票現在也是哄搶而光。
第三名的賈玲現在也經常活躍在熒幕上,經常和沈騰一起搭檔,他倆一起搭檔的《王牌對王牌》算是浙江衛視的重量級收視率保證的節目。
第二名的宋小寶也憑藉黝黑的皮膚,搞笑的東北語言以及小小的身體大火。而他們三人也是春晚的常客了,因此可以說是他們三人能有如今的發展,這個節目就是他們的機遇。
當然這與他們的能力也是有關係,不然要是早早淘汰可能現在喜劇界也沒他們啥事了。
這個節目的前兩季做的非常成功,前兩季的冠軍沈騰和嶽雲鵬現如今發展的都非常好,不僅是春晚的常客也是各大綜藝節目的第一心儀邀請人物。
在這裡插句題外話:本人最喜歡小嶽嶽了,他在第二季的所有比賽視頻我看了不下三遍哈哈哈。
這個節目中參賽的喜劇人們秉持著一向嚴苛的製作標準,給觀眾帶來高質量的喜劇。但隨著節目的進行,大眾對這個節目也越來越失去新鮮感。
很多觀看了後面幾季的人都紛紛說到:咋感覺越來越不好看了,一場下來笑的很少。
而回顧這個節目從第一季到第六季除了前面兩季的參賽人員發展畢竟好之外,發現之後的冠軍發展一般一般,更別說挺不到決賽的了。
都說任何綜藝的發展都會經歷"探索——成熟——衰落——停播/重生"的循環,因此《歡樂喜劇人》這個節目真的不行了嗎?
其實從第三季開始,《歡樂喜劇人》的評價就開始不如前兩季了,不搞笑這樣的字眼開始出現,當這個詞出現就意味著對於一個喜劇節目的致命性評價。咱們先來分析一下第三季。
第一輪的喜劇人有:德雲社的郭麒麟,開心麻花的常遠,大碗娛樂的張小斐,遼寧民間藝術團的文松。
看這陣容感覺集結了中國喜劇屆的四個大佬地位的喜劇工作室,但是你仔細品,無論是常遠、文松還是張小斐,在所屬的各大喜劇工作室中都不是扛把子。而且都多多少少在一二季就當過助演,很少有獨當一面的機會。
在這一季擔任主咖,難免會鎮不住場子。
看看後面加入的:肖旭、肥龍等多少都跟喜劇沾邊。但是之前都是採取錄播的形式,所以會呈現出最好的狀態。
但是現在喜劇人的舞臺是直播,只有一次表演機會,表演完畢後觀眾當場投票。所以這樣特殊的形式讓這樣新人喜劇演員很少能走到最後,基本上都是一輪遊。
咱們看最後的結果,第三季的冠軍居然是文松。
u1s1,文松他確實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喜劇風格,並且這個風格受大眾喜愛,"小拳拳打你胸口"的形象文松"也深入人心。但作為一個競賽類的節目,一成不變不會給觀眾帶來驚喜,要想走到最後唯有突破才能成功。
就連文松他自己也說,他覺得自己在喜劇人這個舞臺人並沒有什麼突破。
不同於前兩季爆紅的沈騰與嶽雲鵬喜劇人冠軍這個頭銜對文松來說只是個頭銜,並沒有從中獲得什麼發展。
第一季的時候,他作為宋小寶的助演,"娘娘腔"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憑藉著和本身剛性的男人身份不同反轉讓人笑掉大牙。
可第三季,他還是"少女萌萌拳"的喜劇風格難免讓人疲勞。
個人風格就是有好有壞,用的好就像嶽雲鵬一樣,隨便一個賤賤的笑容就逗的大家哈哈大笑,用得不好,就會讓人審美疲勞,甚至已經知道你的"包袱"的著重點了。
可對於文松來講,此時的他已經來不及尋找新的"個人特點"了。
喜劇這個行業多麼的難,多少人只在等待一個機會。左邊眾多喜劇同行等待機會"上位",右邊喜劇新人層出不窮。
如果沒有把握好,就會像文松一樣淪為最沒有存在感的"路人冠軍"。
當然,喜劇怎麼少得了相聲。從《歡樂喜劇人》第一季到第六季可以說相聲演員參賽至少得佔一半吧,其中有90%的相聲演員出自德雲社。
我們熟悉的小嶽嶽,老郭他兒子郭麒麟,愛唱歌的張鶴倫,超人氣選手張雲雷,"盤他"出圈的孟鶴堂,北京味兒的燒餅,加上郭德綱擔任主持。
因此很多質疑的聲音撲面而來,都說這個節目有黑幕,德雲社塞人等等。
但是第六季的喜劇人節目負面評論最多的不是黑幕,而是相聲。為什麼呢?更有網友建議說直接改成"相聲專場"算了。
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第六季季參賽的喜劇人多數是相聲演員,只要與相聲演員pk,基本上相聲演員都能勝出。
看看決賽的名單中,五組喜劇人有三組是說相聲的。怎麼看,"相聲"在第六季都有一種包場的感覺,因此難免網友會發出那樣的言論。
而《歡樂喜劇人》這個節目的困境不僅僅如此,它不僅反映了這是國內喜劇節目的一個困境,它更暗含的是整個中國喜劇界所處的尷尬境地。
與已經大火的喜劇演員相比,很多觀眾對於喜劇新人期望值就更高。《喜劇人》第六季其實新增了很多新生代喜劇人,特別是劉洋、高穎,有節奏有包袱有笑點。
但是一到投票或者評價環節總是不如人意,在《歡樂喜劇人》的節目上三進三出。
但是在這裡也想說這僅僅是觀眾不買帳的原因嘛?不是的,從第一季到第六季你會發現,每一季的節目會從都是搞笑慢慢開始變得煽情。
煽情有錯嗎?沒錯,眾所周知,喜劇人是很辛苦,很不容易,剛開始基本上都是沒有生活來源的。但是隨著節目的進行,煽情的越來越多,會讓觀眾產生疲勞。說白了觀眾花錢就是來讓自己開心的,你總是給煽情,這誰喜歡看。
結語:
這也不是說不需要一些煽情,必要的煽情可以,但是你要有度。
比如第一季的賈玲她一季下來的表演就一次煽情,把握的度就很好。
就像人們說的那樣,一開始節目從"搞笑,我們是認真的"慢慢變成了"煽情,我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