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比中國發達,為何不像中國搶著蓋「高樓」?稱:沒必要

2020-12-15 旅行家林二奔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歡迎關注【旅行家林二奔】,跟隨二奔一道,去發現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路過你,路過全世界的旅行家。

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突發猛進,與之相對應的,大城市裡的高樓大廈也是越來越多了。

根據一組可靠數據顯示:

截止到2019年年底,我們國內200米以上的高樓數量達到895座,300米以上的達到94座,400米以上的有12座,500米以上6座,600米以上的1座。

此外,在200米以上的高樓中,擁有數量最多的城市是深圳,有113座,其次分別是香港86座,上海60座,重慶52座,廣州48座,武漢47座,瀋陽42座,天津37座,長沙35座,南京31座。

在全世界範圍內,樓高在150米以上的我國就佔了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

這些年來,中國很多城市裡頭,都紛紛搶著蓋「高樓」。這是不是說,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有多好,與這個國家、這個城市的高樓大廈數量有很大的關係呢?

當然並非如此的。

雖然說一個地方經濟發達程度高,這個地方的摩天大樓也會相對比較多,但是在一些地方,儘管沒有高樓大廈,經濟該發達也照樣發達。

德國經濟比中國發達,為何不像中國搶著蓋「高樓」?稱:沒必要

雖然說,如今的中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國家也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就拿德國來說,德國雖然如今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但是德國的經濟水平還是高於我們國家。

但是在德國的大部分城市中,卻很少見到像中國大城市一樣高樓密布的情況,反而更多的都是低矮的樓房。比如說在德國慕尼黑,這裡幾乎很難見到一棟高樓。

德國經濟比中國發達,卻為何不像中國搶著蓋高樓大廈呢?稱:沒必要。

首先,相比起中國大城市人口密集,德國人口密度比較低,且人口分布比較均衡合理。

整個德國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只有4個,剩下的都是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分布均勻。

其次,德國高樓大廈比較少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德國人重視對歷史文化的保護。

在德國依舊保存著許多具有時代風採的古文化建築群和文化景觀等,根據德國政府的規定,除了一些國際化的大城市以外,一般的建築物高度不能超過當地教堂的高度,有需要超過的需必須向州政府提出申請。

再者,德國人向來追求嚴謹、理性。一個城市的裡子是否完善比起表面工程來得更加重要。與其拿這個精力、資金去修建一些不必要的高樓大廈,還不如將錢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比如說完善下水道工程。

而且,過多的高樓大廈還會破壞一個城市的整體協調性。實在沒什麼必要過多地去追求高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下你的看法,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臺灣認為內地沒高樓,內地人吃不起茶葉蛋,臺灣經濟到底多發達?
    不過由於各種原因,真正去過臺灣旅遊的內地人並不多。真正了解臺灣的內地人其實非常少。不過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臺灣人對內地的看法在網上引起了爭議,許多人突然才發現,原來臺灣人是如此看待我們的。最近幾年臺灣不少綜藝節目都有雷人語錄,比如說內地人吃不起茶葉蛋,內地人最喜歡吃榨菜,榨菜是內地經濟的晴雨表。
  • 中國蓋樓世界第一,為何發達國家不建呢?看看這些後遺症就明白了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穩步提升。目前,我國經濟體量巨大,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雖然經濟體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不小的差距。與此同時,中國加快城市化進程,城市基建設施得到顯著提升。
  • 中國第一高樓籤約幕牆龍頭遠大
    中國幕牆行業徵服世界的標誌工程——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航空鐵路中心工程施工現場。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遼寧報導:在建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項目業主單位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包單位上海建工集團3月4日與中國領先的幕牆企業瀋陽遠大集團籤訂了價值近五億元的外幕牆合同。儘管在總造價100多億元的項目中,五億還不到一成,但卻意味著這座未來的第一高樓開始著手「梳妝打扮」,即將展現她的「美貌」了。
  • 德國外交部官網撤臺灣地區旗幟,稱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綠媒哭訴
    但也不排除這些「臺獨」勢力又按奈不住它們詐騙和碰瓷的本能了,於是找德國來「作案」了……德國被問及為何「對華沉默」,德經濟部長:我們又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民主不是貿易的唯一導向」「我們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11日在《法蘭克福匯報》刊登的專訪中對中國的表態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注和爭論
  • 德國被問及為何「對華沉默」,德經濟部長:我們又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
    「我們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1日刊登了對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的專訪。這篇專訪很大一部分都圍繞中國話題進行。《法蘭克福匯報》此前曾激烈批評政府在香港等問題上「為何沉默」。該報記者以香港話題為引子,質問德國政府「為何不願明確批評北京」。
  • 中國第一高樓城市:100米以上高樓達4000座,當地房價比上海還高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座城市的高樓數量,能夠判斷出城市的經濟狀態。一般情況下城市的高樓越多,經濟發展就越好。好比如中國的北上廣深這幾座一線城市,他們的經濟發展都是非常不錯的。而那些落後的非洲城市,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高樓,就連20層以上的高樓,在經濟落後的非洲就算是比較少了。
  • 中國最「瘦」的省份,福建經濟發達生活優越,為何一直都吃不胖?
    在經濟發達以後,人們對於生活的追求也就從溫飽問題轉為了高質量的生活。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如今中國的配胖率也在不斷扶搖直上。尤其是小孩子,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只生育一個孩子,所以自然不願讓孩子受苦受累,因此在這樣的溺愛之下,中國孩童的配胖率不斷上漲。而不僅僅是小孩子,就是年輕人和中年人,生活節奏下加快,並且腦力工作的增多,也就讓很多國人的肚子不斷變大,據了解,北京的肥胖率就高達了25.9%,是中國最胖的地區,由此可見,肥胖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
  • 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為何很少修建高樓大廈?原來是這幾個原因
    眾所周知,歐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無論在經濟水平、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上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然而,在歐洲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地方,卻很少有象徵繁榮的高層建築,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畢竟,像美國、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這樣的國家有很多高層建築。
  • 臺北的經濟發達,當地的城建如何?遊客:只適合旅遊,不適合定居
    在經濟發展起來以後,人們的荷包有了明顯的不同,也就更願意出門旅遊去見見不同地區的風景,了解不同地域的風俗,品嘗不同區域的美食,通過這些方式來留下一份美妙的回憶和增添生活的趣味,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旅遊才能在如今的中國遍地開花,並且深受人們的喜歡。而提到國內的熱門旅遊景點,不少人應該都會想到一個地名,那就是臺灣。
  • 摩天樓大迫降:中國超高層建築佔世界六成,深圳武漢曾為第一高樓爭...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5月全國500米(含)以上的高樓總共才7幢,所以限制500米以上建築和沒限制差別也不大。 而截止2020年5月,全國300米(含)至500米的高樓總共有119幢,數量還是相當驚人的。「強烈建議收回超過300米(含)高樓的審批權,這才能起到限制大量蓋超高層建築的現象。」上述人士表示。
  • 臺灣經濟發達,為什麼城市基礎設施卻「破舊」?
    臺灣省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受到中國的關注, 臺灣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經濟也一直領先,特別是二三十年前,領導大陸,城市建設的各反面非常先進, 但是近兩年,大陸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有些人去臺灣旅行,去看亞洲四小龍臺灣是什麼樣的, 但是最近有遊客說臺灣的城市基礎設施有點老化,不像經濟發達的地區,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 德國專家:中國基建實力這麼強大,為何高速公路一點都不高速?
    如果有人說中國的科技實力還不夠強大,那我是承認的,但是如果有人說中國的基建實力弱小,那我可就要說道說道了。中國的基建實力要說是世界第二,誰敢說是世界第一,然而,對此,德國專家表示:中國基建實力這麼強大,為何高速公路一點都不高速?
  • 韓國整容業很發達,但為何明星辨識度比中國高?
    (林允兒)中國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開放,整容在國內也掀起了一股風潮。整容的市場是逐年的在壯大,整容的群體也在不斷增多,尤其是現在的小鮮肉,整容的更多,很多明星都像一個模子出來的,毫無辨識度。為何韓國整容業發達,但是明星們比中國更有辨識度呢?
  • 搶完馬桶蓋 中國遊客又去搶日本「神藥」
    要想了解日本「神藥」在中國遊客中有多火,日本製藥公司的銷售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圖為「液體創可貼」  繼馬桶蓋之後,熱衷在日本掃貨的不少中國遊客又盯上了日本生產的「神藥」。不少國人甚至連吃法和用法都要上網查,為何依然加入購買日本藥品的大軍呢?反觀國內常備藥市場,又為何被日本「神藥」搶了風頭?新華國際客戶端為您解讀。  國人大買 日企大賺  要想了解日本「神藥」在中國遊客中有多火,日本製藥公司的銷售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 西安這下「發達了」,或將迎來第一高樓,當地百姓有福了
    西安這下「發達了」,或將迎來第一高樓,當地百姓有福了近年來,全國各地非常執著於高層建築的建設,經常「宣布」要建設全國第一座高層建築, 其背後是地區促進經濟發展的道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摩天大樓到底意味著什麼, 更何況是全國第一的高樓, 很多人只看到,一棟高樓帶來了網紅效應和地標建築效應
  • 為何德國人不喜歡中國人?德國姑娘說出真相,原因很直白
    說到經濟發展,相信很多細心的小夥伴們都有同樣的感覺,我們中國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快點,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在很多國家都對中國表示友好的時候,為何還有部分的德國人不喜歡中國人?一位德國姑娘說出真相,原因很直白了,一起了解一下吧。
  • 中國第一高樓志氣高,卻爛尾至今,拆掉還是建下去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摩天大樓在中國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爭著搶著蓋高樓。而且一個比一個蓋得高。這些大樓一方面成為了一個城市聞名全國的標誌,另一方面也成為了企業的「面子」。
  • 瑞士專家:德國日本聯手封鎖的技術,為何輕而易舉就被中國超越了
    因為中國的發展模式和很多西方國家都不一樣,因此西方國家也是將中國當成是一個「異類」,甚至很多國家都有很多經濟或者其他領域的專家,專門研究中國的發展模式,一方面是想了解中國究竟為何發展的如此快
  • 德國老人的中國茶道(傳播中國文化的外國人)
    重點不在商業,而是真正將中國茶文化可持續地傳播出去 為了節省運營成本,蓋哈德親力親為,自7年前籌備茶館以來,一周工作7天,一天16個小時,從不間斷,甚至承包了茶道館的日常清掃工作。兼任德國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會會長的蓋哈德風輕雲淡地表示:「我把一生的積蓄和每個月的養老金,幾乎都投進了這裡。」
  • 中國地鐵城市「最多」的省,經濟發達,發展均衡
    現在,地鐵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地鐵的建設需要相當大的費用,除非是經濟能力強的城市,一般都不能建設地鐵,目前,我國「地鐵城市最多」的省份不是GDP最高的廣東省,而是GDP排名第二的江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