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梅厄夫人自傳《我的一生》是一部精彩的人物傳記,也是以色列為生存而鬥爭的歷史畫卷。合上厚厚的數頁,印象裡的鐵腕女總理形象豐富起來,那一刻終於明白,她評價自己「一生很猛」,當真沒錯。如果你還沒來得及一覽這本著作,以下的讀書筆記,或許會讓你更多了解梅厄夫人會成為「以色列之母」的原因所在。
去年跟朋友遊芝加哥,往北1小時車程是密爾沃基,現在想來應該去看看,因為梅厄夫人在那裡度過了幸福的少年和求學的青年時期。也是在這裡她接觸到了錫安主義的理念。她來自俄國的猶太家庭,移民美國之前住在基鋪,8歲左右跟父母移民來到了美國。
猶太人自從公元70年被羅馬人逐出了猶大地後分散在世界各地,近的生活在北非,中東,遠的去了歐洲。猶太人在外邦生活得小心翼翼,但是又驕傲地毫不掩飾自詡為上帝的選民。他們堅守他們與上帝的約定,埋頭古老的聖經,不與外族通婚,祈禱時向著耶路撒冷,每年逾越節對彼此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們明年耶路撒冷見」。住在隔都裡,因為被限制從事很多工作,他們能做的就是當時沒人看得上的小買賣,和基督徒不被允許做的小生意,這是20世紀30年代排猶情緒到達頂峰的原因之一。當然經濟上因禍得福,這是後話。
梅厄夫人一家在密爾沃基的生活與在俄國比起來可謂天壤之別,可是童年被暴力對待的陰影揮之不去,當第一次在美國國慶日看見警察騎在大馬上竟讓她的小妹妹瑟瑟發抖—這讓她想起哥薩克人騎馬暴力驅趕她們的場面。
錫安主義興起於19世紀末,在當時歐洲大環境下,猶太人在各個領域出類拔萃。但整體被排擠的事件也層出不窮。猶太有識之士深感需要一個屬於自己民族的家園,他們召開了第一次錫安主義大會,鼓勵猶太人回到他們祖先的土地去。這種被稱為aliyah的回歸潮隨後開始席捲歐洲,隨即風靡到世界各地,一直持續到現在。
梅厄夫人也深受錫安主義的影響。在完成了密爾沃基大學的學業後,24歲那年,她與丈夫和姐姐一家從美國來到了當時的巴勒斯坦地。眾所周知,回歸的浪潮在俄國及東歐更甚些,但美國的猶太人不為所動。梅厄夫人是極少數從美國來的猶太人之一。巴勒斯坦基本都是荒地,猶太人在那裡建了很多社會主義類型的集體農莊基布茲,這種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形式可能受俄國蘇維埃的影響。但是開闢農莊,讓猶太人重新成為與土地為伍,手上長滿老繭的新式猶太人卻是錫安主義的理想之一。梅厄夫人相信這種理念。她熱愛基布茲,身體力行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和丈夫在基布茲裡辛勤地生活著。這也最終導致了她與丈夫的分手—她丈夫不能接受小孩也由基布茲集體管理的方式。
看這段時也很唏噓,這種做多做少一個樣,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居然在以色列的基布茲成功了。除了民族性,我覺得原因之一是雙向的自由選擇,一個人有加入的自由,基布茲也有拒絕和開除一個人的權利。加入基布茲這件事把志同道合的猶太人緊密的團結在了一起,同仇敵愾,除了共同勞作外,還要與周圍騷擾他們的阿拉伯人作鬥爭。這也就不難理解以色列領導人為什麼都基本都出自基布茲或他們的後代。
回歸的猶太人主要來自歐洲和中東本地。分離了1000多年,不僅成長文化背景大相逕庭,連人種都不一樣了。現在走到一起來了,各種碰撞,妥協,合作,初期復國的不確定性,猶太人的大局觀,審時度勢在建國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出來。梅厄夫人意志堅定,聰明冷靜,能力非凡,對以色列工黨及建國起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聯合國決議巴以分治以來,以色列面臨三面而來的阿拉伯國家的圍攻,建國當天這些阿拉伯國家就向以色列宣戰。梅厄夫人臨危請纓,在以色列的建國前夕前去美國為武裝以色列籌款,梅厄夫人在芝加哥的這場對猶太人的演講可謂共情同理,談及猶太年輕人用生命在捍衛他們的家園,在場所有人都被打動了。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能打贏與阿拉伯人的戰爭,那麼猶太人將近2000年的復國願望又要再等幾個世紀。她說他們知道他們不是猶太人中最優秀,也不是最聰明的。只是他們正巧在那裡,而你們在這裡,如果反過來,她說她相信美國猶太人也會做同樣的事—來美國尋求幫助。她相信美國猶太人不會猶豫,會義無反顧的幫助他們在巴勒斯坦的同胞。梅厄夫人的演講取得了巨大成功,她籌到了5000萬美元,超過了預期2500萬,為打贏建國戰爭提供了有力的財務保障。
初期以色列領導人對美國猶太人對移民巴勒斯坦興趣不高頗有言辭。過後看看,1948年以色列建國及後面的擴展真像是有他們的上帝相助,每個時期都有出類拔萃的人物在引領著:國父赫茨爾的《以色列國》震動了歐洲猶太人;身體力行的實幹家開國總理本-古力安,審時度勢,把握住每個機會,讓建國成了事實;還有建國初期打通英國上層關係,最終有了英國同意在巴勒斯坦建國的《貝福爾宣言》的著名化學家魏茲曼;羅斯柴爾得家族的財力資助在巴勒斯坦買地建基布茲;美國猶太人後面的大力的財力援助;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巴勒斯坦地的猶太人的勇氣,腳踏實地的建國精神讓這個小小的猶太國不僅復國了,生存了下來。
自傳裡面,大量篇幅講了梅厄夫人擔任勞工部長,外交部長,直到總理的經歷。難關一個接一個的克服,梅厄夫人的人格魅力越來越不可阻擋。其實梅厄夫人貌不出眾,她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很自卑,在年少輕盈熱戀的時候,她一遍遍的問男朋友為什麼愛她,是不是希望她更漂亮一些。可是梅厄夫人的魅力是在她的信心裡--對猶太復國的堅強信念裡,對猶太同胞的拳拳之心裡。建國後她去莫斯科擔任第一任大使,與蘇聯人周旋,擔任勞工部長,負責大量的初來乍到的移民的衣食住行,後來的外交部長,在聯合國為以色列據理力爭,跟美國建立了友好的關係。她每一樣都做的及其出色。雖然贖罪日戰爭後辭職,但她擔任總理時對恐怖分子的絕不妥善讓她有了「鐵娘子」的名號。實至名歸,寫到這裡《慕尼黑》的鏡頭又湧現眼前。
以色列能有今天的成就跟一大批像梅厄夫人這樣的堅定的錫安主義者密不可分,他們為以色列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雖然現在生存危險少了許多,但以色列來自周邊及國內的壓力起伏不定。但願以色列在未來更有擔當,梅厄夫人心心念念的和平早日到來。
撰文丨Grace
截至當地時間7月15日上午,以色列現感染人數為22,324人,治癒病例19,665,累積感染人數42,369人,死亡人數371人。請以下四位報名28天直播課程的學員:
liyuchi ruth,Allan_Alanzo,屁桃
添加希伯來沙龍助教的微信號hebrewshalom
否則將無法正常進行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