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自由反而束縛了個性,年輕人變得越來越一樣了……

2021-02-28 WeLens


▵ 點擊觀看視頻 ▵ 

隈研吾很喜歡喝紹興酒。

他覺得魯迅文章中吃炸臭豆腐蘸著豆瓣醬、配上紹興酒的場景,就是一個男人理想中的夜晚。

但在日本,他的夜晚很少這麼輕鬆。

他一般是6點半起床、8點半到公司,忙到夜裡12點半或是1點回家。

「每天大概就睡四個小時左右吧」,他對Lens說道。「雙休日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作息來走的。」

他是日本第四代建築師的領軍人物,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的設計者。

他在場館裡裡種植了很多樹,「站在它附近,你甚至都能感受到杉樹的香氣。」

還有蘆葦,因為它是東京很常見的植物。他很在乎參觀的人能在他的作品中感覺到幸福。

他不喜歡混凝土的建築。

「我認為木頭這種材料輕便自然,更利於建造有人情味的都市。」

他在80年代末開始設計生涯。

「那時真的會接到很多大訂單,都是要我去造高樓大廈;那些項目的周期非常緊,完全沒有和工地的匠人進行交流的時間……接到的單子越多,我越感到空虛。」

中國現在的樣子,會讓他想起那個時候的日本。

「中國現在的都市好像更注重外觀一些吧,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建築還真的很少。」

很快趕上泡沫經濟破滅,他被「逐出」了東京,有12年沒有在那裡接到項目。

然後,他去了日本鄉下,在那裡做了龜老山展望臺、石材美術館等作品,還在北京的長城腳下做了「竹屋」,都是利用當地材料,融於環境中的「小房子」,在和各地匠人們的合作中,他說自己找回了建築的樂趣。

「3·11日本大地震」後,他開始「想做讓人能夠聯想到死亡的建築」,就像日本傳統的那些不斷更替的房子一樣,他覺得日本人的思維方式正是從中滋養,並形成了一種「放棄」的美學。

他希望這種意識能夠在21世紀重新回來,在那裡,人們會獲得更多安慰。

12月初,Lens在東京和隈研吾做了幾場對談,拍了上面這支視頻,下面是對談的部分內容。

Lens:你理想中的住宅是什麼樣子的?

隈研吾:我自己理想中的建築,應該是比較亂糟糟的吧,有很多noise的感覺。人本來就像是一堆垃圾嘛,而且在不斷製造垃圾。如果周圍的環境都是一塵不染的,即使有一點點垃圾存在,也會覺得很礙眼。讓周圍變得亂糟糟的,住在裡面就不會有很多負擔。

Lens:這和日本給人乾淨的印象非常不一樣……

隈研吾:其實以前日本並不是這樣的。古代的日本常常用泥土來建造牆壁,而且是那種沙沙的、不光滑的表面,反而有一種凌亂之美。到了20世紀以後,日本的住宅變得太乾淨了。

Lens:凌亂之美的潮流復興的原因是什麼?

隈研吾:如果人每天都面對這樣一絲不苟的東西,其實是會心生厭煩的。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其實更加容易對規矩的東西產生反感。他們總是希望能夠活得不要那麼一絲不苟,希望在更多的地方都能有寬鬆的空間。

Lens:日本傳統「放棄」的美學,對你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有什麼影響?

隈研吾:人活在世上的時間非常短,年紀大了,身體也會漸漸不聽使喚,無法所有的事情都如自己所願。但正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事情無法在自己掌控中,我反而把它看成是一種樂趣。

如果從建築來講,那就是要享受noise的感覺,從凌亂之中感受美;而且,在建築中使用的材料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產生變化,變得越來越髒,這些變化是我近年來覺得非常有趣的現象。

Lens:唐宋的文化對日本影響很大,但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是不是宋代的美學對日本影響更顯著一些?

隈研吾:我書架上就有一本宋代介紹建築方法的書。這些建築知識從中國傳到日本,隨後日本古代的建築基本都是參照中國宋代的樣式建造的,可以說影響力非常大。

像茶道、禪宗,都是那個時候傳到日本來的。可以說宋代的美學一直影響到現代的日本;有些在中國已經消亡的東西,反而在日本仍然能夠得到保存和流傳。

Lens:宋代美學最突出的特質是什麼?

隈研吾:應該是簡練和放棄的美學並存吧。在宋代,人們想的並不是要把國家的疆土如何擴大、要使國家如何強大之類的問題,而總想著在某些場合需要用到放棄的智慧。這個觀念一直在宋代的文化裡面流傳下來,而這些特質會使人覺得放鬆舒適。這個又和現代人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吻合的。


Lens:現在的年輕人都非常強調自己的個性,但看上去又都很像,你對此怎麼看?」

隈研吾:這可能跟家庭和學校都有關吧。在家裡,父母不會要求你一定要成為誰誰誰;在學校,老師也不會教育你一定要怎樣,大家都變得非常自由,也正因為這份寬鬆的自由,反而使年輕人的個性不能夠鮮明地凸顯。

因為太寬鬆了,就沒有反抗;沒有反抗,就沒有個性。

現在的孩子很少說「我討厭這樣的父母」「我不要上這樣的學校」。反抗不夠激烈,個性也就不夠鮮明。

現在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自由成長,但這份自由反而束縛了個性的發展,年輕人變得越來越一樣了。

我父親是45歲時才生的我,因為年齡差距很大,我在他面前總是非常緊張,戰戰兢兢的,他對我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所以,那時候我和他關係非常僵,但也正因為有了那個時期的反抗,才形成了我現在的個性。

相關焦點

  • 曾經崇尚個性的原宿,如今早已面目全非?
    在這樣商業蕭條的背景下,反而成為了娛樂、音樂等產業的黃金髮展期,因為年輕人比起呆在家中無所事事,更願意待在涉谷街頭逛逛,哪怕只是聽聽音樂。除了社交媒體、經濟這些因素改變了這個向來崇尚個性的原宿,也許更重要的是被自由所束縛了的個性的誕生。
  • 自由、孤獨、束縛=成年人?
    自由、孤獨、束縛=成年人?原創: 痴貨巨星 痴貨巨星 讓生命發光喜歡在大都市裡自己默默無聞的感覺,正因為誰都不認識我,某種程度上自己很自由。當然這也是一種孤獨,但孤獨有時也是自由的代名詞。——坂本龍一相信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都嚮往大城市的繁華,即使不是大城市,至少也是城市,我們在城市裡打工,你又需要多少年才能與這座城市建立聯繫呢?
  • 夜思 |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
    最近,「985相親局」攪動了輿論熱潮,它不僅僅是一個愛情話題,更是一個社交議題——網絡時代,我們的社交圈越來越開放還是越來越狹窄?
  •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
    畢竟在普遍印象中,現代的年輕人普遍追求個性追求自由,為什麼最終還是走上了相親這條老路呢?  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裡,女主角席琳說:「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會相信你將認識很多人,但後來你才會發現能交流的人其實很少,何況你又不能保證和他們好好相處,就這樣,失去聯繫了。」一句話早已道明了一切。緣分很淺,有些人僅僅一次遇見,就是此生的最後一面,遑論發展出更多的故事。
  •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
    畢竟在普遍印象中,現代的年輕人普遍追求個性追求自由,為什麼最終還是走上了相親這條老路呢?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裡,女主角席琳說:「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會相信你將認識很多人,但後來你才會發現能交流的人其實很少,何況你又不能保證和他們好好相處,就這樣,失去聯繫了。」一句話早已道明了一切。
  • 來福醬說「年輕就是在有限的規則中用個性活出最大的自由和精彩」
    因為我看到東風本田在塑造life的時候,用了年輕人真實的心態vibe,更釋放著一種關於「年輕」非常純粹和正確的解釋,那就是:「在有限的規則之中用個性活出最大的自由和精彩」。1、 年輕人的vibe。2、 有限的規則,最大的自由。對於年輕人而言,很多真正想做的事,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規則在束縛,但追求自我個性表達的他們,依然活的非常灑脫和光鮮。因為他們很清楚,生活中的規則和束縛一時半會兒無法打破,但不影響我們把自己的標籤做到最大化,填滿整個規則的圓。
  • 「985相親局」攪熱潮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
    追求個性獨立的年輕人,最終走上了相親之路?最近,「985相親局」攪動了輿論熱潮,它不僅僅是一個愛情話題,更是一個社交議題——網絡時代,我們的社交圈越來越開放還是越來越狹窄?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生也不例外。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絡上走紅。
  • 隈研吾:國際大師在中國的作品令人失望
    隈研吾對其建築哲學的闡述,往往能使人聯繫起來日本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那實際上都快成了我的教科書。」隈研吾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谷崎潤一郎用如此簡潔的方式總結了日本建築的精髓,而我發現最為重要的莫過於他所謂的光的水平層次。在日本的空間,光線並非從頭頂照射,而是從側面照射,隨後逐漸變得越來越暗淡。
  •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還是走上了相親這老路?
    畢竟在普遍印象中,現代的年輕人普遍追求個性追求自由,為什麼最終還是走上了相親這條老路呢?  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裡,女主角席琳說:「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會相信你將認識很多人,但後來你才會發現能交流的人其實很少,何況你又不能保證和他們好好相處,就這樣,失去聯繫了。」一句話早已道明了一切。緣分很淺,有些人僅僅一次遇見,就是此生的最後一面,遑論發展出更多的故事。
  • 為何年輕人越來越晚婚,珍愛網直營店總結五大原因
    研究調查顯示,有39.2%的人認為,個人主觀選擇增多,結婚變得可有可無;24.43%的人認為結婚需要的物質太多拿不出來;19.32%的人認為追求自由比被婚姻束縛更讓人舒適。今天珍愛網直營店就跟大家總結五大原因,看大家為什麼不願結婚。
  • 為什麼有的年輕人明明看起來很努力,反而越來越窮?
    為什麼我們明明看起來很努力,反而越來越窮? 還有些年輕人覺得自己很少亂花錢,成為「月光族」的原因是在於物價太高,吃個快餐要十多二十塊錢。全然忘記自己平日裡可沒少吃喝玩樂、網購東西。
  • 追求個性自由年輕人 為何還是走上相親這條路_中國國情_中國網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生也不例外。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絡上走紅。大家沒想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得了高等數學題、寫得了情詩小作文的名校畢業生,居然會為談戀愛發愁,並且選擇相親。
  • 建築師隈研吾_2020年建築師隈研吾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copyright:芒果臺都市愛情奮鬥勵志熱血青春無敵大劇《咱們相愛吧》 (建築系的朋友都已經轉行到編劇界了?!) 作為一隻曾經在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北京辦公室工作過的小編,只想說 What the fuxk?!  (咦,X打的位置不一樣?!)
  • 新華社: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還是走上了相親這老路?
    畢竟在普遍印象中,現代的年輕人普遍追求個性追求自由,為什麼最終還是走上了相親這條老路呢? 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裡,女主角席琳說:「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會相信你將認識很多人,但後來你才會發現能交流的人其實很少,何況你又不能保證和他們好好相處,就這樣,失去聯繫了。」一句話早已道明了一切。緣分很淺,有些人僅僅一次遇見,就是此生的最後一面,遑論發展出更多的故事。
  • 《理想家》與《聽見她說》:若真心相愛,別束縛住愛人的自由
    喜歡一個人,那就給她想要的世界;而如果是真心相愛的話,那麼別束縛愛人的自由,才對她最好。 這裡也來看看許多女性婚前和婚後的變化吧,就知道自由到底有多重要了。
  • 追求個性自由年輕人 為何還是走上相親這條路_新聞_中國西藏網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  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生也不例外。  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絡上走紅。
  • 這些星座男,最習慣單身,無法忍受愛情的束縛,喜歡一個人的自由
    文/葉子習慣了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後,有一些人便很難能夠忍受愛情裡面的束縛了。即使是再美好的感情,對於那些嚮往自由的男生來說,也是一種羈絆。單身就代表著自由,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男生都喜歡單身,他們喜歡這種一個人的生活,無拘無束,不用為誰去考慮,只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即使有時候遇見了自己喜歡的愛情之後,他們也不敢主動去開口,怕自己這種不受約束的性格會辜負了別人。下面這些星座男生最習慣單身,習慣了一個人的自由。
  • 隈研吾操刀,亞洲首家Ace Hotel將於4月開業!
    近年來,特色設計酒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Ace Hotel無疑是其中的先鋒者。今年4月16日,Ace Hotel Kyoto終於要和大家見面。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全球第10家,亞洲第1家Ace Hotel,趕緊加進自己的年度必睡清單吧!
  • 為什麼相愛變得越來越難?|百家故事
    在人與人可以即時通訊、隨時聯繫,可以輕易跨越空間距離抵達愛人面前的時代裡,為什麼我們反而越來越難開始一段愛情?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生導師梁永安給出了他的答案。《人物》和梁永安聊了聊,為什麼相愛變得越來越難?為什麼即使艱難,我們仍然需要愛情?
  • 自由和束縛,它們是情侶關係
    以前,以為自由,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被束縛,像一個天空任我飛的鳥,撲騰著翅膀,想飛到哪裡,就是哪裡。最近喜歡聽聽有用的音頻,其實,有沒有用,也得聽過才知道。最近聽了一則內容,講的是關於自由。自由,是和束縛伴隨著。剛開始聽,覺得很奇怪,自由不是應該釋放嗎?怎麼還被奴役呢?如此顛覆,讓我有一種強烈的欲望,想要繼續聽。其實,這裡的奴役並不是單向作用。